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究不同品种、胎次、断配间隔和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健康、体况相近的长白猪、大白猪、长白猪和大白猪的二元杂交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次输精和传统深部人工授精配种试验猪,记录每窝产仔总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和初生窝重繁殖信息,研究不同品种、胎次、断配间隔和输精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长白猪和二元杂交猪母猪的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及平均初生窝重差异不显著(P>0.05),且均显著优于大白猪母猪(P<0.05)。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差异较大,母猪在第1胎或第2胎时繁殖性能最佳,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分别为13.01头、12.96头、12.28头和19.85 kg;第3胎和第4胎时繁殖性能趋于稳定,第5胎后明显下降;第6~8胎繁殖性能最差,窝均产仔总数、窝均产活仔数、窝均产健仔数和平均初生窝重分别为11.54头、11.45头、10.89头、17.46 kg,除窝均产健仔数与第5胎差异不显著外(P>0.05),其他指标均显著低于其他胎次(P<0.05)。断配间隔为1 d或2 d的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苏太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对苏太母猪核心群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比较,并对后备猪的初生重、35日龄断奶重、4月龄重和6月龄重等早期生产性能与后期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旨在进一步了解苏太猪的繁殖性能,为苏太后备母猪的选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第1胎产仔数最少,成活率最低,第4胎成活率最高,至第3胎达较高水平并一直稳定保持至第6胎,第3胎的繁殖性能可以作为淘汰母猪的重要依据。后备猪35日龄断奶重与4月龄重、6月龄重都呈极显著正相关,4月龄重和6月龄重间也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苏太后备母猪早期生产性能与后期繁殖性能没有显著相关,选择35日龄断奶重小的母猪留种更加经济。  相似文献   

3.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分娩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分娩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冬季分娩的杜洛克母猪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显著(P<0.05)高于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猪。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均产总仔数随胎次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3、4胎次时达到最优,分别为9.66头/胎和10.02头/胎,其中,母猪第4胎的产仔性能与第1胎、2胎、5胎、6胎、7胎及以上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扬翔华系杜洛克猪在不同猪场间的产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活仔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旨在统计分析新加系种猪的繁殖性能及其子代的生长性能。对正常生产的新加系种猪1胎和2胎分娩后24 h内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状进行统计,同时对新加系种猪生产的第1批子代初生重、21日龄个体重、达65 kg体重日龄、达120 kg体重日龄、120 kg体重背膘厚和眼肌厚以及采食量等生长性状测定统计,并对结果进行了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大约克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1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长白母猪和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大约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和平均产活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杜洛克母猪第2胎的平均总产仔数显著高于第1胎(P<0.05),平均产活仔数极显著高于第1胎(P<0.01)。子代生长性能,大约克公猪的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长白公猪(P<0.05),...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了解巴克夏猪的品种特性及其利用价值,对巴克夏种猪的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母猪第1或2胎平均产仔9.18头、产活仔8.27头、35日龄育成8.00头;仔猪达100kg体重日龄为165日龄,达100kg体重活体背膘为12.60mm,35日龄至100kg体重期间每增重1kg耗料2.73kg;体重达110kg时,胴体瘦肉率为62.00%,系水力为98.81%,pH值为6.44,肌内脂肪含量为2.77%。表明巴克夏猪生长发育较快、瘦肉率较高、肉质优良,表现出较好的繁殖性能和长猪性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对103头360窝太湖猪的繁殖性能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是60头母猪在6个繁殖周期中共繁殖360窝,平均繁殖周期158.33天,年产仔2.31胎。窝产仔16.35头,活仔15.10头,35日龄断奶育成14.44头,窝重83.48公斤。每头母猪年产仔37.69头,年产活仔34.81头,年提供断奶仔猪33.29头。其中窝产仔达到18头以上,出现1胎或连续4胎高产的母猪69头,占试验母猪群66.99%。  相似文献   

7.
以种猪杂交配套为研究对象,应用卡方检验及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12 612头母猪的分娩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杂交配套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以B系的长白公猪与B系的大白母猪为亲本的二元杂种母猪胎均总仔为15.81头,胎均健仔为12.66头,极显著高于其他杂交配套(P<0.01);以C系的杜洛克公猪与B*A大长二元杂种母猪为亲本的三系杂交分娩率为95.66%,胎均总仔为13.46头,胎均健仔为12.08头,均极显著高于其他杂交配套(P<0.01)。此外,系间杂交筛选结果表明,以D*(A*B)的长长大三系猪为母本的系间杂交分娩率为93.00%,胎均总仔为12.90头,胎均健仔为10.83头,在繁殖性能上与曾祖代的相比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雏鹰黑猪新品系培育所取得的进展,分别对雏鹰黑猪新品系进行了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等测定,其中,选择300窝测定繁殖性能,50头生长育肥猪(30~100 kg)测定生长性能,16头育肥猪[(101.9±7.4)kg]测定屠宰性能、肌肉品质。结果表明,在繁殖性能方面,雏鹰黑猪新品系母猪窝平均产仔数11.53±2.41头、平均活仔数(11.18±2.45)头、初生重(1.36±0.42)kg;在生长性能方面,雏鹰黑猪新品系平均日增重达(610±6.4)g、料重比约3.4:1;在屠宰性能方面,雏鹰黑猪新品系屠宰率为74.09%、瘦肉率为57.33%、平均背膘厚34.49 mm;肉色鲜红,pH和大理石纹适中。由此可以得出,雏鹰黑猪新品系与国内外优良品种相比在繁殖性能、生长性能、屠宰性能等方面的性状,均已达到理想水平。雏鹰黑猪新品系的培育已经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用D、L、Y公猪分别与NⅢ系二世代母猪正交,以NⅢ系为亲本对照。结果:产仔猪仍以NⅢ系最高,窝均产仔11.83头,活仔11.33头。杂交组合比较,繁殖性能以DNⅢ组为高,窝均产仔10.71头,活仔10.29头,育成率91.67%,35日龄断奶、70日龄保育窝重分别为68.84kg、191.88kg。育肥性能则YNⅢ组领先,达90、100kg日龄,育肥日增重、料重比分别为167、188天,703g和3.01:1。胴体瘦肉率,DNⅢ组57.62%;YNⅢ组55.95%;LNⅢ组54.50%。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0):46-49
根据山东正阳牧业有限公司2012年的935头太湖母猪(与配长白猪公猪)1 502个产仔胎次的繁殖记录,分析了太湖母猪不同产仔季节、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太湖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太湖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28胎次太湖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日龄窝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不同季节、不同胎次对太湖猪的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子宫体输精技术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将355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和931头长大二元杂经产母猪于配种时进行子宫体深部输精。结果显示,子宫体输精的后备母猪分娩率降低2.20个百分点(P>0.05),胎均总仔下降0.39头(P>0.05);子宫体输精的经产母猪胎均总仔极显著提高0.83头(P<0.01),胎均健仔显著提高0.52头(P<0.05),繁殖效率增加至1 223头,精子使用量减少了50%。结果表明,子宫体输精技术并未能提高后备母猪的整体繁殖性能,但能显著提高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和大幅度减少精子使用量。  相似文献   

12.
不同胎次与配种季节对金华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2004—2008年的388头金华猪母猪(与长白猪公猪杂交)生产记录,分析了金华猪母猪不同胎次、不同配种季节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金华猪母猪的第1胎产活仔数最低,第2~9胎次的产活仔数较高,说明金华猪母猪的有效利用年限较长;第2~8胎次金华猪的初生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断奶重、断奶窝重均表现良好,而第9胎后其生产水平下降;冬季配种的母猪繁殖性能优于其他季节。  相似文献   

13.
嵊县花猪PRL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嵊县花猪PRLR基因第10外显子NaeⅠ酶切位点多态性,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该位点多态性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位点多态性对头胎、第3和第10胎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表现为第1胎AA型母猪产活母仔数和断奶母仔数比AB型母猪多1.68头和1.60头;第10胎AA型母猪产活仔数、活母仔数和断奶母仔数比AB型母猪分别多0.91头,1.67头和1.19头;而第3胎AB型母猪产活仔数、活母仔数和断奶母仔数比AA型母猪分别多1.09头、1.19头和1.05头。  相似文献   

14.
不同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EZ猪场2005-2011年7年2万多条配种分娩记录发现,胎次对大白和长白母猪的受胎率和配种分娩率影响不大;1-9胎次母猪的受胎率相对比较理想,基本上在90%以上,4-10胎次母猪的配种分娩率相对较高。胎次明显影响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1-5胎母猪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随胎次增加而逐渐增加,第4、5胎时总产仔数达到高峰(长白猪为11.49头,大白猪11.62头),长白母猪7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大白母猪9胎时产活仔数明显下降;为提高繁殖性能,EZ猪场的长白母猪以6胎后、大白母猪以8胎后淘汰为宜。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碱性阳离子复合物对不同胎次母猪繁殖性能及断奶发情间隔的影响。试验选择妊娠84 d的健康新美系长白、大白原种母猪各112头,随机分为14个处理组,每组8头长白母猪、8头大白母猪。采用2×7双因子设计,碱性阳离子复合物设0%、0.4%两个水平,胎次设7个胎次。试验从母猪妊娠84 d开始到断奶当天结束,共分2个阶段,分别是妊娠后期(产前30 d)、哺乳期(21 d),其中预试期5 d。结果表明:1)多功能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显著降低母猪分娩死胎率及产每头仔猪间隔,并显著提高母猪断配率。2)在胎产合格仔数方面,3、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胎产总仔数方面,4、5、6胎母猪显著高于2胎母猪(P0.05);在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3、4胎母猪显著低于1、2胎母猪(P0.05);在断配率方面,5、6胎母猪显著高于1、3胎(P0.05)。3)碱性阳离子与母猪胎次只在母猪均产每头仔猪间隔方面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P0.05)。结论:为了提高该场母猪的生产性能,可建议在母猪妊娠后期和哺乳期饲粮中添加0.4%碱性阳离子及微生态制剂复合物,并加强对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猪场的经济效益,其中胎次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500头二元繁殖母猪(长白作为父本,大白作为母本)的产活仔数、总产仔数等数据进行了记录与分析。结果表明:第1~4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7胎次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健仔数呈下降趋势,其中第4胎达到最高峰;第1~4胎次的弱仔数、畸形数、木乃伊数和死胎数呈下降趋势,第5~7胎次呈上升趋势,其中第4胎最低。因此,胎次对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具有明显影响,第3~5胎的繁殖性能较好,第4胎繁殖性能最佳,建议四川阆中大北农猪场对第3~5胎二元母猪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生产,合理淘汰高胎次母猪。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大通县种猪场530 头生产母猪的胎龄结构,1 胎母猪占整个猪群的31-1% ,2 ~5 胎的母猪占35-5 % ,6 胎以上的母猪占33-4 % ;1 ~7 胎母猪的产仔总数、活产数、死胎数虽然相近,但6 胎以上的母猪所产的弱仔数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 0.05) ,离乳成活率下降8-3 % ,差异不显著(P> 0 .05) 。表现出母猪3 ~5 胎时,繁殖性能最高,6 胎以后逐胎下降,也说明了该场猪群结构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18.
以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为研究对象,应用SPSS 19.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对79 679个胎次的产仔数据进行分析,以研究母猪胎龄变化与其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显示,母猪群分娩率和胎均总仔数的高峰值主要集中在第3—6胎,在第7胎或第8胎后出现逐步下降。此外,母猪群在剔除连续第1—2胎的总仔数均小于10头的母猪个体后,其群体的平均分娩率提升至94.58%,极显著提高了2.30个百分点(P<0.01);胎均总仔数达到12.78头,极显著提高了0.50头(P<0.01)。结果表明,通过前2胎的成绩来优化种猪群体,能够极显著提升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胎次对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根据江苏省某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09-2011年出生的繁殖母猪资料,分别选取128头杜洛克、681头长白和610头大白母猪共7280窝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不同胎次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校正21日龄窝重。此外,依据胎次将母猪分为3个繁殖阶段(1~2胎、3~6胎及7~8胎)来探究品种差异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母猪繁殖性能有显著影响(P<0.05),母猪1~4胎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及初生窝重随胎次呈增加趋势,第4胎达到高峰,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P<0.05);3~6胎繁殖性能较好,7胎之后出现迅速下降趋势;除在第4胎略有下降外,其他胎次的校正21日龄窝重随胎次递增。品种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显著(P<0.05),长白和大白母猪的繁殖性能均极显著高于杜洛克母猪(P<0.01);长白母猪的产活仔数和校正21日龄窝重显著高于大白母猪(P<0.05),2个品种其他繁殖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杜洛克、长白和大白母猪的最佳繁殖胎次为3~6胎,长白猪的繁殖性能总体上优于大白猪,就本试验所在的育种场而言,长白猪可能更适合作为二元母猪生产中的母本。  相似文献   

20.
对100头重庆新丹系长白种母猪连续3胎的产活仔数、初生重等繁殖性能进行登记和测定,结果表明产活仔数2胎比1胎提高0.7头,3胎比2胎提高0.5头,各胎次的表现均优于海南和湖南的新丹系长白猪;初生窝重2胎比1胎提高1.21kg,3胎比2胎提高0.71kg。可见随着胎次的增加,母猪部分繁殖性能指标表现越来越好,说明新丹系长白种母猪已适应重庆的高温高湿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