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利用国产抗虫基因导入选育的“湘K-5”,在国家级长江流域区试中名列前茅,可望近年通过审定,获准进行商业化生产。湖南推广抗虫棉切忌一哄而起,必须遵循有关法规,循序渐进,防止出现新一轮品种“多、乱、杂”现象。  相似文献   

3.
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转Bt基因抗虫棉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转Bt基因抗虫棉,使我国的转Bt基因抗虫棉研究与推广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5.
6.
7.
推广应用抗虫棉防早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纺织原料,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不断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是棉花生产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转Bt基因抗虫棉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8.
田间自然虫源条件下,在斜纹夜蛾的危害高峰期,分3个时期目测估计棉花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作为斜纹夜蛾对棉花危害程度的指标,调查了斜纹夜蛾对30个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抗性越强,斜纹夜蛾对棉花的危害越轻;棉株B t抗虫毒蛋白含量越高,斜纹夜蛾的危害程度也越轻。  相似文献   

9.
<正>SZYGKa-8(系)双基因抗虫棉是我国(863)计划、国家(专项)支助的重点科技项目,近两年在山东曹县科协科技示范园做小区试验,平均亩产皮棉为184千克,比美国33B翻一番还要多,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 抗虫棉新品系JH—9685是针对棉花整枝拿权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的情况,从引进的几十个抗虫棉新品种(系)中选育出的1个优异株系,经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根壮叶茂、叶枝结铃性强,具有优势叶枝的特性,赘芽易形成亚果枝和亚果,因此,可以不整枝只打顶。经示范试种表现为省工、节本增效,一般亩(1亩=667平方米)产籽棉300公斤以上,特别适合简化栽培。在2000年示范种植中创下了亩产籽棉484.25公斤的高产记录。JH—9685抗虫棉新品系的培育成功为免整枝简化栽  相似文献   

11.
大丰市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市)和产棉大市,常年植棉60万亩左右,棉花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市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棉花生产中,过去大面积推广种植常规棉,采取“中群体、优个体”、“五项基础、十字配套”栽培策略,亩栽棉花3000株以上。由于受温、光、水、肥等因素影响,难以按照高产栽培模式有效控制棉花生育过程,且育苗、移栽和管理劳动强度大,工本高。我市地处沿海,气候多变,移栽大田后蹲苗期长,不易早发。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主产棉区340个农户2002-2003年的问卷调查和关键人物访谈为依据,分析了转基 因抗虫棉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影响或改变了农户的植棉意向、抗 虫棉种子选择,棉田害虫防治及植棉技术需求等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不同抗虫棉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棉花的生育进程、主要农艺性状变化动态、成铃时空分布、棉铃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与品质等方面对目前推广的几个主要抗虫棉品种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表明 :33B、国抗 2号综合性状及产量、品质较优 ,高抗 8号、2 0B、SGK32 1次之。 33B、国抗 2号开花前生育进程较慢 ,而后生育进程较快 ;吐絮期 ,33B、国抗 2号主茎叶片数 ,分别为 2 3.9片和 2 3.1片 ,果枝数分别为 1 7.5台和 1 7.3台 ;同时 ,33B、国抗 2号成铃时空分布较为合理、皮棉产量较高 ,是适宜北方棉区大面积种植的较为理想的棉花品种。  相似文献   

17.
在三代棉铃虫产卵高峰期,调查了2005年长江流域棉花区域试验南京点3组总计30个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品种(系)不同器官上的棉铃虫卵量。结果表明,三代棉铃虫的百株卵量与品种对棉铃虫的抗性值、品种的B t毒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4 6和-0.976 8;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不同器官上的卵量分布大致相同,主要集中在上部嫩叶、果枝嫩叶和苞叶上,同时三代棉铃虫在非抗虫棉上产卵要比抗虫棉集中。  相似文献   

18.
19.
抗虫棉R93-6的定向纯化及其高产栽培技术买兴普王富章刘承科张克利(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延津县小店镇夏棉原繁基地,延津453241)贺松林寇彩霞(延津县农技中心)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的主要害虫,长期以来棉农在防治棉铃虫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近...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