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rdrikson和Hiben首次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为Ⅰ型,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对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是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但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高,一般为60%~70%,有时高达90%.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RA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鸡及其他水禽也具有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已成  相似文献   

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在污染鸭场的感染率可达90%以上,病死率高低不一,为5%-75%,与感染鸭的日龄、环境条件、菌株毒力、应激因素等有关,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2014年3月某鸭场30日龄左右雏鸭发生鸭传染性浆膜炎疑似  相似文献   

5.
邱彦  周小容  罗文秀 《兽医导刊》2011,(Z1):232-233
鸭疫里默氏菌(RA)病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的急性或慢性、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症或鸭传染性浆膜炎。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用药物治疗的耐过鸭,常生长迟缓、体重减轻,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最早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美国学者于1932年首次在鸭场发现该病。在我国,郭玉璞(1982年)在北京郊区某鸭场首次分离到鸭疫里默氏菌(RA)。随后许多省市相继报道此病。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氏杆菌 ,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鸭传染性浆膜炎 ,是主要感染于雏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 2~ 7周龄的雏鸭 ,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脑膜炎等。1 流行病学调查1 998年至今我们跟踪调查了上海的青浦、九亭、奉贤、嘉定、南汇、江苏无锡等地的一些年饲养量 5万羽以上的肉鸭场 ,饲养的大多是樱桃谷鸭 ,主要发生于 2~ 4周龄的雏鸭 ,尤其 3周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据统计发病率为 2 0 %~ 70 % ,死亡率 1 6%~ 5 0 % ,病愈鸭通常为“落脚鸭” ,生长缓慢。2 临床症状病初雏鸭流泪、流涕、打喷嚏。随着病程的加长 ,出…  相似文献   

7.
饲养仙湖鸭的效果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省是水禽饲养大省,近几年来养鸭业发展迅猛,南海市、三水市等地大办种鸭场,大批饲养种鸭,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我们在三水市某种鸭场跟踪调查的情况总结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收稿日期:1999-08-101 饲养情况及效果11 种鸭的培育该场分别于1994、1995、1997年分三批购进仙湖鸭种鸭苗,种鸭苗经1~2周龄的幼雏培育,3~7周龄的中雏培育和7周龄时淘汰不合格的鸭只,并在8~24周龄进行限制饲养而育成种鸭。雏鸭阶段需保温和细心照料,并供给代谢能为120MJ/KG,粗蛋白质19%~20%的小鸭料;中雏阶段脱温,供给代谢能为115MJ/KG,粗蛋白…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 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2~7周龄雏鸭,也可侵害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已成为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可引起感染鸭发生急性或慢性败血症、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该病的发病率在5%~90%,病死率高达80%。RA最早发现于1904年,我国自1982年郭玉璞等从北京郊区鸭场分离到RA以来,广东、福建、上海、四川、广西、江苏、河南、河北等地均相继报道了本病。1材料与方法1.1病料采集从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的19个鸭场采集发病…  相似文献   

9.
2005年5月中旬,沈阳某鸭场2~4周龄的雏鸭大批死亡。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杆菌大肠杆菌二联蜂胶苗的研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鸭疫里默氏杆菌(RA)病是侵害皱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1932年,由美国学者Hendrikson和Hibert首次报道在纽约长岛的鸭场中发现,在我国,邝荣禄等于1975年首次提出广州存在本病,1982年郭玉璞等在北京郊区鸭场分离鉴定出RA,血清型鉴定为1型,1983年郭予强等证实了本病在广东的发生和流行。RA主要感染家鸭,1~8周龄鸭均可感染,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可引起1~8周龄、尤其2~3周龄雏鸭大批发病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文中报道了某养鸭场感染鸭疫里氏杆菌诊断全过程及防治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1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于秋冬之交和春夏之交。一般情况下,本病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雏鹅,尤以2~3周龄雏鸭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少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本病主要经呼吸道或皮肤伤口引起感染,  相似文献   

15.
番鸭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7年3月份以来,我市共有5户专业户的番鸭场相继感染传染性浆膜炎,总发病5000多只,死亡3460余只,死亡率达到69.2%。经我们确诊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1 流行特点和临诊症状 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1周龄以内和7~8周龄以上的鸭发病较少。常见鸭  相似文献   

16.
间接免疫组化法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和抗原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鸭源血清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A)作为抗原。免疫兔制备兔抗RA的IgG。建立了检测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的间接免疫酶组织化学法。该法检测大肠杆菌(O1、O8、O79、O138)、鸭沙门氏菌、多杀性巴氏杆菌(5: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不出现阳性反应,而检测RA感染发病死亡雏鸭组织出现特异性阳性反应;检测RA人工发病死亡雏鸭。可在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盲肠、直肠、脾脏、法氏囊、胸腺、胰脏、脑和腺胃检测到RA抗原,RA抗原分布于细胞浆、组织间隙和血液;检测RA人工感染病例与RA肝脏分离符合率为100%,检测临床可疑病例的血清1型RA的阳性率(92.96%)比细菌分离率(75.12%)高。该法具有特异、直观和敏感的特点,可用于雏鸭RA人工感染和临床感染的诊断、检测及RA抗原定位和RA致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鸭传染性浆膜炎于1932年首次报道于纽约长岛3个鸭场之后,英国、加拿大、挪威、前苏联、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等国家和地区都相继有报道,并且在野鸭、火鸡、雉鸡、鸡、珍珠鸡、  相似文献   

18.
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为特征。1病原鸭肝炎病毒(DHV)。2流行特点该病毒主要侵害出壳2~3天到3周龄的雏鸭,发病率可达100%。7日龄内雏鸭死亡率高达85%~90%以上,7~21日龄死亡率达50%左右。4~6周龄  相似文献   

19.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病原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  相似文献   

20.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诱发的,是一种禽类的接触传染病,一旦感染会引起多种疾病,给养鸭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故而加强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具有很大现实意义。RA的血清型繁杂,并且不同血清型菌株之间缺少交叉免疫保护,易感染1-8周龄鸭,发病雏鸭会出现重度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等。感染RA的发病率高达90%,死亡率约为75%。本病在全球都有分布,是制约养鸭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文将RA病相关防控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