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邱清华  邓绍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204-15206
[目的]为了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的优劣。[方法]采用不同等级的NaCl溶液或K2CO3溶液,定期定量浇灌栽培在同质地土壤上的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通过5个月试验研究,分析香根草的成活率、分蘖率和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的生物量积累率及植株体内的盐分含量,并比较了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吸收土壤中盐分的质量和能力。[结果]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都对土壤中盐分有吸收能力,且苜蓿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最强,香根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次之,三叶草对土壤盐分吸收能力最弱。[结论]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能力与土壤盐度有关,同时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2.
邓绍云  邱清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9303-9305
[目的]为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盐分的降解能力。[方法]用不同等级的NaCl溶液或K2SO4溶液定期、定量浇灌栽培在同质地土壤上的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分析香根草的成活率、分蘖率和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的生物量积累率及植株体内的盐分含量及土壤盐分的减少量,并进一步比较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吸收土壤中盐分的质量、能力和降解盐分的量、能力。[结果]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都对土壤中盐分都有一定的降解能力,且苜蓿能力最强,香根草能力次之,三叶草能力最弱。[结论]香根草、苜蓿和三叶草对土壤中盐分的降解能力与土壤中盐度有关,同时它们对土壤中盐分的吸收是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3.
人工苜蓿草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西北旱地种植苜蓿对土壤物理性状、水分和养分的影响,对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探讨。种植苜蓿能增加土壤团聚体含量,提高土壤通气透水能力。苜蓿生长发育时需要大量消耗土壤水分,连续多年种植苜蓿会导致土壤干燥化;种植苜蓿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水平,降低土壤磷、钾含量。施肥既能平衡土壤养分又能增加产草量。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该试验地点设在甘肃临泽小泉子试验站。试验选用牧草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va),进行盐渍化土壤的改良及苜蓿的耐盐性研究,实验地分别对荒滩、3年生(97苜蓿)和6年生苜蓿(94苜蓿)地进行取样比较,取样土层分0~30 cm,30~60 cm,分析土壤的可溶性盐分含量、SO42-、Cl-、Mg2+、K++Na+、HCO3-和Ca2+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苜蓿种植地的可溶性盐分含量及各种盐分离子含量与荒滩地相比均有所降低,有机质含量有明显升高趋势。6年生苜蓿(94苜蓿)较3年生苜蓿(97苜蓿)地的可溶性盐分含量及各种盐分离子含量也少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采用区域调查的方法,调查分析了耕地、草地、林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年限,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含量:林地〉草地〉耕地;在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盐分含量与种植年限成反比,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盐分含量降低的幅度越来越小。在不同的种植结构中,轮作土壤盐分含量是连作的2.3倍,在轮作中,瓜/棉花轮作的土壤盐分含量比苜蓿/棉花低35.06%;林地土壤盐分的表聚性较强,0~10cm的盐分含量占到土壤剖面盐分含量的42.28%,而耕地和草地的盐分大量积聚在30~60cm。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7.
紫花苜蓿改良盐碱地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种植6年苜蓿的盐碱地上,通过对苜蓿地和未种植苜蓿的盐碱荒地(对照)的pH值、盐分及养分的化验测定,结果表明:在盐碱地上种植苜蓿可明显改良盐碱土壤;在0~60cm的耕作层中,苜蓿地的全盐含量比对照下降了29.8%,有机质比对照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8.
许新新  李长慧  张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60-5460,5534
利用测定风干重、各营养成分含量及计算干草产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时期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和蛋白质营养变化。结果表明:6月22日(初花期)苜蓿产草量和蛋白质含量最高;8月19日(生长期)产草量相对较低,而蛋白质含量高。因此,该品种苜蓿可在初花期刈割以兼顾高产和优质。  相似文献   

9.
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州区头营镇胡大堡村河床地上种植耐盐苜蓿品种——中苜1号,采用多点取样法进行土壤样品分析和苜蓿产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连续7年种植苜蓿过程中,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春、夏、秋三季土壤pH值除第7年夏季比第6年略有增加外,其余均呈下降趋势。种植苜蓿第1~5年土壤全盐含量呈直线下降,从6.7 g/kg下降到1.86 g/kg,脱盐率为72.24%;种植苜蓿第5~7年土壤全盐含量下降速度减慢,从1.86 g/kg下降到1.56 g/kg,脱盐率16.13%。苜蓿产草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抛物线趋势,草产量最高的时段出现在种植以后第3~5年。说明种植苜蓿对盐碱地改良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石河子垦区147农场为例,研究滴灌条件下林草间作系统灌水周期与土壤盐分分布影响变化及土层盐分积累趋势。结果表明,林草间作土壤盐分含量较单作苜蓿有显著减少,盐分表聚削弱;滴灌土壤表层浅润快干,使林草间作系统土壤0~30 cm浅层的盐分含量变化明显大于深层土壤;随滴灌淋洗,盐分逐渐下移,土层90~140 cm出现较明显的盐分聚集,并向林草间、林根区横向运移;林草间作对耕作层土壤起到较好的改盐效果,但总盐在120~300 cm土层处于长期高盐渍化积累,这将成为农田土壤健康安全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1.
接种根瘤菌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结瘤和生物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不同处理方式接种根瘤菌的效应.结果表明,接种匹配的根瘤菌能显著提高紫花苜蓿的结瘤量和结瘤率;对植株粗蛋白含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但能有效提高紫花苜蓿的生物学产量和粗蛋白的产量;与植株根部氮含量虽有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程度不高;并且根瘤菌直接拌种后下播的处理比根瘤菌拌土后再播种的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定并分析不同杂草盖度紫花苜蓿田苜蓿叶、茎以及0~30 cm土壤中N、P含量及其氮磷比,研究了不同杂草盖度对苜蓿、杂草和土壤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自第二茬时出现较多杂草,对照组的土壤全N含量较高;杂草中度侵害等级的土壤全P含量较高;对照组和杂草轻度侵害等级的土壤氮磷比较高.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及氮磷比均受杂草盖度的影响,且第二茬和第三茬的苜蓿叶氮磷比小于14,说明苜蓿的生长受氮限制,可在其刈割后追施氮肥.在同一杂草侵害等级下,第三茬苜蓿叶和茎的N、P含量均高于第一茬和第二茬.在不同杂草侵害等级和不同茬次下,相同杂草的N、P含量及氮磷比也不相同;苜蓿叶、茎和土壤中N、P含量以及氮磷比均能影响相应杂草的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并发现特定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生草覆盖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然生草为对照,综合比较鲁梅克斯、三叶草、菊苣、紫花苜蓿、高羊茅、黑麦草几种牧草生草覆盖对梨园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生草相比,几种生草处理表现为土壤温度、含水量、N及P含量降低,土壤容重、K含量升高。紫花苜蓿、黑麦草和自然生草覆盖有机质含量相当,是本地区果园生草管理较理想的选择,其它各处理显著低于自然生草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大田条件下,以辽宁省朝阳地区主栽谷子品种朝谷6号为植物试材,以肥力较低的褐土为土壤试材,设草茬不施肥、非草茬施肥和非草茬不施肥3个处理,研究了种草对土壤理化性状、谷子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草茬施肥和非草茬不施肥2个处理相比,种植3年以上苜蓿草的草茬土壤,在不施任何肥料的情况下,土壤理化性状有很大的改善,有机质含量增加,容重减小,含水量增加,耕层温度变化缓和;谷子株高、根长、叶片数等均有所增加;种植当年谷子的增产效果明显,草茬不施肥处理谷子产量较非草茬不施肥和非草茬施肥处理增产44.4%和16.8%。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在我国东北寒地黑土区退化草甸人工种植紫花苜蓿,是植被快速恢复和土壤修复的有效手段,而合理施肥是提高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施肥过程中机械对土壤和苜蓿植株的碾压破坏,一般宜在早春苜蓿返青前后一次性进行土壤施肥。东北寒地黑土区紫花苜蓿返青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农业生产中也常在此时期进行施肥。但是并无研究讨论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是否存在影响。【目的】 通过研究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而确定早春紫花苜蓿最佳施肥时期,为寒地黑土区种植紫花苜蓿修复退化草甸提供技术指导。【方法】 试验以种植第二年苜蓿为试验材料,施肥种类为自主研制苜蓿专用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其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4.2%、10.86%、10.47%,设置施肥量为525 kg·hm-2,以施肥时间为处理,处理时间相隔5d,全年收割3茬,观测早春不同时期施肥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 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促进各茬次苜蓿的生长,其中早期施肥有提高第一茬株高和全年平均株高趋势,晚期施肥有提高第二茬和第三茬株高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各个时期施肥均可显著提高各茬次苜蓿干草产量。施肥可显著提高苜蓿各茬次及全年平均粗蛋白质含量;早期施肥提高第一茬苜蓿粗蛋白质含量,但不同施肥时期对全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影响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不同时期施肥均可显著降低苜蓿各茬次NDF和ADF含量;早期施肥可以显著降低第一茬苜蓿NDF和ADF,较晚施肥较早春施肥对第二茬苜蓿NDF和ADF的降低更为明显;施肥时期对第三茬苜蓿NDF和ADF含量影响不显著。从全年考虑,4月20日(T1)的纤维素含量最低,与4月25日(T2)差异较小,与其他施肥处理组差异明显。【结论】 经综合分析,在寒地黑土区,种植第二年以后的紫花苜蓿,如果每年只进行一次性土壤施肥,以4月25日前后施肥可获得较好的全年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结果表明 ,在整个果树生长期内 ,覆盖可明显增加各土层中细菌的数量 ,0~ 2 0 土层中 ,年平均细菌数量 ,增加 82 1 2 % ;2 0~ 40 土层中增加 2 33 6 9% ,40~ 6 0 土层中增加 1 4 4 80 %。不同土层细菌数量年变化曲线 ,无论覆盖与对照 ,均呈单峰曲线变化 ,高峰出现在 8月  相似文献   

17.
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未开垦荒漠土壤为对照,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开垦荒地相比较,玉米地和刺槐苗圃地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分别增加了32%-68%和27%-136%,但是苜蓿地仅在0-10 cm土层增加了48%.在0-20 cm土层深度,玉米地颗粒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43%-167%,而苜蓿地和刺槐苗圃地则仅在0-10 cm土层分别增加了217%和550%.在0-30 cm土层深度,玉米地和刺槐苗圃地矿物结合态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未开垦荒地之间差异不显著,而苜蓿地则显著低于未开垦荒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之间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土壤粘粒含量的变化所引起(r=0.69,P<0.01).玉米地和刺槐苗圃地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增加了61%和64%,而苜蓿地全氮含量变化不大;玉米地和刺槐苗圃地0-3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不显著,而苜蓿地则降低了80%.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实地测定0~400 cm土壤含水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苜蓿地、轮作苜蓿地的4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和11.4%,均低于土壤稳定湿度,其干燥化指数为24.6%和37.2%,分别属强烈干燥化和严重干燥化,而小麦连作的干燥化指数为86.4%,属轻度干燥化.连作苜蓿地土壤干层最厚,400 cm处仍十分干燥,而轮作苜蓿地和连作小麦地到240 cm以下时,土壤水分开始有所恢复.连作苜蓿地和轮作苜蓿地通过降雨可恢复部分土壤水分,可恢复的土壤深度为40 cm和60 cm,而连作小麦地可达100 cm.不同施肥措施下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程度都很严重,施肥措施不是造成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轮作系统中不同轮作年限苜蓿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与连作苜蓿相比,轮作苜蓿不会大量消耗土壤深层水分而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在一项苜蓿田间杂草防除试验中,综合运用下述六项措施,组成六个处理组。这六项措施是:①在苜蓿播种前清除地面杂草,深耕细整土地;②在早秋温度和墒情适宜时窄行条播苜蓿;③当苜蓿生长至初花期或达到经济利用期及时刈割,并连同杂草一起割净;④在苜蓿行条施磷肥;⑤间播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牧草;⑥在越冬前后及每次刈割牧草后中耕苜蓿。试验结果表明,播前精细整地、早秋适时播种、窄行条播以及及时刈割苜蓿并一同除净杂草,能有效地防除苜蓿田间的杂草。试验结果也表明,间播苇状羊茅的处理组的苜蓿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