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4年8月29-30日农业部在河南省洛阳市召开的“首届全国农作物授权品种展示暨品种权交易会”上获悉:《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5年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育种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品种权申请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截止到2004年8月15日,农业部共受理品种权申请1654件,授予品种权数量达到508件,年申请数量已跃居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成员国前十名。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新品种权申请业务日益扩大,为促进新品种权申请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将对申请工作中的几个重要事项进行说明。1申请品种暂定名称  相似文献   

3.
《种子世界》2007,(8):16-16
品种权交易面临难题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10年来,有效地保护了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对鼓励创新,调动全社会各方投入育种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作物育种事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品种权经济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实际问题与不足。首先从全社会角度来看,品种权保护意识还需要加强;其次是从品种权的行政执法主体来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品种权执法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相似文献   

4.
陈红霖  桂瑶 《中国种业》2004,(11):12-13
一项能够取得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属于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范围;不违反国家法律、妨害公共利益或者破坏生态环境;必须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应当具备适当的品种名称.另外,品种权是不能自动取得的,即使合乎授权条件的植物新品种,也必须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品种权申请程序.为了减少品种权申请的盲目性,节省品种权申请人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双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品种权申请人在提出申请以前一定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本伟 《中国种业》2020,(12):18-22
在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实务操作和诉讼纠纷中,经常出现育种者、申请者、培育人、品种权人这样的身份概念,这些身份概念背后对应着各自的权利范围,彼此交织关联。现根据我国现有法规,分别对上述身份的定义及权利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对部分现有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但通过其他法规可以确认或实务中已有体现的权利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对我国现行法规有关植物新品种保护相关身份概念不明确、不清楚之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1 形势与抉择 1997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9年6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此后,农业部又公布了3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水稻、普通小麦、玉米、大豆、甘……  相似文献   

7.
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是推动农业发展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和战略性保障,植物新品种在农业增产、增效和品质改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不仅可以维护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还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红 《中国种业》2006,(10):22-24
农业植物品种权审查程序中申请人(有时可能是代理人,以下统称为申请人)可能遇到的主要手续分两类:一类是法律规定或者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农业办公室)指定申请人应当办理的申请审批手续,无正当理由不办理或者逾期办理的,申请将被视为撤回。这些手续主要有:答复农业办公室的各种通知书、缴纳品种权申请的各种费用,缴纳测试和保藏的繁殖材料。另一类是申请人可以依据法律规定,视需要选择办理的请求手续。这一类手续如果不符合要求,农业办公室可作出视为未提出或者需要办理手续补正等通知,一般不会涉及品种权申请本身。这些手续主要有:对申请文件的主动修改和补正、著录项目变更申报和延长期限请求等。  相似文献   

9.
植物品种权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深入实施,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品种权行政执法纳入科技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行政执法体系,组织法规培训,开展执法检查,查处了一批侵犯、假冒授权品种案件.  相似文献   

10.
植物新品种的开发对我国种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日益重要,但由于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立法的不完善.其不仅已经严重影响了对育种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也已经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混乱,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种业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中国法院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的一个典型案例.对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中的品种权人、培育人、育种者等关键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甜玉米的植物品种权申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甜玉米是重要的食用玉米类型,近年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甜玉米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甜玉米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品种类型,和常规的玉米品种有着巨大的区别,种子较为皱缩,发芽率和生活力都较普通品种弱.作为大田作物,甜玉米杂交种的推广必须通过品种审定.为了更好地确保产业化发展和维护自身权利,最好还要取得植物新品种保护,得到植物新品种权.  相似文献   

12.
张瑞英 《种子世界》2003,(12):14-16
1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起源 植物新品种保护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一种形式,在历史上是专利保护的一个分支.而以发明为客体的专利制度早在15世纪就已萌芽产生,并在19世纪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猛的发展.一般认为第一个真正的发明专利是在意大利授予的.到1472年3月19日,威尼斯颁布了第一部具有现代专利制度特点的专利法,但当时的专利法只是针对工业发明创造活动,与农业特别是植物新品种保护无关.1883年缔结的<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是专利制度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以前,传统的专利制度保护的发明都是将植物新品种排除在外,理由是因为植物新品种具有其他客体不同的生物活性,不能像其他人造物品一样授予专利权.  相似文献   

13.
刘莉 《种子世界》2004,(6):10-11
1961年签署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约(最早公约)时,认为赋予品种权人的权利要平衡,即: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立法一方面代表新品种培育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代表新品种使用者(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公约依据这一立法精神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前进,从1961年公约到1991年公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实施5年来,选育的新品种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前50年的1/4。同时,这一制度促使我国育种投入体制由国家大包大揽向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投入为主转变。  相似文献   

15.
武合讲 《中国种业》2013,(Z1):20-22
假冒授权品种,假冒的对象是品种权标记或授权品种名称。假冒的对象不属于《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品种权保护的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实施的行为不属于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的侵犯品种权行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第五十七条列举  相似文献   

16.
《种子法》第十二条设立的育种者保护制度,对授权品种适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制度保护品种权人的合法权益作了明确规定.但对育种者选育的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如何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没有具体规定。本文从对选育品种的法律属性分析人手,就申请品种或其他非授权品种得到推广利用的.育种者选择何种方式保护除人身权以外的经济利益.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植物品种权保护与运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增产增效的关键。植物新品种保护作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种业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必须加强种子产业组织创新,有效构筑国家种质资源保护壁垒,增强种子产业市场竞争能力。笔者从分析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内容、特点入手,结合泰安市农星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权保护具体运作实际,剖析品种权运营机制及其绩效,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品种是技术成果,属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强化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品种权执法工作,对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农业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农作物新品种权保护已得到种业界的普遍认同,品种权实施所带来的收益已成为推动育种创新的有  相似文献   

19.
以<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侵权案件处理规定>等有关品种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现行中国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并结合农业部有关品种权保护相关规章制度的修改,讨论了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最后指出尽快启动<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修订才是切实推动品种权行政保护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假冒授权品种时,假冒的对象是品种权标记或授权品种名称。假冒的对象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植物新品种保持条例》)第六条规定的品种权保护的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实施的行为不属于为商业目的生产或者销售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将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