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纵带球须刺蛾是多种农林作物的害虫。在广州1年发生1~3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茧内越冬,幼虫一般为7~8龄,幼虫感染核多角体病毒后,常成为流行病,死亡率可达90%以上。进行防治试验表明,90%敌百虫晶体40000倍液、80%敌敌畏乳剂100000倍液和50%杀螟松乳剂100000倍液等,以及2.3×10~(5-7)浓度的核多角体病毒,均对幼虫有较好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2.
胡桃豹夜蛾Sinna extrema(Walker)是近年来在闽北出现的一种危害青钱柳的新害虫。1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矮小灌木、杂草及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越冬。幼虫共6龄,末2龄为暴食期。发生与气温、海拔、坡向及物侯关系密切。越冬代成虫盛发期林间施放“741”烟剂;80%敌敌畏乳油1000~1200倍喷射3~4龄幼虫;于第1代、第6代老熟幼虫下树结茧高峰期之前,地面喷射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喷布白僵菌粉剂,这些方法均可有效防治此虫。  相似文献   

3.
浙江黑松叶蜂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黑松叶蜂是福建省马尾松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南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松针叶上结茧越冬,翌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幼虫5龄,少数6龄,蛹期越冬代168~179d,其余各代8~10d,已知天敌有青蜂及两种姬蜂。试验结果表明,2.5%敌杀死10000倍稀释液、40%水胺硫磷或90%敌百虫1000倍稀释液,对幼虫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描述了黄杨绢野螟的形态,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提出该虫在临沂地区一年发生3代,以1~2龄幼虫在寄主梢部吐丝缀嫩叶结茧越冬。用敌百虫1000倍液、甲基1605或氧化乐果2500倍液防治幼虫死亡率为95%以上。  相似文献   

5.
落叶松叶蜂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落叶松叶蜂在太白林区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林下枯枝落叶层内结茧越冬,是本林区落叶松的主要叶部害虫,以4~5龄幼虫为主要的害虫期。在树冠上部、疏林地、阴坡地带危害最严重。在1~2龄幼虫期采用80?V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500~1000倍液或者50%甲胺磷1500倍液喷雾,也可施放林丹烟剂,均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榆三节叶蜂发生严重,大大降低了榆树的园林景观效果,该文开展了榆三节叶蜂发生规律观测及防治试验。研究发现:榆三节叶蜂在沧州地区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丝质茧变为预蛹越冬。以幼虫取食各种榆树叶片危害,危害期集中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中旬至9月上旬。在防治榆三节叶蜂幼虫时,宜采用25%灭幼脲悬浮剂1500~2000倍液、苏云金杆菌乳剂1500~2000倍液、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喷雾适用于虫龄较大或大发生时使用。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林区落叶松毛虫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毛虫在大兴安岭林区2年1代(跨3个年度),幼虫期经过两次越冬:第1年以2~5龄越冬,4龄占42.3%;第2年以6~8龄越冬,7龄占79%。幼虫危害时间约200天左右,发育至9龄结茧化蛹,卵期平均13天,蛹期平均17天,成虫寿命5~15天。于5月上旬及8月中下旬利用杀虫优、马拉硫磷22.5g/hm~2低量喷雾,防效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8.
三角尺蛾Trigonoptila latimarginaria leech是樟树的一种重要食叶害虫,在福建南平、尤溪一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干周围的表土中越冬。在苗圃和矮林地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3龄前幼虫,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榆三节叶蜂在吉林省辉南1a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以预蛹状态越冬,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月中下旬越冬代成虫羽化、产卵.7月上旬幼虫孵化,7月中旬幼虫老熟人土结茧化蛹,8月上旬第一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孵化后,危害至9月上中旬老熟幼虫人土越冬.采用3%高渗苯氧威乳油(3000~4000倍液)或活孢子苏云金杆菌(2.5亿.mL-1~3.0亿.mL-1活孢子)喷雾防治幼虫,防治效果达到99.5%和95.3%.  相似文献   

10.
杨干透翅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干透翅蛾是杨树的一种新的蛀干害虫。在西宁地区蛀害指数达43—79%,2年1代。成虫分主、副两组,6月和8月为发生盛期,幼虫侵蛀期主要在7月中、下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幼虫计有8龄。当年侵蛀后可长至1—4(5)龄;第二年可长至6—7(8)龄,在林木边材中造成“L”形蛀道;于第三年相继在蛀道内作茧化蛹、羽化。因有二个发生年度不同的群体相互演替,故每年都有一批成虫和初孵幼虫出现。树龄10年左右,胸径17.77±4.42厘米的四旁杨树最易受害;树干胸高1米以内和树冠基部分枝点附近,着卵最多,蛀害也最严重。侵蛀盛期喷布50%磷胺乳剂50—100倍液,毒杀小幼虫;辅以40%乐果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原液注孔,熏杀中、老龄幼虫。  相似文献   

11.
玫瑰栉角叶蜂Cladius pectinicornis(L.)以幼虫为害玫瑰叶片,形成孔洞和缺刻;大发生时整株叶片被食光,严重影响玫瑰生长和开花,失去观赏价值。该虫在沈阳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于土内结茧越冬。幼虫7龄,3龄前食量小,是防治的有利时机;老熟幼虫有假死性。用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防治幼虫,均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红黄半皮丝叶蜂是我国新发现的一种森林害虫,严重危害桤木,该虫在四川省武胜县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变成预蛹越夏越冬,第二代成虫于翌春3月上旬当气温高于12℃时开始羽化,3月下旬幼虫出现。10月下旬当气温在15℃左右时第一代成虫羽化,11月初幼虫出现,11月下旬幼虫老熟,应用80%敌敌畏2000倍液、25%杀虫双800倍液、40%氧化乐果1500倍液、40%ZML氰戊菊酯12000倍液喷杀3龄以下幼虫,收效甚好,在越夏及越冬期中将土地翻挖,可杀死土中预蛹及蛹。  相似文献   

13.
绒刺蛾种群发生规律林间分布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桐绒刺蛾(Phocoderma velutina Kollar)在贵州麻江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茧内越冬.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于五月份用2.5%溴氰菊脂乳油1000倍;敌杀死乳油5000倍;50%敌敌畏乳剂500倍喷杀幼虫,冬季采取人工清除材干周围越冬茧,降低虫口密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国槐新害虫——鸡血藤棕麦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记述鸡血藤棕麦蛾Dichomeris oceanis Meyrick危害国槐、龙爪槐和刺槐。该虫在山东商河1年发生2-3代,以3龄幼虫在国槐枝条皮缝、伤口内作茧越冬。幼虫卷缀或粘连叶片取食危害。成虫寿命2-14 d,孕卵量28-53枚,卵历期6-9d,蛹历期3.8-13 d。用5%吡虫啉3 000倍液和1.8%齐螨素5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在乐陵县青刺蛾是枣树的主要食叶害虫。据我们观察,青刺蛾一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枣树根颈周围0—10厘米深的土层中结茧越冬。翌年6月中旬(14—18日)为成虫羽化出土始期,6月下旬(22—27日)为高峰初期;7月上旬(2—6日)为羽化高峰期;卵历期6—10天,平均8天;幼虫一生共9龄,历期40.3天。 幼虫在5龄前仅食枣叶上表皮和叶肉,呈米粒大小的透明斑;从6龄进入暴食期,将枣叶咬成缺刻状。自幼虫孵化至暴食期历时15天左右。防治此害虫应在其暴食期前进行。 据我们试验,防治4—6龄幼虫:(1)喷撒20%杀灭菊脂5000倍液,杀虫率为96.7%;(2)喷撒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和50%1605乳油1000倍液,杀虫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黄杨绢野螟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杨绢野螟在阜阳1年发生3~4代,10月份3龄左右幼虫陆续吐丝缀两叶成虫苞,在其中结茧越冬。以幼虫吐丝缀小枝条结巢,取食其内叶片、嫩梢为害,严重影响植株生长甚至致其死亡。危害最为严重的是春季发生的越冬代和第1代幼虫。  相似文献   

17.
木麻黄皮暗斑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木麻黄皮暗斑螟(EuzopherabatangensisCaradja)在福建省一年发生5代,以幼虫于12月中旬在树干被害处的虫道内越冬(亦有少数以蛹越冬),林间世代重叠现象明显。成虫羽化盛期的温度为30.3—34.0℃,相对湿度为75.7%—84.3%,平均寿命7.9天,产卵量45.7粒。卵孵化率90.5%。幼虫共5龄,具群集性,以第一代幼虫取食量最大,老熟幼虫喜在粪粒层与树干交界部结茧化蛹,蛹期8.5天。皮暗斑螟的天敌有10余种,其中拟小腹茧蜂在自然界的寄生率达16%。  相似文献   

18.
红云翅斑螟Salebriasemirubela(Scpoli)在鲁东南地区1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以幼虫危害柳梢,幼虫一生共转移危害3~4次,取食叶片60~80片。6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盛期用25%灭幼脲Ⅲ号3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9.
意杨是优质速生丰产的防护用材树种 ,江苏垦区已广为栽植。培育健壮的Ⅰ、Ⅱ级意杨苗木是营造高标准速生丰产防护用材林网的基础。意杨苗叶部害虫的防治则是培育壮苗的一项前提措施。1 害虫生活习性意杨苗常见叶部害虫主要有褐卷叶蛾、刺蛾、杨扇舟蛾等 ,均属鳞翅目 ,分属为卷叶蛾科、刺蛾科 ,一般每年各发生 3代、2代、4~ 5代。幼虫都为杂食性害虫。褐卷叶蛾以幼龄幼虫结白色缚茧越冬 ,其它均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低龄幼虫有群集性 ,食害叶肉呈筛孔状、孔洞或缺口、网状等。 3~ 4龄后渐分散为害 ,食量增大 ,食害叶片仅留粗的叶脉和叶柄…  相似文献   

20.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幼虫在叶背过冬。幼虫群集于毛竹、绵竹、苦竹、龙竹等竹叶背面危害。气温是影响刚竹毒蛾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防治可采用加强竹林管理、药剂喷雾、人工刮除虫茧、灯光诱杀等方法.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