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桦褐孔菌粗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种剂量桦褐孔菌粗多糖治疗弓形虫感染所致的睾丸生精障碍小鼠,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生精细胞凋亡率,并设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桦褐孔菌粗多糖高剂量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桦褐孔菌粗多糖具有修复睾丸病理损伤并降低睾丸生精细胞凋亡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桦褐孔菌(Phaeoporus obliquus J. Schroet)多糖的提取,并作用于高糖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来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小鼠高糖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作用效果。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将多糖作用于高糖高脂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小鼠,用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明显增大,肝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优化提取的不同浓度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物使小鼠肝脏指数明显下降,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空腹血糖值下降明显(P0.01),高浓度给药组(120 mg/kg)使小鼠血清中TC、LDL-C、HDL-C及ALT水平下降较明显(P0.01),但TG水平变化不大。病理切片结果显示,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物给药组小鼠肝细胞破坏程度有明显改善,高浓度给药组小鼠肝细胞排列更紧密,中央静脉受累情况有明显改善,说明桦褐孔菌多糖提取物对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其机制可能是与降低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双氢青蒿素体外抑制新孢子虫和弓形虫的作用效果,该试验在开展双氢青蒿素细胞毒性试验的基础上,对新孢子虫和弓形虫进行了体外抑制试验,同时与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等药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与青蒿素、桦褐孔菌多糖、黄芩苷、乙胺嘧啶均对新孢子虫和弓形虫有抑制作用,尤其双氢青蒿素在质量浓度为20 ...  相似文献   

4.
通过L_9(3~4)正交试验,通过MTT法选取桦褐孔菌多糖对HepG2细胞的安全浓度,检测不同浓度的桦褐孔菌多糖对胞内TG蛋白的影响,及桦褐孔菌多糖减轻细胞内脂质堆积的作用。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最佳条件为1 g∶15 mL的料液比,在温度30℃下提取30 min,超声功率为480 W。桦褐孔菌多糖可明显减轻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显著降低细胞中TG的含量,其中600 mg/L桦褐孔菌多糖对TG的清除率达24.57%,脂滴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桦褐孔菌多糖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脂活性,对脂肪肝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黄芩中主要成分对弓形虫的抑制效果,利用MTT法对黄芩乙醇提取物、黄芩苷、黄芩素进行体外抗弓形虫作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物质均能有效地抑制弓形虫的生长繁殖,其中黄芩素的抗虫效果最好,黄芩乙醇提取物次之,黄芩苷最弱,即黄芩黄酮主要物质中,黄芩素体外抗虫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6.
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桦褐孔菌粗多糖,并利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标准品,测定桦褐孔菌菌核及其粗多糖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表明,桦褐孔菌粗多糖得率为17%,桦褐孔菌菌核中多糖含量为2.068%,桦褐孔菌粗多糖中的多糖含量为22.43%.该方法桦褐孔菌粗多糖得率高,加样回收率在99%以上,且5 h内显色稳定,重现性好,适合用于中药桦褐孔菌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张丽霞  赵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52-3654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碱溶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桦褐孔菌为原料,通过稀碱法提取碱溶多糖,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测定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试验得出,桦褐孔菌碱溶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碱液浓度0.5mol/L、料液比1∶30 g/ml、提取温度80℃,在此条件下,桦褐孔菌多糖得率可达3.83%。[结论]研究可为桦褐孔菌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水作为提取溶剂,用超声-微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多糖,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考察微波功率、微波处理时间和料水比对桦褐孔菌多糖得率和纯度的影响,优化超声-微波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工艺参数,并和传统水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超声-微波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18.45~24.50 min,料液比1∶20,微波功率88.3~96.7 W。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提取法可大大缩短提取时间,得率由2.12%增加到3.25%,纯度由64.03%增加到73.16%。[结论]与传统的水浴浸提法相比,超声-微波提取法不仅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高了桦褐孔菌多糖的得率和纯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桦褐孔菌的潜在应用价值,并分析其菌丝体多糖的降糖作用.[方法]以生物量和粗多糖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将桦褐孔菌菌丝多糖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进行灌胃,测定小鼠血糖变化.[结果]促进该菌株发酵生长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蛋白胨4 g/L,牛肉膏8 g/L.摇床培养条件为pH 7.0,装液量90 mL/250 mL,接种量15%,发酵时间12 d.与模型组相比,桦褐孔菌菌丝多糖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结论]该研究可为工业化生产桦褐孔菌多糖及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营养条件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桦褐孔菌菌丝生长及多糖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桦褐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不同氮源和微量元素对菌丝生长均无明显影响;选用麦芽糖、Ca(NO3)2或蛋白胨、CuSO4或MnSO4的培养基菌丝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桦褐孔菌胞外多糖脱蛋白工艺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蛋白质脱除率和多糖损失率为指标,比较研究了Sevag法、三氯乙酸法和酶法对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脱蛋白工艺。结果表明:三氯乙酸法脱蛋白效果最佳,其优化工艺为三氯乙酸浓度0.5mol/L,加入量15%,振荡时间20min,静止时间40min,蛋白质脱除率为68.5%,多糖损失率为2.45%。  相似文献   

12.
以菌丝培养特性和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21株桦褐孔菌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对2种方法的聚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结果基本一致,均与地理分布有较强的相关性,但ISSR分子标记结果与纬度相关性较大,菌丝培养特性标记的聚类结果与生态环境相关性较大。因此,建议在桦褐孔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种质鉴定中采用分子标记,并辅之以其他标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云南大型真菌提取物及其多糖组分对TMV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云南的17种大型食用真菌子实体的浸提液及其多糖组分,用半叶法在心叶烟上分别从预防(施用提取物24h后接种病毒)、钝化(提取物与病毒混合后接种)、治疗(接种病毒24h后施用提取物)3个方面进行抗TMV活性检测。结果表明,16种食用菌子实体的浸提液对TMV有较好的预防和钝化作用,预防效果最好的真菌为火碳菌,预防效果达到99.95%。火碳菌、奶浆菌、扫把菌、白奶浆菌、美味牛肝菌、黄虎掌、黄牛肝、黑虎掌、冬瓜菌、红乳菇、北风菌的水浸液对TMV的钝化效果均在80%以上。火碳菌、青杆菌等9种食用菌的多糖组分与其子实体浸提液对TMV的抑制效果相似,表明其多糖组分具有抑制TMV的主要活性成分。实验真菌的治疗效果总体不如钝化效果明显,治疗效果在70%以上的有扫把菌、黄虎掌和冬瓜菌。其中,火碳菌和黄牛肝等对TMV抑制效果较好的食用菌及其多糖可作为环保型农药及生物保健产品的开发对象。  相似文献   

14.
桦褐孔菌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国内外桦褐孔菌的生物学情况,介绍了桦褐孔菌的人工栽培及其在抗癌、预防艾滋病、治疗糖尿病、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涛  王亚亚  路春桃  刘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34-21635,21643
[目的]优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方法]以异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桦褐孔菌中三萜类物质,以不同处理条件、超声功率、超声次数和超声处理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三萜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超声辅助技术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次数30次、超声时间15 min;在此条件下,三萜得率为1.06%。[结论]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是一种有效的桦褐孔菌三萜类物质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