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南市自2013年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来,全市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在坚持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基本经验的基础上,以水源保护为中心,以控制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为重点,山、水、田、林、路、村、固体废弃物和污水排放统一规划,预防保护、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并重,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科学布设防治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开启了水土流失治理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小流域为单元,统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要素,山水林田路村居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水土流失,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本文立足甘肃不同地域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依据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求,针对小流域生态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的生态功能定位和水土流失特点,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的综合治理体系,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在水土流失的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中,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效果与地位越来越高。利用流域内的资源优势,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有机结合土地与资源的开发,提高土地生产效率,从而避免水土流失的发生,达到促进人民富裕的目的。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对相关对策措施进行落实,这样才能促进水土流失治理的综合效果,使经济、生态等综合效益得到提高。本文对清洁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望与广大同行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4.
杜霞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9):103-104,13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该文概述了隆德县清流河小流域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的特征与危害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治理思路、模式与成效,提出了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冠  张锦娟  庄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78-4580
根据水库水源地的地形、水系特点,以小流域为单元,将污染源头和迁移途径作为落足点,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生态农业推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土流失治理以及景观格局优化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最后介绍了浙江省珊溪水库水源地某小流域的污染治理情况,为水库水源地保护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涩井沟河道整治项目区的水土流失主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由以前的单纯治理措施逐渐转变为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综合防治的水土保持防治体系,对各项目建设的重点区域进行监督。  相似文献   

7.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根据小流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情况,以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以更好地促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目标,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护生态环境,结合地区水土流失现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立具有水土保持兼高效生态经济功能的半山区的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延伸,是一项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水利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多次明确要求,要搞好农村水环境整治和生态小流域建设,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蒋志铁 《农业与技术》2012,32(4):155-156
迁安市隔滦河小流域自然条件复杂,植被单一,生产落后,水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在对该小流域进行综合治理过程中,坚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做到山水田林路统筹兼顾,形成了坡、顶、沟兼治的立体防治模式。本文在小流域内水土资源综合整治上,重点提出了坡改梯、集雨水窖、谷坊坝等多项工程措施;提出了生态优先的全新治理理念,采用了梯田地埂生物化、农林复合和乔灌木结合的生物篱笆技术等各项生物治理措施,并对小流域综合治理后产生的预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陕西省勉县南沟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防治水土流失和控制面源污染并重,治理了区域水土流失,实现了生态系统良性循,改善了区域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产业结构,达到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通过房山区两条小流域对比分析了山区小流域与平原小流域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区别,探讨了山区小流域与平原区小流域功能区划、治理思路和治理措施的区别,为进一步研究小流域功能分区划分、建立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和规划小流域建设治理工作奠定基础,对推进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该文主要介绍了"十一五"以来,房山区累计治理小流域51条,提高了471km2土地的治理标准,通过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房山区实现了水源安全、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并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山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概述.下一步工作中,房山区将完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布局,建立长效管护机制,使各项措施持续发挥效益.提升科技水平,开创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实现有效防治东坪小流域水土流失,改善其生存环境,发展当地经济,必须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建立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耦合的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生态资源与经济相互促进的治理模式,调动全体农民群众参与保护生态,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临夏州水土流失现状及小流域治理情况,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的主要成效。坚持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成功之路,充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指出今后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应树立统筹协调理念、以人为本理念、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15.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国内外进展综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流域治理思路、综合规划及治理要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阐述了部分发达国家(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尼泊尔、非洲)小流域治理的思路、技术及模式等,分析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特点以及主要经验、存在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在新时期我国小流域综合治理的一些思考和展望:在当前的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应注重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紧密结合;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经济特征,治理需遵循因地制宜、适度治理的原则;应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综合治理的对象、内容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姚沟小流域综合治理经过3年施工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36平方公里,初步实现了规划建设目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逐步形成,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促进了社会进步;积累了综合治理经验,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是综合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染治理等多种治理手段及技术,最终实现小流域内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种新型综合治理模式。BSPT技术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流域治理的探索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系统治理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巢湖派河支流斑鸠堰河小流域为例,将BSPT这一治理技术理念用于该小流域治理中,最终实现斑鸠堰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目标,应用实践对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针对流域的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现状及特点,提出了该小流域治理模式。通过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建立综合防治和立体开发体系,做到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控制水土流失,促进项目区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转化,使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对新农村建设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丘陵沟壑区由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小流域组成,小流域生态综合整治是整个区域生态综合整治体系单位工程。龙滩流域通过重点治理,形成了以水平梯田为主体、以沟道治理为重点、林草植物措施紧密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从根本上改变了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整个体系的治理措施在空间配置上合理、经济技术上可行,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流域侵蚀模数由4 309.13 t/km2·a下降到2 916.78 t/km2·a,下降了32.31%。  相似文献   

20.
从区域来看西部地区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其面积之大、范围之广、强度之剧烈,居全国首位。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佳措施和有效途径。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所学专业知识,综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各种技术措施及其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