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研究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Caspase-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阳离子A(CA)的拮抗保护作用,本研究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内毒素(ET)组和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 h、4 h、8 h和12 h采集肝脏样品,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Caspase-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凋亡肝细胞百分比ET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ET组肝细胞凋亡百分比呈上升趋势,CA保护组在3 h、4 h和8 h 3个时间点呈上升趋势,在12 h呈下降趋势。ET组Caspase-3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A保护组。研究表明,在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而CA则能够明显下调Caspase-3在肝脏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由ET诱导的肝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NO在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毒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机制及阳离子A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5,(9):72-75
探讨阳离子A(cation A,CA)对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ET)诱发肝脏炎症介质TNF-α、IFN-γ、IL-4过量表达的抑制作用。将72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正常对照组、ET致病组和CA保护组。三组大鼠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及12 h采集肝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在肝脏组织中,ET致病组中TNF-α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CA保护组(P0.01),且一直处于上升趋势;ET致病组中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CA保护组(P0.01),呈下降趋势;在8 h和12 h时,ET致病组中IL-4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CA保护组(P0.01),且随着时间增加表达量逐渐上升。上述结果表明,内毒素可诱导炎症介质在肝脏中的过量表达,导致肝脏损伤,并使机体免疫平衡紊乱;而CA能够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对内毒素导致的肝脏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内毒素血症中肝脏病理损伤与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2S)的关系及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试验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ET致病组、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12小时采集血清与肝脏作为检测样本,检测血清中ALT与AST水平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H2S生成率,采用原位杂交染色与图像分析检测肝脏组织中CSE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ET组血清ALT与AST水平显著升高,CA保护组血清ALT与AST水平则显著低于ET组;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2S生成率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2S生成率显著低于ET组;原位杂交图像分析可见ET上调肝脏组织中CSEmRNA的转录水平,而CA能够抑制这种上调效应。研究表明,在内毒素血症的肝脏病理损伤过程中,CSEmRNA的转录水平与H2S的生成率上调,而CA则下调肝脏组织中H2S的水平从而对肝脏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内毒素(ET)诱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及阳离子A(CA)对肝细胞的保护效应,采用ET所致家兔内毒素休克的模型,分别在3、4、8、12 h检测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动态变化、肝细胞凋亡指数和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观察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ET组中各时间段的肝组织中NO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随着NO水平的增加,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然后下降,最后又上升到最高值;肝细胞及肝脏组织的损害程度也与此类似.CA组的NO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肝细胞凋亡及病理组织学改变亦轻.提示NO参与内毒素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了肝细胞的凋亡,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又有保肝作用.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循环中的ET,减少肝脏中过量NO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及其对肝脏的损害,对内毒素休克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内毒素组(Ⅱ组)和CA保护组(Ⅲ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第3、4、8、12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在4个时段中,Ⅱ组凋亡肝细胞百分比都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在3、12h,Ⅱ组极显著高于Ⅲ组(P〈0.01),在4h,Ⅱ组显著高于Ⅲ组(P%0.05);在8h,1I组肝细胞凋亡百分比呈上升趋势,Ⅲ组在3、4、8h3个时间点呈上升趋势,在12h有下降趋势。Ⅱ组Survivin的表达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减少趋势;Ⅱ组极显著少于Ⅲ组(P〈0.01),Ⅲ组在3、4、8h这3个时间点呈下降趋势,在12h上升。结果表明,在内毒素血症中肝细胞凋亡与Surviv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的关系,而cA则能明显上调Survivin在肝脏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对由ET诱导的肝损伤有可能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_2S)在内毒素(ET)致肝脏损伤中的作用及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本试验将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ET致病组、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H_2S含量。结果表明:NS组肝脏组织未见异常,ET组出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CA保护组则病理变化程度较弱,出现的时间较迟;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_2S水平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_2S在肝脏组织中的含量都显著低于ET组。说明H_2S参与了ET致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CA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H_2S的水平从而对ET的炎性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60只健康试验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ET处理组(B组)、CA+ET处理组(C组),运用PCR-SSCP技术对肝脏mtDNAtRNAcysTyr、COI基因片段一等基因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血清丙二醛的含量进行测定,观察ET致mtDNA的突变效应以及cA对该效应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B组mtDNAtR—NA Cys-Tyr基因片段在第5238与5242碱基处发生了插入1个碱基T的插入突变,COI一基因片段发生T5322G和T5331G处置换点突变,其他各组无基因突变发生。B组血清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二组(P〈0.05)、C组明显低于B组但高于A组(P〈0.05)。结果表明,ET可导致mtDNA基因发生突变,而cA对ET致基因突变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将72只健康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对照组、内毒素(ET)致病组、阳离子A(CA)保护组.3组动物经相应处理后分别在3、4、8、12 h采集肝脏作为检测样本,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损伤,并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肝脏中硫化氢(H2S)含量.结果显示,NS组肝脏组织未见异常.ET组出现微循环障碍与细胞变性坏死等病变,CA保护组则病理变化程度较弱,出现的时间较迟;ET能够使肝脏组织中H2S水平显著升高,而CA保护组H2S在肝脏组织中的含量均显著低于ET组.结果表明,H2S参与了ET致肝脏损伤的病理过程,而CA通过下调肝脏组织中H2S的水平从而对ET的炎性损伤发挥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将20只健康实验用白兔随机分为4组(5只/组):正常对照组(A组)、阳离子A处理组(B组)、内毒素处理组(C组)、阳离子A+内毒素处理组(D组),运用改进的碱变性法提取肝细胞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设计4对引物扩增mtDNA的tRNA^Leu(UUR)、tRNA^Lys、ATPase8、ATPase6基因,同时运用分光光度计法对扩增产物进行质量鉴定,并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结果发现:c组tRNA^Leu(UUR)基因在凝胶中的带型出现泳动异常,表明该基因发生了碱基突变,序列测定表明该突变为2716位的A—G点突变,同时其他各组的tRNA^Leu(UUR)基因无突变发生。该结果提示内毒素可以导致mtDNA的tRNA^Leu(UUR)基因发生突变,而阳离子A对这一突变具有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内毒素在致大鼠肝损伤过程中对肝脏p53表达及Ca2+浓度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2组:Ⅰ组为NS对照组;Ⅱ组为ET致病组,2组大鼠分别于第3、4、8、12h每组各处死6只,采集肝脏分别用于p53表达的Western-blotting检测和Ca2+浓度的FCM检测。结果显示,Ⅱ组p53的表达明显高于Ⅰ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上升趋势;Ⅱ组Ca2+的荧光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1),且一直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ET能有效上调肝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Ca2+浓度。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内毒素在致大鼠肝损伤过程中对肝脏p53表达及ca^2+浓度的影响,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2组:Ⅰ组为NS对照组;Ⅱ组为ET致病组,2组大鼠分别于第3、4、8、12h每组各处死6只,采集肝脏分别用于p53表达的Western-blotting检测和ca^2+浓度的FCM检测。结果显示,Ⅱ组p53的表达明显高于Ⅰ组(P<0.01),且Ⅱ组一直呈上升趋势;Ⅱ组Ca^2+的荧光指数明显高于Ⅰ组(P<0.01),且一直呈上升趋势。结果表明,ET能有效上调肝细胞p53蛋白的表达及Ca^2+浓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内毒素(ET)所致家兔ET休克模型,分别在相应处理后3、4、8、12h检测血浆中NO含量的动态变化;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的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BL凋亡的特征性DNA降解,并观察阳离子A(CA)注射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中各时间段的血浆中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NO含量的增加,PBL凋亡指数明显上升(P〈0.01),其基因组DNA在处理后3、4、8h均发生180-200bp及其整数倍的“阶梯状”断裂,12h出现“弥散状”条带;CA保护组中NO水平和PBL凋亡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并且在电泳结果中无明显的“梯状”条带。提示ET可使血液中NO含量升高。NO参与了ET休克的发病机制,介导PBL凋亡,在晚期介导PBL坏死;而CA可有效地中和血液循环中的ET,明显降低机体内NO的含量,抑制PBL凋亡和坏死,对ET休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旨在探究纳米硒对氟化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40只28日龄昆明小鼠(25 g±2 g)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生理盐水)、氟化钠组(NaF,24 mg·kg-1)、纳米硒组(Nano-Se,1 mg·kg-1)、纳米硒治疗组(NaF+Nano-Se,24 mg·kg-1 NaF+1 mg·k...  相似文献   

16.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6-MFA, obtained from fungus Aspergillus ochraceus ATCC 28706, was evaluated by employing three different immunological liver injury mice models. The first liver injury model was induced by injecting anti-basic liver protein (BLP) antibody into mice previously immunised with rabbit IgG (RGG). The other models were simulated by injecting antiliver specific protein (LSP) antibody or by injecting bacterial lipopolysaccharide (LPS) into mice pretreated with Corynebacterium parvum (C. parvum). 6-MFA treatment inhibited the increased transaminases (GOT and GPT) activities and showed a tendency to inhibit the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liver in all the models studied. Furthermore, 6-MFA treatment inhibited deoxycholic acid induced transaminase release from cultured rat hepatocytes in vitro, but failed to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hemolytic plaque forming cells in immunised mice spleens and hemolytic activity of guinea pig complement in immunohemolytic reaction. Our findings, therefore, suggested that the moderat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 of 6-MFA could be related to it's protective effect on hepatocyte plasma membrane rather than the direct inhibitory effects on the antibody formation and/or complement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