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黑穗病主要包括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症状是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叶暗窄小,丛生分蘖多,主要为害雌穗.为害雄穗时全部或部分枝受到破坏,形成病瘤,包有白色薄膜,黑粉不易飞散,飞散后也只剩下丝状穗轴;玉米瘤黑粉病发病症状是在玉米的各生育期都可发生,为害植株地上任何分化尚为完整的幼嫩器官,受害组织受病原菌的刺激形成肿大的瘤,病瘤表面包有白色、淡红、灰或黑色薄膜,破裂后散出黑褐色粉末,病瘤大小差异悬殊.其病原菌分别为担子菌亚门黑粉病目的轴黑粉菌属和黑粉菌属.  相似文献   

2.
玉米黑粉病又称玉米瘤黑粉病。玉米整个生育期,地上各部位均可染病,尤以抽雄期表现明显,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初期瘤外包一层白色薄膜,后变灰色,干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孢子。叶上易产生豆粒大小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瘿瘤,其他部位则形成大型瘤状物。一、黑粉病。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少不同的病瘤,病瘤开始为白色,后带粉红色,最后变灰色而破  相似文献   

3.
正1玉米黑粉病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黑粉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町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高温干旱,施氮肥过多,病害易发生.以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中或病残体及堆放的秸秆上越冬.  相似文献   

5.
刘俊杰 《吉林农业》2011,(15):76-76
1.玉米黑粉病1.1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cm,小的仅达1-2cm。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黑粉病1.1典型症状。感染黑粉病的组织生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直径1~18cm,病瘤表面呈白色、灰色或褐色,发病初期瘤表面包围发亮薄膜,薄膜破裂后散发出黑色粉末。叶片感染黑粉病时产生的病瘤较小。雄穗感染黑粉病时会产生囊状瘤,雌穗感染黑粉病结实受到严重影响。1.2发病规律。黑粉病的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病残体或秸秆上越冬,第2年春天萌发产生小孢子,通过空气流、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黑粉病 症状: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初期瘤外包1层白色发亮的薄膜,后呈灰色,干裂后散出黑粉。叶片上有时产生豆粒大小的瘤状堆。雄穗上产生囊状的瘿瘤。其他部位则多为大型瘤状物。  相似文献   

8.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瘤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生长各个时期,在植株的不同部位,均都能生出瘤状菌瘿,破坏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往往造成玉米产量损失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上发生很普遍而又非常严重的病害,并且这两种病害在病原和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因此,区别这两种病害对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灰包、黑疽,或乌霉,是由孢子菌侵染所引起的玉米系统性病害。近两年,此病发生普遍且严重,并有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玉米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它的分布虽不如黑粉病普遍,但危害程度却远大于黑粉病。玉米黑粉病,俗称黑瘤子,又称黑穗病、瘤黑粉病、灰包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之一,但危害程度则因地区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玉米黑粉病是在我国普遍发生的一种玉米病害,常危害玉米叶、秆、雄穗、雌穗等部位,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1症状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的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植株的气生根、茎叶、叶鞘、腋芽、雄花及果穗等的幼嫩组织都可被害。产生各种形状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11.
玉米黑粉病又称瘤黑粉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对玉米的危害所造成产量的损失,往往因植株上病瘤的多少、大小、发生部位不同而不同。玉米单株上生1个病瘤一般可减产30.9%,生3个以上病瘤的减产81.2%,单株上生1个直径8厘米左右病瘤的,减产89.7%。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褐斑病、地老虎、粘虫和玉米螟等,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玉米病虫危害呈逐年加重趋势,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限制因素。其主要病虫害有玉米黑粉病、玉米灰斑病、玉米褐斑病、地老虎、粘虫和玉米螟等,所以,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搞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危害。1、玉米黑粉病:玉米整个生长期地上部分均可受害,但在抽雄期症状表现突出。植株各个部分可产生大小不一的瘤状物,大的病瘤直径可达15厘米,小的仅达1—2厘米。  相似文献   

14.
为引进和利用玉米瘤黑粉病抗性资源,2018—2020年连续3年对35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瘤黑粉病抗性鉴定与评价,并利用F2群体对9份高抗材料进行了玉米瘤黑粉病抗性遗传分析、测验证明了抗病植株和感病植株分离比例及适合性。结果表明,筛选到抗病材料18份,其中:高抗玉米瘤黑粉病材料9份,占鉴定材料的25.7%;抗病材料5份,占鉴定材料的14.3%;中抗材料4份,占鉴定材料的11.4%。筛选到感病材料17份,占鉴定材料的48.6%。自交系Z16HEB-397、Z16HEB-401、Z16HEB-407、Z17HEB-5和Z17HEB-8对玉蜀黍黑粉菌的抗性可能受1对显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6.
段艳菊 《河南农业》2019,(22):35-36
玉米常见病害主要有瘤黑粉病、粗缩病、大斑病、小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等。一、玉米瘤黑粉病(一)症状该病对玉米茎、叶、穗均可造成危害。被害组织畸形肿胀,产生各种大小不同的菌瘤,外包薄膜,初期为白色或带紫色,后期变为灰白色,薄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  相似文献   

17.
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和"瘤黑粉病",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所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 一、黑粉病的症状特点及危害 (一)症状特点 黑粉病从幼苗到成株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具有分生能力的地上部幼嫩组织,如气生根、叶片、茎秆、雄穗、雌穗等都可以被侵染发病,形成瘤状物.初为白色或浅紫色,逐渐变成灰色,后期变为黑灰色.  相似文献   

18.
玉米黑粉病,即玉米瘤黑粉病,属局部侵染性病害,侵染时间长,是玉米病害发生较普遍者之一.由于冬孢子在玉米的苗期至成熟期均可侵染植株的气生根、茎秆、叶鞘、果穗、雄穗、叶片等幼嫩组织,形成的黑粉瘤消耗大量的植株养分,导致减产.一般苗期发病较少,玉米抽雄后发生最普遍.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7,(1):28-30
本研究以高感品种吉单209为材料,接种玉米黑粉菌与玉米丝黑穗菌,采用玉米茎基部注射、拌菌土、玉米苗期灌根、菌液浸种等4种方法,在模拟田间环境条件下观察玉米植株的发病情况,并对玉米植株发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筛选适合玉米黑粉病与玉米丝黑穗病的接种方法。结果显示,玉米茎基部注射是玉米瘤黑粉病最佳接种方法。玉米茎基部注射和菌液浸种是玉米丝黑穗病较好的两种接种方法。本研究为今后快速评价玉米资源对玉米瘤黑粉病及玉米丝黑穗病抗性提供可靠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上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植株地上幼嫩组织和器官均可发病,病部的典型特征是产生大小不等的病瘤。病瘤初呈银白色,有光泽,内部白色。肉质多汁,并迅速膨大,常能冲破苞叶而外露,表面变暗。略带浅紫红色,内部则变灰至黑色,失水后当外膜破裂时,散出大量黑粉。果穗发病可部分或全部变成较大肿瘤,叶上发病则形成密集成串小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