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高大平房仓存储的玉米进行氮气气调与空调控温相结合试验,并与其它采用传统保防方式的玉米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氮气气调与空调控温相结合的方式储藏粮食品质好,杀虫彻底,绿色环保,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东南沿海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及气调时无法控温的问题,通过粮仓专用空调改造,实现气调和控温的综合应用,延缓了整仓粮温及表层粮温上升幅度,延长了气调周期,杀虫和节能降耗取得良好效果.该项试验对东南沿海地区浅圆仓进口大豆的安全储藏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粮食行业的发展,绿色科技储粮观念深入人心,储粮技术也是不断更新,呈现多样化。通过对熏蒸杀虫、气调杀虫、空调控温、常规控温及免熏蒸等不同科技储粮技术的组合运用和实践,找到适合平房仓的最优的科技储粮模式。  相似文献   

4.
气调储粮技术是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具有防虫、杀虫、抑菌等优点,本项目将气调储粮和控温储粮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气调和控温的优点,解决我库小麦储藏过程中储粮害虫危害较重、偏高水分粮安全储藏的难题,实现我库粮食绿色保质储藏。项目实施对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中央储备粮的宜存率,保证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促进我国粮食储藏技术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造浅圆仓测温电缆,实现了浅圆仓膜下充氮气调和膜上中央空调控温,提高了卸粮口、大门口、通风口等死角的害虫致死率。将浅圆仓氮气气调杀虫与控温储粮相结合,实现了储粮安全度夏。  相似文献   

6.
在高温高湿地区应用氮气气调控温储粮技术,取得抑制虫霉,控制粮温,稳定粮情,绿色环保,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效果。改变了长期以来单纯靠磷化铝化学药剂熏蒸杀虫的传统储粮做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福建中央储备粮三明直属库约8万吨储存于高大平房仓中的稻谷开展的控温气调储粮试验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对比,发现控温气调储粮技术对降低仓储劳动强度、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提高粮食食品卫生、延缓粮食品质劣变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浅圆仓家用分体壁挂式空调应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多的问题,开展浅圆仓粮仓专用空调应用试验,对比控温效果、控温能耗、建设成本等数据,结果表明粮仓专用空调在浅圆仓控温储粮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更适用于气调储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对4个高大平房仓储粮小麦在度夏期间进行空调控温。在此基础上选取2个仓进行氮气气调,研究了单独空调控温以及空调控温结合氮气气调储粮过程中小麦的品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仅单独空调控温时,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小麦的害虫数量不断增加,而小麦的害虫数量在氮气气调后则开始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两种储粮方式下小麦的水分含量、容重和面筋吸水率均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其中氮气气调的小麦水分含量、容重和面筋吸水率降低程度稍低于仅空调控温的小麦;小麦的色泽、气味和呕吐毒素含量在储藏期间未发现明显改变,表明应用氮气气调未对其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保管粮食的理想方法是:采用密闭、缺氧、充二氢化碳、充氮进行气调储藏或低温储藏。但目前绝大部份仓库不具备这个条件,化学药剂熏蒸仍是基层粮库杀虫的主要方法。在西北,尤其是我们宁夏更为突出,粮食一旦发生虫害,仅熏蒸杀虫的药物开支每百万斤粮食就150元左右。从82年初我们库开始用几种药剂低剂量混合对入库的小麦进行预防性熏蒸实仓试验,让药剂充分发挥特点,互相弥补不足,扩大了药物使用范围。经试验采用此方法后可以在15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不再用药剂熏蒸库房,且能保证储粮安全,每百万斤只需药费5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仓房气密性是保证氮气储粮的关键,实现控温是工作基础,实现安全储粮是工作任务,实现杀虫与防霉是工作目标,通过智能化工艺实际运用,采用比对与分析,对于工艺的不足之处给予客观评价,总体认为智能化系统是我国气调储粮充氮智能控制领域的先进技术,达到了该领域国际领先水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围包散存小麦和玉米因在高温季节入库,整体粮温偏高,来粮害虫较多并引起局部粮食发热。对试验仓粮食先采用短期熏蒸杀虫处理,然后采用全仓通风与局部"点穴"通风(或二台局部处理机并联使用)相结合的措施分段降温,通风后局部最高粮温和全仓平均粮温均大幅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通风降温效果,储粮安全过冬后,来年再择机密闭熏蒸,做好隔热控温措施,粮食水分减量较小,品质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3.
塑料膜薄具有重量轻、透明、防湿、阻气、耐药品性等特点,已为粮食贮藏方面广泛应用。上海市粮食部门在六十年代开始将应用聚氯乙烯塑料薄膜,作为熏蒸杀虫的密封材料,代替了笨重的橡胶幕布涂腊蓬布,减轻了劳动强度。此后,应用这种塑料薄膜进行真空、充氮、自然缺氧等气调储粮。通过实践,了解到密闭性能好坏是决定气调贮粮的关键之一,只有选择好的密.时材料和掌握密封技术,才能造成粮堆内的缺氧状态,抑止霉菌繁效、达到安全保粮的日的。从1977年开始进行了阻气性能良  相似文献   

14.
储粮害虫的防治多采用化学杀虫剂,其优点是廉价、高效,缺点是会对粮食、环境甚至人、畜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且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为此,无残留、污染少的物理杀虫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常见方法有低温、气调、臭氧、硅藻土、辐照、微波、射频,每种技术适用范围不同。低温、臭氧、硅藻土、气调杀虫目前可实现不移动粮堆,在仓内直接杀虫,其中采用臭氧、气调方法杀虫时需要对粮仓进行改造以提高其气密性。辐照、微波、射频由于受设备的限制尚处于试验研究,只能对少量粮食进行处理,且杀虫工艺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物理杀虫技术的共性是有利于实现绿色储粮,克服了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但其杀虫工艺有待于深入研究和优化。另外该方法所需设备相对复杂,成本较高,故应采取措施降低成本以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原有二氧化碳气调储粮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移动式二氧化碳气化装置(移动撬),利用二氧化碳槽罐车直接供气,对现有高大平房仓进行适度气密性改造,并且采用二氧化碳膜下气调方式。结果表明本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新工艺,不仅可大大节省气调储粮建设一次性投资,还可以大大节省普通高大平房仓气密性改造费用,在充入二氧化碳21 d后全仓平均浓度仍然保持在36.7%,完全满足二氧化碳气调杀虫有效浓度和维持时间的要求,杀虫效果达到100%,吨粮处理费用1.33元。  相似文献   

16.
对比模拟二氧化碳气调仓不同设定浓度和实仓试验,通过气调后及实验室培养检查评定二氧化碳气调对害虫和虫卵的综合杀灭功效。试验证明了在保持高浓度二氧化碳一定时间条件下,不仅能全部杀死害虫,还可以彻底杀灭虫卵;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杀虫和卵所需时间越短;通过试验为技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有助于储粮周期内在降低储粮害虫防治成本并减少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的前提下来保证储粮安全,在发挥节粮减损功效同时综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碳贮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氧化碳是粮食、害虫、微生物呼吸代谢的产物.它的积聚或人工向密闭粮堆充入二氧化碳,就能起到杀虫、抑霉和延缓粮食生理代谢,保持大米品质的作用.二氧化碳贮藏,一九六五年上海市开始试验研究,发现采用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为密闭材料,二氧化碳容易渗漏,浓度不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气调仓不揭膜情况下有效降低粮温,减轻反复揭膜压膜劳动强度,减少氮气损失,降低成本,运用密闭式变频制冷机组和配套的密封环流管道,处理薄膜密闭状态下的粮堆,密闭式变频制冷机组以膜下环流(下行通风)的方式不断为粮堆补充冷源,平均粮温从23.5℃降至17.5℃,达到不揭膜降低整体粮温和减少氮气损失的目的,为下一步优化控温气调技术和储粮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湿地区浅圆仓大豆气调储藏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翁胜通 《粮食储藏》2010,39(5):26-28
探讨了氮气气调储藏技术在高温高湿地区对进口大豆保管中杀虫、抑菌的效果。结果表明:大豆仓实施气调储藏杀虫效果理想,避免或减少熏蒸,推进大豆实现绿色储藏,但防霉抑菌效果一般。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逐步优化浅圆仓氮气气调工艺,节约氮气气调杀虫成本、降低杀虫能耗,采用在浅圆仓粮面上布置4个Φ400 cm、长1000 cm的重力缓释气囊的充氮方法,通过将重力缓释气囊两两相连并与充氮环流管相连的方式,探究在重力缓释气囊的调节下气调期间氮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能耗及成本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空间98%以上的氮气浓度维持天数可增加11 d;一个气调周期可减少1次补气,可降低吨粮能耗0.65 kW·h/t,表明重力缓释气囊可减缓氮气浓度的衰减、延长气调补气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