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棵白杨树     
一棵白杨树一出格尔木站,还未寻找落脚的地方,我就急急忙忙往某部军营跑。哨兵验过证件,得知我的来意,二话没说,便给我亮起“绿灯”。军营变化虽大,可那座“资格”最老的建筑———大礼堂仍在。沿着那条当年常走的路来到大礼堂右侧,我一眼便望见紧挨围墙的那棵白杨...  相似文献   

2.
重温大漠     
景风 《甘肃林业》2006,(6):41-41
读王维的边塞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大漠那无与伦比的空旷和苍凉! 我喜欢边塞诗,这大概与我的人生有关,上世纪60年代,我是唱着《阳关三叠》的歌走进西部大漠的,那叫“支边”,在河西走廊用青春的笔写下我人生最重要的一页;我喜欢王维,大概因了以上他那两句诗,气势非凡,石破天惊,在描绘大漠的诗中再没有比这更传神的了。  相似文献   

3.
生命之根     
我在故乡生活了整整20个春秋,幼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流传于民间的那两句话:“问我祖先是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以及当年发生在那棵大槐树下与那棵大槐树有关的悲凉、凄惨的故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几位沿海省份的同学一听说我是从洪洞来的,他们欢呼雀跃拍着我的肩...  相似文献   

4.
家养一株“公”葡萄高若虹葡萄也有“公”的吗?有!我家就养了一株。这株葡萄种养10年了,那汁液汪汪的眸子至今未报我一笑。年年瞅着那水灵灵、亮晶晶、含情脉脉的乌紫的瞳仁只钟情于别人的窗前、桌上,我气恼之际,真有点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10年前,朋...  相似文献   

5.
我想做树     
想和树换换,它做“人”,我做树! 可是,要做树,似乎我还不怎么够“格”。树的“讷于言而敏于行”,我还做不到。稍有点收入、改善、升迁、顺畅、温暖、幸福,我就嚷嚷,生怕别人看不到,生怕真的“锦衣夜行”。一遇上人多的场合,我就难免嘴痒,要说说计划、措施、远景。说的时候,我注意措辞,注意自己是否语惊四座,而那所说之事尚“八字缺一撇”。  相似文献   

6.
怎能不忧     
怎能不忧○钱星博最近,一位分别了半个世纪的亲戚从巴黎归来,见面之后,当然是天东地西,无话不谈,最后他想请我带他去看看今日的大上海。“我带你去看看虹桥开发区的高楼大厦,那是上海在改革开放后的样板。”我说。“我不想去看,高楼大厦我看得多了。”他说。“我带...  相似文献   

7.
怀念绿色     
怀念绿色王不天我从小就喜欢听那首歌儿:“春季到平绿满窗……”我也有过“绿满窗”的回子,我怀念绿色,怀念从我窗前失去的那片绿色。我家窗前有两棵树,一棵是石榴树,一棵是梧桐树。石榴树资格老,20几年前我家刚搬来的时候就有她,叶色墨绿,花色火红,给我破旧的...  相似文献   

8.
死不了     
死不了任润刚在我房外的冷落墙角,盛开着满满一铁锅艳丽夺目的“死不了”花朵,围观的人交口称赞,啧啧声不绝于耳,我也为之骄傲和陶醉。那还是在春末夏初的一个傍晚,我在公园路过,见养花工把长在花圃里的一棵棵“死不了”的幼苗拔掉扔在路旁,我觉得怪可惜的,便拾起...  相似文献   

9.
但愿食有肉居有竹冯昌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一诗句我从未忘怀,那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竹子。说起来有趣,小时候的一个春天,我在竹林中与小伙们一起玩“抓汉奸”游戏,将帽子脱放在一根竹笋尖上,突然雨来了,我没拿帽子就跑回家,第二天去取帽子时,竹笋的快速...  相似文献   

10.
在我的故乡,老人们去世后,他(或她)生前所遗留下来的东西(某种值得纪念的物品),后人称为“眼目”。  眼目,也是后人保存并怀念先人的一种方式。  我外公留给后辈的眼目是一棵桂花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在生养我母亲的那个小山村村口郁郁葱葱。到了八月,金黄色的桂花一开,真的是香漫全村,甚至飘到十里开外。小山村里有一位诗人,把桂花树赞为“山村姑娘的露水”。  我没见过外公,于是,每次去那小山村,我总要站在那棵外公年青时栽下的桂花树下,望着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出神,好多次心里默默地问树:你是我的外公么?  …  相似文献   

11.
山神     
吴奇 《云南林业》2009,(5):89-89
初识老周,是在我刚参加工作后下村的第一天。当时,他正在村委会门前的大榕树下抽旱烟,默默地望着远处的群山出神。我递给他一支烟,他摆摆手:“劲不够。”我小心地问道:“大叔,在做什么?”,他愣了一下说:“望山神。”那神情似乎刚从遥远的回忆中走来。  相似文献   

12.
我的村庄不再美丽张在军这就是我的村庄?我在中学作文中曾比喻为“绿宝石”的村庄?怎么成了这副模样?!莫不是我眼花空气浊?不,我还年纪轻轻的;不,暴雨刚过,碧空如洗。这的确是我的村庄,生我养我的村庄。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那一棵...  相似文献   

13.
感受绿色     
生活中需要感受的事物有许多,有一种不能遗漏,这便是感受绿色。绿色就在我们身边。静静地站在树下,片片绿叶在风中载歌载舞,可能又因其平凡,我们不曾留念和倾听那绿色生命的赞歌,当我们熟练地掰开一次性卫生筷时,又有谁能感受那“吱”一声,正是大片森林遭受毁坏的哭泣呢?绿色时时环绕着我们,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我曾用心地在古诗名句中找寻“绿”字,绿意多,“绿”字少,只宋代诗人擅用“绿”字。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阔送青来”;陈与义有“…  相似文献   

14.
无悔的选择     
接到一纸调文,我便打点行装,向被人们称为田东县“西伯利亚”的国管田东县百笔林场出发。我被暂时安排在招待房里。房内除两张架床,一张办公桌,两只凳子外,便是那散乱遍地的烟头和结了一层又一层的蜘蛛网。我疲惫地躺下,两眼望着蚊帐项发呆,那灰暗的灯光把我的思绪带回到昔日与妻子共度的时光里,那充满温馨欢乐的家,与这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环境不熟,举目无亲,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购买米油盐酱醋茶等日用品需要到几十公里以外,这样的地方该如何打发未来漫长的时光?带着一种特殊的心态,我踏进了林场派出所办公率。“警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2009,(9):34-34
我是得耳布尔林业局的一名普通的瞭望员。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守望在瞭望塔上,对晾望塔四周上万公顷的林海进行全方位的晾望,发现有火情及时向森林防火主管部门汇报。看起来工作简单,甚至有些枯燥,但是责任重大。每当我攀上那高高的晾望塔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神圣”感,因为我是这万顷林海的“主人”,守护绿色,守卫家园,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6.
《湖南林业》2008,(3):21-21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某高官曾许钱钟书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位,钟书一口拒绝不要。我认为在联合国任职很理想,为什么一口拒绝呢?钟书对我解释:“那是胡萝卜。”他不受“胡萝卜”的引诱,也不受“大棒”的驱使。我认为他受到某高官的赏识是命。但他“不吃胡萝卜”是他的性格,也是他的自由意志。因为在那个时期,这个职位是非常吃香的。要有他的聪明、有他的个性,才不加思考一口拒绝。  相似文献   

17.
“妈妈哟妈妈,亲爱的妈妈,你用那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唱着夜曲伴我入眠,心中时常把我牵挂。”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笑     
“你怎么总是晚上八点钟后才和女友约会,难道真像书上说:“爱情需要黑暗……”“那倒不是,只是八点后商店都关门了.”男青年;“亲爱的,昨晚我梦见我们结婚了,你说这意味着什么?”女青年:“这意味着你已经把钱攒够了.”开心一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初期,法国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从乡下流浪到巴黎,希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工作。“精通数学吗?”父亲的朋友问道,青年羞涩地摇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又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那法律呢?”父亲的朋友连连问话,青年只能摇头。“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吧,我总得帮你找份工作呀!”青年惭愧地写下了自己的住址,急忙转身就要走。这时,  相似文献   

20.
小街边孤伶伶颤栗着的那一排梧桐树上,最后一片黄叶也被尖硬的秋风打落了。霜降刚过,城郊的田野里便开始结起了一层白茫茫的霜花。透过小街那酽酽的荒寂,我又想起了故乡老屋边的那棵柿树。在这残秋将尽的时节,它又该满挂起一树鲜艳夺目的“小太阳”了吧?那棵柿树其实已经很老很老了,是祖父的祖父那一代人种下的。屈指算来,离家到这座名叫老街的小城谋生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故乡的许多物事,都已淡忘,但老屋边的那棵柿树,却始终鲜活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十多年不见,我依然能够准确地说出它有几个枝桠几个疖疤,甚至能够估摸出它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