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炭化稻米与初步研究徐州师范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陈报章贾湖遗址是属于裴李岗文化的一个重要遗址,位于中原大地河南省的中部,地理坐标为33°37′N,113°40′E,海拔68米。该遗址是1983年至1987年由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发掘的。贾湖遗...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云南省博物馆为了确定沧源岩画的年代问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其附近的几处新石器文化遗址进行了试掘。与沧源岩画第六地点隔河相望的耿马石佛洞新石器洞穴遗址即是其一。石佛洞遗址西北距耿马县城25公里(图一),位于小黑江北岸之半山腰,高出江面25  相似文献   

3.
六安堰墩遗址出土炭化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姚政权  王昌燧  宫希成 《农业考古》2003,27(3):86-88,92
堰墩遗址位于安徽省六安市卅铺镇堰墩村 ,是大别山东麓江淮分水岭区域内一处台形遗址。该遗址文化层堆积较深 ,但内涵较单纯 ,是一处典型的西周时期村落遗址。安徽省考古所于 2 0 0 0年为配合宁西铁路工程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揭露面积约 90 0平方米 ,发现了灰坑、墓葬及大量与建筑相关的遗迹。出土遗物丰富 ,计有陶器、原始瓷器、印纹硬陶、铜器、石器、骨蚌器等。这一遗址的发掘对江淮地区古环境的演变和中华文明南北文化的交汇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除上述遗物外 ,该遗址还出土了一批炭化稻 (图 1 )。我们尝试对这批炭化稻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4.
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地下发掘炭化果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通过文献查阅、观察记载、实物比对、历史气候分析、专家走访等方法,确认了裴李岗遗址发掘的有梅核、酸枣核。梅和枣是中国原产、应用历史最久的果树。  相似文献   

5.
水泉遗址是辽西地区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典型遗址,2021年度首次发现的防洪护堤设施更彰显了其重要地位。该遗址植物遗存的浮选过程中发现了包括粟、黍和大豆在内的炭化农作物种子,以及禾本科、豆科、藜科、蓼科、蔷薇科、茄科和锦葵科在内的炭化非农作物种子。经过科学的分析和讨论,我们认识到水泉遗址先民从事着以粟、黍为主,大豆为辅的较发达的多品种旱作农业,农业经济在其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稻作农业与人口──从金坛三星村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谈起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王根富金坛三星村古文化遗址位于长江下游平原的宁镇丘陵区与大湖平原区的交界地带,海拔高程6米,属江苏省金坛市西岗镇三星村。这一带地势平缓、河网密布、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非常...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临泉宫庄遗址试掘采集土样的浮选分析,获取了该遗址大汶口文化早中期、龙山时期、商周时期的炭化植物遗存,主要包括水稻、小麦、栎属、铁苋菜。量化分析结果显示,宫庄遗址自大汶口文化早中期至商周时期的农业保持着稻作农业传统,与周边同时期的遗址存在显著差异。结合淮河中游地区诸遗址的植物考古证据,大汶口文化早中期该地区的稻作农业持续发展,并成为获取植食资源的主要方式,可能没有形成稻粟兼作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8.
浅议安徽省薛家岗遗址出土的石刀安徽省博物馆卢茂村薛家岗遗址位于安徽省潜山县河镇公社永岗大队永明生产队,北距县城约15华里,南距王河镇八华里,东临潜河,现为一椭圆形的台地,总面积约为6万平方米。经过四次发掘,最后定名为薛家岗文化。已揭露面积1600多平...  相似文献   

9.
新郑沙窝李遗址发现碳化粟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窝李遗址位于郑州市南约15公里的小乔公社,属新郑县,是一处裴李岗文化的同类型遗址,据碳14测定的年代为公元前5220±105年(ZK1130,未经树轮校正)。1972年发现 1981—1982年进行试掘和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河南新郑沙窝李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1983年12期),发现了一批墓葬和灰坑,出土了大量的有科研价值的遗物。值得注意的是,在遗址第二层距地表0.5米深处,有一片比较密集  相似文献   

10.
<正> 1980年10月至11月,我省文物工作队在含山县仙踪公社夏棚大队大城墩古遗址,T_4第六层红烧土下面,靠近北壁,从厚度约40厘米、面积约1平方米的黑色泥土中,发现混杂着散落的炭化稻谷。同时  相似文献   

11.
西安西郊三桥湾子村汉代(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木桥遗址出土的木材经鉴定为冷杉属木材(Abies sp.)、樟科桢楠属木材(Phoebe spp.)、紫葳科梓属木材(Catalpa spp.)、壳斗科麻栎属槲栎类木材(Quercus Sect.prinus)、楝科香椿属香椿(Toona sinensis)、榆科榆属木材(Ulmussp.).该鉴定结果对陕西三桥汉代木桥的考证、陕西森林的历史变迁、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树木分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邱鸿炘 《农业考古》2001,(1):260-261
自从人类使用火时开始,进入了人类蒙昧期的中级阶段。原始社会里的先民们,开始从事捕鱼活动,为人类的进步做出重大的贡献。据出土文物证实:在20多万年前,生活在渭北平原的“大荔人”,就知道在洛河下游和渭河水域里捕捞鱼、蚌。在10万年前,生活在汾水中游的“丁村人”,他们能在河滩上拾取螺、蚌,在较深的水中捕捉鱼类充食。这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用双手捕捞水产的原始阶段。到了距今18000多前的“山顶洞人”,开始会使用石块投掷和在木棒尖端(梢头)绑上石矛用于投刺湖泊中的大鱼。到了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原始的水产…  相似文献   

13.
陕西龙山文化遗址出土小麦(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起源中心地之一,这是无可怀疑的。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裴李岗、磁山遗址,已发现粟、黍农作物,说明当时人们是以粟为其主要食物。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发现稻谷、稻谷壳、稻秆、稻叶等堆积物,说明当时南方人们是以稻米为其主要食物,同时也说明中国确系世界上栽培水稻作物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相似文献   

14.
邝冢遗址位于济阳县庙廊乡邝家村西约500米处。1973年夏,王尔俊同志在此打一2米长,宽1米的探沟,出土了龙山——商周——战国——秦汉之遗扬。在商周地层中出土了一蚌制鱼钩(?),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葡萄种子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郑云飞  游修龄 《农业考古》2006,(1):156-160,168
地处长江下游的浙江省最近几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址中出土了许多葡萄种子,表明距今5000年左右,我国南方先民已经食用葡萄,不亚于欧洲的使用葡萄历史;历史文献中也记载,在欧洲葡萄传入我国之前,我国居民已经普遍把葡萄作为水果食用。各种迹象显示我国可能有本土葡萄的驯化栽培历史。文章对中国的野生葡萄为什么没有进一步驯化成象西方那样的优良食用和酿酒用的品种?中国原有的野生葡萄资源有无驯化培育为栽培种的可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孙建  刘俊男 《农业考古》2015,(3):192-197
刘莉等学者利用实验考古与微痕分析对毘山遗址出土的犁形石器进行研究,值得赞许,但是文中选择的标本似不具代表性,进行的考古实验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并且在分析微痕时或违背常理,或分割器物的整体性,从而得出毘山遗址出土的犁形石器不是石犁的结论。结合器物本身的特点和当时居民整体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考虑,我们认为否定其是石犁,证据不充分。  相似文献   

17.
河济地区指古河济之间及其附近地区,主要指今豫鲁交界一带。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随着荷水、鸿沟等一系列人工运河的开凿、疏通,该区域成为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位于河济地区的濮阳金桥遗址出土东周时期炭化植物遗存共计592粒,其中包括粟(Setaria italica)、黍(Panicum miliaceum)、大豆(Glycine max)、小麦(Triticum aestivum)、红小豆(Vigna angularis)五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种子还包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红鳞扁莎(Pycreus sanguinolentu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等。在河济地区东周时期的几处遗址中,粟依旧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遗存;但小麦在这一时期的重要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在一些遗址中可以与粟比肩,形成了粟麦并重的局面;大豆在作物结构中起到补充性作用;而稻米的重要性相当有限。值得注意的是,红小豆(小豆)与小麦的广泛利用可能反映了以粟和冬小麦为核心的两年三熟制度在东周时期河济地区的出现。这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变化一方面得益于东周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加;另一方面东周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河济地区因人工河渠的开凿,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交通的便捷,使得不同区域之间物资和信息的交流大大增强,为当地生业模式的改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四川成都凤凰山出土的西汉炭化水稻及有关遗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现经过及地理位置1983年7月4日,成都北郊凤凰山园艺场砖厂工人,在砖厂内制砖取土时发现古墓一座,砖厂领导立即电话告知成都文物处。市文物处立即派出考古人员前往调查,经过考古人员研究,初步确定为西汉木椁墓。为了配合砖厂生产,保护好地下文物,市文物处报请上级批准,由市文物处考古人员从7月9日开始,对此墓进行清理发掘,9月中旬清理发掘结束.在此墓中发现大量炭化水稻。成都的地理位置在东经104°04’,北纬30°40’。而凤凰山则位于成都北郊武担山之北,成彭公路之东,川陕公路之西,凤凰山近处距城约…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2010年1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六安城东一座宋代砖室墓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为一座圆形穹隆顶、拱结构的砖室墓,根据出土文物推测该墓的下限为北宋熙宁年间。本研究中炭化茶叶疑似物出土于该墓的主棺,由于埋藏环境恶劣,出土时呈黑色团状,朽烂严重,无法  相似文献   

20.
对宁家埠遗址2016年发掘区龙山文化、商末周初、东周、汉代和宋元时期土样的浮选,发现了4474粒炭化植物种子果实,包括粟、黍和大豆等农作物,黍亚科、藜科、豆科和菊科等非农作物的种子果实以及少量硬果壳核。量化分析表明,宁家埠遗址从龙山文化到东周时期延续了中国北方地区的旱作农业传统,农作物以粟为主,到东周时期,农作物的比例明显上升,可能是随着铁制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类野生植物遗存反映了居民对聚落周围野生植物的利用和聚落周围的生态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