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灌淤土的形成和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成华  龚子同 《土壤学报》1995,32(4):437-448
本文从全国范围内全国地研究了灌淤土的形成特点,主要表现在:(1)地面的抬升和耕层的加厚;(2)有机质及N、P、K等养分的增加;(3)土体含水量的提高;(4)可溶盐和石膏的淋洗;(5)碳酸盐和石膏的淋溶与补充;(6)灌淤层理的消失和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等。总结了灌淤土的诊断层-灌淤表层的特点,阐明了灌淤土在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灌淤土作为人为土壤,它与干旱土、潮湿土、始成土和新成土等其它土壤具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2.
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在研究区内挖掘5个典型土壤剖面,经过剖面形态观测和分层取样分析,发现灌淤土主要的成土过程是人为耕作引起的土壤熟化过程、灌溉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灌溉水泥沙沉降引起的地表物理堆垫过程,有些地方还有盐渍化过程。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检索、鉴定,发现5个典型剖面的诊断依据有灌淤表层、肥熟表层、雏形层等诊断层和冷性土壤温度状况、石灰性和氧化还原特征等诊断特性以及钙积现象,5个典型剖面分别属于人为土土纲,旱耕人为土亚纲,灌淤旱耕人为土和肥熟旱耕人为土2个土类,斑纹灌淤旱耕人为土、灌淤肥熟旱耕人为土和普通灌淤旱耕人为土3个亚类。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标准》将5个剖面按照控制层段土壤颗粒大小、矿物学类型的不同,初步建立5个土族和5个土系。将典型剖面在不同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进行参比研究,表明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虽然并非简单一对一的关系,但却具有优势的对应关系;5个典型剖面在发生分类中归属为灌淤土土类,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归属中为灌淤旱耕人为土和肥熟旱耕人为土2个土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为Inceptisols土纲,Ustepts亚纲和Haplustepts土类;相比之下,发生分类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较为稳定,定量化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异性较大,使分类更加全面、细化。  相似文献   

3.
宁夏引黄灌区的灌淤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吉智 《土壤学报》1984,21(4):434-437
灌淤土是宁夏引黄灌区的主要耕作土壤之一,约占全灌区面积的50%,占耕地面积的80%。从五十年代开始,我们已注意到这种土壤的形成和灌淤熟化的特点,将其命名为草甸灌溉熟土[1]。1978年全国土壤分类会议,定名为灌淤土,在全国分类系统中,划分出这个新的土类[2]。  相似文献   

4.
邹德生  廖宝玲  杜力 《土壤》1996,28(5):258-262
新疆米泉地区起源于原灰漠土或灌耕土的水稻土,成土过程中水耕熟化和灌淤、淋溶与淀积并行,形成独特的灌淤-水耕表层(耕作层+犁底层)和灌淤-水耕氧化还原层,总厚度〉50cm。基于研究,将供试土壤划分为铁聚水耕人为土和铁渗水耕人为土两个土类,并建议在水耕人为土系统分类中增设灌淤亚类。  相似文献   

5.
张累德 《土壤》1996,28(5):263-266
本文对灌淤层(土壤)和灌溉水泥砂的粘粒矿物作一对照研究,同时对灌淤层及其下伏土壤的粘粒矿物亦予以比较。通过对比表明,灌水携带的泥沙及其产生的灌溉淤积物从矿物学上为灌淤早耕人为土的发生提供母质来源;指出灌溉早耕人为土不完全是异源母质。  相似文献   

6.
现代人类活动对新疆灌淤土养分特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新疆4个典型灌淤土和其源土样品,分析养分含量,进行时间和空间尺度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现代人类活动使灌淤土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增加,有效钾降低,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等的有效含量增加,进一步分析表明合理的管理和利用土壤是灌淤土养分含量维持和增加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我国灌淤土的粘土矿物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成华  龚子同 《土壤》1994,26(4):183-188
灌淤土是指在灌溉、施肥和耕作等农事活动影响下已形成50厘米以上厚度的灌淤土层(称灌淤层)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甘肃河西走廊、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的四周以及青海的湟水河谷地等,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最重要的农田和产粮基地。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干旱沙漠地区新垦沙地和耕种20年左右的灌淤土可溶性养分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1个生长周期内土壤养分发生较大的衰减,表层养分呈梯级下降趋势,其明显吻合于灌溉周期;以灌溉导致养分淋溶造成土壤养分下降为主,以作物吸收利用造成土壤养分下降为辅.土壤下层存在养分截留层,当总灌水量由649mm(59mm/次)增至1998mm(111mm/次)时作物吸收利用养分量分别降低42%(沙土)和50%(灌淤土),土壤养分总消耗量分别减少40%(沙土)和49%(灌淤土).当灌水量太大时,许多土壤养分被水运移至土壤深层,致使作物难以吸收到这些养分.  相似文献   

9.
社会心理学在生态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沙漠地区新垦沙地和耕种20年左右的灌淤土可溶性养分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1个生长周期内土诘养分发生较大的衰减,表层养分呈梯级下降趋势,其明显吻合于灌溉周期。以灌溉导致养分淋溶造成土壤养分下降为主,以作物吸收利用造成土壤养分下降为辅土壤下层存在养分截留层,当总灌水量由649mm(59mm/次)增至1998mm(111mm/次)时作物吸收利用养分量分别降低42%(浙江省土)和50%(灌淤土),土壤养分总消耗量分别减少40%(沙土)和49%(灌淤土)。当灌水量太大时,许多土壤养分被水运移至土壤深层,致歙和物难以吸收到这些养分。  相似文献   

10.
灌淤土是含有大量泥沙的黄河水流经长期灌溉而形成,其在宁夏土类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阐明长期施肥对灌淤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以宁夏灌淤土土壤肥力监测基地为试验平台,采用平板稀释法和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研究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NP、NK、PK、NPK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数量和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降低达50%以上。M和1.5NPKM处理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增加的幅度达95%左右,单施氮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放线菌数量。NPK和NPKM处理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碳水化合物类和酚类碳源的代谢活性,1.5NPKM处理提高了微生物群落对胺类碳源的代谢活性,说明长期的NPK及NPK配合施用有利于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但降低了均匀度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