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外源DNA导入技术,将花生DNA导入栽培大豆受体中,并引起了受体的叶片大小、花色、茸毛色、结荚习性、粒形、种皮色、脐色、株高、成熟期、主茎节数和产量性状的广泛变异。超氧物歧化酶(SOD)同工酶鉴定结果表明,在D_2变异株中存在着供体的谱带。 相似文献
2.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花生选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红衣的花生品种狮油红4号和花生野生种Arachis glabrata供体材料中提取、鉴定合格的外源DNA,通过花粉管途径将狮油红4吨DNAN地入到白肉仔中,D3代筛选 出高产高油变异株4株、高产薄壳变异株6株,2个变异株的种衣颜色为红色,4个变异株种衣颜色为粉红色;将野生花生Arachis glabrata DNA导入到粤油116中,D代获得产量高于受体,锈病发病程度轻于受体的高产变异株4株。表 相似文献
3.
玉米DNA导入大豆导致后代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光效的C4作物DNA导入大豆黑农35(C3作物),其后代出现高产、抗病、秆粗、单英数多、叶色浓绿、叶肉较厚、叶绿素含量高,其中一个品系熟期比受体提早5天,这是继黑生101之后导入黑农35产生的又一个有希望的苗头品质,还有一个品系比黑农35熟期晚且植株高大,可作为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中间材料。 相似文献
4.
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花生为DNA供体,以大豆为DNA受体。在大豆白花授粉后,采用液滴法和注射法导入花生DNA。在受体大豆植株后代中获得了大豆多种变异类型.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大豆自花授粉后外源DNA的导入技术,并提出液滴法和注射法的具体操作细则。 相似文献
5.
影响大豆DNA导入受体幼荚成活率因素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影响大豆外源DNA导入成活率多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当的DNA导入时间、正确选择导入花部位、适量的柱头切取、适宜的土壤水分及疏花疏荚都可显著提高DNA导入成活率,成活率最高为49%,平均为34.3%。 相似文献
6.
以大豆品种“鲁豆4号”为受体导入花生全DNA。测定了39份D3代变异系的种子蛋白质、粗脂肪、亚麻酸和亚油酸含量。结果表明,粗脂肪含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最高比受体对照增加14.92%,有31份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和亚麻酸含量比受体大豆明显下降,下降水平达极显著的分别有34份和22份材料,最高下降百分率分别达到11.44%和33.42%。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玉米DNA导入大豆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玉米作DNA供体,栽培大豆品种作为受体,采用“改良浸种法”进行外源DNA导入,其后代在生育期、株高、结荚数、单株产量、百粒重、节数、种脐色等性状上产生了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商品肉猪繁育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商品瘦肉猪的生产特点,提出了商品肉猪繁育体系的基本模式和经济模型,阐明了体系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和经济效益,并以皖南花商品肉猪为实例作了详尽的分析。作者认为虽然育种场和繁殖场亏损,但商品猪的杜会效益明显,体系的综合效益良好,今后应实行体系各环节的利润合理分配,以巩固和发展繁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分子育种 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 总被引:99,自引:1,他引:99
一个外源DNA导入植物的技术已在我国棉花和水稻育种上应用多年,成功地转移了不同来源的抗病或其它性状基因。由此得到的稳定遗传新品系在大田中已繁殖7-10代,有的已扩种200公顷。应用这一技术使供体DNA片段加入到栽培种的基因组中,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要3-4代,比常规育种6-8代的时间缩短一半。这一技术的要点是:授粉后使外源DNA能沿着花粉管经过的珠心通道进入胚囊,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转化率可高达10#+(-2),不需要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胞培养和再生植株。所用的DNA系带有目的基因的供体总DNA片段(10#+6-10#+7道尔顿)。这一技术的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但针对不同植物的具体技术细则必需根据植物的花器结构以及授粉受精时间和过程来决定。这一生物工程技术简单,育种工作者容易掌握,而且任何基因源都可能用来进行基因转化,只要基因的结构与受体基因组相容,基因的产物能适应受体植物的代谢。应用这一技术就能筛选出有用的基因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用壮丰安与大豆种衣剂混合拌种,研究壮丰安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初步表明:(1)壮大安延迟大豆出苗期;(2)壮丰安可以降低株高,增加分枝;(3)壮丰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倒伏;(4)壮丰安可以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表明:大豆各种类型品种之间收获指数有明显差异,不同品种的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以及干物质运转能力各不相同。大豆收获指数与品种的熟期类型、株高、主茎节数、成热株重等性状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早熟、半矮秆、节数较少、成熟株重较低的类型品种收获指数较高,晚熟、高秆、多节、成熟株重较高的则比较低,呈规律性变化。收获指数与子粒产量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但非直线关系,而是近似常态分布关系,高产类型品种其收获指数多出现在0.401~0.450、0.451~0.500及0.501~0.550三个级差范围,产量的最高点是在0.451~0.500指数级差组之内。 相似文献
16.
通过7个晚籼品种的通径分析和60个稳定株系材料在光照不已受遮荫与互有遮荫状态下的两种取样分析,证明稳重是影响单株生产力的最主要因素,而稳重又决定于源、库、流三能力的大小及三者关系的协调。阐明了水稻丰产性的选择拟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主攻穗重的提高,并注重源、库、流结构的改善,培育具有源足、库大、流强基础结构和多产、快运、满存产量形成机制的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大豆新品种(系)抗病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吉林省主要大豆育种单位抗病育种现状及6年中选的300份大豆新品种(系)抗病性分析,明确了吉林省近年来大豆病害加重的原因,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提高吉林省大豆育成品种的抗性水平、控制病害的发生、流行、减少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18.
1979~1985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种植方式中,以耙地并投入玉米秸或投入玉米秸和小麦秸代替传統的麦前翻耕法,结果表明,“少耕”和“培肥”相结合,可以全面改善土壤营养状况和土壤水分状况,耙层土壤容重偏小,促进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生育,使小麦、玉米增产。便耙秸还田延至三、四年,耙层下部的容重比对照偏大,耙层的容重亦逐漸大于对照,影响根系良好发育,小麦、玉米不再表现增产。据此,提出了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方式中,將小麦播前翻耕的传統耕法改为耙、耕交替,即耙秸两年,翻耕一年的土壤耕作制。以改善土壤的营养和物理状况,提高作物产量,降低成本。并克服连续耙秸,土壤容重增大,有碍作物根系生育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在染色体标本制备中,对黄豆离体根尖用0.002M8-羟基喹啉、0.05%秋水仙碱及前二者的等量混合液分别在18℃恒温下前处理三小时,冷蒸馏水(4℃~5℃)中前处理22小时,以8-羟基喹啉在18℃处理出现的中期分裂相最多。用0.002M8-羟基喹啉在18℃~20℃恒温下,对黄豆和花生根尖进行不同间隔时间前处理,结果观察到黄豆根尖的晚前期和中期分裂相以3~3.5小时最多;花生根尖的中期分裂相以2~4小时最多。 相似文献
20.
红壤旱地的钾,钼营养对花生产量与品质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了红壤旱地钾、钼施肥水平对花生产量、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钾、钼均显地影响花生产量,且钾、钼存在相互正效应,以中钾、中钼配施产量最高,花生茎叶、籽粒钾、钼浓度和吸收量与施钾,钼水平有关,高钼水平时,不同施钾水平促进钼的吸收,低钼和中钼水平上,高钾则抑制钼的吸收,缺钾和低钾水平时,低钼量能促进钾的吸收,在一钾水平,配施高钼,吸钾量下降。钾肥能提高花生粗脂肪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