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任茜  樊宏  贾国君  王俊  曹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149-2152
利用GIS技术,以四川省内江市为例,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并依据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坡度和坡向,结合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土体构型、农用等、利用等等生态因子对区域进行生态适宜性与敏感性分析评价。参照区域适宜性和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综合人口、生产力布局的特征,借鉴景观格局整体优化的方法,将内江市划分为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4个主体功能区,并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指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及优化调控措施,为低山丘陵区进行土地利用格局优化调控提供依据,也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规则的土地布局优化方法,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为例,采用GIS技术在建设用地适宜性、区位、点轴理论、开发约束、集约节约、土地转换规则等6方面建立规则,生成规则地图并叠加分析,研究温泉城区土地利用布局优化。在总的规则地图上,完成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划分,从而得到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相似文献   

4.
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土地利用政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避免土地过度开发,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对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进行了理性思考。从重视立法、设置土地发展权、设立农地保护机构、土地利用分类管制、提高农民收入以及通过经济补偿激励农民等7个方面对限制开发区的土地保护及经济补偿政策提出了建议。从构建农地保护评价体系、提高农地质量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加大农地整理力度、鼓励全民参与土地保护、组建农地保护基金会等5个方面提出了禁止开发区的土地保护及经济补偿政策的建议。以期对主体功能区的顺利推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国家战略和安徽省经济发展战略布局,对全省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划分并确定了具体的区域和地点,对安徽省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进行统筹分析,提出3类主体功能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186-11188,11227
产业结构演进影响甚至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和布局,土地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和空间约束,能够通过制定和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其利用特征随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而变化,并主要表现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升。,探讨与剖析了产业结构演进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布局、数量结构、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土地集约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协调土地利用政策和产业政策,实现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24):8374-8376
首先建立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地耗”指标体系;然后以164个地级市为样本,运用多因素评价方法和熵权法评价2003~2011年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最后分析主体功能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时空差异,以期对制定和落实差别化的区域土地政策和实现区域间协调健康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山西省发布《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将全省国土空间细分为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区域。其中,至2020年着力构建成六大河谷盆地为主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规划》提出,占全省面积28.65%的34个县、市、区将定为农产品主产区。主产区结合农业地理优势,重点将汾河平原打造成优质小麦、玉米、特色杂粮、特色林果产品生产和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工业园区不同评价时点的土地利用集约利用指标值和综合分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重庆市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总体水平大幅增长,多数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分析了重庆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投入产出强度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薄弱,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提出了增强工业园区发展活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不同区域工业园区协调发展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蒲春玲  余慧容  李晓龙  王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46-19049,19065
伊宁市是新疆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区,具有相对的典型性。在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和资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得出伊宁市现阶段土地利用特征与缺陷:自然条件优越,但资源环境容量趋于饱和;建设用地增长快且需求量大,用地矛盾加剧;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情况严重;资源利用结构与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借助GIS技术划分出4个生态环境建设功能区:生态景观区、平原农业区、山地牧业区和建设保护生态区。针对各功能区的特点,构建出4种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绿洲生态农用地利用模式;特色生态旅游型土地利用模式;集约节约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和保育型生态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IPV6产生的社会原因,阐述了国外发达国家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和中国下一代Internet的发展状况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13.
孙淑芬 《北京农业》2011,(3):208-209
吉林省通榆县向海水库为通榆县水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分析向海水库发展的现状,认为要加强对向海水库的管理,因地制宜,通过向海这一品牌发展旅游经济。  相似文献   

14.
猪场空气细菌数量与猪高热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2001年入夏以来,浙江、上海等许多地区的猪群中流行以持续高热、气喘、皮肤发红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综合征",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到目前为止,其主要病原依然未被确定.为了研究空气中细菌含量与该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几个不同规模、不同发病情况的猪场的空气细菌含量进行了测试.结果发现:该病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猪舍内空气的细菌含量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树冠圆满度对树木生长的影响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冠是树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指标———树冠圆满度不仅客观地反映了树木占有生长空间的状况及竞争能力,而且对树木的生长过程和树木的形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树木直径、树高较小(或年龄小)时,其树干材积也较小,而树冠圆满度较大,随着直径、树高的增加,其树干材积随之增加,但树冠圆满度逐渐变小。所以,树冠圆满度与直径、树高及树干材积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其相关指数(R)基本上在0 80以上,而形数与树冠圆满度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从犯的原因力是指成立从犯所必需的因行为人的行为与其他人的犯罪行为之间产生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从犯是否成立,要经过一般性判断、具体性判断和排除性判断三个环节。一般性判断主要考虑是否具有成立从犯所要求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具体性判断涉及事前判断与事后判断、主观判断和客观判断、应然判断与实然判断,排除性判断主要考虑刑法分则的特殊规定和刑法总则中的但书。  相似文献   

17.
将信息理论与物流模型的研究挂接 ,定义了生态系统的信息熵和信息流量。以各分室输出量占总体的份额作为系统选择该分室的概率。通过对系统聚合度和冗余度的分析 ,推导了二者对各分室的灵敏度。对黑龙江省双城市双城镇永和村的物流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籽粒和土壤分室对系统的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而调整畜牧业的结构 ,改变农肥的投入量等 ,可以有效地改善系统的物流情况 ,使系统向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种胚生长发育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难以打破,一般情况下种子出苗率很低的难题,对当年生刺五加种胚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生长发育表现出S形生长曲线,即前期缓慢生长期,中期快速生长期,及再次缓慢生长的生理后熟期.各个时期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各不相同,在种子处理的各个阶段及时调整好适宜温度时,裂口率可达70%以上,裂口籽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屯垦戍边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团成立50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兵团屯垦戍边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对屯垦戍边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兵团屯垦戍边的目标、内容、管理体制和形式要与这种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以促进兵团屯垦戍边事业在新的环境下更上一层楼,更好履行屯垦戍边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完备的合同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完全竞争的市场;完全的理性;无外部负效应;零交易成本。但这些条件均不具有现实性。合同法的功能就是纠正合同的非完备性,使之趋于完备。在此分析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的立法目的进行了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