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间调查表明,番茄茎基腐病在张掖市发病初期为5月中、下旬,发病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移栽发病重,直播发病轻;碱潮地发病重,其次为灌漠地,沙壤地发病率最轻;平作发病重,垄作发病轻;膜面覆土发病轻,膜面不覆土发病重;中间破膜发病轻,中间不破膜发病重。根据种子、苗床处理、定植穴以及发病初期药剂灌根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10种药剂中,以3%口恶霉.甲霜水剂400倍液移栽前灌根、45%敌磺.琥铜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发病初期灌根,防效分别为65.5%、59.5%。  相似文献   

2.
水稻生理病害青立和旱青立是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生理性病害,其发病由多个发病因素综合作用所致,作者通过调查,一般病田均减产70%以上,严重发病田块基本绝收,应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对发病情况、危害损失和发病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3.
平均气温大于17.1℃开始发病,当平均气温在18℃~23℃,夜间温度在10℃左右,多日阴雨后天晴5天晚疫病大流行,高温高湿发病重,随着温湿系数的增大,流行速度增快.不同品种带菌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海拔对发病程度无影响,只影响发病期;不同播种期发病情况有差异,播种期晚,发病晚.  相似文献   

4.
当平均气温大于17.1℃马铃薯晚疫病开始发病,当平均气温在18℃~23℃,夜间温度在10℃左右,多日阴雨后天晴5d晚疫病大流行.高温高湿发病重,随着温湿系数的增大,流行速度增快.不同品种带菌不同,发病程度不同;海拔对发病程度无影响,只影响发病期;不同播种期发病情况有差异,播种期晚,发病晚.  相似文献   

5.
陕西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田间发生动态和规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有效防治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和明确其发生时期与规律,采用田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的方法,对该病害在枝干和叶片上的周年发生动态、不同品种的发病情况和发病部位,以及影响发病的气候因素等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溃疡病在枝干上有冬末春初和秋季2个发病高峰,以冬末春初为主,发病株率占全年的80%以上;在叶片上亦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溃疡病在不同品种上的发病存在明显差异,以红阳品种发病率较高,平均病株率达37.8%,平均病叶率达21%;不同品种的主干、侧枝、结果枝均能发病,但发病率有明显差异(P<0.05),以侧枝和结果枝发病为主;菌脓出现位点在枝干皮孔、芽眼、伤口、枝杈裂缝及落叶痕等处,以皮孔为主要出脓位点;低温有利于枝干发病,其中秋冬季日均温低于0℃的时间和出现早晚是影响枝干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在北方棉区,大田棉花黄萎病造成的产量主体损失是由重病株以上级别病株所致。形成重病株以上级别病株的根源,主要是苗期黄萎病菌的侵染。无论是在中肥田或高肥田,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形成的发病株率和发病程度远高于第二次发病高峰期,即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形成的重病株以上级别病株是构成棉花产量损失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辣椒疫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并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进行防治.为辣椒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河西灌区马铃薯茎基腐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马铃薯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立枯型、萎蔫型、根腐型、黄化型4种症状类型,一般在苗期至现蕾期、开花期至结薯期为发病高峰期;明确了河西灌区种植的大多数品种对茎基腐病无明显抗性;发病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灰钙土发病较重,其次为壤土,沙土发病较轻;土壤pH与含水量较高发病重;植株密度较高发病重;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与油菜、茄科蔬菜连作发病较重;高温有利于该病发生;经药剂种薯、土壤、灌根处理表明:以代森锰锌、菌核净和敌磺钠种薯和土壤处理,代森锰锌、井•1亿活枯草芽孢菌、菌核净灌根处理,防效达50.3%~65.9%。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观察,3月下旬至4月下旬移栽入盆的仙客来,5月下旬出现灰霉病病株,9月下旬发病逐渐加重,12月下旬至2月上旬为发病高峰期。种植环境和种植密度与发病有关,品种间发病有差异,生物农药农抗武夷菌素、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和化学农药腐霉利对仙客来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莲藕腐败病主要为害莲藕地下茎部,施药难以直接到达病部,防治较困难,是莲藕生产上的一大顽症.通过介绍该病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及发病原因,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建湖县小麦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症状、发病原因和发病特点。根据灰飞虱发生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减轻小麦条纹叶枯病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大叶黄杨白粉病在鄂西南地区4月中旬开始发病,5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上旬为第一个发病高峰,9月中旬至11月上旬病害再发,10月上旬为第二个发病高峰。大叶黄杨白粉病由正木粉孢霉Oidiumeuongmijaponicae(Arc)Sacc所致,高温多湿是发病主要因素。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古茵清可湿...  相似文献   

13.
从100余个稻瘟病菌单孢株中选择代表近年来在浙江省水稻上出现的主要小种的10个菌株,分别来自6个籼稻和4个粳稻品种。将10个菌株分别接种到230个籼稻和183个粳稻品种上,研究从籼、粳稻上分离的稻瘟病菌(籼、粳菌)的致病性。籼菌主要侵染籼稻,侵染后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分别为25.22%和12.61%。均高于侵染粳稻后这两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粳菌主要侵染粳稻,侵染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为40.44%,明显高于侵染籼稻后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在籼稻中被籼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粳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占籼稻总数的69.57%,并且被籼菌侵染后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的品种比例均明显高于被粳菌侵染后这几种发病程度的品种比例;在粳稻中被粳菌侵染后发病比被籼菌侵染后发病重的品种也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被籼菌侵染的发病品种中以轻发病的品种为主,在被粳菌侵染后的发病品种中以重发病的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4.
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发病规律 1971~1979年定期调查结果,哈尔滨地区,苹果腐烂病3月末新病开始发生,4月份为发病盛期,发病块数占全年发病总块数的50.8%左右。5月份次之,6、7、8三个月发病极少,进入9月稍有增加,到10月未尚有新病发生,11月中  相似文献   

15.
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是我县旱季作物上的主要病害,笔者在我站1980~1990年测报调查资料中发现,小麦赤霉病与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程度之间有极密切关系。我县1980~1990年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分别为1,1,1,2,2,3,2,3,1,3,5级;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分别为1,1,1,3,3,4,2,3,1,2,5级.从中可见,11年中两病的发病程度有7年完全相同,另外4年也只是上下波动一级。具体归纳为:当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为1级年份,小麦赤霉病发病程度均为1级;油菜菌核病发病程度为2  相似文献   

16.
草莓灰霉病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春艳 《植物保护》1997,23(3):32-33
草莓灰霉病是草莓病害中最严重的病害,带菌植株、病田土是该病的初侵染源。发病盛期为浆果成熟期。高温多雨的气候发病严重,栽植密度与发病呈显著正相关,偏施氮肥有利于发病,钾肥对发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业防治主要针对发病规律控制病源,抑制发病因子;应用药剂扑海因、速克灵防治草莓灰霉病,防效达80.6%以上,且药效稳定。采用综合防治平均防效在9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线辣椒定植期与病毒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研究线辣椒大田定植期(X)与病毒病发病程度(Y)关系为Y=─1.167X,r=─O.9777。即定植期越早,发病越重,反之则轻。蕾花初期发病程度(X)与结果期发病程度(Y)呈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为Y=0.954X+14.072,r=0.999。说明蕾花初期发病重者角果发育期发病亦重。  相似文献   

18.
向日葵立枯型菌核病从苗期至灌浆期均可发生,现蕾期和开花期为发病高峰。苗期至开花期发病的植株无产量,谢花期发病的植株平均单株损失40.8克。菌核病病株平均单株产生菌核79粒,其菌核重量为2.13克。  相似文献   

19.
生长季酿酒葡萄霜霉病主要发病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生长季酿酒葡萄霜霉病病情进行调查,同时记载气象资料,并对酿酒葡萄园霜霉病暴发成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势酿酒葡萄霜霉病发病程度不同,坡地比平地发病轻;不同酿酒葡萄品种霜霉病发生程度也不同,但整个生长季发展趋势一致。供试的3个品种中以赤霞珠发病最重,其次为品丽珠,梅鹿辄发病最轻。葡萄园内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综合影响葡萄霜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由白背飞虱传播的一种水稻病毒病,近几年在万安县呈上升发生态势。该病发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病面积大,为害严重。2007年全县发生面积为3 000 hm2,平均发病丛率1.2%,2010年发生面积为5 000hm2,平均发病丛率2.4%,2013年发生面积为8 000 hm2,平均发病丛率3.1%。二是易感病品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