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白三叶为材料,研究刈割强度对白三叶生长型和生物量的影响.当白三叶株高达20 cm时,通过不割、留茬5 cm、留茬3 cm、留茬1 cm的刈割试验后发现,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对白三叶分枝数量、匍匐茎茎长及产量影响均显著.留茬1 cm处理的一级、二级分枝数量均为最高的,分别高达20.33枝/株和50.30枝/株;其次是刈割留茬3 cm处理,分别为18.40枝/株和43.17枝/株,而三级分枝则是留茬3 cm处理数量最高,达到21.37枝/株.随着刈割强度的增加,白三叶匍匐茎茎长呈下降趋势;白三叶地上部分(叶,茎)生物量总体呈现随留茬高度降低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留茬高度过高(包括不刈割)和留茬高度过低都会减低产量.表明,留茬3 cm时对白三叶的各项指标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钼肥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直被认为对钼不敏感的小麦在黄棕壤上对钼比较观察,钼肥拌种显地促进冬小麦生长,提高麦苗株高,而且苗期株高差异一直维持到成熟期,增加分蘖苗,平均每公斤增加45万苗以上,促进早分蘖,促进苗期生长代谢,增加干物质积累,施钼平均比对照干重增加50%左右,有效地促进越冬期壮苗壮蘖。  相似文献   

3.
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地力中等、两种施肥水平条件下研究了刈割频率对杂交狼尾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30 d、45 d和60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全年生物量分别为193.48 t.hm-2、269.75 t.hm-2和237.77 t.hm-2。刈割促进杂交狼尾草的分蘖,但频繁刈割(30 d)造成杂交狼尾草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根系衰竭;60 d刈割周期造成生物量减少、茎/叶比增加;45 d刈割周期处理的杂交狼尾草产量和生长性状对草食动物的畜牧利用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变动对冬小麦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以冬小麦为材料 ,研究了土壤水分变动条件下作物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 ,水分胁迫使作物的最大生长阶段开始时间提前 ,最大生长阶段延长 ,最大生长率和最大生长阶段内的平均生长率减小 ,因而使干物质积累速度降低 ,生长变慢。复水使最大生长阶段开始时间推后 ,最大生长阶段缩短 ,最大生长率和最大生长阶段内的平均生长率增大 ,因而使干物质积累速度提高 ,生长加快。中度水分亏缺后于拔节期复水的处理 ,可以使生长显著加快 ,干物质积累速度显著提高 ,生物量和产量接近一直保持充分供水的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取华南地区黄秋葵高产的最佳刈割高度。[方法]设置刈割高度100、80、60、45、30cm几个处理,以摘叶处理为对照,测定不同刈割高度对黄秋葵茎、叶产量及茎叶比的影响。[结果]黄秋葵叶产量以刈割高度30cm的处理最高,为15622.20kg/hm^2,最低的是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茎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95550.60kg/hm^2,最低的是摘叶处理;茎叶比以刈割高度100cm的处理最高,为1.49,最低的是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总物质产量以刈割高度45cm的处理最高,为79155.60kg/hm^2,摘叶处理的最低。如果种植用于取叶片青饲动物则应取30cm的刈割高度;以黄秋葵的茎叶为材料的饲料加工种植应取45cm的刈割高度。[结论]为黄秋葵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WOFOST模型是目前常用的作物模型之一。采用2015—2017年区域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作物数据等,利用OAT方法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结合最小二乘法、"试错法"等,并借鉴前人研究结果,基于不同密度和氮肥处理水平,针对冬小麦发育参数出苗到开花积温(TSUM1)、开花到成熟积温(TSUM2)以及生长参数比叶面积(SLATB)、最大CO_2同化速率(AMAXTB)进行冬小麦参数调整,实现WOFOST模型本地化。结果表明:WOFOST模型模拟冬小麦LAI的R~2、RMSE、NRMSE分别为0.817 8、0.58、27.9%,模拟叶、茎、穗和地上部总生物量的R~2、RMSE、NRMSE分别为0.783 2~0.953 1、315.55~986.15 kg·hm~(-2)、10.1%~29.8%,模拟产量的R~2、RMSE、NRMSE分别为0.585 2、799.96kg·hm~(-2)、15.9%,与实测值均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一研究说明WOFOS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域冬小麦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7.
为了定量分析施氮量与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系,以‘济麦22’为材料,于2016—2018年度开展了小麦施氮量试验。利用2016—2017年度试验资料,分析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规律,引入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影响因子、产量及产量构成影响因子,构建了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模型。经2017—2018年小麦生长季试验数据检验,根均方差值、绝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占实测值比率均显示模拟值和实测值有较高的一致性,除产量和单位面积穗数相关系数不理想外,地上部干物质量、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相关系数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地模拟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影响,可为冬小麦氮肥高效利用和精准减量施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刈割对华北驼绒藜生长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刈割与未刈割的华北驼绒藜植株进行生长特征观测研究,探讨刈割对其生长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后,华北驼绒藜当年生枝条数量虽有减少,但刈割后当年生枝条的长度、粗度、生殖部分长度显著或极显著增加;刈割后,地上生物量也显著增加,表现在枝条干重、花絮干重的增加;刈割后,华北驼绒藜的叶面积指数、比叶面积增加,茎叶比减小;刈割后,华北驼绒藜主根变化不明显,但侧根数量、生物量和根系总生物量显著增加;刈割后,华北驼绒藜根冠比增加。此研究结果可为华北驼绒藜的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探究不同生长阶段水分胁迫对旱区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通过2012-2013和2013-2014两个生长季在遮雨棚人工控水试验,对比分析不同分段受旱条件下冬小麦的株高、叶面积指数、生物量、物候期和产量等生理生态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试验将冬小麦整个生育期划分为越冬、返青、拔节、抽穗和灌浆5个主要生长阶段,每相邻两个生长阶段连续受旱,形成4个不同的受旱时段水平(D1-D4),根据小麦生育期的需水量,设置灌水定额分别为40和80 mm两个水平(I1和I2),共形成8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遮雨棚内采用裂区试验布置,此外在旁边设置1个各生育期全灌水的对照处理。【结果】在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进行连续水分胁迫时,明显影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时冬小麦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都最小,但是拔节后受旱对小麦植株生长影响不明显,且拔节期后冬小麦株高和叶面指数的平均生长速率均为拔节前的10倍;拔节期前各处理小麦的生物量都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拔节后各处理差异明显,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生物量明显低于其他各处理,并且后期复水也不能弥补生物量的严重损失;干旱胁迫能缩短冬小麦的生育期,在同一灌溉水平下,受旱阶段D1、D2、D3、D4的抽穗期和开花期比对照处理延迟1-3 d,且受旱时期越早、胁迫程度越大,则生育期越提前,成熟期最多可提前5 d;相同灌溉水平下,若抽穗和灌浆期受旱(即越冬、返青、拔节期灌水)可获得较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但千粒重较低;而抽穗和灌浆期灌水,可以提高冬小麦千粒重,但穗数和穗粒数较低;在I1和I2水平下,越冬期和返青期受旱处理的产量最低,仅为对照处理产量的42%左右,但I1水平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63%,I2水平下返青期和拔节期受旱的处理产量最高,约为对照处理的75%。【结论】灌水定额和受旱阶段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返青期和灌浆期为旱区冬小麦田间水分管理的关键时期,生产中需加强这两个生长阶段的田间水分管理以确保高产。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在无机营养水平相当条件下,冬小麦应用有机生物活性肥料后表现群体发育动态平稳,明显改善植株性状及产量构成因素,增强抗逆性能,籽粒增产6.6%~15.2%,产量差异达到0.01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高产超高产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镇压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降低株高,尤其是基部第1 ,2 ,3 节间总长度缩短;可推迟幼穗发育,提高小穗结实率,增加穗粒数。镇压后分蘖对低温反应敏感,温度回升后分蘖增加较快。以单棱期镇压效果较好,二棱期( 初期、末期) 镇压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丰尔安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小麦起身期喷施100-300mg/kg 丰尔安溶液300 kg/hm2,可有效控制小麦营养生长,抑制小麦节间伸长,降低小麦株高3.3 -5.0 cm,分别缩短基部1-3节节间长度0.6-1.7 cm、0.4-0.7 cm和0.5-0.8 cm;明显增强小麦抗倒伏能力;分别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17.1万-27.45 万穗/hm2、0.5-1.6粒、0.2-0.6 g和4.45%-9.04%。  相似文献   

13.
生长调节剂对冬小麦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冬小麦三叶期对叶片喷施不同生长调节剂 ,研究其对冬小麦冬前生理生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生长调节剂可以明显影响小麦分蘖节中内源激素含量及相互间的平衡 ,并对小麦的分蘖力产生明显影响。PP333和 6-BA处理的小麦冬前群体数分别比对照提高了 1 0 %和6%。同时 ,PP333和 6-BA还能够提高小麦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 ,并使叶片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14.
小麦不同品种类型生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多穗型、均衡型、重穗型 3种品种类型的产量构成、茎蘖动态、次生根数量、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虽然 3种类型品种都能取得高产 ,但在一般生产条件下则是以均衡型、多穗型品种较为经济 ,且易获得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5.
保护性耕作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华北平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冬小麦生长及产量效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设置了秸秆不还田翻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4个处理。结果表明:从冬小麦的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情况和产量、产值来看,多数性状表现为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免耕;从劳动生产率来看,秸秆还田免耕的劳动生产率最高为24.48%,其次为秸秆还田翻耕,再次为秸秆还田旋耕,对照的劳动生产率为最低;从产投比来看,秸秆还田旋耕处理的经济效益较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6.
Glasshouse and laborator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1996 - 1998 using winter wheat cultivars Beinong 6 as materials. The growth dynamics of the whole-wheat plant were analysed under constant and fluctuated soil water condi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water stress made the starting time of crop greatest growth phase(STCGGP) in advance, prolonged crop greatest growth phase(CGGP), decreased the rate of crop greatest growth (CGGR or CGRm), and as a result, the rat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reduced and the growth of the crop was slowed down. Rewatering delayed STCGGP, shortened CGGP, increased CGGR, thus,the rate of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had been boosted and the growth of the crop was accelerated. The growth rate, dry matter weight and grains yield of winter wheat were almost equal to the well-watered controls if they were rewater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derate water stress during the jointing stage.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硅酸盐菌剂即生物钾肥具有分解和氧化土壤硅酸盐矿物,破坏矿物晶体构造,转化土壤中无效钾的机能,于1992~1994年进行了生物钾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与产量效应的试验研究。探讨出以播前拌种返青沟施是促使小麦促根、增蘖、抗寒、抗干热风、增穗、增粒、增重,提高缺钾麦田再创高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长春地区种植冬小麦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7年在长春种植6个冬小麦品种,9月中旬播种,翌年6月底至7月初收获。冬小麦的总茎数各品种均在越冬前达最大值,越冬后呈下降趋势。返青期、抽穗期的茎数、穗数与小区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应用海阳市近5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出现的气象灾害记录资料,分析了海阳市冬小麦生长期的气候条件,指出了影响冬小麦生长的干旱、连阴雨、冰雹、晚霜冻等不利气象条件发生的频率及出现的天气形势,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