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草原旅游资源 ,发展草原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与促进草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类型的基础上 ,认为其具有视野开阔、夏季气候舒适、动植物种类多样、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相对单调、生态环境脆弱等特征 ,进而结合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提出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主要有依托城市型、规模集聚型和独立点状型等 3种开发模式 ,并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类型多样的草原和绚丽多姿的蒙古族民族文化是内蒙古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旅游资源。近年来 ,依托这一优势资源进行的草原旅游开发有力的推动了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 ,但同时 ,在开发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制约草原旅游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了草原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并以生态旅游开发为指导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模式 ,以及草原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锡林郭勒草原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锡林郭勒草原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并就其开发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存在的问题,确定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标准应该包含三方面的内容:直接成本、机会成本和草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根据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草原生态退化程度确定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应处于第三个阶段,即"补偿标准=直接成本+全部机会成本",并以内蒙古禁牧为例,以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  相似文献   

5.
6.
情感是旅游体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外在情感体验测度方面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开发了适合国外游客的情感量表.国内在开展相关研究时会采用国外的相关量表,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等诸多原因,这些量表在测量国内游客情感时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并开发适合我国本土游客情感测度的量表.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严格遵循量表开发的程...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沙漠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仅次于新疆的第二大沙漠分布区域,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沙漠景观和神奇的鸣沙,但是沙漠资源自身的巨大旅游价值尚未很好地体现出来。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特别是内蒙古沙漠旅游发展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并阐述了沙漠旅游产品的具体开发模式,提出了内蒙古沙漠旅游在产品开发、区域合作、市场开拓和营销宣传等方面的新理念与新策略,试图探索一条对西部沙漠旅游发展有益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以传统型旅游城市桂林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心模型、空间错位指数、贡献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对2016-2020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之间的错位问题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桂林旅游资源和旅游经济在时序发展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但二者一直处于错位状态,并且疫情又加重了其错位程度。2)在空间分布上,正向错位区主要稳定分布在部分中心城区、阳朔、龙胜等区域,中部及边缘地区为反向错位聚集区,部分区域还出现了正反错位类型的根本性转变,整体呈现出“严重错位程度为主,正反错位类型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3)桂林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的空间错位主要是由部分区县二者间的不协调发展所致,其中,叠彩区、临桂区和阳朔县属于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关键错位区。4)桂林旅游空间错位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交通条件、政策环境、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要素是桂林旅游空间错位的主要障碍因子,不同区域、不同错位类型区的关键障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各因素在不同区域间的障碍度也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战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开发草原生态旅游对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本文在分析内蒙古草原分布、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特点的基础上 ,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开发历程、草原旅游目的地的建设情况、发展草原旅游的优势、草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的评价。探讨了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1 )加大草原生态旅游的整体营销力度 ;( 2 )加强宏观调控和与其他各业的协调发展 ;( 3)加强草原资源建设 ;( 4 )抓好综合管理 ;( 5 )建立监测与调控机制 ;( 6)加大草原生态保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庞大、种类丰富、分布广泛。目前,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具有节庆活动蓬勃开展,旅游效果初显;演艺传统不断渗透,旅游项目拓展;传统手工日益挖掘,旅游商品丰富;文化展馆渐成体系,表达形式多元等特点。在旅游开发中存在重视程度仍待提高、文化内涵发掘不足、宣传促销方式单一、资金投入存在制约、专业人才比...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草原退化与恢复演替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2,自引:7,他引:62  
1 98 3 -2 0 0 0年对内蒙古锡林河中游的典型草原放牧退化演替变型实行封育禁牧 ,并连续进行了恢复演替的动态监测 ,本文根据监测的数据及已经发表的论文 ,从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等层次上对退化草原的特征、退化序列、演替进程的诊断、恢复演替的轨迹与节奏性 ,恢复演替中的植物种群动态与植物个体变异进行了阐述 ,进而对退化与恢复演替的生态学机理提出了基本认识 :认为草原退化演替使其物质与能量流程及收支平衡失调 ,打破了生态系统自我调控的相对稳态 ,下降到低一级能量固定与转化效率的系统状态是草原退化的生态学实质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民俗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域辽阔 ,民族众多 ,各民族和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异彩纷呈、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利用、开发民俗旅游资源 ,对推动我国旅游和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对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旅游业发展的实践分析及总体评价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内蒙古自治区的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发展取得初步成绩,按照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其发展实践历程基本经历了探索阶段、初步增长阶段,刚刚步入发展阶段,开始了规模扩张。在这个阶段,内蒙古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提高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行业结构、提升旅游企业竞争能力等诸多问题。需要优化旅游空间与布局;聚集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群体和企业家群体;深入旅游发展研究,重视科研队伍培养;进行营销策划,树立良好形象;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呼伦贝尔沙质草地植被的沙漠化演变规律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呼伦贝尔沙地植被的沙漠化演变规律及其机制,于2009年在呼伦贝尔沙地陈巴尔虎旗设置样地,调查不同类型沙地植被差异和变化特征,分析植被变化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关系,得到如下结果:①随着沙漠化的发展,草地的植被盖度、高度、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量急剧下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植物密度呈波动式下降;②沙漠...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组织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进行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的研究中 ,根据 1 981 -2 0 0 0年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的代表性植物群落—羊草 +大针茅草原群落生产力动态测定的结果及退化草原恢复演替进程的监测数据 ,经过对物种频率 ( fi)、累积相对生物量 ( m1)、累积植株平均高度 ( h1)的计算 ,提取出草原群落中的植物种群组织力参数。l1=fi.m1.h1.1 0 0 0。按照组织力参数排序 ,确定物种在群落中的作用等级和种间互补效应。不同等级的物种占用环境资源的能力不同 ,是实现群落自组织的根源 ,种间互补作用是充分利用环境资源、适应环境波动 ,达到群落最高生产力的自组织机制。可认为物种间的等级关系和互补功能体现了群落的组织力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工业经济比较优势评价指标体系及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调整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能否科学地确定主导产业群事关内蒙古能否在 2 1世纪成为我国北方重要支点 ,而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比较优势分析基础上。本文在构筑评价产业优势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得出各产业的比较优势度 ,并对此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与内蒙古在 2 1世纪建设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稀土研究与开发基地的战略目标一致 ,从而为组建内蒙古社会经济发展主导产业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内蒙古荒漠草原11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改进的谢氏干燥度计算公式,并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内蒙古荒漠草原50 a来气候干燥度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 平均干燥度呈条带状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增,表明干燥程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强;② 除中部偏西(海流图地区)干燥度减少、气候趋于湿润化外,其他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增加趋势,说明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③ 20世纪70年代属于相对湿润期,21世纪初干旱程度明显加大。其结果导致干旱区面积随年代增加,至21世纪初干旱区面积增加了近3倍,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研究区域气候干旱化趋势显著;④ 干燥度4.0等值线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侵入典型草原。以20世纪60年代为基点, 90年代前变幅相对较小,21世纪初的偏移范围最大。此外,该线在研究区域东部变化强烈,空间位移幅度大,西部相对变化较弱,空间位移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