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福建南亚热带气候区开展金黄熊猫树引种试验,对其适应性和抗逆性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金黄熊猫树适应性强、种植容易且萌芽力强、生长较快,在没有受冻或轻微受冻的情况下,幼树的生长速度与该树种在深圳种植的生长量相当,3 a生即可正常开花结实,且其具有较强的抗风性、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但耐寒性有限,幼树可耐-1.5℃的低温。因此金黄熊猫树适合在福建南亚热带气候区极端低温不低于-1.5℃、海拔300 m以下的地段种植,但不宜在山谷、低洼等有寒流沉积的地段种植。  相似文献   

2.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一直是国土整治的难点。文章论述了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的分布和植被特点,探讨了其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的可行性;评述了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石质岩溶山地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的研究现状;据此提出了未来需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为我国热带南亚热带石质岩溶山区的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充分论述广西热带南亚热带自然地理概况、森林资源特点、林木种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该区域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的目标,制定出一系列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实施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保存策略及实施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
南亚热带杉木生态系统生物量和碳素积累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基本成分,也是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约占生物体干质量的一半左右,碳环及其空间分布与生态系统的维持、发展和稳定性机制有着密切的联系(悲志永等,2003).  相似文献   

5.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攀西干旱干热河谷自然条件,阐明其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系统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南亚热带杉木林分蓄积量生长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揭示南亚热带不同密度和立地条件下杉木人工林蓄积量发育规律。 方法 以广西大青山36 a生杉木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杉木人工林总蓄积、活立木蓄积动态变化。 结果 初植密度与立地对林分活立木蓄积生长的影响与总蓄积一致。中幼龄阶段林分总蓄积与初植密度和立地正相关,初植密度愈高,立地指数愈大,林分蓄积生长量愈大;但15 a后中等密度林分总蓄积最大。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高峰随密度增大而愈早;平均生长达高峰后下降,密度越大下降越早、下降趋势越明显;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大多分别在10、14 a达到高峰,林分蓄积生长率降到3%时林龄为19~25 a。 结论 随初植密度增大,立地指数对林分总蓄积的影响程度减弱。若以蓄积生长量最大为培育目标,16指数级以C密度为最适宜造林密度。南亚热带杉木林首次间伐、最后间伐、主伐时间分别为10、14、25 a;主伐林龄不宜早于19 a,且初植密度愈低主伐林龄更晚,A、B密度林分的主伐林龄可推迟到25 a。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 667株·hm-2)、B(3 333株·hm-2)、C(5 000株·hm-2)、D(6 667株·hm-2)、E(10 000株·hm-2)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  相似文献   

8.
攀西干旱干热河谷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分析了攀西干旱干热河谷自然条件,阐明了河谷生态系统的退化现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系统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西部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理论,总结了西部地区生态系统脆弱生态特征及退化原因,并针对西部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提出相应的恢复与重建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理论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首要工作。在回顾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提出了植被恢复的理论基础, 总结了植被恢复技术措施, 包括植被恢复目标的确定、植被恢复的步骤与途径及其采用的技术方法, 最后探讨了植被恢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海岸带综合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中在分析海岸带特征的基础上, 提出了海岸环境管理面临的问题。根据海岸带退化生态系统的特点, 阐述了红树林海岸、沙质海岸和河口湿地海岸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理论和实践, 并提出了进行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南亚热带13个主要城市的1667条主要道路行道树生长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共有101种(含种以下单位)乔木用作行道树。它们分别隶属于32科68属,其中乡土树种占53.47%,常绿乔木占75.25%,其中87.13%的乔木生长良好。研究认为:海南蒲桃(Syzgium cumini)、非洲桃花心木(Khaya senegalensis)、木棉(Bombax ceiba)、芒果(Mangifera indica)、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阴香(Cinnamomum burmanii)、垂叶榕(Ficus bengjamin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尖叶杜英(Elaeocarpus apiculatus)、人面子(Dracontomelon duperreanum)、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凤凰木(Delonix regia)、白兰花(Michelia alba)、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糖胶树(Alstonia scholaris)、紫檀(Pterocar pusindicus)、蝴蝶果(Cleidiocarpon cavaleriei)、石栗(Aleurites moluccana)、蒲桃(Syzgium jambos)等24种乔木适宜作为南亚热带城市行道树的骨干树种;大叶榕(Ficusvirens var.sublanceolata)、黄槐(Cassia suffurtiosa)等31种乔木可作为行道树一般树种。  相似文献   

13.
将森林植物耐污能力划分出4个等级,并依此对闽南地区8个排污1~11 a的养猪场蓄污池、排污沟周边植被进行调查,初步筛选出Ⅰ级耐污植物10种,其中木本1种;Ⅱ级耐污植物有29种,其中木本18种;Ⅲ级耐污植物15种,其中木本5种;Ⅳ级耐污植物1种,其中木本1种.调查结果为闽南地区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治理养殖污水、试行林畜复合经营提供了参考.本文还简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根系庞大、生长量高、生长周期长、结构复杂、能自行演替、可以更多更长时间更稳定吸收养猪污染物的特点,提出在选择生态治污树种时应首选速生树种、常绿树种、阔叶树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价南亚热带不同林龄人工针阔混交林生物多样性的状况,在广东省佛山市云勇林场选择立地条件相近的针阔混交林,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针阔混交林分为3个林龄段,其中针阔混交林Ⅰ为10-11a生,针阔混交林Ⅱ为7-9a生,针阔混交林Ⅲ为3-5a生。生物多样性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Pielou 均匀度指数(E)衡量。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大,针阔混交林乔木层和灌木层植物种数先减小再增大,草本层则先增大再减小。针阔混交林乔木层重要值最大的科均为杉科,其重要值随林龄的增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杉木在演替过程中不断衰退,逐渐被阔叶树种所取代。不同林龄针阔混交林乔木层主要以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大戟科、芸香科和木兰科占优。在乔木层,重要值较高的造林树种包括米老排、阴香、山杜英、藜蒴、香樟、火力楠、楝叶吴茱萸,这些树种适宜于本地区杉木林改造;重要值较高的自然更新乔木物种为鸭脚木、山苍子、山麻黄和银柴。在灌木层,重要值较高的物种因林分而异,藜蒴、鸭脚木、山苍子、山黄麻等乔木树种的幼苗具有较高的重要值,表明部分造林树种能够实现自我更新,群落处于正向演替过程中。草本层以蔓生莠竹、弓果黍、蕨、乌毛蕨和假臭草等为主。随林龄的增加,乔木层S呈上升的趋势,而H′、D和E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灌木层S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而H′、D和E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草本层所有指数则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也反映出林分改造促进了群落的演替。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亚热带中部(湖南、湖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和与邻近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土著藤本种子植物60科159属784种,其区系具有种类丰富、分布类型多样、特有成分较多、区系较古老等特点,在科、属水平上与贵州的关系最密切,在种的水平上与华东的关系最密切;与该区的全部种子植物区系相比,藤本植物区系的热带性更强,并与喜马拉雅及我国西南有较强的地理渊源等特点.因此认为,复杂的地形和一定的海拔高度有利于藤本植物多样性的形成;许多热带性的科、属中的藤本植物能分布到其分布区的最北缘位置,代替直立的乔灌木生活型在分布的北缘地带生存.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不同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等指标测定福建省阔叶林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阔叶林在福建省树种中占重要地位,其中硬阔类树种的优势地位更为明显;福建省阔叶林物种分布较均匀,植被保护较完整。  相似文献   

17.
景洪市沧江新区生态植被恢复中的树种选择与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实地调查分析,按适地适树、选树适地等树种选择原则,从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景观功能出发,选择了望天树、榕树、羊蹄甲、菩提树、黄竹等30多个主要树种及备选树种作为景洪市沧江新区生态植被恢复树种,并拟定了黄竹纯林型、望天树+干果榄仁+番龙眼混交型等11个树种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8.
南亚热带桉树林和针阔混交林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桉树林(第2代和第1代)和杉木针阔混交林(10~11 a和5~7 a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南亚热带4种试验林0~100 cm土层土壤及凋落物持水能力。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针阔混交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均高于桉树林,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却显著低于桉树林(P<0.05),表明针阔混交林土壤中有效水的贮存容量高于桉树林。受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的影响,针阔混交林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显著高于桉树林(P<0.05)。4种试验林田间持水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4种试验林土壤保水能力基本一致。4种林分凋落物量表现为桉树林Ⅳ>桉树林Ⅱ>针阔混交林Ⅰ>针阔混交林Ⅲ,桉树林凋落物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P<0.05)。  相似文献   

19.
福建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论述福建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分布情况与保护对策,分析其现状,阐析其保存价值与意义,使人们加深对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认识,唤起人们的保护意识,并就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提出保护对策,促进生态省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