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颖 《甘肃农业》2004,(1):15-17
所谓劳动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动力量。因此,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课题组实地调查取得的整理资料,在对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因素就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的现状、不足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学模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相应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问题。广西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省区,如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政府关注、农民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广西区农业区划办公室利用区划部门布设的公里网点监测体系,对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12个公里网点县、36个乡镇按高、中、低收入分类共106个自然村进行了调查,同时运用12个公里网点县2 880个监测农户近年来对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4.
我市郊县农村劳动力在1996年未实有138.95万人,人均劳力耕地0.152hm^2,且耕有宵年减少,劳力逐年增多,从多地少矛盾突出。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从事农林牧渔业劳动者小学与初中占70%以上。劳力中从事第一产业占57%左右,劳力利用率仅25%。我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是向第一产业内部结构之间转移,树立大农业观念,向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全方位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不断增加,对农业规模经营所造成的影响和起到的作用,人们都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一、农村劳动力外流对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的积极性影响。 1.缓解了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使另一部分农村劳动力有更多的农业资源,有利于深化土地制度的改革,加快土地向种田能手和经营大户的流转与集中,改变由于  相似文献   

6.
农业劳动力资源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加快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切实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7.
陶兆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2005-2006,2008
在对皖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与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皖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农民收入增长放缓的原因,从近期或直接的表现看,主要是市场、价格、产品结构以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问题,但从长远或较深一层,即从农村劳动力资源特点等方面来分析和思考问题,实际上,劳动力资源行业分布状况是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农村面临的重大问题,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各级政府部门必须重视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从信息资源利用的角度,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信息资源对劳动力就业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分析.对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途径与方法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资阳市雁江区地处川中丘陵农区,属于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劳动力大区,人多地少注定了劳动力资源相对过剩。为了获得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增收机会,农村青壮劳动力几尽外出,留守农村从业者呈现出妇幼化、老弱化、残疾化、文盲化的特点,成为新形势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根据统计数据,2005—2013年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逐年增加,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经统计软件分析得出,近年来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与农业现代化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还需要新生代农村劳动力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98-5299
从5个方面论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对策。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够拓展农业就业规模;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转移;推动小城镇建设则增加农村地区当地就业机会;加强技能培训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关键;同时应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徐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406-3408
基于麦克南等人的人力资本投资模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进行了经济分析,考察了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农村人力资本保护对立与统一的关系,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农村人力资本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当前农村人力资本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黄天柱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582-2583
农业大学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大学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客观需求。参与模式主要有自主开设培训班、与企业或协会联合培训、专家深入农村举办科技讲座和参与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等。实施大学参与培训,政府的导向、大学的办学定位和科技人员的培训思路需有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敖德玉  黄雪梅  周相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376-6377,6379
由于农村耕地的缺乏、农业比较效益低,随着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跳出农业,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形成近几年备受关注的“打工经济”。在农民工对城市建设做出巨大贡献,增加自己的现金收入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带来的一系列家庭、社会问题,特别是对农村长远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并分析了这些问题及影响,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佳  张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161-5162
指出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行为是基于多种力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并深入分析了这些作用力。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218-9220,9223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从制度层面、经济方面、城市本身及农民工自身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使用ARCVIEW软件及结构偏差系数对4个方面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董晓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2):379-380,404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和收入等 3个因素。同时 ,笔者又针对成因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在调查山东省烟台市农村劳动力的基础上,总结出烟台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平  彭建强  闫震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74-13877
利用官方的统计数据,分别阐述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总体现状,并根据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的”结构性”问题,分析指出,农村女性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农村中老年妇女大量滞留农业、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是制约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和转移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就业及转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①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文化素质和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②完善劳动力市场,健全社会保障制度;③发展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我国劳动力有序转移和推进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