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苗裔  李渊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00-5802,5845
首先,通过效益监测获得大量资料,建立各种森林植被与生态因子的数学模型,为效益评价奠定基础。其次,构建官司河流域防护林林种结构优化配置评价体系。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不同林种所占权重,从而得出其结构优化配置的依据,为防护林体系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甘肃省小陇山保护中心观音林场庙台槭群落结构特征,通过标准地调查数据对极小种群庙台槭群落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初步探讨了庙台槭分布特点及林分结构,为以后更好地保护庙台槭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4.
针对黑龙江声林区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森林经营目标的确定原则、各林种的经营目标、拟形成的林分结构、相应的经营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和确定川汇区合理的林种结构,以优化当地林种结构,推动当地林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护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然林区的森林资源,促进天然林的可持续经营,以GIS为手段,利用森林经理调查和连续清查固定样地数据材料,在分析土地资源结构、生态环境及林种结构现状后,对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然林区的土地资源配置和林种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结果表明:目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天然林区土地资源配置及林种结构极不合理,经过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林种结构调整后,用于生态公益林的土地资源增加,生态公益林面积比例超过70%。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林建设中,不同类型防护林的配置和比例确定没有定量化的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宁夏南部山区水土保持林建设中不同类型防护林的权重值和优先顺序,并对其进行排序,确定7个类型的防护林种的权重值和优先度,对宁南山区水土保持林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晋西山区防护林体系林种结构优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对晋西山区的林种结构进行了优化选择、结果表明;调整西山地区生产结构以后,农、林、牧能合理、健康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并确定了适合于西山地区发展的林种结构为;防护林50%、用材林45%、经济林5%,充分发挥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根据不同目标、选用了不同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森林结构参数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确定评价天然林状态特征的最小取样面积,为指导天然林生态监测与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陇山林区天然林作为研究对象,选取3块面积为1hm2的天然林固定监测样地,采用巢式取样法,按照10m×10m,20m×20m,…,90m×90m的嵌套方式设置取样面积,分析树种数、树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林木株数、胸高断面积、树种隔离程度(混交度)、林木分布格局(角尺度)与取样面积之间的关系,采用对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分别对样地树种-面积、Shannon-Wiener指数-面积进行拟合。【结果】树种数、树种多样性与取样面积的曲线特征均为初期急剧上升,而后逐渐趋于平缓,曲线拐点出现在取样面积1 600和2 500m2处。树种-面积模型和Shannon-Wiener指数-面积模型均以逻辑斯蒂模型为最优。不同取样面积下每公顷林木株数和胸高断面积的估算值与实测值比较结果表明,当3块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1 600m2时,每公顷林木株数估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降至10%以下;1、2号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1 600m2、3号样地取样面积增大到2 500m2时,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估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均降至10%以下。混交度分析表明,当取样面积较小时,混交度各频率分布表现为无规律,3块样地平均混交度趋于稳定的取样面积依次为1 600,2 500和900m2。角尺度分析表明,1号样地中各取样面积的平均角尺度均表明林地中林木为聚集分布,但当取样面积2 500m2时平均角尺度上下波动较大;2号样地中当取样面积≥900m2时平均角尺度趋于稳定,林地中林木表现为聚集分布;3号样地中当取样面积≥2 500m2时平均角尺度趋于稳定,林地中林木表现为随机分布。【结论】当取样面积达到2 500m2时,各参数所表现的规律均趋于稳定,因此,在小陇山林区研究天然林结构特征的最小取样面积应不小于2 500m2。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以森林的三大效益为目标,用线性规划结合Fuzzy线性规划的方法进行森林林种结构的最优设计。并阐述其数学模型和具体的调整方法。对闽北森林林种进行实际设计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陇山林区主要林型内林木病原菌物的广泛调查,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并记述了该林区的病原菌物154种,隶属71属、41科;其中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叶点霉属(Phyllosticta)分别为该林区病原菌物的优势科和优势属;在该林区的7个林型中,油松-锐齿栎林和华山松-栓皮栎林的病原菌物种类最多,云杉林的最少,并根据该林区的发病特点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样地设置调查和复测,分析了抚育间伐对小陇山林区华山松林木胸径、树高的生长和材积的影响,探讨了华山松人工林的间伐强度,间伐开始期、间隔期等间伐技术。结果表明,抚育间伐强度对华山松的平均胸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但并不能促进华山松树高的生长;对该林分首次间伐基本是适宜的林龄为20 a。第2次抚育间伐选择林分林龄为30 a比较合适。间伐间隔期为10 a;首次间伐时,林分保留密度为2 700株·hm-2,由此推算,并考虑林分的尽快郁闭和山区更新的实际情况,华山松人工造林初植适宜密度应为4 500株·hm-2。  相似文献   

13.
小陇山林区森林固碳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甘肃小陇山林区是甘肃省最大的天然次生林区,它对维持大气中的CO2和O2的动态平衡,减少温室效应以及提供人类的生存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据此,根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林木生长与林木吸收并固定大气中CO2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蓄积量转化法、区域生物量估算等方法来计算该林区吸收固定和保存大气CO2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出小陇山林区生物量现存量4.26×107 t,固定CO2 6.95×107 t,折合纯C量1.90×107 t,固C的价值为4.15×109元人民币。由于计算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对计算结果的含义、生物量扩展因子以及木材比重的取值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并对其评价,为制定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人工林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和生态功能提高提供参照模板。以湖南省平江县福寿林场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选取角尺度、混交度和林层指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其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运用乘除法原理构建空间结构评价参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5,林木的水平分布状况较为理想,接近随机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0.73,接近强度混交,林分树种丰富,具有良好的树种混交程度,林分稳定性较强;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42,林分垂直结构上成层性较高,空间利用性较好;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624 8、0.554 1和0.569 3,评价等级分属3、4等级,林分空间结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5.
小陇山林区强降雨径流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在小陇山林区强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变化特征,利用实际观测资料分析了2次强降水径流过程。结果表明,由于2次降雨量和降水强度的不同,测流堰水位和流量有所不同,洪峰出现时间也不同。第1次降雨量为68.0mm,降雨历时9.50h,水位最高1.039m,集水区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2.66h,该集水区共计降水97 043.698m3,通过测流堰流出73 908.525m3;第2次降雨量为121.0mm,降雨历时7.00h,水位最高1.321m,集水区径流最大值滞后于降雨峰值5h,该集水区共计降水178 389.2m3,通过测流堰流出158 735.73m3。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天然林多目标经营关键技术研究现状,阐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提出了林分多目标经营技术研究思路。目前多目标经营研究主要围绕木材生产、碳储量的理论模拟为主,常以多目标规划中的一少部分目标作为研究重点,缺乏实践研究。需要提出针对原始林、过伐林和次生林等不同天然林类型的多目标经营规划和与其对应的科学经营技术,才能达到多目标经营目的。因此,今后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多目标经营的结构特点;多目标经营技术评判标准;量化各项功能的阈值、结合点或协同点;不同天然林类型的目标树经营技术;基于年龄和树种的复层、异龄、混交林碳储存计量技术以及其间伐后碳储量变化规律;基于空间结构的抚育经营技术;复层、异龄、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等。  相似文献   

17.
刘小林    张宋智    李惠萍    蔺岩雄    郑子龙    袁一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3,28(6):69-74
基于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数据,评价小陇山林区27种不同林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量。结果表明:1)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为301.25亿元·a-1,其中涵养水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积累营养物质、森林防护、森林游憩的价值分别为102.48、62.74、54.86、35.76、24.28、11.71、9.21亿元·a-1与1 960万元·a-1。2)27种林分中阔叶混、灌木林及栎类价值量位于前3位,分别为145.36、44.98亿元·a-1和28.04亿元·a-1; 水曲柳和胡桃楸价值量最小,分别为31.42万元·a-1与17.16万元·a-1。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供一个较为全面和通用林内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及明确体系中不同景观要素对林内景观质量影响的程度,在查阅国内外风景林一致性结论的基础上,从5个项目,22个指标和68个类目,采用AHP法构建和确定林内景观评价体系及各个层次指标权重,结果表明,各项目层对林内景观的贡献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林内美学指标>森林健康指标>林分结构指标>地被层特征指标>林木测树指标。指标层中,对林内景观美景度贡献较大的有枯枝落叶、层次对比度、枯树倒木、水平透视距离和色彩丰富度等。利用系统对北京地区油松和侧柏林进行的评价结果表明,侧柏和油松纯林的中龄林林内景观质量均值为40.81和42.4,处于很好水平,幼龄林林内景观质量均值为37.39和40.55,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9.
以江西信丰金盆山林场内天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择伐措施,将空间结构优化作为主要目标、非空间结构作为首要的约束条件,确定采伐木并对样地中林木进行采伐模拟,对林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初始状态下天然阔叶混交林的全混交度为0.5486,大小比数为0.4845,角尺度为0.5464,空间结构综合指数为22.4674,林分现有结构存在着林木间竞争强度大且林木呈团状分布的问题。基于优化目标与约束条件,从样地内420株林木中选取出39株备选木进行模拟采伐,采伐强度为9.286%,对比采伐前后的空间结构指标,样地的全混交度增大了0.1641%、大小比数减小了0.2477%、角尺度值减小了8.4919%,且更接近于0.5,总体空间结构得到了优化。本研究提出了金盆山林场基于空间结构优化的抚育采伐方式,考虑物种空间分布关系,通过对比分析采伐前后空间结构指标,证明了该采伐方式的科学合理性,为金盆山林场天然阔叶混交林抚育经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福建省三明市马尾松天然林角尺度、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和林层比5个空间结构参数,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天然林树种组成丰富,林分中共出现25个树种,其中马尾松为优势树种。全林分的角尺度均值为0.57,属于聚集分布;混交度均值为0.56,处于中度混交和强度混交之间;以胸径、树高和冠幅计算全林分的大小比数均值分别为0.49、0.48和0.53,均接近于中庸状态;开敞度均值为0.17,生长空间严重不足;林层比均值为0.43,垂直方向上的成层性较为简单。林分的空间稳定性较低。研究结果为该地区马尾松天然林经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