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为揭示不同带距林网和林网内植被对防护林网内风速分布及防风效能的影响,选取3种带距林带、3种不同植被和裸地(对照)林网模型,对其防风效能进行了风洞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3种带距林网最低风速基本都出现在5.5~7.5 H(树高),3种带距林网平均防护效能排序为200 m带距林网(70.9%)>300 m带距林网(64.1%)>150 m带距林网(60.7%);林带有效防护距离分别为150 m带距林网4 H至第2道林带,200 m带距和300 m带距林网3 H至第2道林带。3组试验风速下,300 m带距林网1 cm高度处平均防风效能排序为果树模式>小麦模式>对照;种植果树模式整个林网受到有效防护,小麦模式有效防护距离为2 H至第2道林带。随着集约化和精准农业推进,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应充分考虑林网所处地理位置,绿洲内部采用300 m带距防护林,绿洲外围考虑带距较小的防护林。如对高大果树类作物进行农田防护林网配置时,可适当调整林网大小,合理配置林带结构,增加作物种植面积,减少林带用地,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作为农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防止土壤风蚀,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作用,也是保护区域农业安全生产的生态屏障。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研究区,结合野外调查数据,应用GIS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进行空间评价。结果表明:摩擦衰减系数与相对风速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相关系数为0.735(P<0.001),摩擦衰减系数作为相对风速的替代变量可以描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借助于GIS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野外调查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能,以及不同位置关系农田防护林防风效能的空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中部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个农田林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市)的总防风速度为42.8%,年大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分析风洞实验的资料,确定了无林坡地迎风坡风速与理论值间的比例关系,基本解决了坡地林带风速对照点的问题,并通过定点常规气象观测研究了坡地防护林带的防风效应。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黑龙江垦区水要的重要性,分析了垦区水田防护林营造现状,提出了垦区水田防护建设发展对策。具体指出垦区水田防护林营造范围,设计标准,营造原则以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为研究对象,在实地监测的基础上,配合室内风洞模拟试验,对不同结构的水杉、杨树纯林以及水杉+杨树混交林的防风效应进行测试,结果表明:3种林带的风速沿垂直方向的分布大致相似,为09H~20H,风速廓线较为倾斜;而在20H~40H,风速廓线接近垂直;接近地面的薄层内,风速廓线接近水平。3种林带的风速沿水平方向的分布也大致相似,气流经林带阻挡,大部分偏离原来流线,从林带上部区域流过,只有少部分气流穿过林带而使风速降低。在疏透度为40%的条件下,随着风向与林带夹角正弦值的增大,使风速降低30%的有效防护距离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7.
肖巍 《现代化农业》2020,(11):27-29
绿洲防护林是保障绿洲生态安全的一道绿色安全屏障,林带结构配置是决定防护林能否发挥最佳防风效果的关键因素。以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磴口绿洲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种不同疏透度林带前、后的风速,并计算了不同林带的防风效能。结果表明:防护林带具有明显的防风效能,不同疏透度的林带防风效能差异显著,防风效能随着林带疏透度增大而降低;相对旷野风速而言,防护林带前、后不同距离处的风速均有所减小,防风效能最大值一般出现在1~3倍树高处;两行一带是农田防护林带优点较多,适合在区域推广。  相似文献   

8.
营造草场防护林是浑善达克沙地防治风沙危害的主要措施,本文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树种、不同配置方式的灌木防护林的防风效益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单带灌木防护林,小红柳减弱风速、增大地表粗糙度的效果优于黄柳;而多带小红柳的防风效果优于单带灌木防护林.因此,在浑善达克沙地草牧场防护林建设时可优先选择小红柳,以多带配置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单个农田网的防风度为28.2%,而大面积连片农田防护林体系的建成,区域性防风效应更加显著。与建设初期相比,张掖,临泽和高台3县的总防风速度为42.8%每天风日数降低68.4%,年沙尘暴日数降低66.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风速流场分析方法对比乌兰布和沙漠绿洲5种典型配置结构防护林的防风效果,通过量化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分布特征,分析各林网内的风速统计参数,进一步优化防护林配置结构,以期为干旱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模板。  方法  在乌兰布和沙漠磴口绿洲防护林中,选取5种不同配置结构林带的防护林林网为研究对象(紧密型乔木林网1,疏透度为0.13;疏密型乔木林网2,疏透度为0.24;疏透型乔灌混交林网3,疏透度为0.27;通风型乔木林网4,疏透度为0.39;疏透型乔木林网5,疏透度为0.27),在林网内采集多点同步风速数据信息,结合地学和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林网内的风速流场特征、风速分布统计参数和防风效能等。  结果  研究表明5种防护林林网其防风效能范围各不相同,林网1为65% ~ 95%,林网2为67% ~ 85%,林网3为46% ~ 82%,林网4为44% ~ 67%,林网5为56% ~ 72%。其中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2防风效能在67%以上,具有较高的防风效益和节约水土资源优势;由2行乔木2行灌木混交林带构成的林网3,当防风效能为60%时,其防护面积是2行纯乔木林带(林网4)的2.47倍,具有较好的防护效益和应用推广前景。  结论  乌兰布和沙漠绿洲中由2行乔木构成的疏密型林网和“窄林带,小网格”配置的乔灌混合林网均发挥了较好的防风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广东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8—2012年间,对分布于粤中、粤北和粤西的增城、清远和高州三个稻田试验点进行了连续5年的径流养分定点监测试验,研究当地农户常规施肥模式下稻田氮素养分的径流流失特征及其潜在环境风险。径流监测结果表明,三个试验点的稻田径流事件主要发生在早稻季节。增城、清远和高州试验点施肥处理铵态氮浓度分别为0.05~25.05、0.02~19.83 mg·L-1和0.02~55.4 mg·L-1,总氮浓度分别为0.33~36.51、0.46~21.01 mg·L-1和0.49~61.96 mg·L-1。结果显示,施肥明显增加径流水铵态氮和总氮含量,施氮后10 d内径流水铵态氮和总氮浓度均高于地表水Ⅴ类水标准(2.0 mg·L-1),具有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施氮对径流水硝态氮浓度具有一定影响,三个试验点径流水硝态氮浓度均在10 mg·L-1的地表水标准限值内;稻田氮年流失负荷表现出时空差异性大的特点,增城、清远和高州试验点施肥处理总氮年流失负荷分别为24.31~53.68 kg·hm-2、8.71~23.76 kg·hm-2和13.32~88.16 kg·hm-2,相应氮流失系数为1.4%~3.9%、0.1%~5.5%和0.9%~21.6%。不同稻季总氮流失分析显示,53%~86%的总氮流失负荷发生在早稻季,与本地区降雨时间分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方旱区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防护林带的疏透度(β)、宽度、高度、风向与林带夹角等因子对农田防护林防风效应的影响。【方法】利用PC-3型便携式可移动自动气象站,采用多点观测方法对干旱、半干旱土壤风蚀区的林带结构和防风效应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带疏透度、宽度、高度以及风向与林带夹角对风速变化的影响。【结果】稀疏型结构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最高达34.27%,平均为32.69%;疏透型次之,为25.12%;通风型最差,为20.98%。β为0.30~0.50的林带防风效应最佳,且林冠层和林干层疏透度存在差异时防风效应较好。风向与林带夹角的正弦值与防风效应呈正相关;β为0.30~0.50时,宽度为2H~5H(H为林带平均高度)的林带防风效应相差不大,超过5H时林带的防风效应随其宽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弱;当气流进入林网区域后,风速在前4条林带呈减弱趋势,减弱幅度最大的是第1条林带,在第4条林带后风速开始恢复。【结论】林带的疏透度、宽度、高度和风向是决定单条林带防风效应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实施垦造水田项目是近年我国的耕地保护措施之一,有助于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实现耕地质量提升、落实占补平衡政策。为了解垦造水田项目实施的效益,构建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需要对垦造水田建设成效进行评价。【方法】通过 PSIR 模型构建垦造水田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 D 数理论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指标进行综合赋权,运用 TOPSIS 法对吴川市 2014—2019 年的垦造水田进行评价比较和等级判定。【结果】从各子系统评价结果来看,压力指数最高的是梅菉街道、为 0.96,较低的是塘缀、黄坡、长岐、樟铺和振文镇,平均值为 0.09;状态指数较高的是海滨街道、振文镇和塘缀镇,平均值为 0.76,较低的是覃巴镇、塘尾街道、兰石镇、梅菉街道和浅水镇,平均值为 0.20;影响指数较高的是梅菉街道、大山江街道、塘尾街道和王村港镇,平均值为 0.73,较低的是振文、塘缀和黄坡镇,平均值为 0.19;响应指数较高的是兰石、吴阳和覃巴镇,平均值为 0.79,较低的是大山江街道、塘缀镇和塘尾镇,平均值为 0.17。吴川市 2014—2019 年垦造水田协调度较高的是海滨街道(1.58)、梅菉街道(1.51)和吴阳镇(1.46),而协调度较低的是振文镇(1.15)、塘缀镇(1.09)和黄坡镇(1.05)。垦造水田成效值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人均收入呈负相关。【结论】吴川市 2014—2019 年垦造水田成效差异显著,呈现“西部成效较差,东部和南部成效较好”的特征,总体成效较好,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产生正影响。各地区应从薄弱环节出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水田集中连片和规模化利用,以获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描述生物群落物种之间相互关系的 Lotka-Volterra 模型为基础,运用 Liapunov的稳定性定理和耗散结构的理论探讨了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稻田节肢动物群落不存在平衡状态下的稳定性,只有在远离平衡状态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相对稳定的有序结构;这种有序化的程度与群落多样性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必然的相关关系,并且受到群落的生境条件、水稻的生育状态、群落中物种之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及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酸性稻田施用石灰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西浮梁县酸性较重稻田中施用石灰,研究其调节稻田土壤酸性的效果,及对水稻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施生石灰能使水稻株高降低,随着石灰用量增加稻谷产量有一定幅度的增加。以施用生石灰900 kg/hm2增产效果最好、效益最高,与对照相比,增产稻谷3.74%,净增收288元/hm2,增幅1.53%,同时土壤p H值提高0.31。  相似文献   

16.
为了节约农业生产的成本,减少肥料的损失,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明确水稻因控水管理造成的氮素流失数量。进行了水田氮肥损失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010年水田放水2次损失纯氮为37.8 kg/hm2,占投入总氮量的16%。因此,建议农业生产中尽可能地减少放水次数。  相似文献   

17.
水田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3年对水田地膜花生进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中低产区水田春播花生,在保证选用优良新品种、应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精耕细作、适时播种、密度合适、合理施肥和田间管理到位的条件下,花生可获得高产.每公顷突破了7500 kg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以湄潭县4个主要种烟乡镇为研究区域,分析了水改旱植烟土壤养分含量状况。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8.96±9.85)g/kg;全氮含量平均为(2.64±0.40)g/kg;全磷含量平均为(0.94±0.22)g/kg;全钾含量平均为(17.34±4.50)g/kg;有效氮含量平均为(73.59±25.94)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26.81±9.95)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97.21±35.22)mg/kg。湄潭县水改旱植烟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有效磷含量丰富,而全钾、速效钾及有效氮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获取立地空间信息间隐含的相关性,对其进行定量计算和表达,研究选取森林资源小班调查数据中7项典型的离散数据,结合小班空间位置属性构成森林立地离散空间场,采用信息熵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局部空间内离散场的信息量以及局部空间与整体的协调性,定量分析并提取多项离散型因子与立地森林健康等级间的相关指数。结果表明,在7项因子中不同的立地类型和小班内的优势树种与森林健康相关程度最高,森林起源则与森林健康等级表现出相互独立的关系。研究克服了以往使用统计学原理以及灰色系统理论均无法计算立地离散空间场相关性的缺陷,实现了对立地因子中的离散型属性间关系的定量计算和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