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Cd对超累积植物续断菊生长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d浓度(0、5、10、20 mg·L-1)对续断菊生长形态(株高、叶面积、根长)、生理指标(叶绿素、丙二醛、膜透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镉浓度的增加,续断菊的株高先增加后减小,根长先减小后增加,叶面积和生物量不断减小;低浓度的镉处理促进植物的生长,而20 mg·L-1 镉处理30 d时植株的株高、叶面积、根长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46%、42%和66%;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升高,续断菊叶片中叶绿素a、b、总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均下降, 20 mg·L-1 镉处理30 d时总叶绿素比对照降低了58%,丙二醛增加2.4倍,细胞膜透性增大2.3倍。

  相似文献   

2.
建立合理的施肥制度是培育优质苗木、提高造林表现的重要措施之一。以当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对照(CK)、平均施肥(AF)、直线施肥(LF)、指数施肥(100E)、0.5倍指数施肥(50E)、2倍指数施肥(200E)、4倍指数施肥(400E)等处理,探究幼苗根系形态和养分累积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响应。在生长结束时,100E处理下的苗高和地径表现较好,增长量分别为21.35 cm和3.66 mm。在施肥初期(5周后),LF处理下的幼苗比根长(SRL)、比根表面积(SRA)、平均直径(AD)、组织密度(RTD)和生物量达到最高,在施肥9周后,各处理中100E处理下幼苗根系的SRL、SRA和AD达到最高,分别比CK高77.93%、50.59%和54.84%(P<0.05)。随着幼苗生长节律的变化,不同收获时间对核桃楸幼苗根系形态存在显著影响,施肥显著降低了核桃楸根系的SRL、SRA和AD,增加了RTD和生物量(P<0.05)。100E处理和200E处理下的幼苗根系分别有较高的K和N浓度,总体上,根系养分浓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降低。各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根系养分含量,生长结束时,100E处理下的幼苗根系N、P和K含量分别为106.41、11.00 mg·株-1和14.43 mg·株-1。指数施肥方式下100 mg·株-1的施肥量更有利于核桃楸幼苗的根系发育。  相似文献   

3.
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芳  窦锟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56-11058
研究不同营养液浓度对黄瓜幼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1/8倍和1/4倍营养液)处理下,植株叶数少、生物量低、根冠比大、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较低,与低浓度营养供应不足进而减慢生长发育进程有关;较高浓度(1倍营养液)处理下,植株高大、叶面积大、生物量高、根系活力高,但雌花数目少,第1雌花节位高,是由于营养液浓度过高,使营养生长过旺,影响生殖生长;1/2倍营养液处理植株表现相对合理,能较好地协调生长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施肥方式和接种外生菌根真菌处理对油松苗木根系构型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以1年生油松菌根苗(混合接菌,HJ)和非菌根苗(未接菌,WJ)为研究对象,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指数施肥(EF)、2倍指数施肥(DEF),对比分析苗木根系的形态(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系功能(比根长、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及生物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显著影响1年生油松苗木菌根侵染率;各施肥处理下,菌根侵染率均为HJ高于WJ处理。2)施肥处理显著影响苗木直径0~0.5 mm根系的形态指标;2种接菌处理下,EF处理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均最高。3)各施肥处理下,油松苗木比根长、比表面积均为HJ低于WJ处理,而根组织密度及根系总生物量为HJ高于WJ处理。接种菌根真菌处理下,苗木根系生物量变化规律均为EF>DEF>CF>CK。综上所述,指数施肥结合接种菌根真菌处理有利于促进油松苗木根系形态构建。  相似文献   

5.
采用"3414"试验设计,对花榈木容器苗进行氮、磷、钾肥配比施肥试验,测定了不同配方施肥处理花榈木容器苗生长和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施肥后的各处理花榈木容器苗的苗高、地径、根系、生物量等生长指标以及光合速率、光能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含量、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均大于不施肥的处理,且各施肥处理间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在14个处理中,6#(N_2P_2K_2)的苗高、地径、平均根系直径、总根体积、≥5 cm侧根数、总生物量、光合速率、叶绿素a等指标表现最好,分别是对照的1.66、1.33、6.10、3.90、6.00、2.26、2.10、2.52倍。经施肥模型拟合后得到氮、磷、钾肥推荐施肥量为:每株施氮肥1.41 g、磷肥0.44 g和钾肥0.29 g。  相似文献   

6.
浅层施肥对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研究水稻生长前期不同施肥深度对水稻根系生长及分布的影响,揭示浅层施肥对水稻苗期生长的重要作用,以期为水稻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采用盆栽土柱培养试验方式,设置不施肥和施肥深度1、5、10、15 cm 共5个处理,分别于播种后10、20、30和40 d取样4次,研究不同施肥深度对水稻苗期根系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根系总吸收面积及活跃吸收面积、根系分布及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播种后10 d,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播种后20 d,施肥深度1 cm处理水稻根系生物量、形态指标参数、根系吸收面积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具体表现为施肥深度1 cm>5 cm、10 cm、15 cm>不施肥处理(CK);地上部生物量也表现出相同趋势。播种后30 d,施肥深度1 cm处理的优势更加明显,与施肥深度5 cm相比,根系生物量、地上部生物量分别显著增加163.8%、121.5%。播种后40 d,地上部生物量表现为1 cm>5 cm>10 cm、15 cm>CK,施肥深度5 cm处理分别比10 cm、15 cm处理增加37.6%和34.6%。播种后40 d,根系分布结果显示,各处理均有60%以上根系分布于0-10 cm土层;施肥处理根系在各土层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其中施肥深度1 cm处理的10-15 cm、15-20 cm根系分布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与施肥深度5 cm相比,增幅达26.1%和84.0%。【结论】不同施肥深度对水稻苗期根系生长及分布产生明显的影响。整个试验期间,施肥深度1 cm处理根系生物量、各形态指标参数及根系吸收面积都表现出明显优势,根系活力及下层根系比重均有所提高,有利于良好根系构型的建成。适宜的浅层施肥可以明显促进水稻生长前期根系生长发育,同时地上部生物量表现出显著的优势,这也是对根系生长及分布状况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7.
NO-3的有效性对玉米根系形态的影响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了解玉米根系形态对硝酸盐浓度变化的应答,以自交系郑58为材料,分析了短时间内NO-3浓度的变化和局部NO-3处理对苗期根系性状、植株生物量、根冠比以及植株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时间的高氮(10 mmol/L)处理能够促进主根伸长,抑制侧根萌发;低氮(0.04 mmol/L)处理促进侧根的生长和根系干物质累积,增加根冠比;而缺氮和局部供氮均抑制了侧根伸长。分析植株生物量及全氮含量对侧根生长的影响表明,植株干重与侧根长之间、植株全氮含量与侧根密度之间有相关性。根系性状表型数据和定量指标分析表明,环境中硝酸盐浓度的改变首先引起郑58侧根生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找出鉴别橡胶树老幼态芽接无性系苗木的参考指标,并试图从形态和生理等参数解释橡胶树幼态无性系生长较快的原因,以1年生橡胶树芽接幼态无性系和老态无性系为试验材料,从苗木生长、叶蓬大小、叶片性状、光合特性和内源激素含量等方面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生长方面,橡胶树幼态无性系株高和地径极显著(P<0.01)大于老态无性系,参试的无性系株高幼态比老态植株大11.4%~13.3%,地径比老态植株大13.23%~32.04%;2)叶蓬和叶片性状方面,幼态无性系蓬高、蓬宽、叶长、叶宽、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等均极显著(P<0.01)大于老态无性系,幼态无性系叶长、叶宽和叶面积分别约为老态的1.50、1.35倍和1.80倍,而叶脉密度和抽生角度极显著(P<0.01)小于老态无性系,老态无性系叶脉密度和抽生角度是幼态无性系的1.3倍和1.5倍以上;3)生理参数方面,幼态无性系叶片SPAD值、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生长素及激动素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老态无性系,脱落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老态无性系。表明橡胶树幼态无性系具有叶蓬宽而大、叶片长而大、茎干直立性好、净光合速率强、内源生长素含量高等优点,这些优点是决定其苗木生长较快的主要因素;同时建议将叶片大小、叶脉稀朗程度、接穗与砧木抽生夹角作为橡胶树花药体胚植株芽接无性系(幼态)及其供体芽接无性系(老态)苗木的鉴别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不同稀释浓度松土保水剂对玉米营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品种红单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稀释浓度的松土保水剂对其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适宜浓度的松土保水剂可以有效提高玉米植株高度、单株叶面积、单株生物量、根系干重、苗期净同化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适当高浓度的保水剂能促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和提高叶绿素含量,而较低浓度的保水剂能促进地下部分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适宜浓度为500~1 000倍液.  相似文献   

10.
小麦秸秆堆肥茶灌根对设施蔬菜苗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利用秸秆堆肥产品,研究堆肥茶的最佳灌根使用量,促进秸秆堆肥化使用,以小麦秸秆添加尿素和腐熟剂混合发酵制作堆肥茶。以番茄和辣椒作为供试材料,全生长期定期采取5种不同灌根方式使用堆肥茶,研究不同处理对辣椒和番茄的生长发育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堆肥茶的番茄和辣椒的生长及生物量有差别,其中番茄和辣椒的最佳处理均为每穴盘180mL堆肥茶。在该处理下,番茄和辣椒的植株生长形态和生物量的数值均高于其他几种处理,辣椒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58%、9.5%;番茄的株高、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组高9.52%、3.06%。综合比较认为,灌根小麦秸秆制作的堆肥茶每盘灌根180mL,能促进番茄和辣椒的植株形态的建成,提高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适宜番茄和辣椒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分析欧洲云杉无性系对比试验测定林各无性系生长性状的变异状况并进行早期选择,为发展我国欧洲云杉无性系林业提供优质遗传材料。以在甘肃小陇山建立的欧洲云杉无性系试验测定林的117个无性系为研究对象,评价其8年生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并根据单株材积选择优良无性系。结果表明,树高、胸径、新梢长、冠幅和单株材积在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各性状的重复力均>0.69。按照单株材积总平均值加1倍标准差选择出17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为19.16×10-4 m3,预期遗传增益27.70%~76.06%。按单株材积总平均值加2倍标准差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平均单株材积为24.24×10-4 m3,预期遗传增益>50%。欧洲云杉无性系间的遗传变异丰富,选出的17个优良无性系是后续育种工作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2.
细根作为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其功能性状对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以黔中龙里县林场的马尾松林为对象,测定3个林龄马尾松林(25、37、52 a)群落中马尾松与优势灌木的12个根功能性状,分析随林龄变化根性状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随马尾松林龄增长,马尾松细根性状指标存在显著性变化;其中马尾松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随林龄增长表现为52 a>25 a>37 a的马尾松林;马尾松根生物量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直径随林龄增长呈显著增加趋势,而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组织密度随着林龄增长则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林龄马尾松林下优势灌木组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同种灌木的根长密度、比根长和比表面积随马尾松林龄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变化。马尾松的根生物量密度、根体积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和根直径随林龄增长存在显著的异速生长关系,这表明马尾松细根随林龄变化对资源获取利用的策略发生着改变;马尾松倾向于以更长的细根长度而不是更大的根表面积获取资源,相较于高林龄林分,低林龄林分马尾松林的马尾松根系有更高的比根长,表现出低投资高收益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干旱荒漠区引种了6种4年生云杉属植物,通过3 a的抗寒性、抗旱性、耐盐碱性、抗病虫性观测,建立生长适应性评价体系,并对几种云杉生态适应性进行综合排序。结果表明,蓝云杉保存率最高,白杄、白云杉次之,红皮云杉、欧洲云杉较差;蓝云杉、白云杉和白杄的平均高生长量、地径生长量大于川西云杉、红皮云杉和欧洲云杉。欧洲云杉和红皮云杉抗旱性较差,其余均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欧洲云杉抗寒性最差,其次为红皮云杉,其余种抗寒性相对较强。通过各项指标打分及综合分析认为蓝云杉、白杄适应性较强,可作为干旱荒漠区理想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杨向东    邓磊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3,38(2):8-16
以青海共和盆地东缘5、10、15、20、25年生青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根钻取土芯法收集细根,分析0~20、20~40、40~60、60~80、80~100 cm各土层深度细根生物量、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20年生青杨人工林以5~7 cm径级(65.63%)、3~4 m高度级(34.38%)乔木占比最大,且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林龄的林分;青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层,占细根总量的73.20%~76.92%,其数值随林龄增大呈增大趋势;随着不同林龄的增加,0~60 cm土层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占总量的80.42%和76.71%,60~80 cm的土层占8.79%和10.27%,80~100 cm的土层占10.78%和13.01%;青杨人工林生物量密度、比根长、比表面积、根表面积密度和根长密度均随林龄的增大而增大;通过RDA分析表明土壤钾离子、土壤含水量和林龄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比表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硝酸根离子呈负相关。研究认为,青杨人工林根系随林龄的增大逐渐向深层发展,不同林龄青杨人工林细根分布的差异表明群落地下分配模式不同,需要在今后研究中深入探索分配差异的机理;青杨人工林发育20 a后,可进行合理抚育,促进细根发育,最大程度发挥其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黄连木是我国重要的木本能源植物,通过对黄连木苗期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各生长性状的调查,探讨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由小到大依次为根>枝>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差异不大,地上部分生物量略大于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各器官生物量与所调查的8个性状都存在着正向相关。通径分析、逐步回归综合分析表明,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地径、苗高、冠幅、叶面积等因素。根幅、主根长等其他因子也表现明显正向效应,是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构成因素。因此,培育黄连木壮苗,只有通过综合各个性状,促进地上和地下部分协调生长来实现。本研究建立了黄连木各器官生物量与生长性状之间的数学模型,可用于南方立地条件下的黄连木苗期生物量的估测。  相似文献   

16.
配方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配比施肥对刨花润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对生长及光合生理指标测定表明,不同处理的刨花润楠的地径生长量比对照(CK)提高9.14%~123.60%;株高生长量比CK提高10.14%~86.12%;生物量比CK提高0.85%~74.87%。对刨花润楠光合指标影响是叶绿素总含量比CK增加12.58%~67.65%;净光合速率(Pn)值比CK提高6.0%~294.33%;蒸腾速率(Tr)值比CK提高27.80%~280.51%;气孔导度(Gs)值比CK提高0~300.00%;施肥对胞间CO2浓度(Ci)值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CK的胞间CO2浓度(Ci)值最高。氮肥是影响株高、生物量生长、总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生理指标的重要因子,钾肥是影响地径生长的重要因子。综合评价表明,施肥量为N:240 mg·株-1、P:36 mg·株-1、K:162 mg·株-1 (按纯N、P、K含量计算)对刨花润楠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缺氮对槟榔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热研一号’槟榔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缺氮处理,观测槟榔苗生长状态;测定槟榔苗的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并结合气体交换指标,分析缺氮胁迫对槟榔幼苗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CK)相比,缺氮胁迫下,槟榔苗地上部矮小,叶片发黄,生物量降低但差异不显著;而地下部根系发达,根冠比显著升高。缺氮处理的槟榔苗各叶序叶片叶绿素a、b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且叶绿素b含量降低幅度更大。缺氮胁迫还导致槟榔苗各叶序叶片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Y(Ⅱ)、光化学淬灭参数qP等均显著下降,而细胞间CO2浓度、非光化学淬灭参数NPQ显著上升。缺氮胁迫还导致槟榔苗各叶序叶片的叶肉细胞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结果表明,缺氮胁迫使槟榔苗叶片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PSⅡ反应中心活性下降,光合效率降低,导致整株生物量下降;在缺氮条件下,槟榔苗会通过调整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物量的分配以维持根系与地上部的生长平衡,同时槟榔苗可通过采取降低叶绿素b在光合色素中的比例以及提高叶片厚度和上表皮细胞厚度等策略来增强热耗散机制,从而适应热带高温、强光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以紫楠芽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紫楠容器苗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以及根系形态指标的影响,以筛选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紫楠容器育苗过程中精准施肥提供技术支撑。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不同的缓释肥施用量处理:F1 2.0 kg·m-3、F2 2.5 kg·m-3、F3 3.0 kg·m-3、F4 3.5 kg·m-3,测定不同缓释肥施用量水平下的紫楠苗木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缓释肥施用量对紫楠容器苗的形态生长指标、根系指标和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影响。紫楠苗木各项测定指标基本随育苗基质中缓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缓释肥施用量为F3水平时,紫楠容器苗的长势最佳,苗高13.63 cm、地径5.03 mm,苗木单株干质量3.92 g·株-1、侧根干质量1.16 g·株-1,苗木根系总长204.28 cm、根系表面积157.51 cm2、根系体积12.46 cm3、总根尖数597个、一级侧根15.53条;同时,苗木叶片中叶绿素和营养物质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当缓释肥施用量增至F4水平时,苗木各项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均出现下降的趋势,说明育苗基质中的养分浓度过高,对苗木生长和根系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影响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综合评价,可选用3.0 kg·m-3缓释肥作为1年生紫楠容器苗培育过程中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