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赣南马尾松天然林不同生长阶段碳密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
从10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10个多态性引物,对广西古蓬和浪水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天然林5个群体共85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古蓬种源三个群体47份样品共检测到192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数为177个,浪水两个群体共38个样品检测到168个多态位点.对两个种源区的马尾松群体ISSR分析数据采用POPgene 3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蓬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5%.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78,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2765;浪水种源马尾松群体内,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94.38%,总的Shannon信息指数(I)为0.5190,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为0.3510;这表明马尾松天然林群体内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个体闻基因多样性变异大.古蓬马尾松群体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481,浪水的为0.0363,这表明分别有95.19%和96.37%的变异存在予群体内;古蓬3个群体的基因流为9.8877,浪水两个群体的基因流为13.2643,这表明本研究分析中的种源内群体间存在比较高的近亲交配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大对马尾松天然林的保护力度,扩大天然林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探讨了武夷山风景区马尾松天然林不同演替阶段(幼龄林、中龄林、近成熟林、成熟林和松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 结果表明: 随着马尾松天然林群落的进展演替, 土壤容重变小, 毛管持水量、非毛管孔隙度等指标增加, 反映了土壤的渗透性、自动调节能力、非毛管孔隙发达程度等物理性状随演替的进展、群落结构复杂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的物理性状得到改善 从化学性质来看, 不同演替阶段、不同土壤层次土壤化学性质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以土壤表层(0~20cm)为例, 从幼龄林到松阔混交林, 土壤有机质、全N、全P、水解N等土壤养分指标递增, 反映了土壤保肥供肥能力随群落演替的进展而变强, 土壤肥力上升 此外, 各演替阶段, 土壤肥力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天然林林分空间结构综合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以常用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切入点,以微观经济学中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以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为“投入”与林分整体空间结构为“产出”的林分空间结构生产函数,定义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FSSI)。同时,根据林分空间结构3参数的“三维散点图”中现实的林分空间结构向理想结构点变化的趋势,计算了林分空间结构距离(FSSD)。结合黑龙江省3个不同区域、不同林分类型的75块固定样地全面调查数据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林分空间结构指数以及林分空间结构距离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均能有效反映林分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动态变化。可以认为,林分空间结构指数和林分空间结构距离是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完善和补充,二者均能作为定量描述林分空间结构状态和变化的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长白山云冷杉天然林的空间结构对云杉、冷杉胸径生长量的影响,本研究于2016年8月以吉林省汪清县金沟岭林场2块云冷杉天然林的典型样地(面积分别为60 m×60 m、80 m×80 m)为研究对象,首先计算整个林分和林分内所有云杉、冷杉的角尺度和混交度,分析整个林分和林分内的云杉、冷杉的空间结构分布情况;然后,将角尺度和混交度对应的5种情况加以区分,对比这5种情况分别对应的所有云杉、冷杉近5年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均值;最后分析云杉、冷杉不同空间结构对其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块样地平均角尺度均为0.5左右,总体上都呈随机分布;样地1和样地2的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65和0.73,处于强度的混交状态;角尺度为0.5(随机分布)、混交度为0.75(强度混交)时云杉、冷杉株数分布最多;从林分整体角度看,样地2的云杉、冷杉平均胸径生长量都稍高于样地1;云杉、冷杉处于随机分布时胸径生长量最大,明显高于均匀和团状分布;随混交度的增大,云杉、冷杉的胸径生长量总体呈递增趋势,表明混交度的增大能促进云杉和冷杉的生长,而且对冷杉的促进作用更强,说明其生长对混交的强弱程度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6.
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四川蒲江县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进行了研究。试验选定Richard生长模型为马尾松天然林的基本模型,建立了胸径、树高、材积与年龄的生长模型,编制出马尾松生长过程表与林分出材率表,用现行木材价格计算木材收入,采用指率法进行经济分析确定出经济成熟龄。经与实行多年的马尾松天然林采伐年龄相比,其采伐年龄推迟10年左右。 相似文献
7.
以京福高速公路建设对三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为例,阐明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文中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三明区位优势改变的影响,对三明经济布局的影响,对三明工业、农业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寿宁县景山国有林场近年来进行的马尾松切根育苗试验调查、分析表明,马尾松切根育苗比常规大田育苗节约成本,苗木品质高,造林效果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10.
福建青冈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特征及生长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福建青冈Cyclobalanopsis chungii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系统调查,进行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生态系统群落特征及生长过程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福建青冈天然林及人工林群落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林相整齐,林分结构简单,为同龄林,郁闭度较大,林下凋落物具有明显的未分解层(L层)、半分解层(F层)和已分解层(Y层).而福建青冈天然林多为萌芽次生林,林相不整齐,为异龄林,林冠具有成层性,林下植被生物量大.福建青冈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生长过程存在明显差异.福建青冈人工林胸径生长峰值出现在25年生时,而天然林则在24年生;10年生前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树高生长均比较缓慢,但人工林树高生长进入速生期比天然林早;福建青冈天然林材积生长27年生后明显增加,48年生时材积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人工林15年生时增长缓慢,35年生时材积年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仍未相交.可见福建青冈人工林材积生长比天然林生长表现快,营造福建青冈人工林是提高其林分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图3参10 相似文献
11.
紫果云杉为我国特有树种,以冶力关林区的紫果云杉天然种群为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种群结构图,编制静态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运用数量化分析法研究种群动态,并用时间序列模型对种群数量动态进行预测,以揭示本区域紫果云杉的生存现状,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果云杉幼苗占种群个体总数的21.05%,Ⅱ龄级时,个体数量迅速减少,幼苗死亡率达到80.40%,出现瓶颈现象,种群结构近似于纺锤型。总体来看,紫果云杉种群幼苗数量优势不明显,种群更接近于稳定型,种群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未来2、4、6、8个龄级后,种群个体数量呈增长趋势,但增长性低,增长潜力小,并对外界干扰较敏感;竞争、自疏作用造成幼苗、幼树存活率偏低是影响紫果云杉种群自然更新关键因素,幼苗的分布状况也影响着种群的发展。散生的种群在自身比例较低的混交林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不利于种群增长。因此,须采取人工措施使种群形成规模,促进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12.
油松林林分空间结构分析及评价指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油松生态公益林林分空间结构并进行评价,用客观数据直观的表现林分空间结构的特点,为培育多功能生态公益林奠定理论基础。以古城林场油松林100 m×100 m的样地实测数据为基础,根据林木坐标位置生成Voronoi图,确定空间结构单元。选取角尺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林层指数4个空间结构参数对林分空间结构进行基础性分析。对各个空间结构参数采用乘除法进行多目标规划,并以变异系数法的思想根据各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内部标准差的大小确定参数权重,提出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再根据该油松林生态公益林的特点,将评价指数值划分为 5 个等级。结果表明,角尺度的均值为0.35,整个林分处于随机分布的状态。大小比数的均值为0.50,整个林分大小分化不严重,林木的胸径差异不明显。开敞度均值为0.40,整个林分透光条件平均水平较好。林层指数均值为0.55,有73%的林木林层指数>0.50,表明该林分中林木绝大多数都与相邻木处于不同林层。该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均值为0.48,林分空间结构整体状态一般。对林分空间结构的分析与空间结构评价指数的构建,不仅能了解到林分空间结构各个方面的状况,也能得知林分空间结构的整体状况,并为森林空间结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应用混交度、角尺度及大小比数3个结构参数,结合Hegyi竞争指数评价小陇山辽东栎天然林不同采伐强度0(对照)、20%(中度)、30%(强度)、40%(极强度)下空间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中、强度采伐下,林分混交程度高,林分结构最稳定;采伐强度对林木大小分化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不明显。分析采伐强度与林分及树种空间竞争关系表明,树种辽东栎竞争指数随采伐强度加大而提高,华山松竞争指数变化趋势呈“凹”型,椴树呈倒“J”型,认为采伐能达到调整林分空间结构和提高林分及主要树种的竞争力的目的,采伐强度以20%或30%为宜,采伐强度不宜过大。研究采伐强度与森林空间结构、林木竞争变化之间的关系,对辽东栎天然林经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小陇山林区锐齿槲栎天然林为对象,分析基于结构优化的择伐方式林分和未择伐林分的树种组成、生物多样性、径级结构、空间结构及生长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8-2018年,择伐后的林分密度、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胸高断面积和树种数均呈现出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而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未择伐样地林分的密度、树种数、Shannon-Wiener指数值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断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2)择伐样地和未择伐样地10 a间林木径级分布结构和林木的分布格局没有改变;而择伐样地的林木混交程度不断提高,未择伐样地的林木混交程度下降;3)2次调查间隔期内,择伐样地的胸径平均相对生长率分别较未择伐高18.4%和55.2%,胸高断面积相对生长率分别较未择伐高18.2%和54.4%;4)2008-2013年,择伐样地的进阶率和死亡率均高于未择伐样地,而在2013-2018年,择伐样地死亡率大幅下降。5)择伐样地和未择伐样地内各径级间的胸径平均生长率呈现随径级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且各径级间差异显著。择伐样地和未...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人工林森林经营模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不同经营模式(轮伐期经营、近自然经营、无经营)下中龄马尾松人工林样地2期调查数据,利用One-way ANOVA分析森林经营对林分以及单木生长量的影响;比较分析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森林结构及树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近自然经营相对于轮伐期经营主要是对林分上层木和下层木生长促进效果明显,对中层木生长影响与轮伐期经营效果差异不明显,轮伐期经营与无经营相比较,能有效促进中层林生长,但对上层木及下层木的促进效果不明显;近自然经营能够有效增加林分单位面积蓄积生长量,而轮伐期经营则不然;2种经营模式均能有效增加林分树种多样性与均匀度,但近自然经营明显优于轮伐期经营(两者树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总的来说,近自然经营优于轮伐期经营,后者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林分结构,但并没有根本上改善林木生长状况。最后,根据不同经营模式下当前的林分结构提出相应的后续经营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天然次生林空间结构并对其评价,为制定合理的林分空间结构优化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人工林林分的空间结构优化和生态功能提高提供参照模板。以湖南省平江县福寿林场天然次生林为对象,选取角尺度、混交度和林层指数3个林分空间结构指标分析其林分空间结构特征,运用乘除法原理构建空间结构评价参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角尺度为0.45,林木的水平分布状况较为理想,接近随机分布;林分的平均混交度0.73,接近强度混交,林分树种丰富,具有良好的树种混交程度,林分稳定性较强;林分平均林层指数为0.42,林分垂直结构上成层性较高,空间利用性较好;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评价指数为0.624 8、0.554 1和0.569 3,评价等级分属3、4等级,林分空间结构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空间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主要森林类型(油松人工林、元宝枫人工林、黄栌人工林和辽东栎天然林)混交度、角尺度和大小比数等结构参数,分析其空间结构特征,以期为研究区水源涵养林经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混交度为0.207,介于零度和弱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6,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506,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元宝枫人工林混交度为0.053,介于零度和弱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523,为聚集分布;大小比数为0.503,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黄栌人工林混交度为0.310,介于弱度和中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9,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420,处于中庸到亚优势状态。辽东栎天然林混交度为0.442,介于弱度和中度混交之间;角尺度为0.494,为随机分布;大小比数为0.512,处于劣势到中庸状态。可见,北京市八达岭林场水源涵养林空间稳定性较差,天然林空间结构稍优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对浙江泰顺天然米槠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林分混交度平均值为0.75,混交程度在中度至强度之间;林分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58,多数林木处于中庸状态,处于优势状态林木多为第I林层林木;林分角尺度平均值为0.65,林木分布格局表现为聚集分布。 相似文献
19.
以藏东南波密岗乡华山松林优势植物华山松、林芝云杉和高山松为研究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 L函数分析不同等级华山松和优势植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1)华山松的小树(D<20 cm且H≥100 cm)在整体尺度上(0~50 m)均表现为集群分布,中树(20 cm≤D<40 cm)在小尺度内(0~16 m)为集群分布,大尺度(17~50 m)呈随机分布,大树(D≥40 cm)在整体尺度内(0~50 m)都呈随机分布。2)华山松在0~50 m尺度内均呈集群分布,随尺度的增长,集聚程度的变化较小;高山松在0~30 m尺度内集群分布,其中在7 m处集聚强度最大,随后集聚强度随尺度的增加而减小,在37~46 m尺度内表现为均匀分布,在30~37 m和46~50 m尺度上为随机分布;林芝云杉在0~49 m尺度上都呈现集群分布,只有在49~50 m处随机分布。3)华山松的种内关联性几乎都表现为不相关,只有小树和中树在9~14 m的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4)华山松和高山松的种间关联性在0~17 m尺度内表现为空间负相关,在17~50 m的尺度内不相关;华山松和林芝云杉在0~3 m及40~50 m的尺度内不相关,但在3~40 m的尺度上呈负相关;高山松和林芝云杉的关联性变化较大,依次是负相关>不相关>正相关>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地区油松天然次生林(贺兰山、罗山)和人工林(六盘山)为研究对象,对其0~40 cm土层细根生物量、土壤特性及两者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地区油松林细根生物量集中分布于0~20 cm土层,总细根生物量、活细根生物量及其所占比例大小关系表现为贺兰山>六盘山>罗山,死细根生物量呈相反规律。除表层土壤(0~20 cm土层)含水量外,3个地区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容重大小关系均表现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减小,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土壤全C、全N和全P含量大小关系表现为:罗山> 贺兰山>六盘山。相关分析表明,该区油松天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与土壤水分、土壤容重相关性更大,人工林则与土壤养分如全N、全P等指标的相关性更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