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和HindⅢ分別來自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c和d血清型菌株。如果同一菌株中有  相似文献   

2.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和HindⅢ分別來自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c和d血清型菌株。如果同一菌株中有  相似文献   

3.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和HindⅢ分別來自流感嗜血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的c和d血清型菌株。如果同一菌株中有几种不同的内切酶时,则分别用罗马数字Ⅰ、Ⅱ、Ⅲ……来代表。  相似文献   

4.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5.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6.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7.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8.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9.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10.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11.
<正>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比如限制性内切酶HincⅡ  相似文献   

12.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血清型和菌株,其菌株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正体,并放在第三个字母后面。  相似文献   

14.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一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二、三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二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的。现在通用的命名原则是:第1个字母是细菌属名的首字母,第2、3个字母是细菌种名的前2个字母,这些字母都要求斜体;如果同一生物种内又分为不同的  相似文献   

16.
从山东省诸城地区6个集约化养鸡场的大肠杆菌感染鸡群的死鸡、毛蛋的心血中分离到32株细菌,经形态、培养特性及生化反应鉴定为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coli)简称大肠杆菌(E.coli)。对其作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为致病性大肠杆菌。从而证明从死鸡(毛蛋)心血中分离到的大肠杆菌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将分离到的鸡大肠杆菌的14株优势血清型菌株进行了质粒DNA分析,通过碱裂解法小量提取质粒,然后对质粒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了酶切分析,结果表明:质粒的得率为100%,来源相同的菌株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质粒图谱,来源不同的菌株的质粒图谱一般不同。将血清型和质粒图谱比较发现:同一血清型可以有不同的质粒图谱,不同血清型可以有相似的质粒图谱,血清型与质粒图谱没有直接的联系。本试验同一来源菌株的质粒指纹图谱相同、但它们的血清型不一致的现象可作为自然条件下同一质粒在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中扩散转化的一个分子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采自四川和西藏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和蘑菇(A.campestris)9个野生菌株,以及双孢蘑菇5个栽培菌株为材料,进行了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ITS-PCR条带约为750 bp,5种限制性内切酶(MspⅠ、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的ITS-RFLP分析结果为,只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HaeⅡ、AulⅠ、TaqⅠ)产生多态性条带,但完全能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的限制性内切酶为TaqⅠ;对5种限制性内切酶的ITS-RFLP分析数据进行聚类结果为,在相似系数为0.615水平以下分为2个类群,并将双孢蘑菇和蘑菇区分开;在相似系数为0.915水平上,供试的11个野生和栽培双孢蘑菇菌株分为3个亚类群。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南瓜疫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19个菌株的ITS rDNA进行扩增,然后利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扩增产物,分析各菌株间的DNA限制性片段多态性。运用ITS通用引物在所有供试南瓜疫病菌菌株上均可扩增到一条长为575bp的特异DNA片段。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聚类分析,将黑龙江省南瓜疫病菌可划分为4种病原型。运用一对ITS通用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得到20个ITS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占95%。供试菌株在遗传上有相似性,差异也非常明显,表明南瓜疫病菌群体内部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吉林省5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健康人参植株为实验材料,分别从根茎叶不同器官分离获得了152株内生细菌,利用HhaⅠ、HinfⅠ和HaeⅢ3种限制性内切酶对所有供试菌株的16 S rDNA片段进行了RFLP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相似性为83%水平上可分为18个类群,不同地区内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抚松县和吉林农业大学的菌株多样性较高;不同器官蕴含的菌株数目也存在差异,茎部和根部蕴含菌株较为丰富。研究结果期望为了解人参内生细菌的种群结构,明确菌株种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充分开发黑曲霉在轻工业中的用途。[方法]以黑曲霉中国株(3.758)基因组DNA为模板,用LATaqDNA聚合酶对葡萄糖氧化酶(GOD)基因进行PCR扩增,扩增片段纯化后与pUCm-T载体连接后,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法、酶切和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对获得含GOD基因的克隆进行测序,分析其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及限制性内切酶的图谱。[结果]经PCR扩增获得约1.8kb的片段。获得的GOD基因编码序列共1818bp,与报道的黑曲霉(ATCC9029)GOD基因序列仅有3个碱基之差。该基因序列具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黑曲霉不同菌株与中国株(3.758)GOD基因的同源性比较表明,不同黑曲霉菌株中GOD基因不同,而菌株ATCC9029与菌株NRRL-3是同一菌株。[结论]该研究获得了GOD基因的全长序列,为GOD的生物工程生产和相关植物基因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