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4.
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不同来源的62份甘蓝型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采用前9个指标(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每果粒数、千粒重)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9.2%(株高)~36.2%(单株产量),材料间差距较明显,类型较广泛;按累积贡献率≥85%的标准,筛选出角果数因子(λ1=2.737)、角果长因子(λ2=1.899)、一次分枝部位因子(λ3=1.461)、籽粒因子(λ4=0.950)和一次分枝数因子(λ5=0.922)共5个主成分,其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8.53%,可以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量;在遗传距离为1.02处,参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其遗传距离大小依次为:第2类(O.764)〉第3类(O.686)〉第1类(O.612)〉第4类(O.511)〉第5类(O.242)。 相似文献
5.
通过筛选特异性谷子种质资源,为其利用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对200 份来源不同的谷子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3 个质量性状叶鞘色、剌毛颜色、幼苗叶姿、幼苗叶色、开花期叶姿、穗颈形状、米色、穗松紧度、穗形、花药颜色、粒色、刺毛长度、穗码密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357~1.207,性状表型丰富,其余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 1.652~2.099.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3 个类群,第Ⅰ类群熟期较长,植株高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第Ⅱ类群产量性状表现突出;第Ⅲ类群植株较矮.主成分分析选取5 个累积贡献率为60.9%的主成分进行评价,其中第 1 主成分的贡献率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谷子主茎节数与穗下节间长度极显著负相关;主穗直径与主茎直径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穗质量与单株粒质量极显著正相关;单株粒质量与主茎直径极显著正相关.200 份谷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分为 3 个类群,各类群性状差异较大,可为创制新品种提供重要资源支撑;筛选出5 个主要性状,可作为资源评价和品种选育着重关注性状. 相似文献
6.
西藏苦荞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揭示西藏苦荞种质资源多样性和发掘苦荞资源中的有益基因,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西藏80份苦荞资源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苦荞资源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主茎粗的遗传变异系数达到36.7%。千粒重与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偏相关,生育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显著负偏相关。应用主成分分析将西藏苦荞7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86.04%,以主茎因子贡献率最高,为41.11%。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11.61水平上可聚为4个大类,可区分为株高较矮大粒型、株高中等小粒型、植株矮小大粒型和植株高大茎秆粗壮型。综合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苦荞资源中植株较矮、大粒是较为理想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7.
22个冬小麦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甘肃天水地区育成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以22份冬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其主要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变异情况、遗传多样性指数,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11.5%),千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品质性状中,沉降值的变异系数最大(31.3%),容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87)。说明供试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8个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2.636%,用类平均法(UPGMA)将22个品种聚为5类,其中第Ⅰ类群可作为提高品质的材料供育种选择,第Ⅴ类群可作为增产材料供育种选择。 相似文献
8.
应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对19个胡麻品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的考种数据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分茎数、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变异系数较大,株高与工艺长度、分茎数与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与单株结果数、单株果重与分茎数均呈极显著相关;而千粒重与株高呈显著负相关。19个胡麻品系的综合性状聚类分析分为四大类群,其中第一类(9、19、5和16号品系)和第三类(10和12号品系)表现良好,值得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10.
对29份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分析。结果表明,马卡小麦具有植株高大、分蘖力强和小穗数多等特点。偏相关分析表明,分蘖数与有效穗数,成穗率与有效穗数,千粒重与小穗数偏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单株产量与穗长偏相关显著,与有效穗数、穗粒重偏相关达极显著水平。蛋白质含量与穗长偏相关显著。主成分分析揭示了粒重、有效穗数、成穗率、株高和穗长对变异的贡献率达90.32%。基于因子得分与主成分贡献率的遗传距离在0.62水平上可将供试材料分为四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利用马卡小麦基因资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份苦瓜材料的12个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苦瓜产量与前期果数呈显著正相关(r=0.52074),与其他性状差异均为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苦瓜产量形成所起的直接作用较大的3个性状是单瓜重、瓜形指数、瓜长,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46221、1.30622、-1.07396。 相似文献
12.
大豆脂肪酸组分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正常亚麻酸含量的品种合丰25与亚麻酸含量仅为3%的突变品系C-14杂交,利用亲本以及杂交后代群体进行5种脂肪酸含量与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可以通过农艺性状分析间接筛选出优良脂肪酸组成的稳定大豆品系。 相似文献
13.
14.
15.
以20个杏树品种为试验材料,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研究了杏树果核数量性状指标,对测得果实的核纵径、核横径、核侧径、核型指数、核干重、仁纵径、仁横经、仁侧径、仁型指数、仁干重以及出仁率11项果核性状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可达84.55%,囊括了所检测的11个果核性状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使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欧式距离为10时,该20个杏树品种可聚为5类。对11个果核性状指标,利用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同欧式距离处,该11个果核性状指标可聚为4类,分别从这4类指标中挑选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4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20个杏树品种进行系统聚类, 在欧式距离为10时, 聚类结果与用3个主成分值聚类结果相同,表明用以描述杏树果核性状的11个指标可简化为4个指标,即仁侧径、核侧径、出仁率、仁型指数。为其他经济林树种的性状指标筛选简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挖掘利用华北型黄瓜种质资源,本研究对19份黄瓜品种的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华北型黄瓜品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均大于10%,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由大到小排列为:667m2产量>坐果节>茎粗>节间长>株高。相关性结果表明产量与株高、坐果节位显著负相关。5个农艺性状可转化为3个主成分,其中特征值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2.718%,能较好代替5个农艺性状来评价19份华北型黄瓜品种。19份材料在欧式距离为10时可分为4类,Ⅰ类为产量较高、品种高度适中、节间短、坐果节位低,可作为三亚种植的备选品种;Ⅱ类产量中等、株高适中,坐果节位低;Ⅲ类茎较为粗大、坐果节位低,植株较矮,产量高,可优先作为海南三亚种植推广的品种;Ⅳ类植株高、产量低不适海南三亚合种植。 相似文献
17.
为指导黑龙江省高寒地区玉米育种与生产,对18个早熟玉米品种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穗位高次之,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主要农艺性状间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位高、穗长与穗粗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穗粗与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食葵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及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75个食葵杂交组合为供试材料,对食葵的15个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①弯曲度、单盘粒重、产量、单盘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9.3%、19.5%、19.2%、19.0%;②在相关性上,食葵产量和结实率、单盘粒重是密切相关的,而长势情况对产量的影响也非常大,结实率与籽粒长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单盘粒数、籽仁率为极显著负相关;③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7个主成分对变异的累计贡献率为84.90%,主成分1的性状均与食葵的产量性状有关,可称为食葵产量构成因子。主成分2的性状均与食葵的商品性状有关,可称为食葵商品质量构成因子;主成分3主要说明叶片越长,花盘直径越大;籽粒越长,但是结实率越低。因此在食葵杂交种和亲本选择时,应注意产量高、株高适中、植株生长健壮,籽粒较长、宽度适中,商品质量好的组合或自交系,所以在食葵杂交种选育过程中,要着重对第1、2、3主成分进行综合选择。 相似文献
20.
普通玉米高产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8~2012年广西普通玉米区试品种一年两季平均产量大于7 500 kg/hm2的37个高产品种为研究对象,对玉米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粗百粒重穗行数秃尖长出籽率株高穗长穗位高,其中穗粗、百粒重、穗行数对产量的影响较大。这说明在玉米高产育种与品种改良工作中,要选择果穗较粗(大于5.00 cm)、籽粒较重(百粒重大于32 g)、穗行较多(14~16行)的品种,同时降低穗位,减少秃尖长,其他各性状保持当前水平,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增产。这一结果与回归分析基本一致,说明其可作为指导玉米高产育种和品种改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