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疆额尔齐斯河流域杨树幼苗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解该流域杨树天然更新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额尔齐斯河流域(北屯段)天然杨树中主要优势树种的落种、萌发及幼苗天然更新与林内腐殖质层厚度、枯落物厚度、土壤有机质含量、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等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①额河流域天然杨树的平均落种数为3 900粒.m-2,自然落种及散播期与洪水发生期是高度重叠的;②天然落种和种子萌发与洪水发生期也是相互重叠;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幼苗天然更新的7个因子中,幼苗天然更新株数与其林下的腐殖质层厚度、林分郁闭度和枯落物层厚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幼苗更新株数与郁闭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与腐殖质层厚度和枯落物层厚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它们在其更新中的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腐殖质层厚度>郁闭度>枯落物层厚度;其余因子与幼苗更新株数的相关性程度不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太白红杉的天然更新状况,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太白红杉林的林窗特征及更新数量进行调查,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太白红杉林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太白红杉林中,实际林窗(CG)和扩展林窗(EG)大小均以100 m2左右的中小面积为主,而且林窗的形成方式主要受风雪影响导致折干;2)林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为林窗面积>林窗开敞度>坡位>坡向>坡度>海拔>枯落物厚度,表明林窗面积和开敞度对林窗天然更新影响最显著;3)幼苗主要集中在中小林窗中,而且在开敞度为0.6~0.8更新最好。因此,建议通过改善林下更新环境,提高太白红杉种子发芽率、幼苗存活率以及成苗率。在具体经营过程中,可以开敞度为指标进行适度经营,人为创造一定的林窗,以加快太白红杉林的天然更新,维持其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灰色关联的火地塘林区锐齿栎林天然更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锐齿栎的天然更新状况,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火地塘林区锐齿栎的更新密度与频度进行了调查,并通过灰色关联法对影响锐齿栎林天然更新的环境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样地调查中以锐齿栎+油松林下更新状况最好,更新密度为8 812株.hm-2;其次是锐齿栎纯林,更新密度为5 960株.hm-2;锐齿栎+梾木林下更新密度最小,为5 750株.hm-2。(2)优势树种锐齿栎的更新状况明显优于其他树种,更新密度最高可达2 500株.hm-2,频度可达62%。(3)影响锐齿栎更新的11个环境因子关联度排序为:林分密度>针叶树株数>海拔>土壤容重>郁闭度>坡度>凋落物厚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土壤厚度>灌草盖度。其中可控制因子林分密度、针叶树株数在一定范围内可促进天然更新;郁闭度在70%~75%之间时,林下更新密度较大。因此,可通过调节这些因子促进锐齿栎林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4.
从高山松更新苗木所处的立地环境、林窗边缘木对更新苗木的影响、林下枯落物的影响、灌木的影响以及林窗特征等方面选取12个影响因子,以更新苗木的地径和高度为指标,建立并分析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子在高山松林窗更新过程中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以解释要研究的问题;高山松苗木在林窗更新过程中,林窗形成年龄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海拔和最近边缘木高度与高山松更新苗木高度呈负相关,和最近边缘木的距离与更新苗木地径呈正相关。坡度、坡位、坡向、林下枯落物盖度、林下枯落物厚度、灌木平均高、灌木盖度以及最近边缘木平均冠幅等8个因子对香格里拉地区高山松更新苗木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及关系,为环境筛(environmental filter)在天山云杉幼苗定居阶段筛选作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 RDA)方法,分析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与微生境因子的关系,并选用层次分割法定量分解微生境因子的解释率。【结果】显著影响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的微生境因子有苔藓厚度、枯落物厚度、草本盖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大树邻体效应和海拔、坡位,可解释47.43%的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存活数量和功能性状变异。其中,由苔藓、草本、枯落物构成的林下地被物的解释率为26.16%,根系盘结层厚度和海拔高度的解释率分别为9.79%和5.95%。【结论】天山云杉林下的枯落物、苔藓和土壤根系盘结层厚度,以及林地所处的海拔高度对天山云杉1 a生天然更新幼苗的存活具有较强的筛选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然更新是维持天然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祁连圆柏天然林集中分布于青海三江源地区,了解该林分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机制,对于维护三江源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研究以三江源东部麦秀林场祁连圆柏天然林为对象,采用系统调查、室内分析、相关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天然更新状况及影响林分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林分天然更新不良,平均更新密度为220株·hm-2,林下缺乏幼苗补充,更新幼树种群处于衰退状态;2)林龄、林分密度、平均树高、草本盖度、海拔对更新幼树密度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林分密度起正向和负向促进作用;林龄、平均树高、草本盖度起间接阻碍作用;海拔起间接促进作用。3)林龄、林分密度、平均树高、海拔是影响更新幼树密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影响天山云杉天然更新与幼苗存活的微生境变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典型样线调查法对影响天山云杉一年生幼苗更新和两年生幼苗存活的微生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天山云杉林分中草本层盖度、苔藓层盖度、苔藓层厚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幼苗距大树的距离5个环境变量之间为正相关;枯落物与草本层盖度、苔藓层盖度、苔藓层厚度、根系盘结层厚度、幼苗距大树的距离为负相关;②天山云杉林微生境综合因子可概括为“苔藓”、“草本”、“空间距离”、“腐殖质”和“枯落物”;③影响一年生幼苗更新最主要的微环境综合因子为“枯落物”和幼苗距大树的“空间距离”,其中前者的影响为正,后者的影响为负;影响两年生幼苗存活最主要的微生境综合因子为“枯落物”,但不同的是“枯落物”变为阻碍幼苗进一步生长存活的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更新特征,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区天然次生林的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组成和数量、高度级分布、更新方式以及环境因子(林下光环境、地被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环境因子对幼苗(株高(H)≤1 m)、幼树(H>1 m,胸径<5 cm)密度的影响,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探究影响幼苗和幼树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①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更新乔木树种共30种,隶属于14科21属,其中蒙古栎、元宝槭、花曲柳、假色槭和紫椴为优势树种。更新苗密度随高度级呈倒“J”字型分布,Ⅰ级(H<30 cm)和Ⅱ级(30 cm≤H<60 cm)幼苗数量较多,占更新苗总数的60.20%;幼树数量较少,Ⅹ级(270 cm≤H<300 cm)幼树密度仅为Ⅰ级幼苗的1.91%。实生苗数量为萌生苗的38倍。②幼苗密度与林冠开阔度、林下总光合辐射、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叶面积指数、枯落物厚度、土壤pH值、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幼树密度与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和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③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幼苗和幼树密度的关键环境因子不同,幼苗密度主要受林冠开阔度、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pH值影响,幼树密度主要受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影响。【结论】辽东山区蒙古栎次生林乔木更新树种丰富,但幼苗死亡率高,幼树数量少,天然更新困难,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时,可采取清理枯落物、割除灌木和抚育间伐相结合的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情况,为北京人工侧柏林的天然更新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对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林分的天然更新状况进行调查,并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天然更新的8个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人工侧柏林林分中,各树种更新幼苗在≤30cm和>30~≤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均为不良,在>50cm高度级的更新等级为中等;林分中阔叶树种的更新能力强于针叶树种,优势树种侧柏幼苗更新密度和频度分别为538株/hm2和13.8%;影响侧柏林更新的8个因子的关联度排序为:海拔>坡向>土壤厚度>坡位>林分密度>坡度>灌草盖度>枯落物厚度。【结论】北京十三陵林场人工侧柏林更新状况不佳,难以完成天然更新。在一定范围内,海拔越低,更新株数越多;在南和西南坡向上,光照条件较好,有利于林分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影响色季拉山典型天然林急尖长苞冷杉Abies georgei var. smithii天然更新影响因子,为有效提高其天然更新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基于野外样方调查,分析色季拉山阴坡与阳坡5种影响因子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相关性;通过通径分析找到影响其天然更新的关键因子。  结果  阳坡和阴坡种子带翅长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及阳坡林分郁闭度与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通径分析认为阳坡凋落物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阳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苔藓厚度、种子带翅长度、林分郁闭度;阴坡苔藓厚度是影响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生长的最关键因子,阴坡各影响因子对幼苗密度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苔藓厚度、凋落物厚度、种子千粒重、林分郁闭度、种子带翅长度。  结论  凋落物厚度是影响色季拉山阳坡急尖长苞冷杉天然更新幼苗密度的最大因子,阴坡苔藓厚度是最关键因子。表3参27  相似文献   

11.
以兰州市仁寿山5种不同类型的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法,探究林分类型与林下草本层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生物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5种侧柏人工林及天然草地中草本层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群落之间相似性不高,优势种、伴生种明显,且物种数侧柏纯林>侧柏混交林>天然草地;2)林分类型与林下草本层植物的多样性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侧柏-榆树、侧柏-山杏混交林下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最高,其次为天然草地、侧柏纯林,侧柏-山桃、侧柏-刺槐混交林下草本层植物的α多样性最低;3)林分类型与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生物量之间存在不显著的相关关系。侧柏-榆树混交林下草本层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最小,地下生物量最大,侧柏纯林下草本层植物的地上生物量最大,地下生物量最小。综上所述,在兰州地区相对于天然草地与侧柏纯林,侧柏混交林具有更强的林地生产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其中以侧柏-榆树、侧柏-山杏混交林的生态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以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庙院内千年树龄黄帝手植柏(古侧柏)嫩枝为外植体进行茎段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经过初代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活性炭在组培各阶段的作用,并测定不同年龄段侧柏组织培养前后的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表明:最适启动培养基为1/2MS+6-BA 0.2 mg/L+NAA 0.1 mg/L+椰乳100 mL/L,适宜的继代培养基为1/2或1/4MS+ 6-BA 0.4 mg/L+NAA 0.1 mg/L+椰乳100 mL/L;活性炭对增殖无显著作用;古侧柏组织培养后硝酸还原酶活性可达到幼嫩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陕西省永寿县马莲滩林场22年生侧柏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林分密度具有明显差异的2组侧柏人工林的树冠二维特征,以期为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密度侧柏人工林的合理修枝抚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 平均冠幅和平均活枝下高均以密度较小林分(2 080~2 120株·hm-2)大于密度较大林分(3 560~3 760株·hm-2),而平均冠长和平均冠长率均以密度较大林分较大;2) 不同密度的侧柏人工林中,相同径阶和相同树高组林木的活枝下高、冠长和冠长率均具有极显著差异,而冠幅只在3 m树高组具有显著差异。表明林分密度对林木冠幅、活枝下高、冠长和冠长率均具有显著影响。因此,对于不同密度的侧柏人工林应采取不同的修枝强度进行人工抚育。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选取8株古侧柏优势内生真菌,采用浸种、灌根法对古侧柏种子及幼苗进行接种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幼苗高、地径、根冠比、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等指标,探讨其对古侧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C-4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侧柏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幼苗高、地径、干重、含水量和叶绿素a/b比值,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C-6对侧柏种子的萌发无影响,但促进了侧柏幼苗的生长;链格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C-5对侧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产生抑制作用,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C-1浸种后对种子萌发无影响,但在定期灌根处理后,对侧柏幼苗产生抑制作用;其他供试菌株对侧柏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显著。8株古侧柏优势内生真菌处理对侧柏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表现出促进、抑制或无作用,其中C-4和C-6是2株具有促生能力的优势菌,为古侧柏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基本材料。  相似文献   

15.
以10年生侧柏-山毛桃混植林为研究对象,侧柏纯林为对照(L0,100% NS),探讨保育植物山毛桃的树冠遮蔽对10年生侧柏形态指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以山毛桃为保育植物的混植林中,侧柏的高度(H)、胸径(DBH)、冠幅(CW)均显著大于L0;混植林中,处理1(L1,85%NS)显著大于处理2(L2,70%NS);2)混植林中侧柏的qP、ΦPSⅡFv/Fm的日均值均高于对照L0,L1的qP日均值最大,L2的ΦPSⅡFv/Fm日均值最大;而ETR和NPQ的日均值在L0条件下最大;3)qP,ΦPSⅡFv/Fm的日变化曲线均呈“V”型,而ETR和NPQ均呈倒“V”型;4)侧柏对不同光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说明光照不再是影响10年生侧柏生长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6.
天水市伏羲庙古侧柏树干空腐状况诊断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加强对天水市伏羲庙内古侧柏的保护,运用TRU树木雷达对伏羲庙28棵古侧柏树干空洞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28棵古侧柏树干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空腐,其中轻度空腐的占25%、中度空腐的占67.85%,重度空腐的占7.14%。同时对古侧柏健康地上部分进行诊断,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完全健康的为0株,较健康的有17株,占比60.71%;不健康的6株,占比21.43%;显著不健康的4株,占比14.29%,濒临枯死的1株,占比3.58%。综合古侧柏地上部分生长的健康状况评估结果和空洞情况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古侧柏的树龄与健康程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树龄只是导致树衰弱的主要因素,不是重要因素。空洞情况与健康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树龄较小情况下,空洞越小的健康程度越大,但有少量古侧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主要原因可能是地下根系较为发达,树冠茂盛,矿物质、水分和光合作用的能力较强,部分古侧柏病虫害情况较为严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伏羲庙古侧柏保护建议措施,为进一步研究古树、保护古树的措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古树后备资源指树龄50~99 a的城市园林树木,是古树的储备资源。为建立客观、科学的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古树后备资源健康评价体系,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内23株侧柏古树后备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遴选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后应用健康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侧柏古树后备资源健康状况一般,处于亚健康状况的有19棵,健康侧柏仅有1棵,不健康侧柏有3棵;健康侧柏E3号生长势良好,胸径、树高年均生长量较高,根系分布较均匀,树干、枝叶无明显损伤;而不健康的W14号、W16号、W17号侧柏生长势较差,受相邻木遮阴影响严重,胸径和树高年均生长量较低;叶片、枝条和树皮枯损程度较大。本研究建立的侧柏古树后备资源健康评价体系,为古树后备资源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古树后备资源健康评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以黄帝陵千年古侧柏花粉为试验材料,用离体萌发法测定花粉的生活力,研究不同保存方法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探讨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对超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古侧柏花粉在9%蔗糖+0.01%硼酸的培养基中离体培养4 d萌发率最高。90 d内,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室温(20℃)保存的花粉迅速失活,低温(0℃、-20℃)保存的花粉萌发率呈逐渐下降趋势,超低温(-196℃)保存的花粉萌发率最高且保持效果最好,为古侧柏花粉长期保存的适宜方法。在超低温保存中,花粉以未经干燥、直接投入液氮、37℃恒温水浴化冻5 min保存效果最好;花粉含水量、投入方式、化冻方式之间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9.
北京山区侧柏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北京山区低山厚土中龄侧柏游憩林的合理构成,采用SBE法对侧柏游憩林林内景观进行景观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喜好度与各景观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和预测模型,并由此分析得出定量化的抚育技术模式。研究表明,应当通过定量化的清枯枝、修活枝、割灌和间伐等抚育措施提高游憩林的景观质量,将阳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750株/hm2左右、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层高度和盖度分别在1.0 m和50%以下、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有一定变化的高景观质量林分;将阴坡侧柏游憩林抚育成无枯枝、密度在1 000株/hm2以内、郁闭度在0.8左右、灌木高度不超过0.5 m、盖度在30~50%之间、第一活枝高在4.0 m左右、林下层较统一的高景观质量林分。   相似文献   

20.
纳米型植物抗逆剂(NPA)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鼠害治理研究中心研制的无公害多功能植物保健剂,集抗旱、保水、促长和预防鼠(兔)害功能于一体。为了研究NPA对苗木作用的效果,以多效抗旱驱鼠剂(RPA)为参照,采用模拟蘸浆造林方法,比较了2种药剂对油松和侧柏抗旱促长作用差异。结果显示,用150倍NPA和RPA水溶液兑成泥浆对苗木抗旱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NPA对苗木保存率、苗高、地径和根长的促进作用大于RPA,且在低水分组和油松上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