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每年9—11月份采果前后以及落叶前后,日平均温度5~15℃时段,是猕猴桃溃疡病侵染高峰期。症状初始表现期如果能够快速有效地判断猕猴桃树是否已经感染溃疡病菌,对有效预防、及时控制该病进一步侵染蔓延,减少来年春季病菌暴发成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根据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快速判断树体是否感染溃疡病的经验,供参考。1 (秋、冬季)易感染溃疡病的部位1.1嫁接口嫁接口是砧木和品种接穗交接结合的部位,即使已经愈合但仍属于永久性"伤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灰霉病主要发生在猕猴桃花期、幼果期和贮藏期。从发病情况看,1996年猕猴桃冷藏库灰霉病大发生,贮藏果最高发病率达60%,几乎无一冷库幸免,给猕猴桃贮藏户造成巨大损失。经多年在全国猕猴桃基地县周至县产区调查,幼果期发病率平均为11.2%,贮藏期发病率平均为1.8%,但在严重年份果园发病率和贮藏期发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以绿肉猕猴桃优良品种为代表的现蕾期,包括花期、幼果期花柄果柄干缩枯萎现象(图1)一直困扰着果农。笔者对此密切关注,并持续进行了跟踪观察,找到了原因。过去我们怀疑柄腐是花腐病在花柄上的感染,现在可以肯定,在猕猴桃现蕾开花幼果期发生的柄腐枯萎现象,就是花腐病在花柄上的感染,或者就是溃疡病在花柄果柄上的侵染,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套袋红富士苹果红点病和黑点病发生比较重,一般园片病果率占30 %左右,个别园片病果率达到70 %以上,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因此,搞清这两种病害的致病原因并进行有效防治,是当前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1 致病原因红点病由苹果斑点落叶病所致。该病原菌主要在谢花后至套袋前侵染幼果。黑点病主要发病原因有三:①由缺钙引起苦痘病、痘斑病所致;②药物刺激果皮使皮孔细胞变黑;③套袋前幼果感染粉红聚端孢霉菌或被康氏粉蚧危害。2 防治意见残枝落叶等,在萌芽前喷布铲除剂,以减少越冬菌源基数;②在谢花后至套袋前喷布杀菌剂。专…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设施草莓栽培面积逐年递增,生产效益不断提高。由于设施栽培形成的高温多湿小气候,为病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灰霉病常造成花及果实的大量腐烂,感病品种病果率可达30%~60%,对草莓的产量、品质影响很大,因此设施草莓灰霉病防治已成为当前草莓病害防治的主要问题。为此,将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1.1发病症状草莓灰霉病以花期侵染为主,病菌侵染花瓣后呈淡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到全瓣、萼片和幼果,也可侵染叶片。果实(已转白或已着色)  相似文献   

6.
不同颜色套袋对猕猴桃品质及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颜色套袋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及贮藏性能的影响,以‘贵长’猕猴桃为供试材料,研究棕黄色套袋、外黄内黑套袋、黄色套袋、黑色套袋、白色套袋5种套袋对猕猴桃品质及后熟期品质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5种颜色套袋猕猴桃维生素C的含量比对照提高0.09%~11.2%,可溶性固形物提高1.7%~18.5%,可溶性糖含量提高4.7%~10.6%,糖酸比提高10.11%~23.6%,推迟可溶性糖峰值的到达时间,且套袋能明显改善猕猴桃的外观品质。综合品质及后熟期品质变化等因素,外黄内黑和棕黄色颜色套袋效果较好,可作为猕猴桃生产套袋。  相似文献   

7.
桃灰霉病是一种由灰葡萄孢霉BotrytisCinereaPers 引起的病害 ,在江浙一带 2 0世纪 80年代及以前发生为害较轻 ,有关的报道很少。该病对多种化学药剂的抗性较其他真菌强 ,一般防治难以奏效。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在我地桃树上逐年快速加重为害 ,全市桃园普遍发生 ,导致严重损失 ,已成为桃树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为此 ,自 1995年以来 ,笔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 为害情况 桃灰霉病不仅为害花及幼果 ,萼片及花托等也易受侵染 ,受害后贴附在幼果上而引起幼果发病。幼果受侵染后 ,初为暗绿色凹陷…  相似文献   

8.
吡噻菌胺防治巨峰葡萄灰霉病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瑞华 《落叶果树》2021,53(2):51-52
田间试验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2000、2500倍液防治葡萄灰霉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以1500倍液对葡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5.14%,极显著高于2000倍液、2500倍液的防治效果65.21%、52.93%。建议生产上可在巨峰葡萄植株开花前后及幼果期分别喷施20%吡噻菌胺悬浮剂1500倍液防治灰霉病。  相似文献   

9.
水果套袋是近年生产上推广的新技术。巨峰葡萄北种南移 ,由于南方高温高湿 ,病害严重。进入幼果膨大期前后至成熟 ,适逢我区梅雨、雷雨和台风带来的暴雨 ,该时段气温在 2 0~ 30℃之间 ,光照较弱 ,湿度在90 %左右 ,导致病害发生、蔓延。经多年观察结果 ,主要有炭疽病、黑腐病、房枯病、白腐病等 ,该病菌多属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 ,发展趋势极为迅猛 ,严重的地块几乎绝收。上述病害中 ,炭疸病潜伏期较长 ,多于幼果膨大期前后入侵 ,后期果实含糖度达8度以上 ,pH值在 2 8以上 ,病菌迅速生长 ,病斑迅速扩大 ,造成大量烂果 ;其余属后期侵染 …  相似文献   

10.
在我地 ,巨峰葡萄幼果膨大期前后至成熟主要病害有炭疽病、黑腐病、房枯病和白腐病 ,其中炭疽病潜伏期较长 ,多属幼果膨大期前后入侵 ,其余病害为后期侵染。多年来我们一直采用 70 %甲基托布津和 75%百菌清作为套袋前用药 ,因已产生抗性 ,防治效果一年不如一年。为此 ,1998~ 2 0 0 0年笔者在赛岐镇溪里村进行了本试验。供试巨峰葡萄棚架栽培 ,树龄 6年 ,株行距2 5m× 1m ,属历年来重病区。采取跳跃式取样 ,小区面积为 50m2 ( 2 0株 ) ,调查 5株 ,每株留 15穗 ,每穗留 35~ 4 0粒 ,留穗高度基本一致。设 8个处理 :A 2 5%敌力脱 10 0 0…  相似文献   

11.
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是危害苹果的主要病害。就套袋苹果而言,谢花后(5月上中旬)至套袋前(6月中下旬)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此期斑点落叶病和轮纹病、炭疽病同时发生,陆续侵染春梢期嫩叶和幼果。若套袋前用药防治不当,病菌一旦侵入幼果,最终仍会导致烂果。 苹果病害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药剂防治提倡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治疗性杀菌剂交替使用。根据套袋苹果目标病害的发生规律与物  相似文献   

12.
苹果套袋后的果面发生的黑点病主要原因是:套袋前没有有效地把病菌控制住而套了袋;再是套袋后雨水多,套袋的技术不过关与袋的某些位置进入带菌雨水,最后在袋内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病菌侵染果面而致。它区别于果实上的康氏粉蚧危害,绿直虫春危害及苦痘病和痘斑病。黑点病的病原是链格孢菌和粉红聚端孢霉菌,在病果,病落叶上越冬,落花后10—30天的幼果易被侵染,其潜育期40~50天。病菌腐生在苹果花器残体上,多在高温潮湿环境下侵染危害,套袋后条件合适可通过皮孔浸染果实部位,发生程度与气侯条件、果园环境、果园综合管理水平,果袋种类及性能,套袋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玉田县苹果套袋(纸袋)的适宜时间是幼果直径1.5~2.0 cm。纸袋的透气性和防水性必须都好。201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5月10日幼果直径小于1 cm套袋的,采收时统计水裂纹果率为25.34%,5月20日幼果直径1.5~2.0 cm套袋的水裂纹果率为19.67%,6月1日幼果直径大于2.5 cm套袋的水裂纹果率为39.37%。即以5月20日幼果直径1.5~2.0 cm时套袋的最好。试验看出,早10 d和晚10 d都降低优质果率。早套袋果实小,遇到风雨,果袋摩擦果皮严重,且容易脱落。套袋时间晚,果实直径超过2.5 cm,果皮对光照敏感,再加上果实进入迅速膨大期,套袋后突然失去光线,更容易产生水裂纹。  相似文献   

14.
钙素营养与套袋苹果苦痘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苹果套袋后苦痘病加重的原因,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对果实发育过程中钙、氮含量的变化规律,果实幼果期和成熟期钙总量,套袋后果实微环境湿度变化及不同有机质果园苦痘病发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套袋苹果果实在幼果期吸收钙量占成熟果实总钙量30%左右,后期占70%左右,套袋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套袋使袋内湿度增加,果实表面蒸腾作用降低,使果实对钙的吸收受到影响;同时套袋果氮含量一直高于未套袋果,N/Ca增大,促成了苦痘病的发生。增加果园有机质含量,可以改善根际钙离子供应,降低苦痘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地区栽培的红阳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无纺布果袋与黄纸袋套袋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红阳猕猴桃果实套袋后比未套袋成熟期提前,且外观品质好于未套袋果实;采用无纺布果袋套袋后,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软化后)、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高于黄纸袋,内在品质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相似文献   

16.
《烟台果树》2016,(4):51-52
正6月26日,成都首届全国水果幼果套袋产业生态峰会隆重召开,致力于解决全国果农的幼果套袋需求。会上,四川阔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冷康麟推出的"好果子幼果套袋机",引爆现场。水果种植大户和农资经销商等约500人,对第3代的幼果套袋机"果易套"极其感兴趣,疯狂围观。那么幼果套袋的市场有多大,为什么要幼果套袋?我国现在每年4万亿只果袋需求,千亿元  相似文献   

17.
苹果果实轮纹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鲁、豫、皖黄河故道地区是我国苹果主要产地之一,本地区年均温14℃夏季高温多雨,雨季集中在果实座果至成熟期,苹果果实轮纹病发生严重,常年生长期病果率达5~10%,贮藏期烂果率达40~60%,遇多雨年份为害更重,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从1986~1989年在淮阴市对病害侵染时期、孢子消长动态、果实与枝条潜伏侵染、果实不同生育阶段的感病性及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一.侵染规律 (一)果实自然感病时期 方法:采用果实一次套袋,分期暴露法。田间选用金冠大树3~4株,于幼果期将果实全部套袋,从5~8月,每15天暴露果实…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4—5月多雨,温度和湿度极有利于梨黑星病的发生发展。春季梨树萌芽前后、花序分离期没有彻底清园,幼果期用药单一,不重视保护剂和治疗剂的配合使用,再加之去年8—9月份梨果采收前的温湿度有利于黑星病菌扩展,很多果农忽视了最佳用药防治时机,病菌残留基数大。以上因素会导致今年酥梨黑星病比往年发生重,来势猛,不但光果(不套袋果)受害,套袋果同样也受到侵染,影响当年梨果产量和  相似文献   

19.
1果面色泽不均匀套袋果面有片状、条状或边缘不甚清晰的绿色痕迹。发生原因为套袋时袋口扎绑不严密,有透光的地方;套袋方法错误,套袋时将幼果裹在袋的一侧,随着幼果的发育将袋撑破;果袋的质量不合格,袋纸薄厚  相似文献   

20.
温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霉病是冬暖棚温室蔬菜常见的病害,严重地块发病率可达80%以上,蔬菜一旦感染病害就会造成严重损失,应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防治。灰霉病由灰葡萄孢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土壤内越冬。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