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2.
二化螟在浙北地区茭白上1年发生3代,其中第3代为不完全世代。越冬代成虫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羽化,蛾峰次数多,且成虫盛发期持续时间长达30d左右;而第1、2代成虫的发生期分别在7月中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初,蛾峰较整齐,盛发期约1 0 d左右;第3代在1 0月,以老熟幼虫在茭白的残株中越冬。第1代二化螟主要来源于茭白越冬残株,约占89.4%,第2代主要来源于水稻,第3代则因第2代的防治情况,在不同年份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另外,二化螟成虫都趋向于在茭白上产卵,茭白田的卵块密度也明显高于水稻田。二化螟主要在茭白的茎秆内化蛹,占60.15%~82.1%,不同年份与代次之间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
4.
5.
辽宁省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省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新格局田春晖孙富余王疏(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沈阳110161)二化螟〔Chilosuppresalis(Walker)〕系水稻等禾本科植物的钻蛀茎秆害虫,分布于亚欧大陆的多个国家,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稻区发生严重。辽...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了种植杂交稻后,二化螟的发育历期、积温、期距、繁殖能力、种群生存率和为害量等参数,并组建了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水稻污点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污点病菌可以利用多种作物组织营养,在甘薯培养基中生长最快。该病菌也可以利用多种合成培养基,在Wolfie培养基中生长最快。病菌最易利用的碳源是甜醇,最易利用的氮源是硝态N。它在10~30 ℃均能生长,在20 ℃时生长最快。在pH 2.25~9.55时均能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3.25~5.28。光照对水稻污点病菌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水稻二化螟耐寒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普通低温-15(30d),-20(4,6,8,10d),-23(4d),-25℃(4d)下的死亡率分别为3.33%,6.67%,13.33%,23.33%,26.67%,30%,56.67%;田间越冬初期、中期、后期由低温引起的死亡率分别为0,4.85%,9.96%。越冬幼虫能耐受一定的强低温-28(90min),-30(30min),-32℃(10min)。不同时期越冬幼虫的耐寒性有很大差异,其过冷却点在翌年3月中旬以前呈上升趋势,3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下降。不同地理纬度区越冬幼虫的耐寒性也有差异,表现为过冷却点随地理纬度的升高而上升。首次提出二化螟在越冬期间通过耐冻和避冻两种策略来越冬。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开发水稻二化螟信息素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方法]以廉价易得的化工试剂1,8-辛二醇和顺-3-辛烯-1-醇为原料,经选择性单边溴化,2,3-二氢吡喃保护,制成格氏试剂,顺-3-辛烯-1-醇经过对甲苯磺酸氯反应,得到对甲苯磺酸酯经格氏偶联反应,脱保护、氧化得到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结果]反应过程不涉及双键的立体结构变化,得到立体结构单一的异构体,产物总收率为62.80%.[结论]建立了用立体构型保持的原料合成直链不饱和醛类昆虫性信息素类物质的方法,为直链烯醛类昆虫性信息素的实验室合成、小批量生产及后期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15.
回顾了1995年以来金坛地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方法,从冬后基数调查、灯诱成虫数量、秧田期与大田期的防治药种、成熟期考察等几方面分析了二化螟种群的消长动态,总结了二化螟的测报与防治经验。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水稻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室内试验对二化螟的滞育解除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食料对二化螟的滞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不表现在化蛹率的提高,而在于缩短供试幼虫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可以通过主动吸收或直接饮水两种方式获得,水分对滞育解除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越冬幼虫化蛹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且表现在有水条件下越冬幼虫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明显缩短,但水分不是二化螟滞育解除的先决条件。在二化螟滞育解除过程中,有效积温法则是起作用的,初步求得滞育解除的起点温度为12±2.7℃、有效积温为409.5±95.8d℃。一化性和二化性的二化螟越冬幼虫在滞育解除方面的差异仅表现在群体临界化蛹前期的长短上,一化性CC品系的群体临界化蛹前期显著长于二化性PL品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