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郑州8761小麦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郑州8761小麦新品系种植方式的研究表明,郑州8761的种植方式以20cm等行距或13.3cm×26.6cm宽窄行种植较为适宜,行距过宽,会影响到亩穗数,进而影响到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3.
介绍了我国小麦的种植方式,分析提高西南地区小麦产量的种植措施,以为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旱地小麦的返青期到收获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扬花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土壤脲酶活性随生育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扬花期和收获期出现较大值。在旱地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2种种植方式较相同施肥量测控施肥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较大提高,而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幅度不明显;不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的3种土壤酶活性较农户施肥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从小麦产量角度看,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这2种种植方式能有效进行蓄水保墒,从而提高旱地麦田的产量,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其中鱼台县、任城区、微山县、嘉祥县、金乡县等常年种植水稻面积70万亩左右。自1988年开始,济宁市稻茬小麦的种植方式以水稻套播为主,为克服稻套播小麦带来的弊端,稻茬小麦旋耕灭茬播种逐步发展起来。本文通过2022年秋季在鱼台县清河镇石集农场采取5种不同种植方式处理的产量对比示范试验,为了探讨稻茬小麦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效益及稻茬小麦单产提升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山区沟坝川地小麦套玉米吨粮田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沟坝川地小麦套玉米“六二”式条带种植方式,把玉米套种时间提早了20天,有效积温增加300℃,小麦播期提早一个节令,冬前积温增加200℃,较好地协调了小麦、玉米高产生长发育规律需求,达到小麦346.8kg、玉米660.9kg,亩产一吨粮。与“九四”式、“三一”式条带种植方式相比,具有较好的增温效应和增产增收效果,是解决山区沟坝川地生育期和积温一茬有余、两茬不足的有效途径,也是山区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7.
小麦不同种植方式产量形成及其生理基础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沟播小麦的单株叶面积大,群体叶面积系数下降速度慢,叶绿素含量增加,单株干物质生产力高于平作畦麦,具有个体壮、后期群体强的干物质生产特性,套作优势值大。60 cm沟播小麦能兼顾高产和利于套作,且周年产量最高,是沟播小麦最有利的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最大的国家.小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之一,其生产与发展也决定着我国的粮食安全与社会稳定.如何从种植技术上提高小麦的产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小麦的种植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研究,从良种的选育、土地的准备、病虫害的防治以及后期的管理等环节提出了一些方法.同时对我国小麦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也对未来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引导农民科学种田,实现小麦优质、丰收丰产,结合农时,总结种植技术经验,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种植管理,提高小麦产量,由高产水平向更高产量水平迈进,对稳定小麦全年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们对小麦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6个种植环节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来实现提高小麦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M808在辽宁省种植区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1~1998年引种乌克兰冬小麦M808在辽宁省40个地点试种,确定了M808在辽宁省种植的适宜区域及其在辽宁省可安全种植的北界。结论为:沈阳-海城-盖州-线的县(市)区为最适种植区;此外,铁岭-阜新以南,铁岭-沈阳-本溪以西地区(除建平县)为适宜种植区,昌图、康平、法库、彰武等县区及大连市全区为可能种植区;辽宁大部分及建平县为不能种植区,安全种植北界为阜新-新民-铁岭-本溪一线。  相似文献   

12.
辽宁冬麦北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总结了辽宁省冬麦北移的成就。建国以来,辽宁省有3次大规模的冬麦北移,将冬小麦种植边界从大连南部北移至沈阳铁岭一带大约500公里。第三次冬麦北移是从1991年开始的,8年间共筛选出8个冬小麦品种,1998年种植面积 8 000hm~2。冬麦北移的技术特点是:因地制宜进行冬麦北移,选用合适的品种,建立合理的群体结构,旱种小麦要特别强调镇压保墒。  相似文献   

13.
辽西北地区麦棉菜套复种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广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07-1008
[目的]提高小麦(粮食)产量,利用棉花及麦茬作物提高经济效益。[方法]试验设麦棉套种麦茬复种白菜、小麦清种麦茬复种白菜、棉花清种3个处理,研究各作物的生育进程及表现。[结果]最佳麦棉套种模式:设2.6m一带,麦畦宽1.6m,种10行;棉垄1.0m,种双行;麦茬根据市场需求复种适宜夏种秋收的蔬菜。[结论]这种栽培模式既增加了麦、棉的纯面积产量,又提高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较好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省农村雷灾状况、农村防雷工作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指出农村地区雷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该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以来辽宁省水稻发展形势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1949年以来,辽宁省水稻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总的趋势是面积显增加,单产成倍增长,总产量不断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塑料薄膜及新农药的使用。肥料用量的增加等是水稻增产的基础,杂交粳稻辽优1号和株型理想的直立穗品种辽粳5号等的培育成功,是水稻产量提高的关键,旱育苗,稀播稀插,节水灌溉,平衡施肥,化学除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栽培措施的应用,是水稻增产的保证,同时,在籼粳稻杂交,水稻杂种优质利用,理想株型育种,高产优质育种和旱育苗,稀植栽培,节水灌溉,配方施肥,模式化栽培技术等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许多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6.
夏广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15):4950-4952
从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对辽宁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评价,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当前形势下辽宁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深入思考辽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提出了适合辽宁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分析辽宁省作物结构、种植方式、轮作方式以及施肥制度等方面的50多年来变化,揭示了辽宁省耕作制度的演变规律。并在优化区域布局、实施专业化生产,发展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发展设施型农业,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发展节本农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耕作制度体系及其相应对策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全球气候正以变暖为主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制度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气象站点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黄淮海各省市地区1992—2013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农业气象站点多年长期观察的夏玉米-冬小麦物候数据,通过加权求平均,分析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冬小麦的生育期和茬口推移情况。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变化。同时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和面板数据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1992—2013年来,黄淮海地区温度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总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差异显著。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发生明显改变: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存在缩短趋势,不同地区缩短2—5 d不等;夏玉米播种时间南部推迟而北部提前,收获时间总体呈现推迟趋势,整个黄淮海地区生育时长未发生明显变化。茬口时间因夏玉米-冬小麦生育期的推移呈现不同程度延长,造成了气候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单产呈显著上升趋势,多数省份达到显著水平。非线性敏感性分析表明,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基本表现为同时增产或同时减产的一致性。冬小麦产量受最低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东南部的江苏省和山东省减产明显,而北部河北省和西部河南省表现为增产。温度升高除对河南省夏玉米有增产作用外,其他省份夏玉米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可能与温度升高的幅度不同和降水的区域性差异有关。降水量对夏玉米-冬小麦产量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总体上气候变暖对周年单产影响表现为北部增产,而南部减产,因而选择适宜早播且生育期长的夏玉米品种对保障周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播种时间推迟,生育期缩短,夏玉米生育期北部延长而南部缩短,生育期的推移导致茬口时间延长,造成了气候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1992—2013年间夏玉米-冬小麦周年产量显著提高。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加对产量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整个区域平均来看升温使夏玉米减产,冬小麦增产;降水增加有利于黄淮海北部地区夏玉米的产量形成,对南部地区夏玉米产量则存在不利影响,而对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冬小麦的产量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和发展方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5~2009年期间辽宁省玉米育种的审定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阐述了辽宁省玉米育种现状,包括种质基础、杂种优势模式、审定品种应用情况和玉米育种的基础研究等,提出了辽宁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和玉米育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4年3月26-27日1 d 4个时次的NCEP/NCAR及ECMWF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区域性大雾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此次大雾期间辽宁省各市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空气质量较差,为大雾期间水汽的凝结提供了有力条件。此次大雾过程期间,高空脊前配合地面弱高压的控制有效抑制对流的发展,为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流形势。大雾形成、发展期间,水汽向辽宁地区的输送及辽宁地区低空水汽的辐合有利于雾的形成、发展及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