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水稻抛秧栽培具有省工、节本、高产、高效,减轻劳动强度等优点,但抛秧根系下扎较浅,若遇上选种不当、偏施氮肥、烤田不及时、密度过大、病虫危害等,中后期很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一旦倒伏少则减产20%~30%,多则减产可达40%上。因此,控制抛秧栽培水稻中后期倒伏,对促进水稻抛秧栽培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抛秧稻不同施肥时期氮肥分配比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抛秧稻栽培的推广,抛秧稻合理施肥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以早稻迟熟杂优组合特优63为试材,在适当比例磷钾肥做基肥情况下,每公顷施纯氮150kg,设计了4组不同施肥期的氮肥分配比例试验。结果表明,杂优抛秧稻的优化氮肥分配模式以80%作基肥、20%作穗肥、分蘖肥不施的产量最理想,比其他分配模式的增产6.%和11.1%,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技术对抛秧栽培早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有着较大的影响。在磷肥全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和钾肥的施用以基肥占70%,穗肥占30%的比例施用效果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水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水稻产量比传统耕减少32.6%,氮肥利用率降低15.6%,然而,轻耕和传统耕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相近。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免耕抛秧栽培水稻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对氮肥的需求量,在磷、钾肥及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10.5kg/667m2,11.55kg/667m2,13.6kg/667m2)对免耕抛秧栽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水稻生长与氮肥施用量均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其平均产量依次为489.25kg/667m2、496.50kg/667m2及503.25kg/667m2。  相似文献   

6.
研究结果表明,适量施用氮肥能显著提高子棉产量,但当氮肥用量超过最高产量用量后,如果再继续增施氮肥反而会引起子棉产量的下降。本研究通过综合分析17个大田试验的氮肥用量与子棉产量后求得,目前栽培制度和生产力水平(子棉产量约为3000千克/公顷)条件下,湖北省棉花生产的氮肥最佳用量平均为纯氮114.0千克/公顷,其用量可以为棉花生产的氮肥经济供应提供参考。然而,  相似文献   

7.
试验表明,在磷钾肥施用量相同情况下,适当增加氮肥有利于免耕抛秧稻旱生快发,早够苗,增加粒数和有效穗以及总颖花量,提高产量。氮肥施用量比常耕抛秧增加10%-20%,每667平方米稻谷产量可增加7.6-38.5公斤。  相似文献   

8.
根据抛栽稻的特点,探索水稻抛秧获得高产的氮肥运筹规律,为水稻抛秧高产栽培奠定基础.本试验结果证明,在抛栽基本苗合理条件下,667m2施纯N10kg,基肥与穗粒肥55肥料运筹方式利于取得合理群体.  相似文献   

9.
对比分析了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育小苗抛秧栽培,在有机肥、P、K、Zn肥全作基肥情况下,氮肥70%作基肥、20%作穗肥、10%作粒肥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可为大面积生产中抛秧施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不同氮肥运筹方法对免耕抛秧稻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耕抛秧晚稻在氮、磷、钾肥施用量相同条件下.氮肥以基肥占20%、立苗后第一次追肥占30%、分蘖肥占20%、穗前肥占30%的运筹方法较适宜免耕抛秧稻前缓中快后稳等生长发育特点的需要,可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础,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对烤烟中部叶碳氮代谢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不同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对烤烟成熟期中部叶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云烟87为试材,在保障用氮量一致的基础上,设置了无机肥、有机肥两个处理,研究了烟叶细胞的结构及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胞超微结构分析显示有机肥处理在成熟期时淀粉颗粒增多;有机肥处理的中部叶在成熟期(70~80 d)总糖含量显著低于无机肥处理,直到移栽90 d时含量基本一致,表明其中部叶具有较强的糖积累能力;进一步基因表达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施肥显著促进了碳代谢基因在成熟期(60~80 d)的表达。有机肥处理的中部叶在成熟期总氮含量在70 d最高,经历一个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而无机肥处理在成熟期烟叶总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到90 d时两个处理全氮含量基本一致,表明施用有机肥的烟叶在成熟期经历一个氮素的快速短暂积累。有机肥处理烟碱含量整体低于无机肥处理,分析表明较低的烟碱含量可能与烟碱从中部叶向上部叶的运输相关。氮代谢途径关键基因NRT1和ODC在有机施肥条件下的高表达量是导致中部叶总氮、烟碱在成熟期(60~70 d)积累的主要原因。上述结果表明有机肥增强了总糖、总氮积累能力,降低了烟碱含量,对中部叶碳氮代谢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暴雨条件下紫色土区玉米季坡耕地氮素流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暴雨条件下,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坡耕地玉米全生育期土壤侵蚀及氮素流失规律,为研究区氮素流失预测和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降雨与径流小区相结合的方法,在玉米苗期(5月1日),拔节期(5月26日),抽雄期(6月27日)和成熟期(8月4日)进行模拟降雨,结合川中丘陵紫色土区夏季暴雨多的特点,开展降雨强度为1.5 mm·min-1,坡度为15°条件下地表径流、壤中流和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特征的研究。【结果】(1)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总体表现为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地表径流产流率和产沙率均表现苗期最高,抽雄期最低;壤中流产流率则表现为抽雄期最高,成熟期最低。(2)玉米各生育时期地表径流中总氮流失率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呈增加,在降雨36 min后基本趋于稳定,总氮和可溶性总氮流失率均在玉米苗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5.24和4.74 mg·m-2·min-1;玉米全生育期地表径流中硝态氮流失率则在降雨30 min后基本稳定,铵态氮流失率呈现波动性,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率均在玉米拔节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3.90和0.14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地表径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地表径流量呈现极显著线性关系。(3)壤中流中总氮流失率在玉米各生育时期随降雨时间延长缓慢增加,壤中流中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率在玉米苗期、拔节期和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总氮一致,而铵态氮流失率在玉米全生育期呈现波动性;总氮,可溶性总氮,硝态氮和铵态氮流失率均在玉米拔节期最大,平均值分别为25.04、20.34、16.20和0.22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壤中流中总氮,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与壤中流量呈现显著线性关系,且均在玉米拔节期表现为斜率最大。(4)玉米各生育时期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率均随降雨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在玉米苗期表现为增幅最大,平均值为0.92 mg·m-2·min-1。在玉米全生育期,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量与侵蚀泥沙量呈现极显著线性关系。(5)地表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素流失量均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最大,壤中流中总氮流失量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最大,侵蚀泥沙中氮素流失量在玉米苗期最大。壤中流为研究区坡耕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占氮素流失总量的64.07%-83.39%。可溶性总氮为径流中氮素流失主要形态,以硝态氮为主要形态。【结论】1.5 mm·min-1降雨强度下,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中总氮流失量分别在玉米苗期和拔节期最高,可溶性总氮和硝态氮流失量均在拔节期最高,存在水体富营养化潜在风险,控制苗期地表径流量和拔节期壤中流量可减少该区域氮素流失量。  相似文献   

13.
在春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三叶期、拔节期、孕穗期三个时期,对辽春18号春小麦追施氮肥,探讨其对辽春18号春小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施氮肥,可使小麦株高增加、穗粒数增多、千粒重增加、穗粒重增加。在三叶期施用氮肥,可使小麦有效穗数最多。拔节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高,其次是孕穗期追施氮肥的小麦产量,最后是三叶期追施氮肥小麦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明确旱地麦田土壤水分变化与植株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形成的关系,探索极端年型可采取的耕作蓄水、覆盖播种等应急措施。【方法】2011—2016年于山西运城闻喜县开展大田试验,选取2011—2013、2015—2016 3年降雨量极端年份,在休闲期深松和免耕2个耕作基础上,对全膜覆土穴播、膜际条播、常规条播3类播种方式进行研究,分析极端年型休闲期深松蓄水配套覆盖播种对旱地麦田水分消耗与植株氮素吸收和利用关系的影响。【结果】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深松较免耕,覆盖播种较常规条播,播种—拔节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比例降低,拔节—开花和开花—成熟两阶段土壤耗水量及其比例增加,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各生育阶段吸氮量增加,尤其是拔节—开花阶段吸氮比例;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增加;深松较免耕显著提高产量16%—30%,覆盖播种较常规条播提高产量13%—28%,同时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不同降水年型、深松与否均影响了全膜覆土穴播和膜际条播两播种方式对麦田水分消耗、氮素吸收利用、产量、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丰水年深松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较膜际条播生育期总耗水量增加,拔节—开花阶段吸氮量显著增加,叶片中氮素运转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提高,产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而欠水年和丰水年在未深松条件下,两覆盖播种间生育期总耗水量差异不显著,膜际条播较全膜覆土穴播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茎秆+叶鞘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和花后氮素积累量提高,产量提高、氮素吸收效率也显著提高。此外,丰水年播种—拔节0—120 cm,拔节—开花120—300 cm,开花—成熟180—300 cm土层耗水量与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欠水年,播种—拔节0—100 cm,拔节—开花120—240 cm,开花—成熟120—300 cm土层耗水量与花前各器官氮素运转量和花后氮素积累量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结论】旱地小麦休闲期深松、生育期采用覆盖播种可增加小麦生育期耗水,促进各生育阶段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及运转,从而提高产量、水分和养分效率。休闲期深松条件下,丰水年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欠水年采用膜际条播,增产增效明显。  相似文献   

15.
高玲  张荣铣 《江西农业学报》2007,19(3):23-25,62
抽穗期施氮肥可提高小麦籽粒的全氮含量、总可溶性蛋白质量及游离态氨基酸与游离态赖氨酸量等。15N丰度的测定结果表明,籽粒发育过程中氮素积累的总量逐渐增多,但含氮量却逐渐减少;籽粒发育过程中前期阶段是氮素积累占主要地位,后期是光合产物积累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16.
定额灌水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定额灌水与等氮量不同追氮时期对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9023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定额灌水与等氨量不同追氮时期对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含量、硬度、沉降值、千粒重均存在明显影响.增加灌水量有助于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蛋白质含量、千粒重、沉降值及容重均以灌拔节水(W1)最好.氮肥用量相同,与氮肥全部基施相比,基追比按4:6情况下,面团流变学特性表现较好,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千粒重均明显增加;孕穗期较拔节期追施,综合品质进一步改善.由此可知,拔节期或孕穗期追施氮肥对于进一步改善小麦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控释氮肥对苹果幼树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控释氮肥的实验室静水释放试验、田间小区试验表明,氮素的释放速率分为增加、高峰、减小3个阶段。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控释氮肥对养分持续、稳定的供应满足了苹果幼树在整个生长期内对养分的需求,促进了果树的生长。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纯N0.2kg/株),在少施一半氮的情况下,控释肥低量处理(纯N0.1kg/株)的土壤氮素供应和果树生长情况仍与尿素处理无差异。  相似文献   

18.
精细化施氮对膜下滴灌棉花地上部植株氮素吸收积累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田间膜下滴灌,在390 kg.hm-2施氮量下,设N1、N2、N3、N4、N5共5个不同追氮处理,监测棉花全生育期植株各器官的养分吸收累积量,分析不同处理对产量和养分吸收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4处理能显著增加单铃质量,达到6 782.49 kg.hm-2的高产水平;蕾期棉花叶片含氮量随5个处理施氮分配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初花期的施氮由N1、N2转变为N3、N4处理,棉花茎的含氮量也由2.67%显著增加到3.89%。盛花期棉花叶片含氮量由N1处理的4.94%显著增加到N4处理的6.81%。盛铃期的施氮处理由N1、N2转变为N3、N4,棉铃籽粒中的含氮量由4.15%显著增加到5.05%,比叶、茎、铃壳的含氮量变化明显;5个施氮处理棉花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分别达到199.29、197.18、201.74、218.881、92.79 kg.hm-2,与产量呈协调一致的变化规律,N4处理全生育期氮素累积量最大,初花期和吐絮初期氮素吸收量达到35.41和13.14 kg.hm-2的最大值。等施氮量下不同追氮比例处理对棉花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并同步影响氮素的吸收累积量。"前重后轻"的N4处理能提高棉花初花期氮素吸收水平,协调全生育期氮素吸收累积量,从而形成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氮素水平对粳稻根系形态及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秋光和辽粳5号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根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育前期各处理的水稻根数、最长根长、根体积、根干重及其根系活力差异不显;在拔节期,高氮素水平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根系活力;抽穗期是水稻一生中根系生长和活力变化的转折点,抽穗期后根系各性状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但高氮水平下根系各性状降幅较小,这说明适当提高氮素供应水平有利于维持后期根系活力,延缓根系衰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贵州省喀斯特高原生态型玉米品种贵毕303不同时期氮素营养对玉米缺氮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产量及氮素营养状况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供氮对贵毕303的缺素症状、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物学产量、生物学形态特征及植株氮素营养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玉米的生物产量、根系体积、植株总吸氮量及缺素症状表现更为突出,可明显地反映贵毕303氮素营养特征的阶段性或时期性。根据植物营养临界期定义,该玉米品种的三叶期后完全营养液培养供应时期或近4叶期是玉米氮素营养基因型材料筛选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