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海集萃     
新基因增产潜能巨大超级稻研究突破在望中国超级稻计划项目组已在某种水稻上发现两个位点,两个位点的基因共拥有使水稻增产36%的潜能。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日前在世界农业科技大会公布了项目组的新发现。袁隆平说,生物技术可以加速中国的超级稻研究。如果转入玉米的某种基因,超级水稻的单产还会有大幅增长的潜力。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由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起步虽晚却进展迅速。这一计划分为两期,第…  相似文献   

2.
超级稻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级稻甬优6号具有株型高大、大穗、优质、抗倒、感光和熟期偏迟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3.
张志华 《农业与技术》2015,(3):93-94,100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是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从2000年《世界水稻》杂志上引进的一种新型高产栽培技术。水稻强化栽培是一项高产高效、易于掌握应用、技术简便、应用前景广阔的生产技术,不仅袁隆平院士用其指导超级稻培育生产,各地农业部门广泛应用,农户经过培训即懂,现场演示即会操作的栽培技术。超级稻更高产,常规品种大增产,技术人员能掌握,普通群众能学会,不分地域田块能推广。预计将是水稻大面积生产的重点推广技术。  相似文献   

4.
▲2001年2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获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袁隆平院士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我国高产优质水稻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现在我国累计推广种植超级稻新品种约2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  相似文献   

5.
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近日在农业部举行的报告会上说:我们能够提前两年实现超级稻大面积试种,平均单产将达到12 000kg/hm2。他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家"863"科技项目"超级杂交稻选育研究"进展情况。 超级稻计划又叫水稻超高产育种计划,最早由日本人于1980年提出,并成为国内外农业专家们梦寐以求、力图攻克的世界难题。我国超级稻计划始于1996年,起步虽晚却进展迅速。在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湖南杂交水稻工程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主持下,这个研究项目集中了全国20多家协作单位数千名育种家协同攻关,并获得两届总理基金直接拨款支持。 据介绍,我国制定的超级稻研究计划分为两期,第一期目标是实现大面积试种,达到平均单产10 500kg/hm2,这一目标已经在1999年如期完成并通过了国家验收。这是我国超级稻项目的重大收获,标志着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走在了世界前列。 袁隆平说,目前在他们的试验田里,已经出现比10 500kg/hm2增产7%~10%的势头,同时他们又有了一种新的栽培技术,可促进水稻增产10%左右,计划于2005年完成的第二期目标能够提前两年实现。 (本刊辑)  相似文献   

6.
新型抗倒剂对超级稻的抗倒及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级杂交稻的抗倒伏问题是生产中一个棘手的难题.多效唑类的施用使水稻节间整体缩短、但同时使穗部变小,达不到抗倒增产的目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氮肥和种植密度条件下,施用新型抗倒植物生长调节剂立丰灵,对超级稻抗倒性能和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抗倒伏剂具有明显的抗倒作用.施用立丰灵使水稻下部节间明显变短、增粗,但上部节间明显伸长.这种抗倒作用有一定限度,难以完全抵消特高密度和特高氮肥水平的诱倒影响,且品种间可能存在一定差别.立丰灵对水稻每穗颖花数影响不大(不如N肥和种植密度影响大),但使结实率普遍提高,千粒重部分提高.总之,新型抗倒植物生长调节剂立丰灵具有定向缩短、增粗下部节间而不影响穗部正常发育和结实的作用,对水稻后期生长结构和生理功能也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7.
“劲丰”对超级稻淮稻9号抗倒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级稻粳稻品种淮稻9号为材料,研究了新型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对其节间形态、抗倒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同时选用多效唑作为对照药剂,清水为空白对照.结果表明:“劲丰”在始穗期应用具有显著的抗倒伏作用,主要是通过缩短水稻的穗颈节长度、降低植株重心、同时增加水稻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此外“劲丰”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促进水稻增产,增产达6.57%.而多效唑在拔节期使用,虽具有一定的抗倒伏效果,但是严重影响了水稻穗部的发育,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明显降低,造成水稻减产9.15%.  相似文献   

8.
"劲丰"是利用维生素与微量元素为主体复配研制的稻麦增产抗倒营养剂,试验结果表明:"劲丰"对水稻植株性状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主要表现为改善水稻基部茎秆组织结构,增大膨压与抗折力,缩短穗下节间长度,降低重心,极大地提高水稻抗倒伏性;同时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主要体现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劲丰的最佳喷施时期为水稻破口期,最...  相似文献   

9.
"种三产四"水稻丰产工程,就是通过种植新技术的集中应用,使3亩地的超级稻能产出4亩地的产量,从而大幅增加粮食产量,这是袁隆平院士提出的农业增产的创新思路。2008年,蕉城区农技站在洋中镇建立中稻超级稻中心示范片300亩,品  相似文献   

10.
优质超级稻P88S/0293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8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研究选育出来的两系超级稻新组合,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倒、抗逆能力强等特点,是实现农业部超级稻二期目标产量的苗头组合.为更好推广和利用这一组合,德安县农业局协同九江隆平高科种业公司从湖南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引进该品种,作一季稻栽培进行试验示范.试种示范田选定在共青开发区农业一分场和宝塔乡梅桥村七组农民方学明承包田中,实插110亩.该试验田为湖田和丘陵梯田,土质属粘土,肥力中等,座落在交通便利的公路旁,靠堤水灌溉,阳光充足,适宜超级稻生育生长.从9月30日实地测产情况看,理论产量可达680kg/亩.实收产量平均每亩达到616kg,创造了当地水稻产量历史最高记录.比2003年一晚杂交稻平均亩产360kg,平均亩增产256kg,增产率达到70.98%以上,可见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选用水稻新型抗倒剂立丰灵作为试验材料,在江苏省姜堰、丹阳、高邮、铜山开展水稻抗倒增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适期适量喷施立丰灵具有明显的抗倒伏作用;低剂量立丰灵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穗粒结构协调,促进水稻增产,而高剂量立丰灵处理使穗粒结构变劣,显著降低水稻产量。建议水稻生产上,立丰灵适宜用量为20~40g/667m2。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高秆易倒伏品种镇稻99和豫粳6号为试验材料,在水稻叶龄余数0.5和始穗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水稻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研究其对水稻增产效果及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供试品种镇稻99和豫粳6号叶面喷施水稻增产抗倒营养剂“劲丰”,可以降低水稻株高,提高水稻抗倒伏性,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当始穗期喷施剂量为60g/667m^2时,增产幅度最大,较不喷施劲丰处理分别增产11.7%和13.2%。  相似文献   

13.
从龙粳21的选育看黑龙江省超级稻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粳2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应用花培技术选育的超级稻品种,熟期适中,米质优,秆强抗倒,综合抗性好,适合机械化收割,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从龙粳21的选育,总结分析了黑龙江省的超级稻育种特点,提出今后黑龙江省超级稻育种应在保持多样性的基础上,重点选育适合水稻主栽区的早熟超级稻品种,并加强抗病和抗倒伏等抗逆性的选择、注重优质性,特别是整精米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11月9日,由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超优千号"在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省硅谷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硅谷肥业有限公司水稻示范基地收获测产,亩产达到1082.1公斤,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每公顷16吨的第五期超级稻攻关目标,再次创造了水稻高产新纪录。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里,  相似文献   

15.
以水稻高秆易倒伏品种连粳6号和徐稻3号为材料,在水稻叶龄余数0.5和始穗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的新型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研究其对水稻增产效果和抗倒伏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供试品种连粳6号和徐稻3号,叶面喷施新型增产抗倒调理剂劲丰可以降低株高3~10cm,使植株重心下降,极大地提高水稻抗倒伏性,且当始穗期喷施剂量为60g/667m2时增产幅度最大,较不喷施劲丰处理增产10%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4月9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三亚宣布启动实施"中国千公斤超级稻攻关计划"。这一计划由袁隆平院士总牵头,计划用5~8年时间重点突破亚种间强大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瓶颈,培育具备每667平方米产1000千克以上产量潜力的超级稻新品种。据农业部统计,自1996年启动"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以来,2012年全国超级稻推广面积达806亿平方米,每667平方米增产60千克以上,带动全国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17.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18.
对30、38 d两个秧龄水稻喷施立丰灵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0d秧龄大田植株喷施立丰灵后有重塑株型、基部节间明显地缩短和增粗,增强了基部强度和抗倒能力,达到抗倒增产目的;而38 d秧龄大田植株喷施立丰灵能有效控制老秧易抽长叶和盖顶致倒,还能促发分蘖,促进了部分中小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和产量.可增产43.5~62.5 kg/667m2,增幅达8.1%~17.2%.  相似文献   

19.
袁隆平简介1930年9月1日,袁隆平出生于北平。1953年,袁隆平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后,来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1964年袁隆平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1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1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袁隆平被聘为农牧渔业部技术顾问、全国杂交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同年,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袁隆平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1987年袁隆平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2000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1期目标,2004年提前1年实现了超级稻第2期目标。1995年袁隆平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先后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生物学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内奖项和联合国"科学奖"、以色列"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奖"等11项国际大奖。2006年,袁隆平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先生赞扬袁隆平取得的科研成果,是继20世纪70年代国际培育半矮秆水稻之后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相似文献   

20.
以水稻品种淮稻18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增产抗倒剂劲丰谷德对其株高、节间长度、节间充实度、抗折力及产量等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缩短淮稻18倒1节和倒2节长度,可降低植株重心,增加植株各节间的茎粗和茎秆的壁厚,从而使得在破口期劲丰谷德具有显著的抗倒效果。2)通过增加穗实粒数与千粒重,可提高产量,增产达226.5kg·hm-2,增产率为2.37%。由此说明在淮稻18上喷施劲丰谷德不仅能增强抗倒性,还能提高水稻产量,达到增产与抗倒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