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用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严重软组织缺损7例,结果显示:7例皮瓣全部成活,小腿、足部功能及外观良好。该皮瓣血管蒂长(10~14cm)、血管口径粗(>2mm)、解剖恒定、皮瓣薄,色泽良好,易于操作,是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较理想供区;对手术方法及有关技术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足部尤其是足底及跟部软组织大块缺损的修复比较困难,以往常采用肉芽创面皮片移植,或传统的随意型皮瓣的方法修复。前者易导致疤痕挛缩,肌牌粘连,且不能负重;后者存在长宽比例所限及转位困难等弊端,已日益不符合足部修复的要求。本院自1992年始,应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53岁,平均32岁。其中汽车轮辗压伤3例,石块砸伤回例,火车轮撑伤1例,足部软组织缺损都不同程度累及足底和跟部,合并肌位或骨关节外露。采用同侧小腿内…  相似文献   

3.
足部创伤常因皮肤软组织缺损未得到一期修复而遗留创面感染,如常规等待创面肉芽生长再植皮则疗程长,功能恢复差或虽然愈合又形成疤痕挛缩畸形引起功能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科自1985年8月以来应用吻合血管肩胛皮瓣移植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等20例,经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内外踝及跟部软组织皮瓣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同侧下肢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其中吻合小隐静脉6例,未吻合静脉9例。结果:吻合静脉的皮瓣全部成活,无肿胀、水泡;未吻合静脉全部出现肿胀、水泡,部分皮缘坏死2例。结论:将小隐静脉与受区静脉吻合,减轻皮瓣水肿,有利于皮瓣的成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形状、面积设计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26例损伤创面,切取皮瓣最大面积20cm×11cm,皮瓣最上端切取至胭窝下缘,旋转点最低在外踝尖上4cm。结果:术后26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2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患者均获4~8个月随访,皮瓣外形满意,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无溃疡发生,有痛觉,两点辨别觉为6~10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皮肤质量较好,切取简便,供皮面积较大,成活率高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一种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6.
我们应用前臂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虎口及大鱼际区的缺损,均一次性完成手术并获得功能恢复、外观满意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7例,均为青壮年,男4.女3,年龄14~36岁。急诊创伤4例,虎口挛缩3例。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伸拇短肌缺如,1例为拇指汗腺错构瘤切除缺损。除2例因创伤范围较大应用前臂皮瓣修复拇指脱套伤及虎口大鱼际撕裂缺损外,其他5例均应用食指背侧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及虎口缺损.虎口挛缩病例切断拇收肌横斜头,用克氏针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方法及适应证.方法 鼻部皮肤缺损多采用鼻唇沟皮下组织蒂岛状皮瓣修复.鼻背部或鼻侧部较大缺损(直径在2.5~3.0 cm以上)修复则采用额部滑车上动脉岛状皮瓣修复.对于下睑部、眶周、颜面部较大面积缺损的修复则应用额部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23例颜面部软组织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应用前臂骨间背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及 7例虎口瘢痕挛缩的患者 ,应用前臂骨间背血管蒂岛状皮瓣逆行 期修复 ,其中切取皮瓣面积最小为 4 cm× 8cm,最大为 8cm× 1 0 cm,供区取中厚皮片修复。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质地柔软 ,外观良好。其中 ,优 2 5例 (78.0 % ) ,良 6例 (1 8.8% ) ,可 1例 (3.2 % )。随访时间 0 .5~ 3a,无 1例出现破溃 ,抗磨能力强 ,患手耐受力及暴发力与健手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虎口挛缩的患者重建虎口 ,拇指对掌、对指功能基本恢复。结论 :应用该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及虎口瘢痕挛缩 ,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四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应用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以桡动脉为蒂皮瓣14例,尺动脉为蒂皮瓣6例,骨间背侧动脉为蒂皮瓣16例,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9例共四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各种创面,包括疤痕挛缩、热压伤、皮肤缺损、虎口挛缩、拇指再造等病例。结果:共46例病例,除一例失败外全部成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四种前臂逆行岛状皮瓣在手外科修复术中各有其临床应用价值,各皮瓣有其应用解剖特点,应尽可能运用骨间背侧动脉蒂及尺动脉腕上皮支为蒂皮瓣修复手部创面,尽可能减少对手部血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SMAS平面下面颈皮瓣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和疗效。方法于创面邻近部位设计前蒂或后蒂面颈皮瓣,于SMAS平面下掀起皮瓣后向内侧旋转推进覆盖颊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共20例。结果20例皮瓣均全部成活,其中1例术后腮腺瘘形成。术后随访2~13月,皮瓣外观满意,皮肤浅感觉良好,除1例术后半年内下睑外翻外余无面部器官移位及面神经损伤表现。结论SMAS下面颈皮瓣血供可靠,色泽、质地优良,与颊部匹配,是修复颊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游离皮瓣的应用给小腿、足部的修复提供了快速有效的方法。我科自1986年以来应用股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足背部足内侧、第1跖背、足外侧血管分支设计三叶皮瓣,应用此皮瓣对4例手部多指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术后随访,了解手指功能、外观等情况。结果4例三叶皮瓣均成活,手指功能、外观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足背三叶皮瓣是修复手部多指皮肤缺损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对12例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修复。皮瓣最小面积5cm×7cm,最大8cm×12cm。结果:12例中10例皮瓣生长良好,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并有部分感觉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运恒定,切取方便,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是修复足跟、踝、跟腱及小腿中下段胫前区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皮瓣在修复急性手皮肤软组织损伤的优缺点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56例急性手皮肤软组织损伤应用皮瓣修复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皮瓣全部存活。随访40例中,38例外形及功能满意,2例皮瓣稍臃肿。结论:应根据手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大小、功能恢复要求以及术者技术熟练程度来选择皮瓣;提出腹部(前臂)带蒂皮瓣为基层医院修复急性手外伤创面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鼻唇沟双叶皮瓣修复鼻、上唇和腭部组织缺损16例,取得满意效果,扩大了鼻唇沟皮瓣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期双侧额部皮瓣修复鼻皮肤黏膜缺损+二期耳软骨移植术修复鼻洞穿性缺损的效果.方法 5例年龄65~83岁的鼻部基底细胞癌患者,肿物扩大切除后均形成洞穿性缺损,鼻部内侧缺损大小1.5 cm×1.5 cm~3.5 cm×3.5 cm,外部皮肤缺损3.5 cm×3.5 cm~ 5.5 cm×6.0 cm,一期应用双侧额部皮瓣修复,3例在术后3个月复诊进行二期皮瓣臃肿修补术+耳廓软骨植入鼻翼成型术.结果 双侧转移皮瓣均成活,修复的外鼻色泽良好与周边皮肤一致,修复后鼻翼接近正常鼻翼.结论 该手术方法适合于各类鼻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术后修复的效果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搞坏种对皮肤肿瘤切除后缺损创面修复更完美的术式。方法:采用常规扩张法或即时扩张法治疗皮肤色素症、血管瘤、纤维瘤及基底细胞癌切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共13例。结果:13例(包括色素痣7例,血管瘤3例,基底细胞癌2例,软纤维瘤1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含术中血肿1例)。其中8例(良性6例,恶性2例)随访0.5 ̄1a,效果良好。结论:皮肤扩张术对皮肤肿瘤切除后的修复具有良好效果,根据皮肤肿瘤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唇沟菱形皮瓣旋转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上唇部基底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形成的缺损,设计鼻唇沟局部菱形皮瓣旋转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色泽、质地较好;伤口Ⅰ期愈合,愈合后瘢痕细小,效果满意。随访3~6月未见肿物复发。结论鼻唇沟局部菱形皮瓣在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手背动脉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附7例报告)邱世国,董嘉蓝,黄亚任,董永盛,李日飞(茂名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茂名525000)掌背动脉岛状皮瓣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1,2],为总结经验,我们对7例手指部软组织缺损作了修复。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本...  相似文献   

20.
"C"形邻指皮瓣设计的改良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C”形邻指皮瓣的设计进行改良并观察12例的应用效果。方法:于皮瓣蒂部设计一矩形瓣用以制成皮管包裹血管蒂,增加皮瓣蒂的长度和旋转弧方便转移,同时使修复指端脱套伤时皮瓣仍可顺行设计从而携带指固有神经手背支。结果:临床应用12例。12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9例得到2~23个月的随访,皮瓣外观满意,感觉恢复良好。结论:改良“C”形邻指皮瓣既保留了“C”形邻指皮瓣的优点,又克服了其血管蒂短不便转移及修复指端创面时只能取逆行设计的缺点,是手指创面修复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