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基因保守序列,使用Primer Explorer V3软件设计了2条引物,利用PCR的扩增产物,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建立了一种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DHPLC快速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特异性好,与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毒、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肝胰腺细小病毒、对虾杆状病毒以及对虾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较高,约为10-5ng/μL,高于常规PCR及荧光定量PCR的灵敏度。用建立的DHPLC方法对100尾对虾样品进行了临床检测,结果与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一致。WSSV的DHPLC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是对WSSV进行有效检测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检测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对养殖对虾危害最大的病毒病。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引起该病的病毒命名尚不统一,有白斑杆状病毒(White Spot Baculovirus,WSBV)、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杆状病毒(He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e Necroisis Bacu—  相似文献   

3.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c-ulovirus简称MBV)可感染多种养殖虾类。感染率最高,受危害最严重的是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俗称草虾)。据台湾报告,可引起80%以上虾苗或养成虾感染发病,造成大批死亡。病毒可通过亲虾或虾苗垂直或水平传染健虾。病毒嗜肝、胰腺和中肠上皮  相似文献   

4.
孟庆显 《饲料工业》1990,11(8):23-25
<正> 我国对虾养殖至今已发现的疾病有许多种,病原隶属于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寄生甲壳类和藻类等,另外还有不良的饲料、操作和环境条件引起的疾病。现将其中危害较大的几种疾病及其防治方法分述如下。一、病毒病病毒性疾病在我国已发现3种。其中台湾省的斑节对虾有2种,即斑节对虾杆状病毒和传染性皮下组织和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在大陆沿海的中国对虾有1种,即肝胰脏小球病毒状病毒。据报告,台湾省的对虾主要是因为病毒病造成  相似文献   

5.
对虾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WSSV)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在中国台北发现,是1993年以来导致我国沿海人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大规模频繁发生的主要病毒、病原。随后在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以及太平洋海岸国家相继也有类似的报道。此病毒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对虾无包涵体杆状病毒(CNBV),传染性皮下及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世界对虾养殖业达到鼎盛时期,但也开始大规模暴发流行性虾病.在人工养殖环境中,引起对虾发病的有四种:即病毒、细菌、立克次体、寄生虫感染病,而病毒感染的种类有:桃粒病毒(TSV)、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黄头病毒(YHV)、对虾杆状病毒(BP)、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HHNBV)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ELISA方法检测从厦门口岸进境的斑节对虾携带杆状病毒情况,试验说明进境斑节对虾携带杆状病毒相当严重。按批次计,19批进境斑节对虾阳性数为12批,占68%,按检测样品数算,40份样品中有18份阳性,占45%,同时本文对不同组织杆状病毒含量进行检测,发现淋巴液含量最高,其次为腮,而肝胰脏、肠、肌肉和性腺则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引起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造成对虾养殖业的巨大损失,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严重。WSSV是同一类紧密相关的无包埋体类杆状病毒,与杆状病毒并无同源性。2001年,中国和荷兰科学家分别报道了WSSV的全基因组DNA序列,启动了WSSV后基因组研究。已有多种检测方法用于WSSV的检测和致病机理的研究。WSSV感染宿主谱广,以多种传播途径感染宿主,目前还没有用于病毒增殖的细胞系,但已有成熟的动物模型,从而方便了对WSSV的研究。本文就该病毒的命名、病毒特性、检测方法、病毒感染增殖、感染宿主、传播途径及感染动物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将纯化的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VP28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分离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得到了2株(2G9,3E5)可以稳定分泌抗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特异性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用纯化的VP28蛋白免疫家兔,按常规方法制备多抗。选用单抗(3E5)包被ELISA板,用兔多抗作为捕获抗体,建立了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的检测提供了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0.
经过PCR反应,以特异性引物扩增了禽流感病毒DK/Zhejiang/11/00(H5N1)去除信号肽的HA基因,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Bac-HTA中,阳性重组质粒转座DH10Bac感受态细胞,通过蓝白斑筛选、PCR鉴定获得阳性克隆,碱裂解法提取阳性质粒,转染sf 9昆虫细胞,获得含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H5HA-Bac HTA。利用SDS-蛋白酶K方法提取重组病毒DNA,PCR反应证实HA基因片段已重组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以适宜剂量的重组杆状病毒接种sf 9昆虫细胞,待绝大部分细胞产生细胞病变后收获细胞。细胞裂解产物经间接免疫荧光、SDS-PAGE及Western-Blot试验检测,结果表明: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H5HA-Bac-HTA感染sf 9细胞后获得高效表达,且具有良好的蛋白活性及特异免疫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93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养殖的日本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长毛对虾(Fenneropenaeuspenicillatus)、脊尾白虾(Palaemo(Exopalaemon)carinicaula Holthuis)等经济养殖对虾因患白斑综合征(white spot syndrome,WSS)而大面积死亡,造成很大的损失.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是减轻WSS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Penaeus monodon bae ulovirus简称MBV)为一种侵害组织细胞的病毒,可感染对虾的全部生活期,对虾苗、幼虾危害性较大,为“名录”内二类传染病。1992年2—7月,汕头地区数十家育苗场从新加坡进口斑节对虾亲虾育苗,在检疫过程中,应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肝胰脏及中  相似文献   

13.
二温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研究设计了一对能扩增大小为306bp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某段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优化建立了能快速检测WSSV的二温式PCR,在对包括105份临床样品、10份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在内的样品检测结果中,有65份临床样品呈现WSSV阳性,而10份SPF南美白对虾组织样品和其他对虾病害病原的PCR结果为阴性。该二温式PCR最低能检测到1pg的WSSV感染对虾组织样品总DNA。这些结果表明,该PCR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染性。  相似文献   

14.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病属我国对外虾病检疫对象,可感染多种对虾。由于受感染的虾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它对斑节对虾养殖的危害尤为严重,曾给我国台湾省和东南亚等国家或地区的养虾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试验说明进境斑节对虾携带杆状病毒的情况相当严重,按批次计,19批进境斑节对虾阳性数为12批,占68%(12/19),按检测样品数算,40份样品有18份为阳性,占45%(18/40)。同时对不同组织杆状病毒含量进行检测,发现淋巴液含量最高,其次为腮,而肝胰脏、肠、肌肉和性腺则为阴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4,(11):1725-1731
为了制备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病毒样颗粒,本试验通过RT-PCR技术扩增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JL株的VP2全长基因,并将其插入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供体质粒pFastBacHTA中,构建含有IBDV VP2基因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VP2,转化DH10Bac E.coli感受态细胞中,经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杆粒rBacmid-VP2,将重组杆粒rBacmid-VP2转染sf9细胞后得到重组杆状病毒vBac-VP2。rBac-VP2感染sf9细胞,提取DNA,经PCR电泳分析,得到1条与预期大小相符的特异性条带;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特异性荧光;Western-blotting分析,在大约53 000处出现1条特异性的蛋白条带;电镜观察感染重组杆状病毒的细胞上清和沉淀,均可见重组VP2蛋白自行组装形成的病毒样颗粒。试验结果表明IBDV VP2基因在昆虫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并自组装成了IBDV病毒样颗粒。本试验为研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样颗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对虾白斑综合征 (WSS)是由对虾综合征病毒 (WSSV)引起的一种以病虾甲壳内侧出现白斑为特征 ,并具有很高死亡率的对虾最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自 1988年在台湾发现以来 ,已迅速蔓延至世界对虾养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广西沿海地区是对虾养殖较为发达的地区 ,近年来该地区所养殖的对虾也同样遭到该病的袭击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通讯作者。  目前对对虾疾病的诊断手段 ,主要包括以病理学和生物学诊断为主的常规诊断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诊断方法等。其中PCR方法又是目前这些方法中最快捷、敏感性最高的病原…  相似文献   

18.
对虾白斑病是由白斑综合症杆状病毒复合体引发的急性、综合性病症的传染病,以甲壳上有明显白斑,肝胰脏肿大,来势快,感染率高,死亡快,危害性极大为特征。白斑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目前已成为海、淡水养殖对虾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一旦发病可能出现对虾暴发性死亡,给广大养殖者造成惨重损失。所以及早发现,积极采取措施治疗该病是养殖对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湛江地区南美白对虾桃拉综合征病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拉综合征是由桃拉病毒(Taura syndromevirus,TSV)引起的,与白斑综合征病毒、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黄头病毒一起被列为对虾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四大病毒。本文对2005年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的发病南美白对虾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及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提供了桃拉病毒的显微结构图片,证实了本次广东省湛江地区部分养殖场南美白对虾急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之一是桃拉病毒,说明桃拉综合征在我国部分对虾养殖场仍存在着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重要的海水养殖对虾之一,在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也有广泛养殖.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斑节对虾的营养生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斑节对虾营养生理研究及饲料配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