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筛选四川省甘孜州地区优质的甘松药材的产地,测定该地区15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含量及组成成分。[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4挥发油测定法(甲法)提取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并计算15批不同产地甘松药材挥发油的得率,然后采用GC-MS技术分析甘松药材挥发油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结果]共有10批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含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2.0%),其中四川省甘孜州甘孜县呷拉乡甘松药材的挥发油含量最高(4.00%);GC-MS分析共鉴定出97个化学成分,其中5个共有成分,占挥发油总含量的13.42%~50.8%,含量差异较高的成分主要有缬草酮(3.95%~44.61%)、白菖烯(2.57%~16.35%)等。[结论]四川省甘孜州地区不同产地甘松药材的挥发油性状相似,但成分含量存在差异,且甘孜州甘孜县呷拉乡的甘松质量最佳,研究结果为四川省甘孜州地区甘松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馏法、亚临界法和超临界法提取挥发油,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了3种方法提取的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对张良姜挥发油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的干姜和生姜精油共鉴定出39种成分,占总挥发油的94.5%~99.9%,所得主成分及含量各有差异,其中水蒸馏法提取的水芹烯、莰烯、姜烯、柠檬醛含量较高,占比60%~70%,而超临界和亚临界方法提取的姜黄烯、姜烯、法尼烯和倍半水芹烯含量较高,占比高达80%~90%。首次比较了不同方法提取豫产张良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确定水蒸馏法提取成分较多,主成分也较多,但挥发油得率较低,含量也与超临界和亚临界提取有较大差异;而亚临界提取姜挥发油得率较高,且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但是差异化学成分能否导致药理作用的差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鉴定池杉Taxodium ascendens叶片和球果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挥发油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池杉叶片和球果中的挥发油,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挥发油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池杉叶片和球果中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211%和0.657%。从池杉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2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0.410%,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0.149%)、α-松油醇(7.072%)、4-蒈烯(2.025%)和β-蒎烯(2.012%);从池杉球果挥发油中鉴定出13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285%,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78.609%)、铁锈罗汉柏醇(4.276%)、4-蒈烯(3.355%)、柠檬烯(2.324%)和β-萜品烯(2.179%)。池杉叶片和球果挥发油中相同的成分只有4种,分别是(1R)-α-蒎烯、4-蒈烯、柠檬烯和冰片。池杉球果挥发油对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34.5±2.3)mm,而池杉叶片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molyticus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16.0±1.2)mm。【结论】池杉球果中挥发油的含量高于其叶片,二者的主要成分均为(1R)-α-蒎烯,池杉球果挥发油的抗细菌活性明显强于叶片挥发油。  相似文献   

4.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 Mass Spectrometer, GC-MS)分析柠檬香桃(Backhousia citriodora)挥发油的化学组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同时测定了挥发油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的杀线活性,并采用多孔板-MTT显色法测定挥发油对4种不同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从柠檬香桃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5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87.17%,主要成分为香叶醛(Geranial)(34.35%)、橙花醛(Neral)(29.88%)和异香叶醛(Isogeranial)(3.91%),占总相对含量的68.14%,其它成分的相对含量均小于3%;柠檬香桃挥发油对松材线虫表现出有效的杀线虫活性,在24 h、48 h和72 h的LC50值分别为138.30μg/mL、107.83μg/mL和85.56μg/mL;抗细菌活性的结果显示柠檬香桃挥发油对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的抑制活性最好,IC50值为1...  相似文献   

5.
川乌头不同组织中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红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25-3326,3367
[目的]分析川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不同组织中挥发油的成分,为川乌头的综合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GC-MS对不同组织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从川乌头母根、茎叶、子根和须根中分离35、40、32和21个峰,经随机数据库检索分别鉴定了8、9、9和6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8.98%、19.53%、7.61%和9.84%。[结论]川乌头不同组织中挥发油成分差异较大,含量均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提取的香茅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SCDE)及水蒸气蒸馏法(SD)从香茅草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31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1%以上;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挥发油中共鉴定了17种成分,占挥发油的94%以上。2种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组分及其含量差异较大,含量最高的都是香叶醛和橙花醛。[结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比水蒸气蒸馏法能更真实、全面的反映药材中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尹文清  冯华芬  段少卿  李叶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38-12140
[目的]研究毛冬青叶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及其利用价值,探讨不同溶剂回流提取毛冬青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分别用石油醚、氯仿提取毛冬青叶挥发性成分,以GC-MS联用技术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毛冬青叶挥发油主要含有烃类、内酯类、脂肪酸、烯醇、苯丙素类等成分。其中相对含量较高为:异丁香油酚(28.967%)、二十烷(8.735%)、十九烷(8.225%)、二十四烷(7.929%)、邻苯二酸-(2-乙基)己酯(7.161%)、十八烷(6.380%)。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苯丙素类成分优于氯仿,而提取饱和烃及脂肪酸时,以氯仿为溶剂效果更佳。[结论]毛冬青叶挥发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研究其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为毛冬青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水蒸馏法对金银花挥发油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金银花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并对产物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金银花挥发油最佳提取条件为:金银花粉碎度0.85 mm,5%氯化钠溶液浸泡28 h,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42 h,挥发油得率0.171%;经过GC-MS分析,检测到金银花挥发油成分79种,其中脂肪酸类成分(69.10%)、酯类成分(18.15%)和烷烃类成分(5.33%)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9.
GC-MS法分析瑞丽柠檬香茅草精油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瑞丽市种植的柠檬香茅草鲜样中提取精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精油的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通过质谱工作站Xcalibur3.0对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色谱峰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由NIST08标准质谱图数据库进行检索,综合分析鉴定出43种主要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在精油中的相对质量分数。43种挥发性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6.40%,其中含量较高的8个成分分别是橙花醛(28.44%)、柠檬醛(30.10%)、β-蒎烯(7.36%)、香茅醇(5.07%)、红樟油(2.80%)、芳樟醇(2.54%)、香叶醇(2.75%)、反式石竹烯(2.31%),占挥发油总量的81.37%。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独山瓜馥木的药理作用,挖掘其药用价值,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独山瓜馥木挥发油,运用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结果表明:独山瓜馥木主要成分为β-水芹烯(24.3%)、香叶烯-D(8.4%)、反式β-石竹烯(6.1%)和氧化石竹烯(4.5%),挥发油对K562、S-180和A549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2.5μg/mL,34.2μg/mL和64.4μg/mL;采用S180细胞株复制小鼠肿瘤模型,挥发油在剂量为80mg/kg、128mg/kg和204mg/kg时的抑瘤率分别为30.4%、49.6%和64.2%。  相似文献   

11.
湖南怀化产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山苍子挥发油和商品油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测定,对湖南省怀化地区产山苍子挥发油进行品质评价。[方法]建立了山苍子挥发油的GC-MS分析检测方法,通过NIST标准谱库检索进行定性分析。[结果]从山苍子挥发油中共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按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占总峰面积90%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结合文献发现山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柠檬醛、β-柠檬醛和D-柠檬烯,3种成分所占比例达65.95%,其次为β-月桂烯、芳樟醇、石竹烯、α-蒎烯和香茅醛等。商品油与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基本一致,差异主要在低含量和低沸点组分,提示不同生产工艺会对产品组成产生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湖南怀化产山苍子的资源状况评估以及山苍子油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秦巴地区推广种植的紫苏种质,将从重庆、江苏、广西等地区引种的11批不同种质紫苏和1批本地野生紫苏同时种植于陕西商洛地区,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提取紫苏叶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挥发油组成成分,并比较挥发油得率,以评价不同种质来源紫苏在秦巴地区的品质表现。结果表明,从紫苏挥发油中共鉴定出180种化学成分,不同种质的共有成分有20种。主要共有成分为紫苏醛(0.48%~62.54%)、紫苏酮(0.02%~32.09%)、α-石竹烯(7.67%~22.16%)、α-香柑油烯(1.09%~15.57%)、D-柠檬烯(0.08%~14.89%)、芳樟醇(0.04%~7.99%)、大根香叶烯D(0.48%~4.15%)等。另有一些特殊成分,1个烯型(PL)种源含35.79%紫苏烯,1个醚型(PP)种源含35.76%芹菜脑,1个EK型种源含17.88%2-烯丙基-4-甲基苯酚等。12批紫苏种质可分为5种化学型,醛型(PA)、酮型(PK)、醚型(PP)、烯型(PL)及酚型(EK)。挥发油得率为0.30%~0.82%,其中以醛型的挥发油得率最高,烯型的得率最低。不同种质紫苏在相同引种栽培环境下,紫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组成和得率差异明显。除烯型紫苏外,其余种源紫苏的挥发油得率均可达到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秦巴地区发展紫苏种植建议以江苏邳州地区的回回苏(醛型)为宜,重庆和玉林地区的白苏(酮型)次之。  相似文献   

13.
肖祖飞    李凤    邢梦雪    张北红    金志农    吕雄伟    王颜波    张琴    马一丹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0,35(6):147-152
以芳樟醇、脑樟、柠檬醛型樟树1年生枝叶片为材料,研究采收和存放时间对3种化学型樟树叶片出油率和含水率的影响,以期为樟树矮林作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芳樟在5月8日至10月23日出油率不断升高,12月24日降低;脑樟在5月8日、10月23日出油率高,12月24日出油率低;柠檬樟出油率在5月8日至8月1日较高,10月23日至12月24日出油率下降;芳樟、脑樟、柠檬樟叶片含水率与出油率变化趋势一致。叶片采收后,芳樟、脑樟、柠檬樟叶片含水率随叶片存放时间的延长呈直线下降趋势;芳樟和柠檬樟叶片出油率随着叶片存放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分别在叶片存放21 h和24 h后,叶片出油率显著下降,之后基本保持不变,脑樟叶片出油率随着叶片存放时间的延长基本保持不变;烘干后的芳樟、脑樟、柠檬樟叶片出油率与鲜叶相比较,出油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芳樟出油率达到显著水平。因此,生产上芳樟、脑樟矮林适宜采收时间是10月份,柠檬樟为8月份,且芳樟和柠檬樟收割枝叶提取精油最适时间为24 h内,脑樟可以存放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 L.)不同播种期的茎、叶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结果表明,挥发油含量秋季早播者高于迟播者,并且营养生长旺盛期叶片挥发油含量极显著高于生殖生长期叶片的挥发油含量.因此,为了获得更多挥发油,在佛山地区应以采收9月播种的营养生长旺盛期的叶片为宜,其挥发油含量最高,萃取率达0.70%.  相似文献   

15.
采用石油醚作为溶剂,提取楠藤根、茎、叶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利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从楠藤根、茎、叶中分别鉴定出49、45、28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挥发油含量的93.70%、92.10%、93.28%;从根、茎、叶中共鉴定出68种化合物,其中共有成分有19种;楠藤根、叶部分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羽扇豆醇乙酸酯,相对含量分别为28.85%、27.33%;楠藤茎部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γ-谷甾醇,相对含量为16.73%。通过GC-MS技术分析发现,楠藤根、茎、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林雪容  殷希  王艳艳  纪明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19738-19739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挥发油成分及含量,为科学利用鸡屎藤提供参考。[方法]用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利用正交试验筛选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M鸡屎藤茎∶V环己烷=2∶60(g/ml),微波提取10min,微波功率800 W,微波温度50℃,挥发油收率可达1.32%。通过GC-MS技术从微波辅助提取的鸡屎藤茎提取物中共检测出10种组分,鉴定出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0.690%,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n-棕榈酸(18.424%)、邻苯二甲酸异丁基壬酯(24.243%)和油酸(15.131%)。[结论]微波辅助环己烷提取鸡屎藤茎挥发油提取速率快,出油率高,但是分离鉴定出的组分太少,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延胡索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莉  郭新异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418-20420
[目的]研究陕西和江苏产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的组成及差异。[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中挥发油成分,用GC-MS法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从陕西和江苏产药材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35种和30种化合物,各占延胡索挥发油总峰面积的70.57%和66.41%。其中,共有30种化合物相同,其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丹皮酚(24.52%1、8.43%)、棕榈酸(5.35%、6.39%)、2-β-甲氧基-5-α-胆甾烷酸(7.37%5、.76%)等。[结论]产地是影响延胡索挥发油的种类及含量不同的一个因素,这为不同地区延胡索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德宏尤力克柠檬嫩叶和成熟叶的挥发油,并对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卷烟加香评价。GC/MS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尤力克柠檬嫩叶及成熟叶的挥发油在提取得率、化学成分及含量上差异很小。尤力克嫩叶和成熟叶挥发油的提取得率分别为0.60%和0.58%,分离鉴定出44和40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24%和98.83%,其中共同化学成分38种。尤力克柠檬嫩叶和成熟叶挥发油中醛类物质分别占44.94%和42.65%,烯类物质分别占36.59%和41.26%,醇类物质分别占10.80%和10.21%,酯类物质分别占4.76%和3.27%。卷烟加香结果表明:在云烟(紫)叶组中添加0.01%的尤力克柠檬叶油后对卷烟香气和余味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万镜  张素英  杨远义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31-11432,11440
[目的]分析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62%。其主要成分是以萜类为主,其中以左旋薰衣草醇(17.781%)和吉马烯D(11.963%)含量最多。[结论]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种类较丰富的是广东白苞蒿,其共有成分中仅有β-金合欢烯、橙花菽醇、匙叶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和姜烯,且石竹烯氧化物和匙叶桉油烯醇在2个不同地区白苞蒿样品中含量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20.
尤力克柠檬叶挥发油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加香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德宏尤力克柠檬嫩叶和成熟叶的挥发油,并对挥发油进行GC/MS分析和卷烟加香评价。GC/MS分析结果表明:德宏尤力克柠檬嫩叶及成熟叶的挥发油在提取得率、化学成分及含量上差异很小。尤力克嫩叶和成熟叶挥发油的提取得率分别为0.60%和0.58%,分离鉴定出44和40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8.24%和98.83%,其中共同化学成分38种。尤力克柠檬嫩叶和成熟叶挥发油中醛类物质分别占44.94%和42.65%,烯类物质分别占36.59%和41.26%,醇类物质分别占10.80%和10.21%,酯类物质分别占4.76%和3.27%。卷烟加香结果表明:在云烟(紫)叶组中添加0.01%的尤力克柠檬叶油后对卷烟香气和余味方面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