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以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为依据对槭属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进行评价的可行性,为槭属植物种质资源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采集27种槭属植物的60个质量性状和13个数量性状数据,并通过赋值法对质量性状指标进行分级,在对所有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和部分数量性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槭属植物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异程度均较质量性状高。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测定的11个数量性状指标在27种槭属植物种间的差异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叶柄长度、小坚果长、翅果长宽比、单叶长宽比、单叶宽和小坚果厚度的变异系数较大,花瓣数和花萼数量的遗传特性相对稳定。遗传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槭属是一个形态上存在较高分化水平的类群,绝大多数性状在组间和种间均存在着广泛的变异。主成分分析将73个表型性状指标转化为13个主成分,13个主成分可反映27种槭属植物表型性状的主要特征信息。对27种槭属植物73个性状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转换,利用欧氏距离、运用组间连接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其聚为3大类;槭属植物的一级分类标准是叶型,二级分类标准是开花时间,三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香椿Toona sinensis种源间种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对11省35县(市、区)的香椿种子8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和结论】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种子长宽比、种子宽厚比、百粒质量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种子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宽厚比变异系数最小,分别为11.16%和5.60%.各性状的重复力以百粒质量最高,种子宽厚比最低,分别为98.1%和75.5%.种子长与采种点经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大小有从西南往东北方向减小的趋势.种子厚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厚、百粒质量与年均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而种子厚与年均日照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百粒质量与种子宽厚比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子长宽比相关不显著.种子宽与种子厚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种子全长、种翅长、种子长相关不显著.根据8个性状的聚类分析,可以把35个种源分为5类.  相似文献   

3.
任豆种源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任豆Zenia insignis种源性状地理变异及其规律。【方法】从任豆分布区收集5省21县(市、区)的任豆种子,对种子表型6个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偏相关与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任豆种源种子性状的地理变异。【结果】种子长度、宽度、厚度、长宽比、长厚比、百粒质量6个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性状变异系数在5.76%~10.16%,其中,种子厚度的变异系数最大,达到10.16%,其次是百粒质量和种子长度,变异系数达8%以上,种子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但变异系数也达5.76%。6个种子性状的重复力均在80%以上,其中,种子长度的重复力最高,达到98.1%,其次是种子厚度和种子宽度,均高达90%以上,种子长宽比的重复力最低,但也达到84.2%。不同种源种子性状与采种点的纬度、经度和海拔呈负相关,其中,种子厚度和百粒质量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任豆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长厚比、百粒质量与采种点年平均气温也均呈负相关,但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正相关,而与年均日照时数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根据任豆种子6个不同性状指标,对21个种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1个种源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任豆21个种源可以划分为5个类群,划分结果具有明显的地理区域性。  相似文献   

4.
对25个北高丛蓝莓品种的种子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品种之间种子形态特征和萌芽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长度、宽度、长宽比、千粒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9.40%、8.54%、7.02%和24.78%。种子开始萌发时间、结束萌发时间、平均萌发时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38%、22.22%和4.90%。种子萌芽率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为52.58%。其中米德、爱国者、日出种子萌芽率高于其他品种,分别为77.3%、73.3%和60.7%。研究结果为蓝莓栽培和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四川牡丹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牡丹作为中国特有的野生牡丹种质资源,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为揭示四川牡丹种实性状特征,采用了方差分析、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种源地四川牡丹的种实性状差异,以及种实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成熟率、种子质量、种皮厚度和果实长宽比在样地间差异显著,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四川牡丹种实性状平均变异系数较大(21.27%),其中种子成熟率平均变异系数最大(41.95%),种皮厚度(23.71%)、种子质量(17.11%)和果实长宽比(14.6%)次之,生活力平均变异系数最小(8.99%);种实性状主要受海拔、土壤速效钾和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影响,其中种子成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下降,生活力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增强,种皮厚度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升高,果实长宽比随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升高而显著降低,种子质量随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降低而增加;种实性状变异主要受海拔和土壤速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其中种子成熟率变异随海拔的升高而显著升高,生活力变异随铵态氮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种子质量变异随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种皮厚度变异随速效磷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果实长宽比变异随速效钾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详细研究了新疆十字花科杂草20属26种2变种的种子和果实分类特征,编制属、种检索表,对其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了图。  相似文献   

7.
详细研究了新疆十字花科杂草20属26种2变种的种子和果实分类特征,编制属、种检索表,对其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了图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及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R75589-31S、IR60、IR70和90个籼粳成分不同的株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以获得的27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稻米外观品质遗传及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垩白度、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粒宽与垩白度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对垩白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409、2.1738和2.7805。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且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以种子加性效应为主,母体效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垩白度主要受到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控制,同时还受到细胞质的影响。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都在80%以上,其中以粒宽为最高,达89.90%,垩白度的遗传率相对较低,为72.94%。  相似文献   

9.
新疆甘草属杂草荚果与种子特征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疆甘草属杂草胀果甘草、粗毛甘草、平卧甘草、黄甘草、光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等6个种的果实和种子的分类、形态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按果实和种子特征编制了种的检索表,并对6个种进行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0.
香椿(Toona sinensis(A.Juss.)Roem.)是楝科香椿属植物,其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素有"中国桃花心木"之称,是珍贵的用材树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为系统揭示其天然群体表型变异程度和变异规律,对香椿天然分布区内的16个天然群体9个表型性状进行了分析。采用了巢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多种方法,分析了香椿天然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香椿天然群体11个种实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的差异,群体间表型分化系数为40.209%,群体间变异小于群体内的(59.791%)。果实和种子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13.864%和13.593%,种子的变异系数较小,表明种子的稳定性要比果实的高。对香椿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将香椿16个天然群体划分为4类。相关结果显示果实质量、果实长度、果宽基、种子长度和种翅长度是影响香椿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新疆车前属杂草果实及种子分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研究了新疆车前属杂草7个种的果实和种子分类特征,编制分种检索表,对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综合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了栓皮栎主要分布区5个种源的种子,分别测定了种子形态和营养成分含量指标,并分析了这些指标与产地环境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栓皮栎种子长、种子宽、长宽比、百粒种子质量、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粗脂肪质量分数和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种子各形态性状中变异系数在9%~12%,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异系数在4%~24%,且都是种源间变异程度大于种源内部;种子百粒种子质量与产地纬度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宽比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种子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年平均日照呈显著正相关,种子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环境因素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种源栓皮栎种子各性状的变异.[方法]通过收集和测量来自栓皮栎自然分布区的北京、安徽、陕西、河北、山东、河南、云南、湖南等8个省15个地理种源的种子,运用SPSS 18.0软件对栓皮栎种宽、种长、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种源栓皮栎的种长、种宽、种子长宽比、单果重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种宽和单果重与种子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种宽与单果重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种长与单果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种子其他性状间均未达显著性相关水平(P≥0.05);单果重与经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他生态因子与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显示15个种源的栓皮栎可聚为3类.[结论]栓皮栎不同种源间种子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栓皮栎种子性状可能受到遗传信息,栽培方法及生态因子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25个不同类型的刺葡萄(21个引自湖南,1个引自福建,3个引自江西)为试材,以叶形结构特征、花器官性状、果实外观性状和种子表型性状为指标,采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6个分类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刺葡萄其叶形结构值有所不同,其中有3组的叶形编码值相同,即澧县–4刺葡萄与吉首–1刺葡萄、澧县–5刺葡萄与吉首–3刺葡萄、芷江60Co刺葡萄与望城刺葡萄,叶片形态主要表现为三裂浅缘或全缘;根据极轴与赤道轴比和刺葡萄子房形态特征可得知刺葡萄雄能花,子房退化,形状不规则;两性花与雌能花子房形态分为4类,即窄圆锥形、较窄圆锥形、广圆锥形和较广圆锥形,大多数为较广圆锥形;刺葡萄果穗重与果粒重的变化幅度较大,果粒主要为圆形,果皮颜色表现为绿粉色、紫红色和紫黑色;刺葡萄种子为长椭圆形,无种表横沟;在分类学性状变异分析中,16个分类性状的变异范围为5.03%~28.52%,平均变异系数为12.46%,其中果实粒重的变异最大,变异系数为28.57%,种子长度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为5.03%;在主成分分析中,第1主成分是果粒的形态性状,第2和第3主成分是叶片的形态特征值,第4主成分是种子的形态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168%。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扁桃果实与种子形态变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野扁桃不同居群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特点,为野扁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居群生物学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对野扁桃4个自然居群的果实和种子形态进行观测.[结果]在调查的11个表型性状中,不同性状在居群间变异系数从0.245(种子质量,SW)到0.078(果核长度,FL),果核长度(FL)最为稳定.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居群间果核宽、果核与种子长宽比等(FB、FL/FD、SL/SD、SW/FW)差异显著,果核与种子质量等(FT、FW、SD、ST、SW)5项的差异极显著.聚类分析显示,4个居群可划分为2类,在巩留和塔城居群间(TX与TW)已发生较大变异.[结论]野扁桃果实和种子形态具有丰富的变异,在其优良种源的选育中应重视环境造成的差异以便开发利用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藏东南18种杜鹃属植物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以期为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18种杜鹃属植物分属于杜鹃亚属、常绿杜鹃亚属、糙叶杜鹃亚属。结果表明,供试花粉均为四合体花粉,四合体直径以大萼杜鹃最大,林芝杜鹃最小。单粒花粉球形或近球形,为3孔沟,黄杯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高,为17.38 μm×3.32 μm,而林芝杜鹃萌发孔的长宽值最低。花粉外壁由大小、形状不一的颗粒组成,其中黄毛雪山杜鹃和白毛杜鹃的颗粒形状较为特殊,为长颗粒状。综合认为,花粉形态特征不宜作为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但仍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部沿海地区苦楝果实的性状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鲁两省沿海地区10个产地苦楝Melia azedarach果实长、果实宽、果实长宽比、果实千粒质量、核果长、核果宽、核果长宽比和核果千粒质量8个果实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在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产地间变异系数为2.15%~18.53%,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变异系数。产地间广义遗传力为59.68%~96.06%,亦均小于产地内家系间的广义遗传力。说明苦楝产地间和产地内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且产地内家系间变异〉产地间变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苦楝产地果实性状受经度和纬度双重影响,主要呈现以纬度为主,以经度为辅的变异模式.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判断。苦楝产地内和产地间丰富的遗传变异为选育抗风耐盐等优良品种提供了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东乡野生稻的种子形态(谷粒、米粒)特征,谷壳和果皮的构造,种子休眠性、种子吸水量和种子萌发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形态,长宽比大于3.5,千粒重20 g,谷色黑褐色,芒长5.42 cm,米粒长7.15 mm,长宽比3.3,米色呈虾皮色,无腹白,玻璃质,直链淀粉含量24%,蛋白质含量10.8%.种子休眠性强,可达7个月之久,与谷壳结构密切相关,其谷壳外的硅质细胞层厚和谷壳内的蜡质层厚.种子萌动发芽的最低需水量为20%;种子萌动的最低温度为8 ℃;种子发芽后可在(6±0.5)℃下生长,2 d增长1.24%;10 d可增长12.24%.成熟种子播入土水中,在自然条件下日平均温度12.3 ℃,日最高温度16.5 ℃以上,开始萌动发芽,在室内条件下,日平均温度15 ℃,日最高温度16 ℃开始种子萌动发芽,但前者比后者提早5 d萌动发芽,发芽率比后者少10.4%,日最高温度比平均温度对种子萌动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子系统学引发了广义乌蔹莓属Cayratia s.l.(葡萄科Vitaceae)的界定的一系列争议。以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为对象,采用多种不同证据进行综合分类研究。【方法】比较了种子形态、茎叶毛被特征,结合atpB-rbcL、trnCpetN、trnH-psbA和trnL-F等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探讨浙江广义乌蔹莓属的分类问题。【结果】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的茎、叶毛被有所不同,毛被类型(无毛、短柔毛和多节长柔毛)和疏密程度在种间有差异。乌蔹莓属Causonis Raf.植物和拟乌蔹莓属Pseudocayratia J. Wen, L. M. Lu&Z. D. Chen植物种子胚乳横切面形态和背腹面洼穴形态有很大差异。前者种子胚乳横切M形,腹面洼穴倒狭卵形或倒狭卵状椭圆形,深凹;后者种子胚乳横切T型,腹面洼穴椭圆形,浅凹。基于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将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明显分为乌蔹莓属和拟乌蔹莓属2个属。【结论】基于形态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将薄叶乌蔹莓Cayratia tenuifolia (Wight et Arn.) Gagnep.和尖叶乌蔹...  相似文献   

20.
潘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3,(12):5408-5409
对6个沙棘品种的叶片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的叶片形态特征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选出了2个主成分,方差累积贡献率达到69.633%,长宽比、叶宽分别是第1、2主成分的主导因子;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逐步判别分析选出了对沙棘品种叶片形态分类有显著影响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长宽比及形态因子参数,同时建立了部分变量的1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