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结合广西花生和水稻栽培特点及病害、草害发生规律,在推动耕地制度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保证“粮油安全”前提下尝试花生和水稻水旱轮作模式,考查这一模式对花生形态、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旱轮作能够促进花生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提高了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提高了花生百果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油酸含量,轮作模式下花生产量也显著提高。因此在桂东地区采用水旱轮作栽培模式生产水稻和花生能够达到粮油稳产增产的目的,该模式可以进一步探究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
2013年郎溪县秸秆腐熟剂筛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秸秆腐熟剂品种均能提高秸秆腐解速度,采用秸秆还田并添加秸秆腐熟剂与无秸秆还田和采用秸秆还田而不使用秸秆腐熟剂相比,可以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增加籽粒千粒重,提高品质,并且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因此应用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进行腐熟还田值得在郎溪县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秸秆还田模式与常规种植模式对比,研究了秸秆还田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株高、干物质重、叶面积均高于常规种植模式;两种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和容重变化并无显著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均高于玉米常规模式;在产量方面,大豆茬种植玉米轮作还田模式比玉米常规模式下的产量表现为增产,增产幅度为6.4%.  相似文献   

4.
于2014~2015年在稻茬小麦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秸秆腐解特征、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75 kg/hm2)投入能加速水稻秸秆的腐解速度;中氮(300 kg/hm2)施用有利于小麦形成协调的产量结构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水稻秸秆还田能够增加麦田土壤钾素及有机质含量。结论: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中氮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素的投入,更有利于水稻秸秆的腐解、小麦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于20142015年在稻茬小麦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水稻秸秆腐解特征、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75 kg/hm2)投入能加速水稻秸秆的腐解速度;中氮(300 kg/hm2)施用有利于小麦形成协调的产量结构和较高的经济产量;水稻秸秆还田能够增加麦田土壤钾素及有机质含量。结论: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中氮水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素的投入,更有利于水稻秸秆的腐解、小麦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作物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对小麦产量及其物质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2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郑麦7698和徐麦33,采用水稻、玉米、花生3种作物秸秆配施腐熟剂还田种植模式,以小麦常规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秸秆还田均能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其中以玉米秸秆还田增产优势最强,郑麦7698和徐麦33分别平均增产40.05%和26.27%;花生秸秆还田分别平均增产23.69%和15.97%;水稻秸秆处理分别平均增产30.34%和9.02%,水稻、花生2种秸秆还田增产效果差异不显著。与传统耕作相比,秸秆还田能显著控制小麦前期群体数量,促进后期生长,优化群体质量,提高分蘖成穗率;能显著提高小麦后期LAI,增加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提高后期干物质积累对产量的贡献率,通过增穗增粒或增粒增质量途径,有效提高小麦产量。秸秆还田对小麦全苗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探究秸秆全量还田增施氮肥对旱改水田水稻生长的影响,旨在找到合理的氮肥施用量,为旱改水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支持。试验前茬水稻秸秆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后减量施用缓释复合肥600 kg/hm2(常规用量750 kg/hm2)和增施不等量尿素,设置4个尿素增施梯度分别为75、150、225、300 kg/hm2,以不增施尿素为对照,肥料和秸秆同时翻入土中,后期无追肥,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生育期株高和叶面积也增加,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加后下降,叶片丙二醛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增施氮肥能够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垩白度降低。以增施225 kg/hm2尿素最佳,有利于水稻生长和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在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下,稻作季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及麦作季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对下茬麦田土壤肥力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缓解土壤氮流失,提高土壤供肥、 保肥水平.不同水稻秸秆还田量的效应对比分析明确,在水稻-小麦二熟制条件下,经过两年秸秆全量还田后,水稻秸秆还田1/3(即...  相似文献   

9.
秸秆腐熟剂对植烟土壤及后茬水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孚美  伍绍龙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1997-1999
为明确烟-稻轮作栽培模式下,添加不同腐熟剂对加速烟秆腐熟、改良土壤环境,以及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进一步指导烟区农民科学使用烟秆腐熟剂,特开展小区试验,对比覆垄丰、金葵子、谷霖和满园春4种秸秆腐熟剂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和后茬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秸秆腐熟剂产品对还田烟秆都具有加速腐烂的作用,能减轻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提高缓效钾和总钾含量,增加后茬水稻产量。4个秸秆腐熟剂产品中,以满园春牌生物发酵剂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0.
玉米秸秆还田对不同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5个不同品质类型(强筋、中筋、弱筋)小麦品种,采用秸秆还田种植模式,以常规栽培方式为对照,研究其对小麦产量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传统耕作相比,对分蘖成穗率强的小麦品种产量影响不大,但显著降低了分蘖力弱的大穗型品种产量;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强筋小麦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延长弱筋小麦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对其加工品质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1.
麦玉轮作和麦稻轮作是我国一年二熟区重要的种植制度,该种植制度下秸秆资源丰富,秸秆还田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但它也存在抑制作物生长、传播病虫害等弊端。对麦玉和麦稻一年二熟轮作制度下的秸秆还田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经分析比较,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和小麦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水稻秸秆粉碎覆盖还田为麦玉和麦稻轮作制度下相对较优的秸秆还田模式组合。  相似文献   

12.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短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为试验材料,连续4 a年开展秸秆还田试验,研究前茬小麦秸秆还田对后茬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增加后茬水稻产量,且水稻增产率随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提高。连续实施秸秆还田3~4 a,土壤有机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但秸秆还田对土壤全氮含量的短期效应尚未显现。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着秸秆还田开展年限的增加而提高。秸秆还田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且秸秆还田年限越长,效果越明显。由此可见,秸秆还田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秸秆还田对作物增产和耕地质量的提升效应随着实施年限的增加而越发突出。  相似文献   

13.
花生多年连作地块存在严重连作障碍问题,对花生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明确花生甘薯轮作对解决花生连作障碍问题的作用,选用多年连作地块,进行了花生连作(HHLZ)与甘薯花生轮作(GHLZ)2种种植模式对其产量、品质及生理影响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GHLZ比HHLZ荚果产量显著提高了15.22%,出米率显著提高了7.98%,GHLZ较HHLZ花生籽粒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O/L值均显著提高,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花生籽粒品质明显改善;GHLZ比HHLZ显著提高了不同时期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提高了花生叶面积指数和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明不同水分条件下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变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常规淹水和无水层栽培,秸秆还田的水稻产量提高,油菜秸秆和小麦秸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秸秆不同利用方式以覆盖效果较好。秸秆还田处理的后茬油菜产量比不施秸秆的提高1.8%~9.3%。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常规淹水多于无水层栽培,但秸秆还田能促进氮磷钾的吸收利用。无水层栽培比常规淹水栽培的土壤有机质等养分提高,说明无水层栽培条件下更利于还田秸秆的养分释放和土壤对养分的保持。  相似文献   

15.
试验设置了麦稻秸秆全量粉碎两季均还田、小麦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而水稻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而水稻秸秆一季全量粉碎还田、麦稻秸秆两季均不还田周年对比试验,测定了不同还田方式土壤理化性状、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的变化及对水稻、小麦生长发育、产量结构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秸秆还田耕作技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水稻、小麦轻简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小麦—水稻轮作秸秆还田保护性耕种技术体系。试验证明,通过连续3—5年小麦、水稻全量粉碎还田,土壤理化性状会得到明显改善,土壤持续供肥能力稳步上升,水稻、小麦产量、品质必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麦秸秆还田与施氮技术对直播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表现。【方法】以直播粳稻扬粳9538为材料进行大田对比试验,设置麦秸还田与不还田、实地氮肥管理(SSNM)和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等处理,测定水稻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效率。【结果】无论是SSNM还是FFP,与秸秆未还田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每穗粒数、结实率与千粒重,增加了产量,改善了稻米的外观品质与蒸煮品质。与FFP相比,SSNM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稻米的食味性。秸秆还田结合SSNM增大了籽粒最大灌浆速率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了活跃灌浆期,增加了粒重,并提高了氮收获指数、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结论】秸秆还田结合SSNM可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7.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是指在上茬作物收获时,应用秸秆快速腐熟技术,及时将秸秆还田腐熟后种植下季作物。适宜于有水源保障条件的"水稻-水稻"栽培模式。实施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技术,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作物单产,并避免焚烧秸秆污染环境。现介绍两种技术模式要点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稻麦轮作条件下连续秸秆还田配施秸秆腐熟菌剂对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实验的方法,以长江下游典型地区扬州市宝应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稻麦秸秆连续5年全量还田以及还田配施快腐菌剂对耕地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秸秆长期全量还田有利于提升水稻产量,降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增加;2)秸秆还田同时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增加水稻产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3)水稻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有效磷和有效钾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秸秆还田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土壤性质,配施秸秆快腐菌剂能够进一步提升秸秆还田的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4~2009年,在成都平原麦稻轮作区研究了不同周年耕作模式(周年翻耕无秸秆还田、小麦免耕稻草覆盖还田+水稻旋耕无秸秆还田、麦稻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麦稻周年垄作免耕秸秆全量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模式间小麦产量差异较小,水稻产量差异较大;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年际间水稻产量较其他模式稳定。麦稻关键生育阶段0~30 cm土层速效养分含量模式间差异较小;免旋结合稻草覆盖利于土壤表层有机质积累。周年免耕秸秆全量还田模式20 cm处紧实度降低,渗水速率增大,保水性能下降。研究结果说明,不同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不是影响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因土壤物理性质变化导致水分下渗差异是水稻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免旋结合稻草覆盖还田模式似乎更利于麦稻轮作田生产能力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水稻-小麦-油菜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的技术方法,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时的操作要点;介绍了不同的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还介绍了稻油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方法。建议加大稻麦轮作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促进产量增加,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