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建立海南地方习用药材土人参的质量标准,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工作手册》中药质量标准研制的要求,对土人参药材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多糖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明确了土人参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结构特征,建立了具有专属性的薄层鉴别方法;规定土人参药材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2.0%、总灰分含量不得超过18.0%、醇溶性浸出...  相似文献   

2.
对穿根藤(Psychotria serpens L.)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车叶草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穿根藤进行性状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穿根藤中车叶草苷的含量。结果表明,对穿根藤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主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定穿根藤水分不得超过13%,总灰分不得超过8%,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0.9%,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1%;车叶草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10%。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质量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穿根藤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曾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329-7330
[目的]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中药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包括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水分检查、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检查。[结果]建议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准为:水分不得超过10.0%,总灰分不得超过1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9.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1.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4.0%。[结论]该建议可以为白花蛇舌草质量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陕西产辣蓼药材质量标准及更好地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药学研究方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薄层色谱法、挥发油测定法、比色法对陕西产辣蓼药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陕西产辣蓼药材水分含量7.42%~8.61%,总灰分含量8.06%~8.6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23%~0.7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9.86%~23.62%,挥发油含量0.13~0.17mL/g,总黄酮含量2.01%~4.59%.其中,洋县、柞水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较高,略县、柞水县辣蓼的黄酮含量较高,蓝田县辣蓼的醇溶性浸出物和黄酮含量都最低,其他地区的辣蓼介于中间.陕西柞水辣蓼药材品质最好,而蓝田辣蓼的品质最差;建立了以性状描述、显微特征描述、指标有效成分芦丁的薄层定性鉴别及水分含量不得过于9%、总灰分含量不得过于9%、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于1%、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总黄酮含量不得少于2%为主要内容的陕西辣蓼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定符合国家及生产企业中药检验要求的细叶百合花药材质量标准。[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用检测方法分别测定了细叶百合花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浸出物含量。采用吸光光度法测定了细叶百合花醇溶性提取物的吸光度。[结果]依据中药质量标准制定指导原则及相关检测方法,确定细叶百合花水分含量不得超过14.00%,总灰分不得超过9.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醇溶性提取物吸光度在(472±2)nm波长处,不得低于0.500;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40.00%。[结论]该试验所制定的细叶百合花质量标准符合国家有关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要求,能够对细叶百合花的质量进行控制,同时可以用于其他百合花类药材质量控制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炒槐米饮片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对炒槐米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测定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及总黄酮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炒槐米各项检测指标均超过2005年版《中国药典》槐米药材标准。结论:建议炒槐米的质量标准暂定为:水分≤9.0%,总灰分≤8.0%,酸不溶性灰分≤2.0%,30%甲醇溶液浸出物≥45.0%,总黄酮含量≥20.0%,芦丁含量≥15.0%。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民族药维药小茴香根的质量标准.[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中药材小茴香根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重金属进行测定,并按附录方法对中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寻找小茴香根在显微镜下的最常见的特征性细胞.[结果]中药材小茴香根的质量标准含水量以不得超过9.00%为宜;总灰分不得高于10.5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高于2.50%为宜;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30.00%,热浸法水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45.00%为宜;冷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13.00%,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量以不得低于20.00%为宜.[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建立维药小茴香根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维吾尔药材核桃分心木的质量标准.[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Ⅸ对维药核桃分心木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进行测定,并对该药材粉末进行显微鉴定.[结果]建立了分心木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并测定了分心木药材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含量.[结论]该试验结果为完善分心木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薄层色谱法和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法对小叶女贞果实作为药材应用的质量标准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小叶女贞果实中活性成分齐墩果酸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同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标准对9批不同来源小叶女贞果实药材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等进行了测定,确定水分应≤8.68%,总灰分应≤4.82%,酸不溶灰分应≤0.24%,浸出物以水为溶剂,热浸法测定应≥32.21%。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订柴胡药材质量标准。[方法]选取9批不同产地柴胡样品,分别测定其浸出物、总灰分及挥发油吸光度(277 nm)3个指标。[结果]各产地柴胡浸出物含量平均为(13.64±4.73)%,总灰分含量平均为(5.42±1.33)%,挥发油吸光度平均值为0.139±0.044。[结论]柴胡质量标准为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1.0%,总灰分含量不得过7.0%,挥发油吸光度应不得低于0.12(277 n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11批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灰分、浸出物等质量评价参数。[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中的水分测定第一法、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重金属检查法和砷盐检查法测定。[结果]盐生肉苁蓉药材水分不宜超过10%,总灰分不宜超过12%,酸不溶性灰分不宜超过1.7%,65%乙醇热浸法浸出物不宜低于45%,重金属(Pb2+)不超过0.000 5%,砷盐不超过0.000 1%。[结论]该试验方法准确方便、高效、重复性好,可作为盐生肉苁蓉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绞股蓝的水分、灰分和浸出物含量,并设置其质量控制项目和限量,为提升绞股蓝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中相关检测方法对绞股蓝中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绞股蓝水分、浸出物、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之间有一定差异。所有75批次绞股蓝,全草的含水量最高,与龙须、叶、茎和叶3种部位的含水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药用绞股蓝水分含量为8.31%~12.78%,总灰分含量为9.41%~20.19%,酸不溶性灰分含量除样品部位为茎之外的19批样品外均在0.57%~6.99%范围,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为20.86%~39.79%。55批次茶饮绞股蓝中,水分含量仅14批次达标,总灰分含量19批次合格,产地为陕西、湖北和福建的绞股蓝浸出物含量较其他省份高。【结论】结合试验结果并综合分析药用、茶饮绞股蓝的质量控制,建议制定统一标准。将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水溶性浸出物(热提法)4项检查设为各省绞股蓝药材质量控制项目,拟定药用绞股蓝的水分、总灰分含量分别不得超过12.0%、16.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3.0%,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含量不低于25.0%;茶饮绞股蓝可依据使用部位不同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3.
对瑶浴散剂的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及水溶性浸出物按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中的方法进行测定;观察瑶浴散剂粉末显微鉴别特征,并对其进行薄层鉴别检查;采用HPLC法测定瑶浴散剂中β-细辛醚的含量。结果表明,瑶浴散剂中的水分含量不得超过9.00%;灰分含量不得大于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不得大于1.3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低于19.00%;瑶浴散剂中合欢皮、鸡血藤及石菖蒲药材的显微特征明显;TLC鉴别中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瑶浴散剂中β-细辛醚的含量在0.71%~0.85%,RSD为2.48%,各批次含量大致相同。所建立瑶浴散剂质量控制方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对瑶浴散剂质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连吴茱萸质量标准。方法:对连吴茱萸中主要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进行测定,另外对连吴茱萸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和醇浸出物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连吴茱萸中水分含量为5.96%~10.91%,总灰分含量为6.51%~9.31%,醇浸出物含量为47.29%~50.69%,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总量在0.064%~1.080%之间,柠檬苦素含量在1.451%~2.931%之间。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规范连吴茱萸的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连吴茱萸质量标准。方法:对连吴茱萸中主要有效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进行测定,另外对连吴茱萸的性状、鉴别、水分、总灰分和醇浸出物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连吴茱萸中水分含量为5.96%~10.91%,总灰分含量为6.51%~9.31%,醇浸出物含量为47.29%~50.69%,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总量在0.064%~1.080%之间,柠檬苦素含量在1.451%~2.931%之间。结论: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规范连吴茱萸的质量,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良才  孙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041-14044
[目的]为空心莲子草(ALLIGATOR ALTERNANTHERA HERB)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全面剖析空心莲子草的生药学特征。[方法]通过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常规成分检查、薄层色谱鉴定及含量测定,来全面剖析空心莲子草的生药学特征。[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建议空心莲子草的质量标准为:空心莲子草的水分含量不超过10%,灰分含量不超过26%,酸不溶物不超过6.5%,水溶性浸出物不低于40%,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25%,总黄酮的含量不得低于2.0%。[结论]该研究可以为空心莲子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药材抱石莲的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为制定抱石莲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方法。[结果]对抱石莲的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理化鉴别结果,抱石莲药材醇提取物与醋酐-浓硫酸、氯仿-浓硫酸、冰醋酸-乙酰氯等试剂反应均呈阳性。抱石莲药材水分的平均含量为11.98%;总灰分平均含量为7.83%,酸不溶性灰分的平均含量为0.27%;醇溶性浸出物平均含量为18.96%。[结论]根据抱石莲药材的显微特征能较好地将其与同属其他植物相区分。抱石莲药材中含有三萜皂苷化学成分。建议其质量标准分别控制为:水分含量≤14.00%;总灰分含量≤10.00%,酸不溶性灰分含量≤1.00%;乙醇浸提物浓度≥15.00%。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钝药野木瓜药材的质量,并为中药钝药野木瓜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和为药材的生产、流通、使用及检验提供依据,按照2010版《中国药典》附录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对贵州钝药野木瓜进行了常规检测、性状、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其指标性成分荷苞花苷B的含量。结果表明:贵州不同地区的10批次钝药野木瓜药材的水分含量不超过11%,总灰分不高于7.0%,酸不溶性灰分不高于0.6%,醇溶性浸出物不低于17%;性状与显微特征一致性好;药材甲醇提取液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荷苞花苷B含量在0.083 2~0.832μg,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为2.04%(n=6)。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建立了一点红的质量标准,确定了一点红的显微特征;通过TLC法能清晰显示一点红药材特征斑点;12批一点红中水分含量平均值为10.9%;总灰分含量平均值为10.5%;酸不溶性灰分含量平均值为1.3%;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5.4%;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平均值为15.4%;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绿原酸含量,绿原酸在0.044 8~0.896 0 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为0.27%。该方法准确可信,操作简便可行,可为一点红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小聪  周媛  刘闯  张红艳  郭志勇  邹坤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189-12191
描述了苎麻叶的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特征,并测得苎麻叶药材水分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和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分别为7.47%、16.29%、1.71%、12.66%和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