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国际化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学生国际化、教师国际化、课程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合作国际化等五个方面的同步发展。而卓越求实的办学理念、高效的治理结构、精英治校的人才战略、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和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机制是南洋理工大学获得超常规发展的主要经验,科学定位、自主办学和师资队伍国际化则是办学国际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推进"双一流"建设,一流的管理至关重要。高校办公室处在学校管理服务的中枢位置,应结合现代大学建设制度建设和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完善,在"双一流"建设背景和要求下,适时转换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构建服务型行政管理,强化决策咨询,打造专家型团队,优化资源整合,形成学校发展合力,为创建"双一流"提供保障和动力。  相似文献   

3.
阿尔伯塔大学科学合理的治理体系保障了该校处于加拿大研究型大学靠前位置,有效契合了大学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立法、行政、监督相互独立、互为支撑的衔接体系,在实践运行中呈现出依法治校、民主多元、重心下移、以人为本的现代大学管理特色。阿尔伯塔大学的治理体系对探索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争取扩大地方应用型高校办学自主权,推进落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部治理的责权下移,引导强化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体系的以人为本理念等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石。结合当前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中存在权力配置不均衡、章程缺失、缺乏职业化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大学章程建设、管理重心下移、管理者职业化等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和水平,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新任务.现行大学治理结构是基于高度行政化的治理,即以“权本”为核心,实践证明这种治理结构存在诸多弊端.提高大学治理水平,首要的就是要转变治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结构,即建立去行政化的组织体系、教授治学的学术体系、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农林高校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有效提升地方农林高校发展能力和水平,需要树立面向区域特色、面向未来科技和面向改革治理的发展理念,坚持改革发展“五条路径”:打造优势学科,走交叉融合之路;锚定区域特色,走错位跨越之路;推进队伍建设,走人才强校之路;完善治理体系,走内生动力之路;拓展办学资源,走蓬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通过明晰大学治理的概念,确立了大学治理结构完善应该有利于大学自我发展、有利于大学实现其职能、激活大学内部发展动力的价值原则,提出了落实大学办学自主权、推进大学制度创新、拓宽大学内部沟通和对话渠道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完善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标志之一,对于研究型大学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型农业大学坚持国际化办学,是农业国际化战略需要,对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型农业大学必须克服国际化办学中存在的不足,强化国际化办学的理念,营造国际化办学的内部环境和氛围,积极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实现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中国农业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吉林农业大学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办学理念,扎扎实实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积极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承担了援建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国家级援外培训等多项国际合作任务,促进了高端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学生教育培养体系、高水平国际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和优质国际化办学资源的拓展,显著提升了吉林农业大学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专业是本科院校的基本教学单元,一流专业是一流本科建设的基础。专业建设是高校办学质量、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直接关乎到人才培养质量与大学办学水平的提升。针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定位和园艺专业特点实施一流专业建设,是全面落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园艺专业本着“四个根本、四个结合”人才培养理念,从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协同育人模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拓展“第二课堂”;学科发展助力专业建设等多方面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基层教学组织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提升了专业特色化和内涵式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发挥优势特色,建设高水平知名大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一批大学积极结合国情校情,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探索适合于自身发展的目标和思路,走建设高水平知名大学之路。本结合华中农业大学的实际,重点论述了要建设高水平知名大学,应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形成科学的办学理念;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形成有特色的学科体系;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形成有竞争力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跨学科是创新型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式,南洋理工大学把跨学科作为核心发展战略,构建校级、学部、学院三级组织机构,强化跨学科的研究机构平台建设,通过项目遴选、教授聘任、课题设计等形式,充分利用并发挥平台作用;制定激励政策,鼓励相关人员参与;构建包括学生选拔、导师安排、质量保证、成果归属等内容的培养体系,成效显著,其实践对我国高校具有借鉴意义。国内相关高校应该把跨学科作为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内容,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提高研究生、教授和管理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加强跨学科平台建设,为跨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载体;构建保障机制,确保跨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招生并轨后,高等农林专科学校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同时也有很好的发展机遇。基本对策是:转变观念,树立危机意识;多形式开放办学,建立和完善“一主两翼”办学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树立跨世纪人才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内部改革,减员增效,开源节流;加强就业指导;强化政策保护  相似文献   

14.
开展农业外派人员培训是我国建设农业外交人才队伍、增强参与全球粮农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农业“走出去”的必然要求。文章对N大学农业外训班40名学员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学员对农业外派工作及人员要求有着清晰的认知;对培训总体感到满意,成效明显;对农业外派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国农业外交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建议。鉴于此,优化农业外派培训工作的路径在于:紧扣培训主题,提升学员全球胜任力;强化英语培训,增强学员国际通用语言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做好培训保障工作;优化培养体系,提供高水平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5.
一流高校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引领着我国高等教育的纵深发展,实现了跨学科、跨高校、跨领域、跨社会资源的交叉式人才培养,开创了新时代我国跨学科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天地。北京地区8所“双一流”建设高校聚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通过跨学科培养方案、培养计划、培养项目、平台机构、师资队伍等多样化人才培养实践,为未来我国高校深入创新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教育领域的跨学科教育战略布局提供了有益启示。我国高校应服务国家急需,加快国家高精尖缺领域和新兴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强化本硕博的一体化培养,支持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促进产学合作,完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数据平台耦合机制;打造教学精品,以问题解决为教学导向。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软实力是大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竞争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升大学文化软实力要创新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培育大学精神、提高大学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分析了地方高校现行校院两级教学管理存在的普遍问题,从构建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健全教学规章制度体系、加强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内部治理四个角度论述了改革的必要性,提出建立以学院为中心,较为深入和完善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新模式,激发学院自身办学活力,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创建一流大学,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需要。围绕高校治理这一中心,立足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制度三个基本点,着力解决当前高校"治理体系不平衡""治理能力低水平"和"治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构建起"政党(领导)+政府(管理)+高校(办学)+社会(监督)"的"四位一体"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政党领导能力、政府管理能力、高校办学能力和社会监督能力。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背景下,“新农科”建设为我国林业绿色大学办学理念改革和建设明确了新方向,也为林业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例,总结梳理林业高校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从绿色+学科建设、绿色+人才培养、绿色+科技创新、绿色+社会服务、绿色+学校治理五个方面创新办学理念的做法,旨在全面提升师生绿色人文素养,从而建设新型绿色大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展开,为了争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而促进学科发展和提升办学实力,高校将领军人才建设纳入到重要发展位置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厘清高校领军人才的内涵,提炼高校领军人才的特征,进而讨论领军人才对"双一流"建设、社会结构变革、大学职能发挥与基层学术组织发展的现实功用,提出高校应从发展理念,产生机制,保障体系等三个方面,加强高校领军人才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