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7)
为研究北京市密云水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总量以及形态分布特征,采用富集因子法和风险评价准则法(RAC)探讨其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各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均超过北京市土壤背景值,重金属元素有一定的富集。相关性分析表明,Zn、V、Cu、Mn、Pb、Ni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这些元素有着相同的人为和自然污染源。形态分析表明,Cu、Ni的残渣态分别占总量的71%、72%,其次有机结合态为17%、14%;Mn残渣态为45%,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占22%,碳酸盐结合态为18%;其他重金属均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平均含量占总量的80%以上。RAC评价结果显示,Mn(除采样点18)处于中等风险甚至高风险等级,Pb、Zn、Cu处低风险到中等风险级,Ni、V、Cr、Ti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研究结果将为北京市密云水库保护、人体健康安全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区分法与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子,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常用的土壤重金属形态区分的Tessier、BCR及其改进方法,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农田区域中铅矿区土壤中铅的存在形态,发现铅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按含量大小依次为:残渣态、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交换态、水溶态.其中,40%以上的铅存在形态具有生物有效性,铅的污染指数远大于1.通过矿区种植卷心菜和茼蒿研究了矿区蔬菜的安全性,结果表明,随着离矿区距离越远,土壤和蔬菜中的铅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且蔬菜中的铅含量与土壤中的铅浓度呈正相关.蔬菜根的铅含量远高于叶的铅含量,茼蒿较卷心菜高,同时,叶、根的富集系数也相差较大,结果证明,在矿区1 km范围内农田种植的两种蔬菜均不适合食用. 相似文献
4.
香溪河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6月,在三峡库区香溪河流域设置5个样点,采集30个样品,通过五步连续提取法对Pb、Cd、Cu、和Cr重金属总量及形态进行分析,运用聚类分析法探讨香溪河流域沉积物各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利用基于形态学研究的次生相和原生相比值法对香溪河沉积物中重金属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重金属的变异系数大小为PbCdCuCr,聚类分析将样点分为三类,其中贾家店(XX04)为一类,三岔沟(XX01)、水库干流与香溪河交汇处(XXCJ)为一类,峡口(XX06)、平邑口(XX08)为一类;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以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Fe-Mn氧化物结合态以及残渣态存在,Cd主要以可交换态与残渣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样点XX04与XX06上Cd的污染最为严重,大部分都在中度污染以上。综合评价得出,Cd是香溪河沉积物污染较为严重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泥与花生壳制活性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CR提取法对以污泥和花生壳为原料制备的活性炭进行重金属形态分析,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污泥热解前后Cd、Cr、Cu、Zn、Ni、Pb的不同形态含量.结果表明,污泥中Zn的含量最高,Zn和Cu的含量超过了污泥农用标准.热解可使污泥中的可溶解态和可还原态重金属转化为性质稳定的残渣态重金属,在此基础上,利用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IR)对污泥活性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得出花生壳添加量为20%,热解温度为600℃条件下,制备出来的活性炭风险最小.同时证实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较大,在利用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开封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垂直迁移与生态风险问题,分层采集了开封城郊三条河道底泥剖面样品,采用连续提取法测定底泥中Cd、Cr、Cu、Ni、Zn和Pb等6种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总量,用风险评估编码法进行底泥重金属的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底泥样点中Cd、Cu、Zn和Pb含量远高于中国水系沉积物背景值,不同采样点底泥剖面中重金属形态含量随深度变化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且没有呈现出一定的分布规律性;河流下游底泥剖面样点中Cd、Cr、Cu、Ni、Zn和Pb含量高于河流上游底泥中重金属含量,Cd和Zn以弱酸可提取态与残渣态为主,Cr、Cu、Ni和Pb以残渣态为主。风险评估编码法评价结果表明,表层(0~10 cm)底泥重金属对环境构成的风险大小依次为CdZnCuNiCrPb;在剖面上,Cd以高和极高风险等级为主,Zn处于中等风险到高风险等级之间,Cu和Ni处于轻微到中等风险等级之间,Cr和Pb以轻微风险级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新疆和田高氟区小麦农田土壤氟的赋存形态特征及环境风险,采集该区小麦农田耕作层和剖面土壤样品,分析其总氟(TF)含量和氟形态分布,探讨其影响因素,并对比研究TF和氟形态的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耕作层土壤TF含量范围为552~761 mg·kg-1,平均值为629 mg·kg-1。各形态氟的分布规律为残余态氟(Res-F)≫有机束缚态氟(Or-F)>水溶态氟(Ws-F)>铁锰结合态氟(Fe/Mn-F)>可交换态氟(Ex-F),其中Ws-F含量均值为4.35 mg·kg-1,具有较强的生物有效性。剖面土壤中,TF、Res-F和Or-F的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表层,Ws-F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增加趋势,Ex-F和Fe/Mn-F含量的垂向变化不显著。土壤TF与Res-F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Ex-F与Ws-F和Or-F呈显著正相关关系,Fe/Mn-F与其他形态氟间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Ws-F与Ex-F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三氧化二铝(Al2O3)是影响TF和Res-F含量的主要因素,硼(B)是影响Ex-F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机碳(SOC)是影响Fe/Mn-F含量的主要因素,Ws-F和Or-F与土壤理化性质间无显著相关性。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程度总体较低,基于氟赋存形态的生态风险较低,而基于土壤TF含量评价的结果偏高。从生物可利用的角度来说,基于氟赋存形态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相较于传统的基于总量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该研究对中国100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属于低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小,而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等级介于两者之间.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数量从南到北呈降低趋势.在中国南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所造成的风险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北方地区以及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南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但高风险物种所占比例较小;而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南方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的重要地区,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该研究对中国100种重要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风险评价,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属于低风险和极高风险的外来入侵植物所占比例较小,而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风险等级介于两者之间.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数量从南到北呈降低趋势.在中国南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所造成的风险相对较大;而风险相对较小的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北方地区以及西藏、青海等高海拔地区.南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丰富度较高,但高风险物种所占比例较小;而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物种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大多数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南方地区是中国外来入侵植物防控的重要地区,但考虑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北方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控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了兰州市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和雁儿湾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污泥总体呈高有机质、高全N和有效P、高微量营养元素,且Cu、Zn、Cd、Pb、Ni 5种重金属的含量均低于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具有很好的农用价值.污泥中Zn、Cd、Pb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而Cu、Ni可交 换态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4.95%和14.41%,不稳定态所占比例分别为41.12%和31.04%,表现出较高的生物活性和可利用性.七里河和雁儿湾污泥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属于低度风险;Cd、Cu是污泥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在污泥处理处置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铅锌矿尾渣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优化的BCR连续萃取方案对湖南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中Pb,Zn,Cu,Cd进行形态分析,并利用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4种重金属的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中Pb,Zn,Cu,Cd等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别为6 884.1,2 948.31,547.85,105.88 mg/kg,达到严重污染程度,从高到低为:Cd,Pb,Cu,Zn.矿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易形成稳定的化合物或牢固存在于粘土矿物晶格中,酸溶解态或其他自由形式的金属含量低,不利于植物修复技术的实施,但可采用化学方法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3.
规模化猪场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以重庆市某种猪场为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解长期猪场粪污灌溉带来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和风险,依托于重庆市某种猪场,采集其粪污灌溉区16个土壤样品,测定了Cu、Zn、Cd、Pb的全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状况,同时测定各重金属的分形态含量,评价了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灌区土壤呈弱碱性,Cu、Zn、Cd、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0.80、91.33、0.55、29.34 mg·kg~(-1),均超过了区域背景值,但不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变异系数CdCuZnPb,其中Cd和Cu达强变异性水平。部分采样点的Cd含量高,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土壤未受到Cu、Zn、Pb的污染。土壤中Cu、Zn、Pb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其分别占总量的85.52%、68.40%、56.55%,Cd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占总量的52.65%。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CdZnPbCu,Cd和Zn的可生物利用风险较大。以土壤质量二级标准为参比值,4种重金属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均为轻微等级;以区域背景值为参比值,Cd的生态风险为中等,其余元素为轻微。研究区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轻微级。 相似文献
14.
15.
16.
农灌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关中盆地典型农灌区土壤柱状样品进行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灌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关中盆地农灌区土壤中Cd和Pb含量超过陕西省黄土母质背景值,并在土壤剖面上,Cd、Pb和Cr含量总体呈现波动的增加趋势.Cd、Cr和Pb的优势结合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生物有效态含量为泾惠渠灌区>交口灌区>洛惠渠灌区.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来看,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大小顺序为Cd>Pb >Cr,交口灌区和洛惠渠灌区重金属的生态危害程度为强度,所以进行前期治理和预防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以浙西某地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和相关性分析对土壤重金属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开展土壤污染风险评价,最终对研究区农用地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进行安全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d、Hg、Pb、Z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而Cr、Ni、As、Cu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Cd-Pb-Zn、Cr-Ni等2类元素组合具有同源性特征,而其他元素不具有明显的自然伴生关系;土壤pH值与各重金属元素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土壤重金属单项生态风险指数表现为Hg>Cd>As>Pb>Cu>Cr>Zn>Ni,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为126.57,生态风险处于轻微水平。区内大部分农用地属于优先保护类土地,安全利用类土地占研究区面积的31.15%,严格管控类土地仅占研究区面积的4.2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资江疏浚底泥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及其生态风险,对资江沿线18个底泥采样点的Cd、Zn、Cu、Pb、Ni、Cr、As的总含量及各赋存形态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同时进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的污染最严重,100%的点位风险筛选值超标,66.7%的点位风险管制值超标;其次是Zn、Cu和As,风险筛选值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55.6%、50.0%和22.2%;Pb、Ni、Cr的含量均未超过风险筛选值。Cd和Zn的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占比较大,易被生物利用。As仅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和Cr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低且总量未超标,因此风险较低。7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中偏重度、重度和严重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中的强、很强、极强生态危害的比例相似。Cd、Cu、Zn为资江较典型的重金属污染物,建议疏浚过程中进行重点监测,实施污染监控和环保处置措施,预防疏浚底泥利用过程中重金属的危害和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稻水象甲在全国的适生性和入侵广西水稻主产区的风险,为制定其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DK-GARP模型分析稻水象甲在全国的适生性,分析其在广西的扩散风险.[结果]目前,稻水象甲已蔓延到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等20个省(市),主要为近沿海城市和部分内陆城市;在广西周边省份如湖南、云南、贵州均已有该虫分布.预测结果表明,28个省(区)将成为稻水象甲的高风险区.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稻水象甲在广西扩散的途径和机会越来越多;此外,广西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稻水象甲的生长繁殖.[建议]广西已成为稻水象甲扩散的高风险地区,必须提高警惕,加强检验检疫,从源头上堵截疫情,严防稻水象甲入侵.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淹没前峡江枢纽库区沉积物表层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集5个典型代表性断面沉积物表层样品,并对7种重金属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u、As、Pb、Cr、Hg、Cd和Zn的含量均值分别为11.19、9.48、40.69、58.82、0.15、0.27、79.85 mg/kg;库区沉积物表层重金属存在一定程度污染,除As、Cd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均已经超过鄱阳湖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指数法分析表明,Cd与Hg是主要污染因子,各元素污染程度排序为CdHgPbCrZnAsCu,大部分重金属元素呈正相关,具有相似迁移过程的规律与污染来源。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与污染程度评价结果基本一致,Cd和Hg达到中等风险水平,其余元素在各断面都处于低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