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棉田重要害虫的发生规律1.1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棉铃虫一年发生3~4代,主要以2代、3代危害棉花,根据近几年的田间调查,第一代卵和幼虫盛发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二代卵和幼虫盛发期  相似文献   

2.
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室内测定了虱螨脲对棉铃虫实验种群的生物活性及低剂量下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拒食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虱螨脲对棉铃虫三龄幼虫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在10 mg/kg浓度时,96 h后拒食率达到95.04%;虱螨脲也表现出较强的杀卵作用,在50 mg/L浓度下,棉铃虫1日龄卵死亡率达到87.59%。分别用叶片浸毒法和浸虫体法测定了对棉铃虫幼虫的胃毒活性和触杀活性,其对棉铃虫二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0.743 4,12.369 6 mg/L,胃毒活性约是触杀活性的17倍,表明虱螨脲对棉铃虫的作用方式主要为胃毒作用,兼有一定触杀作用。虱螨脲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影响的测定结果表明,虱螨脲可抑制幼虫生长,延缓发育,使幼虫历期、蛹期增长;同时降低其生育繁殖能力,使幼虫成活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和卵孵化率等有所下降,畸形蛹和畸形蛾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白星花金龟是新疆北疆和东疆吐鲁番地区为害较为严重的农业和林果业害虫之一,在新疆南疆地区未见相关发生危害报道,作者在和田地区发现了白星花金龟幼虫,为警惕白星花金龟入侵危害,本文对白星花金龟形态特征、发生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土壤水分与棉铃虫化蛹的关系及对下代发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表明,土壤湿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对棉铃虫的化蛹及羽化影响不大。土壤相对含水量在90%以下时,棉铃虫化蛹率一般在90%以上,羽化率在80%以上,最适为40%左右。降雨对棉铃虫入土化蛹的不同时段影响有差异,雨水浸湿土壤,对入土后尚未化蛹的幼虫影响很大,其死亡率接近100%。化蛹后蛹的死亡率则主要取决于浸水时间的长短。浸水1~2d,对蛹的影响较小,羽化率一般在50%以上;浸水3~4d,羽化率则一般低于20%。对近年棉铃虫发生的实况分析也表明,棉铃虫入土时降大雨,后期蛾消长曲线上相应的位置将出现一个低谷。灌水灭蛹以幼虫入土高峰期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
玉米病虫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科  美清  青青  冰琪  兰花  红叶  玉洁 《种业导刊》2006,(3):38-39
玉米螟一、症状表现玉米的心叶是幼虫集中危害的部位,在抽穗期幼虫蛀茎和穗,玉米抽丝后,幼虫多集中在花丝上危害,以后蛀入雌穗和茎秆危害,幼虫老熟后在叶、茎、穗上化蛹。二、防治方法(一)有选择地处理秸秆,秸秆中的幼虫天敌多时等到幼虫羽化后再处理。(二)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或性引诱剂诱杀。(三)产卵盛期放赤眼蜂杀卵。(四)心叶被危害时可用0.5%的1605或3%克百威颗粒剂,每亩用药0.15~0.25kg,用颗粒剂向玉米心叶内定量撒施。对在穗期危害的幼虫可用Bt乳剂喷防。□高科棉铃虫棉铃虫是一种杂食性害虫,近年发现危害玉米,主要蛀食玉米雌穗,…  相似文献   

6.
放牧对草地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对滇东北人工草地不同放牧压下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放牧利用对主要影响表层(0-5cm)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表层土壤含水量随着放牧压的增大而减小,土壤容重则以GPI0.76最大,GPI0.57下土壤容重随放牧时间波动较小,说明适度的放牧利用有利于稳定土壤结构;(2)草地植被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土层,占0-30cm土层的64-74%,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压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人工立体石榴林工程的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容重值大小依次为:坡谷石榴地(1.16 g/cm3)﹤中坡石榴地(1.27 g/cm3)﹤坡谷台田(1.30 g/cm3)﹤中坡草地(1.32 g/cm3);中坡位土壤容重值大于坡谷;耕作层(0~20㎝)土壤容重在台田和草地之间以及石榴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坡谷石榴地的土壤容重值最低(1.32 g/cm3 ),中坡草地的土壤容重最高(1.56 g/cm3),深层土壤(40~60㎝)的土壤容重在相同坡位没有明显差异。土壤容重随着采样深度增加的总趋势,但坡谷台田和中坡草地土壤容重在10~20㎝土层最低;统计表明0~5cm、10~20cm土壤容重属于中等变异性,其余土层土壤容重属于弱变异性。本文从土地利用类型和坡位来分析土壤容重空间变化特征,对于其它影响因子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莨菪碱和樟柳碱4种生物碱对南方根结线虫卵囊、卵孵化及其2龄幼虫存活的影响。在室内条件下,采用浸渍法测试了这4种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时间处理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4种生物碱均对线虫卵囊、卵孵化有抑制作用,对2龄幼虫有致死作用。随着生物碱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线虫卵囊、卵孵化的抑制率以及2龄幼虫的死亡率显著提高。0.6 mg/m L山莨菪碱对线虫卵囊孵化的抑制效果最好,48 h后达到95%。0.6 mg/m L东莨菪碱对线虫卵孵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处理36,48 h分别达82.43%,98.5%。4种生物碱在1.0 mg/m L对2龄幼虫有致死效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各生物碱在不同浓度和处理时间内的半致死中浓度LC50不同,东莨菪碱的LC50最小,达到0.480 7 mg/m L,表明东莨菪碱对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有较强的致死活性,同时南方根结线虫2龄幼虫对东莨菪碱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臭氧化葵花油(Oleozon)良好的稳定性与极强的氧化性,可有效杀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为验证Oleozon在防治根结线虫中的应用前景,以食用葵花油为试验材料,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Oleozon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及其对虫卵孵化率的影响;进而通过盆栽试验,验证了不同剂量Oleozon对甜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Oleozon对二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杀灭作用,最低剂量Oleozon(0.5 g/L)对二龄幼虫的杀灭效果优于饱和臭氧水,当其浓度高于2 g/L时,其对二龄幼虫的杀灭效果较50%辛硫磷1000倍液更为显著。此外,Oleozon对于卵囊中虫卵和游离虫卵孵化的抑制效果与其浓度正相关,当Oleozon浓度高于5 g/L时,其对于卵囊中虫卵的抑制率可达60%以上,而不同浓度Oleozon处理后其对游离虫卵的抑制率达到了51.1%~96.8%,而50%辛硫磷对二者的抑制率分别为28.9%和57.4%,臭氧水对二者的抑制率仅为14.3%和33.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Oleozon可显著降低根结线虫的发病,其中,5 g/L及10 g/L的Oleozon的防效最为显著(分别为79.2%和88.7%),而对照药剂的防效分别为18.9%和50.9%;此外,Oleozon处理后甜瓜的根结数、二龄幼虫数量及虫卵数量显著降低,且根系发育状况较好,说明施用Oleozon能够有效防治根结线虫对甜瓜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罩网和开放式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单、双价抗虫棉田二代棉铃虫自然种群的不完全生命表,分析了消长的关键因素。与亲本常规棉相比,单、双价抗虫棉对棉铃虫一龄幼虫均有较好控制作用,Bt蛋白致死效应是抗虫棉田棉铃虫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天敌捕食也是棉铃虫卵和一龄幼虫消亡的重要因素,捕食作用在抗虫棉及其亲本棉田相近。  相似文献   

11.
长期连作对南疆棉田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连作年限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南疆连作3年、10年、15年的棉田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种植制度条件下棉田土壤物理性状各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棉花连作10年以后,水稻→小麦-绿肥→棉花种植制度棉田水分状况优于水稻→棉花种植制度;棉花连作3年、15年,与水稻→棉花种植制度相比,水稻→小麦-绿肥→棉花种植制度土壤容重分别减轻2.5%、2.8%;土壤孔隙度在不同连作年限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从种植制度及连作年限对棉田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综合分析,在南疆极端干旱条件下适应棉花长期连作的种植制度为水稻→小麦-绿肥→棉花,棉花连作年限不宜超过15年。  相似文献   

12.
南疆膜下滴灌棉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探讨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为棉田土壤质量评价提供生物学指标。以南疆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棉田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等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转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达到极显著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有机质、全氮、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是反映土壤肥力和质量的主要组分。用过氧化氢酶、酸性转化酶、碱性磷酸酶作为评价棉田土壤肥力水平的敏感生物指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深翻耕作对连作滴灌棉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播前不同翻耕深度对连作滴灌棉田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土壤含盐量的影响。针对典型的连作滴灌棉田,于播前设置20、40和60 cm的3个不同深度翻耕处理,于生育期测定各处理不同土壤剖面的上述内容,研究其变化。(1)土壤容重随翻耕深度增加而下降,其中表层土壤容重降幅大于深层土壤容重;(2)3种深翻处理下土壤剖面含水率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随翻耕深度增加,0~20 cm土壤含水率呈上升趋势,20~40 cm土壤含水率变幅不大,40~60 cm土壤含水率则显著下降;(3)灌水后,深翻20 cm的土壤含盐量为0~20 cm>20~40 cm>40~60 cm,但随翻耕深度的增加,0~20 cm土壤含盐量呈下降趋势,20~40 m和40~60 cm的土壤含盐量迅速上升趋势,至深翻60 cm时,土壤含盐量则为40~60 cm>20~40 cm>0~20 cm。对连作滴灌棉田播前进行60 cm的超常深翻,可有效降低耕层土壤容重,提高0~20 cm表层土壤含水率,降低含盐量,从而利于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优化施肥处理下设施菜地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土壤容重与孔隙度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及作物生长,与耕作、施肥、灌溉等农业管理措施密切相关。为了研究设施农业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探索较优施肥模式。以寿光种植番茄的大棚土壤为对象,以不施化肥和有机肥的土壤为对照,研究优化施肥条件下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土壤呼吸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优化施肥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可减少土壤容重3.73%~14.93%,增加土壤总孔度的4.18%~15.79%,平均毛管孔度和非毛管孔度分别增加了8.07%与8.94%。根区与非根区的土壤呼吸强度比对照分别增强了23.4%~34.6%和9.6%~106.9%。其中,以有机肥8 t/hm2和秸秆4 t/hm2混匀撒施、生长期追施氮150 kg/hm2的处理变化最为明显,可在生产实践中推荐运用。试验还表明,根区土壤的平均呼吸强度为62.91 mg/kg?d,约为非根区34.45 mg/kg?d的1.8倍。土壤呼吸强度均与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度呈抛物线型变化关系,当土壤容重约为1.25 g/cm3和总孔度约为53%时,土壤具有较强的呼吸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15.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变化特征及温湿度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差异以及与土壤温湿度间的关系,可以为评价绿洲棉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源/汇贡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天山北坡中段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进行动态测定,分析了土壤CO2通量的日、月变化特征及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9年5-10月土壤CO2通量日变化和月变化过程均为单峰型。滴灌地、漫灌地、弃耕地的土壤CO2通量(晴天)日均值分别为3.45、3.37、1.63 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20:00,谷值出现在4:00-6:00,6、7月土壤CO2通量高于其他月份;土壤CO2通量与温度呈不同程度的指数正相关性,气温、5 cm地温较好地解释土壤CO2通量的变异量。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变化表现不一;降水、灌溉等湿润事件对土壤CO2通量具有促进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可以解释67.4%的棉田、79.6%弃耕地土壤CO2通量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土壤容重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容重是农业生产和研究的重要参数,但因成本高、工作量大等原因,其获取仍是一个紧迫的问题。数学建模技术使得科研人员尝试使用土壤传递函数PTFs间接获取土壤容重值。本研究以复合圆锥指数仪为工具,探讨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PTFs预测土壤容重。选取粘土和粉质壤土作为实验对象,在MATLAB2008a上建立、并评价预测土壤容重的BP神经网络,即PTFs模型。研究中以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为性能指标来评价所建BP神经网络。结果表明,针对复合圆锥指数仪的测量结果,应用BP神经网络算法建立PTFs可以有效预测土壤容重。粘土容重预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6973,粉质壤土容重预测的决定系数R2达到0.6868。实验结果还证实土壤容重预测与测量深度无关,但与土壤类型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土壤改良剂对南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20  
针对南方土壤酸性的问题,通过盆栽试验,选用了8种土壤改良剂并以此作为改土措施,研究了不同土壤改良剂对高粱生长特性、土壤物理性状和化学性状的影响,根据高粱、土壤和改良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改良剂的作用机制,揭示了酸性土壤在改良剂作用下各项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XP2、脱硫灰改良剂和有机肥对高粱生长有较好的作用。酸性土壤施用腐植酸、腐植酸+石灰、XP2、有机肥和脱硫灰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石灰、XP1、市售改良剂分别较对照土壤容重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经Duncan多重比较,除石灰处理外,其余施用改良剂的处理与不施改良剂(对照)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XP1处理和含有石灰的处理土壤pH较对照处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达到2个单位左右,差异呈显著水平(P<0.05)。施用改良剂还可有效缓解酸性土壤铝毒的危害,红壤、赤红壤石灰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8.0%、18.7%,XP1处理降低了16.4%、16.0%。  相似文献   

18.
深圳城市绿地土壤孔隙状况与水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了解深受人为活动强烈影响的城市绿地的土壤物理特性,为充分发挥其增进植物生长、涵养水源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等功能提供管理依据,以深圳城市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土壤容重、孔隙状况、土壤水分常数和水分入渗特征等物理特性。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绿地土壤的容重较高,平均值为1.56 g/cm3。土壤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通气孔隙度较小,平均值分别为41.06%、39.78%、1.27%。土壤水分入渗率变幅很大,土壤初始入渗率为0~8.47 mm/min,稳定入渗率为0~5.90 mm/min。城市公园绿地、道路绿地土壤的容重显著高于城郊菜地土壤,而土壤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城郊菜地土壤;表层0~10 cm的土壤容重、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显著低于10~20 cm土壤,土壤孔隙度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城市绿地土壤容重与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初始入渗率及稳定入渗率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风沙区保护性耕作种植冬小麦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毛乌素沙地南缘靖边县北部风沙区选用免耕(NT)、覆膜(PM)和翻耕(CT)3种耕作措施,在2003-2007年期间,连续4年进行了冬小麦引种及田间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温度、含水量、容重 、作物产量、水分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CT,NT和PM在出苗期和越冬期能够提高土壤温度0.35℃和2.27℃,返青期和收获期各措施土壤温度差异不大。NT和PM分别增加土壤含水量16.5%和35.9%。NT在播种前和收获后分别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1%和5%,但是次层20-40cm分别增加了5%和6%,PM增加了表层土壤容重。NT和PM分别提高水分利用率42.1%和78.3%,增加作物产量20.5%和72.2%。NT节省了生产投入,经济效益高于其他两种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冬小麦在风沙区越冬,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当地种植结构,避免冬春季节农田地表裸露,延长地面覆盖时间,减少土壤风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