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棚室秋季吊袋栽培黑木耳不但具有节省空间,节约人力、物力的优点,还能延长出耳期,增加黑木耳的产量、品质。通过对适宜品种、栽培季节、菌种制作、养菌、开口、吊袋及出耳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进行试验示范研究,使棚室秋耳吊袋栽培的平均产量(干耳)达到50 g·袋-1,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食用菌》2018,(6)
正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栽培袋的方式,在相同空间内,生产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2.5~3倍。黑木耳生长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产出木耳品质优良,吊袋栽培黑木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1.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双层遮阳温控设施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选择黑木耳916。该品种菌丝体生长整齐、粗壮,菌丝浓密、洁白。菌丝生长温度20~30℃,菌丝活力较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株间拮抗、分子生物学鉴定、栽培比较试验、继代遗传稳定性检测等方法,筛选出适宜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菌株35.该菌株子实体单片、褶多、较厚,灰褐色至黑褐色,腹面黑色,韧性,耐水性好,抗逆性强,早熟.  相似文献   

4.
周振红  薛向阳 《食用菌》2004,26(2):36-36
黑木耳是我国大宗食用菌品种之一,原以段木栽培模式获取黑木耳干品。“天保工程”实施后,林木资源终断,段木木耳产量已很少。“朝阳模式”虽已推广多年,但市场空缺仍然较大,笔者从2002年3~7月对黑木耳代料原材料、袋规格、菌株选优、人为增湿、黑网遮阳、篷架立体吊袋等一系列技术改进、平均使黑木耳产量提高(单位重量)30%以上,占地缩减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7,(6)
通过对黑木耳吊袋栽培的品种、开口方式以及吊袋间距等的试验,研究了影响黑木耳吊袋栽培不同因素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山西黑木耳吊袋栽培技术优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黑888和黑981的产量最高,但黑981的生育期指标综合表现较好;开Y型口,开口数量为90个/棒时,能取得最高生物学效率(115.90%),在吊袋间距和宽度为35 cm时,黑木耳产量和优质品率,分别为48.6 g/棒和85.0%。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棚室吊袋栽培技术是采用尼龙绳悬挂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5倍,棚室里生产受外界天气影响小,保温、保湿性好,对空间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抗极端恶劣天气能力强,具有省水、省地、省工等优点,生产出来的木耳跟地栽木耳相对比,几乎没有污染,品质纯净、商品性好,并能实现抢先20天采摘上市,市场价格高...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木耳具有无泥沙灰尘污染、比地栽春耳提前一个月采收上市的优点。文章通过选种、菌袋生产、大棚建遣、管理等方面介绍春季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杨淑荣,傅伟杰(延边农学院)近年来,黑木耳代料栽培发展迅速,效益明显,尤以大棚吊袋栽培最为普遍。然而,在各地吊袋栽培过程中,由于控制不了霉菌污染,往往导致大面积失败,损失惨重。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验研究、社会调查及指导基层的生产实...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有着发展黑木耳产业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及劳动力资源,同时受气候条件及栽培原料的影响,黑龙江省黑木耳肉厚、口感好、质软味鲜、市场竞争力强,是世界黑木耳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黑木耳的主产区。现将我所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期为黑龙江以及整个东北三省的黑木耳栽培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李宏伟 《食用菌》2015,(2):38-39
黑木耳棚式立体挂袋栽培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黑木耳质量的一项新技术。通过试验,归纳、分析总结出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立体栽培黑木耳的时间应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宜,棚内气温稳定在15℃就可以栽培;栽培袋串顶端悬挂的高度不应超过210 cm,栽培袋串距地面高度应在40 cm以上;黑木耳悬挂的密度120袋/m2最好;栽培期间菌袋如果有绿色木霉的污染,应该停止浇水、撤膜,也可以进行化学药物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胡站岽  姜坤 《蔬菜》2014,(11):81-82
温室或大棚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延长了北方地区黑木耳的生产周期,具有省工、省料、产量高、品质优、栽培难度小、周期短、效益高等优点。从栽培袋配方、栽培袋制作、接种、养菌、育耳、子实体管理、采收等方面总结了温室黑木耳立体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冀北地区山区面积广大,草木资源丰富,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冀北地区尤其是承德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平泉市被国家评定为中国食用菌产业之乡,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黑木耳作为食用菌的主栽品种之一,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价值,同时市场价格很高,受到了许多生产农户的青睐。尤其近几年新型吊袋棚栽模式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黑木耳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该研究基于多年来对黑木耳技术的研究,从栽培季节的安排、品种的选择、培养料的配方、刺孔催芽、出耳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简述,并对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总结成以下黑木耳优质高产高效技术,以期为广大农户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蔬菜》2014,(9)
<正>在"中国黑木耳之乡"——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和紧邻的白石山镇的黑木耳栽培地里,采用吊袋技术栽培的10万袋黑木耳正待采收。在高大的铁架大棚内,7袋或8袋黑木耳用绳子竖立串在一起,成排吊挂在铁架子上,袋上长满了黑木耳。这种新式吊袋技术在降低成本上有3个优点:一是节省土地,二是节水节电,三是节省  相似文献   

14.
程昌平 《食用菌》1993,15(2):17-17
木耳817菌株原产我国南方,生长在腐朽的树桩或枝干上,经人工驯化后可用木屑、稻草、棉子壳等原料栽培。该菌株抗逆性强,产量高,口感和主要营养成分优于毛木耳接近黑木耳。已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以棉子壳为主料,高密度吊袋式立体栽培,生物转化率在150%~180%,最高达280%。本文主要介绍其栽培技  相似文献   

15.
以往采用阴棚吊袋法栽培黑木耳,保湿性能差,人工喷水次数多,投工大。我们于1993年9月试验用阳畦排袋法栽培黑木耳,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季节安排 1993年3月初从山西大学食用菌场引进Gu-1号黑木耳母种,随即扩繁母种,4月中旬制作原种,5月下旬或6月初制黑木耳栽培袋,6~7月发菌,8月划破袋浸水转入出耳管理。 (二)菌袋制作 塑料袋选用16×50×0.04cm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设施吊袋栽培刺孔形状、刺孔口径、刺孔深度、环境湿度、环境温度、遮阳度、二氧化碳浓度、吊袋离地高度、吊袋间距等技术参数的探究,确定适宜的刺孔形状为"O"字形或"1"字形,刺孔口径为0.5 cm,刺孔深度为0.8 cm~1.2 cm,催芽环境湿度为85%~90%,耳片...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黑木耳吊袋出耳阶段时栽培条件的要求,我们模拟黑木耳的野生特性,利用庭院杏树下的小气候进行了黑木耳栽培试验,初步取得成效.现将试验情况简报如下:(一)制作栽培袋培养料为棉籽壳93%,麸皮5%、糖1%、石膏1%,pH 自然,用0.20%高锰酸钾溶液拌料,含水量60%,分装180只17×33cm 的聚丙烯袋,每袋装料300克(折干料),常压  相似文献   

18.
徐洪海  韩加勤 《食用菌》2006,28(3):40-41
室外畦栽黑木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耳袋贴地排放,易吸潮保湿,是传统室内吊袋栽培法所无法比拟的,且简便易行。这种方式分大田栽培、林间栽培和荫棚栽培等。现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现有光伏钢架塑料大棚栽培黑木耳,集成可控的生长环境及精简、规范、配套生产技术体系,主要环节包括光伏钢架塑料大棚黑木耳栽培系统设计、菌株选择、菌包生产、场地选择、刺孔催芽、分床、出耳管理、采收、贮存等。该体系提高立体黑木耳生产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可控性,为推动黑木耳产业向轻简化、立体化、标准化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挂袋栽培黑木耳新技术潘学仁,康百航(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黑龙江五常市长山乡150233)黑龙江省采用冬季室内菌袋发菌,室外荫棚架上开放立体挂袋栽培管理方式,既可节省木材,提高产量,又可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和房前房后空地,提高了劳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