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农业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6%,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43%。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但农业科技力量布局仍不尽合理、发展仍不平衡,科研评价机制亟待转向,农业科技投入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159-163
农业是我国立国之本,而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则是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始推动力。对江西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有效的测算与估计,能够有助于了解江西的农业科技水平,并为今后制定农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采用索洛余值法对江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选取了1978~2017年农业总产出、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面积投入各项指标作为投入产出指标,最后计算得出2017年江西省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9%,并通过分析发现,科技进步和资本投入是促进江西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四个现代化目标中的弱势和短板,农业科技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尽管科技兴农战略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本文在分析农业科技的内涵与实质的基础上,对农业科技与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关系进行探讨,以准确判断农业科技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便于明确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30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素质及农村经济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然而,我国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一般认为,目前我国农业的科技贡献率约为40%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70%~80%。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还有潜力可挖;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存在固有的障碍因素。因此,在我国成为WTO成员国和迎接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挑战之际,有必要理清影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障碍因素,以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应用水平,从而增强农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北京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对生产要素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评价农业科技进步现状及其对农业生产要素的促进作用,对指导现代农业建设和科技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索罗残差方法,定量研究北京市农业科技进步及其与农业生产各要素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北 京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处于一个较高水平,且科技进步对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作用在逐渐加强,北京现代农业建设已走上了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6—201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索罗余值法对贵州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并提出贵州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2006—2016年平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3.39%,与2005年之前时期相比有较大提高,但是与全国同时期相比仍有差距,期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呈现不稳定性变动,物质费用仍然是产出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规模化经营,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促进贵州省农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已跃升到发展中国家前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27%提高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指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科技约束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农产品加工程度不高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Solow余值法对我国19952013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52013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52000年的24.7974%上升到20112000年的24.7974%上升到20112013年的55.2833%,科技进步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今后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喜英 《甘肃农业》2005,(12):50-50
世界农业发展的历史和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表明,农业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动力。我国现代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贡献率低,不仅成为中国农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的“瓶颈”性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构筑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的长效机制,必须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基本趋势,农业科技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测度农业科技化水平的常用方法是朱希刚等提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模型。用该模型对2001-2005年上海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度,并通过与国际国内农业化科技水平的比较认为上海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在全国范围看来已经走在农业科技化的前沿,接近发达国家的低值,但仍有一定的差距,由此提出加强科技化进步速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朱希刚提出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对“九五”期间浙江省农业及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了测算。结果表明,浙江省“九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12%,较“八五”期间有所提高;与周边省份相比,处于第2位。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结果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正>科技部部长万钢3月11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有关科技改革与发展的提问时表示,去年,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了56%。万钢说,201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发展过程当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高度重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是"蛮拼的",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了56%,为粮食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发展的科技贡献水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速度增长模型,分析了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对2020年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科技进步对我国农业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强,但有明显波动,与国际差距较大;2020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望达64%以上;应从科技投入、科技队伍和科技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增强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于Solow余值法对我国1995~2013年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1995~2000年的24.7974%上升到2011~2013年的55.2833%,科技进步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今后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抽样调查的1995-2013年我国香蕉的产量、收获面积、物质投入、人工投入等相关数据为依据,运用C-D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出1995-2013年我国香蕉生产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23.5%(索洛余值法),其中收获面积的弹性系数为1.023、物质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582、人工投入的弹性系数为0.517.这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2%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我国香蕉科技投入的有效不足和技术扩散的实际成效有限.加强科研攻关,提高科技对香蕉生产的支撑作用,推动香蕉科研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加速香蕉生产技术的有效供给和有效扩散,加快香蕉产业的组织化发展进程,建立准公共类生产技术的供给机制,是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提升我国香蕉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北地区农业科技进步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分析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简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评价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反映农业科技水平和潜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区间和国际间比较的一个重要指标。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有关研究表明,一些发达国家在70年代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就...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揭示农业科技进步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理,探讨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及其产生原因。基于C-D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建立固定效应变参数面板模型,对相关面板数据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并对模型的相关参数进行回归估计。在此基础上就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要素贡献率的分析,较好地解释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反映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呈现区域不均衡状态;农业科技进步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然较小,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所依赖的传统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贾凤伶  孙国兴  李瑾  刘会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186-1318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测定农业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有助于把握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为政府制订农业政策提供可行的科学依据。以天津市及天津十二郊区县的时间序列和截面的混合数据为基础,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测定天津市"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4%,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天津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科技司1997年发出了关于规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的通知,把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设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作为农口测算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统一使用方法。应用这一方法,测得吉林省2003~2008年期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年平均值已达到53.36%。通过分析可知,吉林省农业总产值的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物质费用的投入和科技的进步,但物耗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占首位,科技进步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