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选育新型十字花科蔬菜。[方法]利用从日本引进的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var.utilis)和花椰菜(B.oleracea L.var.italica)的远缘杂交材料,经系统选育育成的一种食用花茎、花蕾的新型珍稀蔬菜蕾薹菜。[结果]蕾薹菜植株生长势强,株高4050cm,一次分枝712条,分枝长20 cm左右,单枝重(除去小叶)2030 g,秋季种植采收期可达60 d,露地产量为15.0020.00 t/hm2。花茎及花蕾(分枝)营养极为丰富,维生素C含量高达1 040.00 mg/kg(FW),各种矿物质含量均较高,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生食鲜嫩爽口,口感极佳。[结论]选育出了一种优质的新型十字花科蔬菜蕾薹菜。  相似文献   

2.
韭薹又名韭菜花薹,是以采食其幼嫩花茎为主的一类韭菜.其花薹长而粗,形似蒜薹,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含量少,品质鲜嫩,风味甚佳,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相似文献   

3.
大棚薹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薹韭是以采收花薹为主的一类韭菜,品质佳、味鲜美,在建湖地区深受消费者喜爱,也是建湖县出口蔬菜品种之一.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大棚薹韭,介绍了其高产高技栽培技术,一般每667 m2产韭薹600~1 000 kg,产青韭或韭黄1500~2 500 kg,每667 m2纯效益在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4.
蒜薹,有些地方俗称蒜苗或蒜毫,是由抽薹大蒜经春化后抽出的花茎。花茎长60厘米~70厘米,花茎顶部有上尖下粗的总苞,总苞里面有花序。通常,人们把总苞和花序部分总称为薹苞,花茎部分称为薹梗。蒜薹鲜脆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质高档蔬菜。蒜薹的收获期由南到北...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西兰薹资源,创新选育出一批具有独特优异的西兰薹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育成生势强、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佳、产量高的西兰薹杂交一代新品系4个,包括美丽1号、美丽2号、美丽3号、美丽4号等.结果表明,美丽2号综合性状最好,产量高,每667 m2产量为1 879 kg,比对照种芊秀增产25%,增产显著,商品性佳,食味好,抗癌物质萝卜硫素含量高,每公斤鲜菜含萝卜硫素48 mg,比对照种芊秀高出77.8%,比对照种蔓陀绿西兰花高出272.1%.综合性状第2的为美丽1号,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为1 951 kg,比对照种芊秀增产30.0%,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不同摘薹方式对菜用型油菜菜薹、籽粒产量及经济效应研究,为桂北地区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技术研究与示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开展两次跨年度的田间定位试验,以不同摘薹方式设5个处理:Y:蕾薹期不摘薹;S1+Y:蕾薹期只摘主序;S2+Y:蕾薹期采摘主序和一级分枝;S3+Y:蕾薹期摘主序、一级分枝和二级分枝;S:蕾薹期摘全部分枝;分析比较不同摘薹处理对菜薹产量动态、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子以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随着摘薹的分枝级数增加,菜薹产量逐渐增加,处理S菜薹产量两次试验期内均为最高,分别达到10 934和16 379 kg/hm~2;而随着摘薹的分枝级数增加,籽粒产量逐渐减少,处理Y籽粒产量两次试验期内均为最高,分别为2088和1446 kg/hm~2;处理S的人工总投入两年均最高,分别为13 650和16 800元/hm~2;处理S1+Y第1次试验期内纯收入最高,处理S2+Y次之,分别为16 352和14 139元/hm~2,处理S2+Y第2次试验期内纯收入最高,处理S1+Y次之,分别为10 598和16 340元/hm~2。【结论】随着采摘的分枝级数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籽粒产量减少,只摘主薹处理和只摘主序、一级分枝处理的综合经济效应较好,两者均为广西桂北地区合理的油菜摘薹方式。  相似文献   

7.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肥料运筹和栽期对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新品种"渝黄一号"超稀植产量及其有效性状的影响,寻找出产量4 157.1 kg/hm2(B2A2)和3 653.6 kg/hm2,加黄籽率93.2%(A1B2)的肥料运筹和栽期的最佳方案.10月12日栽(B2), A2的肥料运筹是N肥基∶追∶薹为5∶3∶2、PK基施;A1的肥料运筹是N肥基∶追∶腊:薹为5∶3∶1∶1,P肥基∶追∶腊为5∶4∶1,K肥追∶腊∶薹为3∶2∶5.  相似文献   

8.
以宁杂1818为材料,在沿海旱作区开展密度、氮肥总量、氮肥运筹、薹肥施用时间和摘薹试验,研究其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籽粒产量随密度和氮肥总量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宁杂1818移栽密度为82 500株/hm~2时产量可达4 657.75 kg/hm~2。移栽密度为75 000株/hm~2、氮肥投入总量为3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4 830.50 kg/hm~2。氮肥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6∶1∶3时,苗期和越冬期植株性状最优;配比为5∶2∶3时,单株角果数、每角粒数及产量最高。随着薹肥施用时间的推迟,籽粒产量下降。薹高5 cm时施肥产量最高,为4 548.30 kg/hm~2,当薹高大于25 cm时,产量明显下降。在机直播或育苗移栽栽培模式下,摘薹比不摘薹增效8 534.72~9 522.90元/hm~2,增效51.87%~61.74%。沿海旱作区宁杂1818适宜移栽密度为67 500~97 500株/hm~2,氮肥总量控制在300 kg/hm~2,基(苗)肥∶腊肥∶薹肥配比为5∶2∶3,在薹高5~15 cm时施薹肥可获得最佳产量。宁杂1818摘薹生产可大幅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9.
试验设置传统种植和打薹处理2种种植方式,在收获后对比2种种植方式的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推广油菜打薹高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打薹与不打薹在株高、单株分枝数、千粒重方面差异显著,在单株角果数、单株籽粒数和产量上差异不显著,打薹处理的产量为113.61 kg/亩,不打薹处理产量为121.82 kg/亩,打薹比不打薹低8.21 kg/亩,打薹处理和不打薹处理油菜产量差距不大。在经济效益上打薹处理能增加菜薹部分附加值,可增加收入449.53元/亩,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在油菜生产中进行打薹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2022年春季受大风影响,传统种植油菜普遍出现倒伏,经过打薹处理,降低了油菜株高,基本没有出现倒伏,打薹能够明显提高油菜抗倒伏能力,增加抗灾能力,是一种可推广的技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喷施赤霉素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突变系AM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两年试验结果表明,对甘蓝型油菜同源异型无花瓣突变系(AMS)叶面喷施赤霉素(GA3)可明显改变AMS的开花性状,提高柱头外露率、花蕾质量、雌蕊长度和雌蕊质量;明显提高AMS植株生长速率,促进抽薹开花,使主花序的角果数明显增加;不同喷施浓度的试验表明在蕾薹期喷施1 700 mg/kg,2 200 mg/kg的处理效果较好;不同喷施浓度和时期的交互试验表明:喷施浓度和时期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同浓度处理在蕾薹期的喷施效果优于显蕾期,在同一时期内喷施2 200 mg/kg处理的效果优于其他浓度处理,综合比较在蕾薹期喷施2 200 mg/kg处理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利用西兰薹资源,创新选育出一批具有独特优异的西兰薹雄性不育系和自交系,并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育成生势强、抗性强、品质优、商品性佳、产量高的西兰薹杂交一代新品系4个,包括美丽1号、美丽2号、美丽3号、美丽4号等。结果表明,美丽2号综合性状最好,产量高,产量为28 185 kg/hm2,比对照种芊秀增产25%,增产显著,商品性佳,食味好,抗癌物质萝卜硫素含量高,鲜菜含萝卜硫素48 mg/kg,比对照种芊秀高出77.8%,比对照种蔓陀绿西兰花高出272.1%。综合性状第2的为美丽1号,产量最高,产量为29 265kg/hm2,比对照种芊秀增产30.0%,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2.
双低甘蓝型油菜菜薹、菜子兼用高效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在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抽薹前1周或摘薹后每公顷追施薹肥尿素112.4kg,当主茎伸长30cm左右时,摘去主茎12~15cm,每公顷可采摘3386.18~4687.50kg的菜薹作蔬菜用,然后使油菜正常成熟每公顷可收获油菜子2604.90~2772.15kg。且摘薹处理比不摘薹的处理菜子增产4.55%~7.32%。抽薹前1周追施薹肥和摘薹后追施薹肥的在扣除成本后分别较施薹肥不摘薹每公顷净增收入7466.60元和5187.54元,分别增115.01%和82.95%,实现了菜薹、菜子双丰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对芥蓝主侧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便筛选出适合芥蓝主侧薹产量优化和品质提升的赤霉素浓度,为芥蓝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 mg·L?1赤霉素喷施显著促进主薹、第1侧薹伸长,50 mg·L?1赤霉素处理显著促进侧薹伸长;30 mg·L?1赤霉素处理使芥蓝主薹、第2侧薹产量大幅提高,从而使每公顷较对照提高了11.13%。30 mg·L?1赤霉素还可促进侧薹蛋白质积累,提高芥蓝主侧薹可溶性糖含量积累,降低纤维素含量。因而在促进芥蓝主侧薹产量优化和品质提升方面,30 mg·L?1赤霉素处理最佳。  相似文献   

14.
“赣油杂1号”菜油两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赣油杂1号在免耕直播栽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的薹肥施用时间、摘薹时期和采摘长度的处理对菜薹、菜籽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薹前施尿素120kg/hm2,薹高30cm,摘薹20cm,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菜籽产量略有下降,但不显著,产值可达18610.2元/hm2。  相似文献   

15.
油研9号氮、钾、硼肥的施用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油菜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以新品种油研9号进行了氮肥的不同施用比例、钾肥的不同施用量、硼肥的不同施用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以基肥:苗肥:薹肥为3:4:3时产量最高,与5:3:2和6:2:2 的施用比例达显著性差异;与4:3:3的施用比例差异不显著。不同钾肥施用量以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产量最高,底施氯化钾均与不施氯化钾达极显著性差异,但底施氯化钾15 kg/667m2比底施氯化钾7.5 kg/667m2增产不显著。不同硼肥的施用方式,以薹施硼肥1 kg/667m2产量最高,薹施(1kg/667m2)、底施(1 kg/667m2)、花喷(100g/667m2)硼肥分别比不施硼肥增产 31.5%、22.8%、5.5%,施用硼肥与不施硼肥均达显著性差异,薹施和底施硼肥增产效果明显,花喷增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6.
正阳县寒冻镇农技站站长姚景礼同志示范种植薹蒜,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2000年秋姚景礼同志在自己承包的10亩责任田里种植地膜覆盖薹蒜,并带动了乡邻种植80亩地膜薹蒜,由于精细管理喜获丰收,平均亩产蒜薹、蒜头各300kg以上,亩经济效益在2000元以上.种植地膜覆盖薹蒜的主要经验是:  相似文献   

17.
对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hybridus Stella de Oro)种子苗(群体)的花茎高度、单茎花朵数、叶片长度和开花日数的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茎花朵数变异系数最大,花茎高度和叶片长度变异系数较大,开花日数变异系数最小,种子苗单茎花朵数与花茎高度明显超过母本金娃娃,通过广义遗传力计算看出,花茎高度、叶片长度和单茎花朵数的变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控制,开花日数的变异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花茎高度与叶片长度和单茎花朵数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对种子苗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4个类群,从第1类到第4类花茎高度由高变矮,直至无花茎,单茎花朵数由多变少,最终无花朵;在每个类群中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第1类和第2类中,花茎高度与叶片长度呈显著相关,其余为负相关,从第1类至第4类花茎高度与单茎花朵数相关系数逐渐增大,由低度相关到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该试验表明,汉阴县月河川道直播油菜在总施肥量为纯N 14 kg、P2O55 kg、K2O 7 kg、硼肥1 kg的配方中,处理2(将50%N肥和全部P、K、B肥作为基肥,余下30%N肥作为腊肥,20%N肥作为薹肥)的产量水平最高,且较处理3、处理1增产显著;处理4(将60%N肥和全部P、K、B肥作为基肥,余下30%N肥作为腊肥,10%N肥作为薹肥)的产量水平处于第2位,且较处理1增产显著。因此,可将处理2及处理4作为汉阴县月河川道油菜主产区直播油菜主要施肥方法,并在来年直播油菜施肥试验中再次进行试验比较,为汉阴县油菜直播技术的集成积累数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控化肥投入,探索油菜轻简化种植优化高产施肥技术。本文设置了5个直播油菜不同施肥运筹处理,研究在油菜苗期、越冬期、薹期等关键需肥期不等次数追施不等比例肥料对油菜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肥料用量和施肥次数的增加,油菜产量随之提高。其中,以施纯N 286.50 kg/hm~2(基肥148.5 kg/hm~2、苗肥48.7 kg/hm~2、越冬肥40.6 kg/hm~2、薹肥48.7 kg/hm~2)、P_2O_587.75 kg/hm2(基施)、K_2O 135.00 kg/hm~2(基肥、薹肥各67.5 kg/hm~2)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2 931.31 kg/hm2,较习惯施肥(施纯N 195.00 kg/hm~2、P_2O_556.25 kg/hm~2、K_2O 56.25 kg/hm2)处理增产45.95%;施纯N 286.50 kg/hm~2(基肥148.5 kg/hm~2、越冬肥69.0 kg/hm~2、薹肥69.0 kg/hm~2)、P_2O_587.75 kg/hm2(基施)、K_2O 135.00 kg/hm~2(基肥、薹肥各67.5 kg/hm~2)处理产量也处于较高水平,但这2个处理植株贪青、倒伏,不利于机械收获,投入成本大;纯N 148.50 kg/hm~2、P_2O_587.75 kg/hm~2、K_2O 67.50 kg/hm~2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较习惯施肥增产2.95%,植株成熟一致,利于机械收获,适宜轻简化栽培肥料运筹。  相似文献   

20.
韭薹是韭菜的幼嫩花茎,富含蛋白质、糖分、膳食纤维及维生素。韭薹采收后新陈代谢旺盛,表面缺少保护结构,加之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因此常温下极易失水、老化和腐烂。笔者根据多年贮藏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实用的保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