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土壤管理模式下梨园土壤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分布和数量,结果表明:0~20cm处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显著高于20~40cm处土层,细菌数量明显多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生草梨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多于种养结合的梨园,而种养结合梨园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又高于清耕模式梨园。  相似文献   

2.
油蒿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库布齐沙地油蒿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三大类群数量均为根际土壤>非根际土壤>流沙,且细菌>放线菌>真菌;微生物根际效应十分明显,细菌>真菌>放线菌,R/S值介于1.14~8.19之间。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影响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有机质与速效钾,影响真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有机质与含水量,影响放线菌数量的主要土壤因子是全磷和速效钾。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针对青海三江源区草地生态系统现状,以典型高寒嵩草草甸、重度退化草甸和人工恢复重建的草地为基点,探讨不同草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类型草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差异显著,优势类群均为细菌,占土壤微生物总数的93.12%~98.41%,其次为放线菌1.44%~6.82%,真菌数量最少。细菌和放线菌在整个生长季的变化规律大体一致,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较高而生长旺盛期较低。不同类型草地微生物数量相比较,细菌数量总体上是:人工草地原生草地退化草地。土壤真菌数量表现:退化草地人工草地原生草地。放线菌数量为:原生草地退化草地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4.
放牧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综述了我国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微生物数量及土壤微生物的时空分布变化研究,草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草地土壤微生物类群主要由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组成,它们也是草地土壤微生物中数量最大的3个类群,其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空间上,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随土层的加深逐渐减少,季节分布表现为春季随温度的上升逐渐增高,最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冬季降到最低。因此微生物在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熏蒸-提取法、微生物培养法,研究了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Gannong No.3’)草地0~6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和数量,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对荒漠灌区苜蓿的退化机理、人工草地管理做出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苜蓿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现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增加-降低-增加的变化趋势,真菌数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微生物群落以细菌占绝对优势(70.72%),真菌最少(0.18%),微生物总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均大于撂荒地,且5年生苜蓿地微生物总数最多,是其他各种植年限的1.58~6.17倍,且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细菌、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除土壤真菌数量最大值出现在9月份之外,其余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在4月份。  相似文献   

6.
青海玉树不同海拔高度草毡土微生物数量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稀释平板法探讨了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与生境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样地真菌数量差异显著;AM-2样地细菌、真菌数量最大;AM-3的放线菌数量最大;而AM-4的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均为最小值;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真菌、放线菌与海拔、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土壤微生物受到地下生物量及土壤含水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燕麦与箭薚豌豆不同种植模式的根际土壤为对象,对其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燕麦拔节孕穗期较低,开花期较高,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至成熟收获期数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生育期,间混作处理比单作燕麦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P<0.05)。收获期土壤微生物以细菌占绝大多数,其中间作混播根际土壤细菌数量是单作燕麦的1.1倍左右,单作箭薚碗豆是单作燕麦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1.3倍;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以燕麦与箭薚豌豆间作(1∶2)和燕麦与箭薚豌豆混播(1∶2)处理较高,单作燕麦最少。说明间作混播种植方式能起到提高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南疆果园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陈新燕  柴仲平  李建平 《草业科学》2012,29(7):1023-1027
以新疆南部苹果(Malus domestica)园为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管理方式对果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理方式下南疆果园土壤中微生物总数量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覆草区和生草区微生物总数量分别比免耕区增加32.90%和11.63%,比清耕增加38.09%和15.99%,果园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菌,真菌含量最少。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规律特征明显,各处理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以0~20 cm土层最高,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减少趋势。不同管理方式下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3种酶活性特征表现为,覆草>生草>免耕>清耕,且3种酶活性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微生物数量分布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9.
宁夏典型草原土壤微生物特征对不同管理方式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养分循环的推动力,可灵敏反映草地生态环境变化,常被用来评价草地土壤质量。本研究以宁夏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放牧和水平沟改良管理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区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随封育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真菌以封育5年草地最高;微生物总数量和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均表现为随封育年限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最低;水平沟改良草地微生物特征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土壤微生物数量表现为5~15 cm土层最高,25~40 cm土层最低;土壤微生物数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利用方式下(刈割和放牧),比较了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真菌、细菌和放线菌)及群落结构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在不同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刈割草地>放牧草地,在不同植物群落中表现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群落。无论在刈割还是放牧区,真菌的分布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细菌的分布为:杂类草群落>羊草群落>碱茅群落;放线菌为:羊草群落>杂类草群落>碱茅群落。土壤微生物随土层垂直递减分布,在土层0~15 cm土壤微生物分布最多。3类微生物中,细菌数量最大, 放线菌次之, 真菌最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只在刈割方式下羊草群落(sp1)和碱茅群落(sp2)土壤的微生物数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其余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盐碱地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设置盐碱地饲用燕麦‘甜燕1号’不施肥、施用常规肥和控释肥模式,基于16S rRNA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施肥比不施肥模式增加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的α和β多样性,其中控释肥模式下细菌和真菌群落的操作性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数量最高。3种施肥模式下优势细菌门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真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和真菌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与pH值和全盐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土壤养分中的全磷含量相关性最高。综上,施肥改变了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且施控释肥比施常规肥提高了饲用燕麦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地饲用燕麦施肥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草地早熟禾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其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生理类群的区系动态变化,拟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方面来阐述草地早熟禾对不同光照条件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根际细菌及四类细菌生理群数量与光照条件呈正相关,随着光照条件的减弱,其数量呈降低趋势;根际放线菌数量随光照的减弱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真菌数量与光照条件呈负相关,随着光照条件的减弱,根际真菌的数量逐渐增加;草地早熟禾根际土壤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化;不同光照条件下,根际各微生物类群都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3.
丁香酚对小麦-蚕豆间作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在田间持水量75%水平下,小麦(Triticum aestivum)根系分泌物丁香酚对小麦、蚕豆(Vicia sativa)单作和间作群体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化感物质间作群体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总体上,微生物的多样性降低,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而细菌数量增加。与无丁香酚处理对比,在3种种植模式中,丁香酚对土壤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均表现为化感抑制作用,两种微生物数量的减小幅度分别为21.95%~98.42%和13.33%~92.82%;单作小麦较间作处理的细菌数量变化了-118.63%~90.73%,但单作蚕豆细菌数量变化了-56.39%~76.76%;放线菌占微生物的相对数量变化了-4.42%~4.32%,细菌变化了-4.36%~4.88%。小麦间作蚕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较单作小麦、单作蚕豆分别变化了15%~26.98%和-45.45%~6.67%;经丁香酚处理,单作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而间作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模拟实验,研究了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呼吸活动和其对纤维分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浓度下,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抑制作用强弱顺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其抑制作用随氟苯尼考浓度增加而增大,药物活性维持期为5~6d。所测的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呼吸活动的影响有所差异。在此试验中,低浓度的氟苯尼考(10mg/kg)对土壤的呼吸作用表现不明显,而高浓度(500mg/kg)的氟苯尼考则对土壤的呼吸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土壤微生物分解纤维作用的影响不同,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对纤维分解作用呈明显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连续2年对青海玉树高寒草甸的3种不同利用草地(天然草地、灭鼠草地、灭鼠+围封草地)的微生物类群及微生物量碳、氮、磷空间含量及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探讨不同利用措施对玉树退化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利用方式下,不同土壤层(0~5, 5~10和10~15 cm)土壤各微生物类群主要分布在土壤表层,且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不同利用方式下,同一土壤层内,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对土壤细菌、真菌与放线菌和微生物各氮素类群数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含量均表现为灭鼠和灭鼠+围封草地显著高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微生物数量是细菌>放线菌>真菌.表明天然草地经灭鼠和围封处理利用时均有利于草地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利于草地的自然更新和保护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以种植第3年的金皇后紫花苜蓿为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了固氮菌肥、磷肥、混合菌肥及磷肥与混合菌肥不同比例配施对高寒区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配施处理后,0~10、10~20cm土层中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脲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增加。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0~10cm土层中的微生物数量均高于10~20cm土层中的数量。不同比例的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后的数量,配施后各土层的细菌数量与对照和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后的数量之间有着显著差异。施加50%磷肥+混合菌肥后细菌、真菌数量最多。0~10cm土层中的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蛋白酶高于10~20cm土层中的酶活力,但10~20cm土层中的过氧化氢酶活力高于0~10cm土层中的酶活力。不同比例的磷肥与混合菌肥配施后的脲酶活力高于单施磷肥或混合菌肥后的酶活力。相关性研究表明,施肥后各土层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在煤矸石山修复过程中对土壤修复的响应,以排矸超过60年的自然恢复煤矸石山为研究对象,在3个季节(春季、夏季、秋季),对3种植被类型(草本植物、灌木、乔木)根围0~30 cm土层范围内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均显著增加了煤矸石山微生物的数量;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对真菌数量的增加量要高于细菌和放线菌;分别是裸地的3.95,2.87,3.50倍;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夏季、春季和秋季。3种植被类型均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和速效钾的含量;降低了土壤pH值。植被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了煤矸石山区土壤中3大类可培养微生物的数量,尤其是真菌的数量。植被生长更有利于20~30 cm土层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草本植物和灌木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效果好于乔木。  相似文献   

18.
多花黑麦草根际微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平板梯度稀释培养,测定了不同肥力不同品种多花黑麦草(特高、长江2号和沃土)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并根据真菌的培养形态和显微形态等,参考相关资料进行了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结果表明:肥沃土壤中多花黑麦草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及三类促生细菌的数量均高于贫瘠土壤;肥沃土壤中多花黑麦草不同品种间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差异较大,而贫瘠土壤中多花黑麦草品种间差异不显著,不同肥力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品种间均差异不显著。多花黑麦草根际三类促生细菌中溶磷细菌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自生固氮菌,硅酸盐细菌的数量最少;溶磷细菌中,有机磷细菌的数量远远多于无机磷细菌的数量。不同品种对根际微生物数量分布也有影响,不同品种间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差异较大,真菌数量差异不显著。从多花黑麦草根际分离到的真菌分别属于11个属,根际真菌的种类、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及优势度指数也随土壤肥力及品种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苜蓿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传统的平板计数法和PCR凝胶电泳技术,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转BADH基因苜蓿和非转基因苜蓿为材料,于2009年和2010年连续2年测定苜蓿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并对外源基因是否转移到土壤微生物中的可能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月份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根部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变化趋势一致;二者根部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2年间转基因苜蓿的土壤3大类微生物数量无显著差异;并利用BADH基因特异引物对土样的总DNA,以及菌株DNA进行PCR扩增,均未检测到外源基因扩增产物。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苜蓿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巴音布鲁克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巴音布鲁克草原生态研究站附近建植4,8,15和20a高寒人工草地及天然草原0a(CK)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及其与土壤因子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种不同建植期的微生物类群总数表现出4a>8a>0a>15a>20a,微生物组成以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且上层(0~20cm)土壤微生物数量大于下层土壤的(20~40cm);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均在8月达到最大值,9月最小。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大小与微生物总数排列顺序一致,脲酶活性则为4a>8a>0a>20a>15a,同时,2种土壤酶活性均表现出上层大于下层的特点。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速效氮和脲酶活性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微生物总数的主要因子;全磷和有机质是影响土壤脲酶活性的重要因子;全磷和pH 值是影响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土壤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