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北防护林呼唤生态文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生态文明理念中找到了一条可以从源头遏制荒漠化的有效途径,借鉴"生态省"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建设"生态三北"的基本框架,其包括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生态道德体系和生态法制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华 《云南林业》2011,(4):36-37
"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森林云南"建设,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打造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为基础和  相似文献   

3.
针对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特点及目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遵循"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物种种间关系、生态位、群落演替、生物多样性及景观生态学"等设计原理,提出"小群落混交"的群落生态设计方法,以及包含营林工程体系、辅助工程体系、保护工程体系、环保节能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的"5S模块化"设计途径,并对广深高速公路生态景观林带深圳段进行典型设计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校普遍实施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拓展素质的重要载体,在高校中得以普遍实施,已经起到了"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在对北京林业大学"第二课堂"评价体系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和案例研究的方法,就"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该体系的执行、反馈情况提出了加强"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随着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林业局提出把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作为林业建设的总体目标.几年来"两大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进展比较缓慢,效果也不尽理想.这其中除了传统林业模式的惯性作用之外,"两大体系"孤立建设,"各唱各的调"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解决"两大体系"协调发展、协同运行是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6.
"统计学"课程具有方法论性质,是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目前"统计学"在教学内容体系上与"数理统计学"存在着重复。通过对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教学大纲的比较,结合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提出优化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内容体系的3个基本原则:保持结构体系完整性的同时避免内容重复、突出社会经济统计内容、重视原理基础的同时强调专业应用。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了经管类非统计专业的"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增加了国民经济统计、企业经营统计、非参数统计等内容,在推断统计部分强化了专业案例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北荆门市的实际情况,采用"问题—原因—对策"的分析方法,分别对荆门市现代林业建设体系中的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临沧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森林产业体系、合理的森林城镇体系、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为目标,结合《临沧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定的"一核、二网、三廊、八片多点"总体布局,将创建工作项目化、具体化,着力推动七大工程的实施。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以沿江、沿路、沿边"三线"区域为重点,依托退耕还林、防护林建设、陡坡地生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我国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虽然发挥了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但仍然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分类分布不科学、产权归属不明晰等问题,已经越发不能满足人民的优美环境需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创新,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重塑,提高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创造更多生态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回应人民生态需求的必然选择。在分析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和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立法与司法安排、空间分布格局、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共治的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校是培养社会急需绿色人才的"主力军",也是绿色教育的"主战场"之一,针对当前高校绿色教育普遍存在的"两个未全覆盖"的问题,试图从导入机制模式着手,在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嵌入绿色教育,构建了"绿色课程体系、绿色实践体系、绿色学术活动体系"三位一体的导入模式,并提出了加快高校绿色教育顶层设计、绿色师资队伍建设、绿色教育精品课程创建、多方协调机制构建和评价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吉林森工集团信息化建设采用"四横两纵"的总体框架结构,"四横"为基础设施、数据库、应用支撑和应用系统,"两纵"为支撑"四横"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与综合管理体系。到2015年,建成国内领先的信息化平台,形成布局科学、高效便捷、先进实用、稳定安全的吉林森工集团信息化体系,全面提高集团公司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全面、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增强决策支持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集团公司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入手,确定了该本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一、二、三级指标,通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以测促教、以测促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平改坡"工程可有效解决老旧建筑的渗漏、保温、隔热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丰富城镇建筑的造型。木桁架体系具有轻质高强、结构灵活、施工便捷等特点,在"平改坡"工程中应用逐渐增多,其是轻钢结构坡屋顶体系之外的又一选择,本文着重从木桁架施工角度阐述了轻型木桁架坡屋顶体系的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14.
华亭县位于甘肃东部,关山东麓,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县之一。多年来,历届党委、政府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按照"生态立县、果畜富民"发展战略,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来抓,带领广大群众植  相似文献   

15.
"三元"林业技术经营体系,适应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即环京津生态圈建设.揭示了以"生态为先-市场取向-区域特色"为理念的"三元"林业技术经营体系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体系"的运作特点和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新昌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提出"一核、两屏、五带、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总体布局,以及生态体系、生态文化、生态产业、支撑体系四大建设规划体系,确定新昌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定位为:"山水森林县、绿色宜居城"。  相似文献   

17.
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植物种植设计"是园林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了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的教学质量,该文作者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实习教学环节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园林专业"植物种植设计"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表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程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技术解决、高度信任、集成维护等特点,其核心功能是提升各个维度的治理能力。长期以来,高校采取的职能部门对接二级学院的传统的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容易使二级学院与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等、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从而导致重复性工作较多、工作效率不高、人浮于事或者数据断档等问题的产生。而基于"区块链"理念重构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将有助于打破这一固有管理模式。当前,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重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其厚重的历史、完整的专业架构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平台为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的重构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同时,新农科建设标准倒逼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重构,"两性一度"金课标准对新林科人才培养管理体系也提出新要求。从人才培养管理角度看,促进人才培养各环节互联互通以及营造宽松、和谐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而这恰好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思想相契合。为此,基于"区块链"理念对新林科人才培养组织体系重构的思路和技术路线进行了设计。以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为例,依托学校新农村研究院设置在全省的八大综合试验站,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三全育人"为主线,通过梳理人才培养组织体系基本结构单元,重新架构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学生、教学资源、用人单位、行业需求等"数据块"之间的区块链式互通"立交桥",并通过信息挖掘与及时准确填报、数据安全保障等技术措施,建成信息精准可靠、路径快速便捷、运行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区块链",以期实现"资源共享、基地共建、信息透明、精准引培"的新林科人才培养格局。  相似文献   

19.
阐明了"本质安全"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创建本质安全型"一通三防"工作体系的相关措施,并阐述了实施该工作体系取得的具体成效,希望为煤矿构建本质安全型工作体系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论述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及背景的基础上,分析其科学内涵,阐述其实现路径和面临的挑战,继而从林草产业体系建设、林草生态体系建设、林草文化体系建设、林草治理体系建设、林草经营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论述了林草部门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5个路径和方向,最后针对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