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羊草属是与小麦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属,全属有24个或更多个种,包括C、D、M、S、和U等17个染色体组,蕴藏着许多抗病、抗虫、抗逆等有益基因。利用染色体工程的方法,人们创建了许多普通小麦-山羊草的双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成为小麦育种的优异种质 相似文献
2.
利用比较基因组学开发山羊草属InDel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开发和利用小麦野生近缘种的有益基因, 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 通过拟斯卑尔脱山羊草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与小麦UniGene序列的比对分析, 发现山羊草插入/缺失(InDel)位点137个, 在这些位点两端序列设计引物24对, 通过在15个小麦野生近缘属种基因组DNA的扩增分析, 发现11对引物具多态性, 可以作为InDel标记。这些包含突变位点的基因涉及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结合与催化以及代谢等过程。 相似文献
3.
4.
5.
小麦与山羊草双二倍体抗病性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报道了波斯小麦与粗山羊草(5个品系),小伞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双二倍体及其亲本的抗叶锈和白粉病鉴定结果。粗山羊草对叶锈的抗性受波斯小麦品系 PS 5(不抗叶锈)的抑制,在双二倍体中不能表现。小伞山羊草和卵穗山羊草对叶锈的抗性不受波斯小麦的影响,能在双二倍体中充分表达。以对白粉病免疫的波斯小麦为母本与免疫的山羊 相似文献
6.
7.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分析小伞山羊草染色体的核型特点。结果表明,小伞山羊草共包含7对染色体,其中1 U和5 U染色体各含有1对随体。分别以Oligo-pSc 119.2-1(绿色)与(GAA)7(红色)重复序列为探针对小伞山羊草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FISH分析,发现Oligo-pSc-119.2-1信号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端部及近端部,不同染色体之间的信号强度有所差别。(GAA)7信号主要集中于染色体着丝点附近,不但比Oligo-pSc-119.2-1信号的亮度高,分布丰富,而且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与Oligo-pSc-119.2-1信号互补。因此,同时采用Oligo-pSc-119.2-1与(GAA)72种探针能准确地辨别小伞山羊草的每对染色体,建立了小伞山羊草的FISH核型。 相似文献
8.
具有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种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植物,携带丰富的优异基因,是改良现代小麦的重要遗传资源。SSR标记Barc1183是在川麦42遗传背景中发现的一个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高产基因座,位于4DL染色体上。本研究,利用基因座Barc1183及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Barc48,以川麦42和川农16为对照,对27份含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在Barc1183基因座,发现8种等位变异类型,其中6种等位变异类型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类型;而在Barc48基因座,发现5种等位变异类型,这5种等位变异均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等位变异类型。结合Barc1183和Barc48基因座结果分析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中均含有不同于川麦42、川农16的等位变异类型,没有一份与川麦42和川农16基因型完全一致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羊草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片段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克隆羊草的乙醛脱氢酶ALDH基因片段,研究该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羊草的ALDH基因片段,并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采用Real Time RT-PCR 方法研究该基因的表达。[结果]获得了羊草的ALDH基因片段,长度为675 bp,编码225aa。核苷酸序列比较表明,与水稻ALDH1a序列(AB037421)同源性为86%,与玉米RF2C(AF348413)同源性为85%。BLASTp分析,该序列与水稻、玉米、拟南芥的乙醛脱氢酶一致性分别高达87%、86%、60%,含有醛脱氢酶基因家族的保守结构域。Real Time RT-PCR数据表明,在诱导条件下该基因的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体上来说,该基因对盐的响应要高于干旱和冷冻。[结论]本研究成功获得了羊草ALDH基因片段,并研究了该基因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克隆羊草ALDH全长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栽培二粒小麦和沙融山羊草形成的双二倍体,再和高大山羊草一起,替换了普通小麦细胞质,形成代换系。这个代换系的后代携带两个新的Gc基因。C-带分析表明:一个基因位于高大山羊草5S染色体或类似5S的染色体上,而另一个基因,位于沙融山羊草的4S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11.
二、有性繁殖授粉播种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在武汉地区,星球属在一般养植条件下开花盛期是3月下旬至6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10月下旬。而暮春至初夏这段时期,气温稳定,阳光和煦,昼夜温差也较大,这时单朵花期也相对较其他时间长,便于有性繁殖授粉。授粉时较忌讳的是干燥的 相似文献
12.
源于大豆EST的花生属(Arachis)同源SSR标记的开发及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拼接394 370条大豆EST共获得82 614条Uni-EST,其中2 082条包含2 191个SSR位点,平均每22.96 kb EST出现1个SSR。二核苷酸重复在大豆EST-SSR中占比例最大(63.5%),其次是三核苷酸重复(30.9%);AG/CT在SSR基序(motif)中出现频率最高(35.8%),AT/AT (25.4%)次之。2082条SSR-EST共设计引物685对,其中582对在4个大豆品种中得到有效扩增,98对检测出多态性。582对可扩增引物在花生属中的可转移性分析表明,大豆EST-SSR在花生属9大区组间的可转移性有所差异(12.4%~15.7%),匍匐区组最高,大根区组最低,平均为14.2%。79对可转移性同源标记在花生区组中的多态性分析表明,供试SSR有69个在10野生种间检测出多态性,仅5个在22个栽培品种中具多态性。对引物ES-105在大豆和花生区组中的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两个大豆品种间仅SSR位点存在3个AT重复差异,其余序列均一致,而大豆与花生区组间的扩增产物在序列上存在较大差异,花生区组除缺失SSR位点外,侧翼序列也存在频密的插入/缺失和置换。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大豆EST开发花生属同源SSR标记具可行性。作为有功能的分子标记,大豆EST-SSR在花生区组内多态性丰富,可直接用于大豆-花生比较基因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来常有花友询问星球属在家庭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性繁殖的问题。作为一个对星球属情有独钟的爱好者,笔者在这方面的确进行了不少尝试,愿与众位“球”友一起探讨。一、有性繁殖品种的选择星球属是靠异株开花、相互授精而获得种子的。该属主要有星球、鸾凤玉、 相似文献
14.
三、播种容器与土壤的选择及幼苗的日常管理笔者所用的播种容器比较杂,除浅盆外,更多的是用塑料水仙盆、塑料药盒、冰淇淋盒还有废玻璃条粘制的小盒等。播种用土则是加肥沤制过的煤渣过筛后的细粒,加上较细的谷壳炭、椰糠或发酵过的杂木锯末、河砂等,充分混合,在高压锅中加少量水,再在炉火上闷15分钟左右即成。播种后的管理与其他掌类幼苗管理基本 相似文献
15.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承泓良陆作楣3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标志性状的应用棉花标志性状是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异于正常性状的突变体。如棉花正常叶色为绿色,由于基因突变而产生黄色叶片的棉株,就是一种叶色突变体,称为芽黄。在杂交制种中... 相似文献
16.
17.
18.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开发利用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来自拟斯卑尔脱山羊草(Triticum tauschii)的一个异常小的y型高分子量(ItMW)麦谷蛋白亚基基因进行了排序。在Clu—D'1位点上编码的这个基因被称为12.4,是至今在小麦属物种中描述过的最小的HMW麦谷蛋白亚基基因。为了扩增该基囚的编码区域和中心重复区域,本试验根据已公布的HMW麦谷蛋白基因序列设计了寡核苷酸引物;该基因的编码区域和中心重复区域分别产生了1.4和0.85kb断片。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排序。 相似文献
20.
粗山羊草抗小麦白粉病基因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粗山羊草(Ae.tauschii(Coss.)Schmal.)是普通小麦(T.aestivum L.)抗性改良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对来自伊朗、前苏联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78份粗山羊草进行了小麦白粉病(powderymildew)混合菌种苗期接种鉴定,表现免疫或近免疫的有45份,占57.69%;用一套白粉病菌菌株(共16个)对原产地不同的11份粗山羊草分别进行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除Y168表现感染外,其它10份材料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抗性反应,只有来自伊朗的Y219、Y221、Y225和来自的苏联的Ae37能抗所有16个菌株,而没有感染的毒性菌株,说明它们可能含有新的不同于15个已知Pm基因的抗性基因。利用完全双列杂交对原产地不同的5份粗山羊草进行了苗期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分析,出现3种不同的抗性基因类型,来自伊朗的3份材料表现单显性(PmA)或双显性(PmA、PmB)2种类型,而来自前苏联的2份材料表现出不同于前两种类型的另一种单显性(PmB)类型。从而为增加普通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