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锰离子对冠毒素产生菌Y57生长和产冠毒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锰离子可促进菌株的生长及其冠毒素产量提高,锰离子适宜浓度为1.5 mmol/L,可使冠毒素产量提高38%。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ugustiouoidea菌株AAEC05紫外线诱变得到的8个诱变菌株进行除草剂活性测定,筛选出的AAEC05—3、AAEC05—5、AAEC05—8和AAEC05-2等4个诱变菌株具有较强的除草剂活性,其中AAEC05—3和AAEC05—5菌株效果最好。研究表明,pH值对菌株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5.0最佳。用石油醚、三氯乙烷、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稗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3.
为证实国内临床分离的动物源链球菌菌株中是否存在与红霉素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选取含有mefA基因和ermB基因和不含mefA/ermB基因的链球菌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菌株,在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采用棋盘法分析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分离株的膜蛋白图谱.结果显示:CCCP可对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产生影响,可增强其对红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性,但不影响其对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含有ermB基因、不含mefA/ermB基因的耐药菌,对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不受CCCP的影响.菌株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与其他菌株的膜蛋白图谱差异较大,其膜蛋白条带多而深浓,在45 000处有明显的条带,其他菌株无该条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膜主动外排的相关蛋白.本试验结果佐证了在链球菌内存在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证实国内临床分离的动物源链球菌菌株中是否存在与红霉素耐药性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选取含有mefA基因和ermB基因和不含mefA/ermB基因的链球菌耐药菌株和青霉素、红霉素均敏感菌株,在能量抑制剂氰氯苯腙(CCCP)存在时,采用棋盘法分析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青霉素对分离菌MIC的影响,并采用SDS-PAGE电泳分析分离株的膜蛋白图谱.结果显示:CCCP可对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产生影响,可增强其对红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性,但不影响其对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含有ermB基因、不含mefA/ermB基因的耐药菌,对红霉素、阿齐霉素、替米考星和青霉素的敏感性不受CCCP的影响.菌株膜蛋白的SDS-PAGE电泳图谱显示,含有mefA基因的耐药菌株与其他菌株的膜蛋白图谱差异较大,其膜蛋白条带多而深浓,在45 000处有明显的条带,其他菌株无该条带,推测该蛋白可能是膜主动外排的相关蛋白.本试验结果佐证了在链球菌内存在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主动外排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产冠毒素新菌株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 onas cepaciaY57培养温度和时间的研究,发现菌株Y57在碳源充足的情况下,不同培养温度对菌株的生长影响不明显,但影响菌株的产素能力,以32~18℃的变温培养为佳;接着运用正交试验确定了菌株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即:葡萄糖(20 g/L),蛋白胨(1.5 g/L),FeC l3(15μmol/L),KH2PO4(4.0 g/L),K2HPO4(1.8 g/L),MgSO4.7H2O(0.2 g/L);最后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摇瓶发酵的最适条件为:采用最佳培养基配方,32℃培养1 d,降温至18℃发酵2 d,冠毒素的效价由优化前的98μg/mL提高到128μg/mL,提高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6.
香蕉冠腐病拮抗细菌B68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枯草芽孢杆菌B 68为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线、硫酸二乙酯以及紫外线(UV) 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方法,从大量突变株中进行筛选,最后共获得8株优良菌株。其中紫外线诱变获3株,编号为U-28、U-43和U-116,它们对香蕉冠腐病的抑菌效果比原始菌株B 68提高了3.55%、4.37%和3.64%;硫酸二乙酯诱变也获得3株,编号为D-24、D-26、D-87,抑菌效果比原始菌株B 68提高了4.22%、8.48%、3.83%;复合诱变最终获得2株突变株,编号为UD-7,UD-93,抑菌效果比原始菌株B 68提高了2.27%、2.86%。经过传代10代后发现突变株比原始菌株B 68更能保持较高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研究紫外线对小麦叶锈病病菌12-5-1384-1菌株和其诱变菌株1384-B-10-1孢子萌发率和流行学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线对这2个菌株的影响表现一致,紫外线处理均使夏孢子萌发率降低,潜育期延长,侵染效率、产孢量及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progress curve,简称AUDPC)显著下降,病斑扩展率最大值下降;紫外线处理后,与原始菌株相比,诱变菌株夏孢子的相对萌发率较高,侵染效率提高,病斑扩展率最大值延迟,产孢量和AUDPC升高。以上结果表明,诱变菌株对紫外线的容忍度比原始菌株大,即诱变菌株更适宜在紫外线越来越强的自然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坪草腐霉枯萎病菌PA1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诱变菌株所产生毒素的除草活性,对PA1菌株的生长适度、保存条件及孢子囊和藏卵器的产生条件进行了研究,测定结果发现,PA1菌株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4℃,菌种保存的适宜温度为10℃~15℃;20℃条件下,在CMA培养基和燕麦粉液体培养基中可以大量产生藏卵器和卵孢子;5℃~15℃条件下,可以产生孢子囊。利用紫外线对PA1菌株的菌丝进行紫外诱变,得到了18株诱变菌株(PAM 1~18)。通过生长速率测得,PAM1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快,诱变菌株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和反枝苋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PAM1的除草活性最高。对PAM1诱变菌株进行了发酵试验,在72 h的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逐渐降低;用发酵液制备所得粗毒素对马唐、反枝苋具有很好的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9.
灰葡萄孢诱变菌株毒素的除草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灰葡萄孢BC4菌株进行紫外线诱变得到了15个诱变菌株, 经测定筛选出BC4-1、BC4-2和BC4-15等3个诱变菌株中以BC4-1菌株效果最好。试验发现,用于毒素产生的PD培养基的pH 值对产毒能力影响很大,以pH 4.0最优。用三氯甲烷、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培养滤液制备BC-粗毒素,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以乙酸乙酯萃取所得粗毒素对杂草种子萌发及生长抑制作用最强。通过柱层析法和HPLC法分离和纯化除草活性组分,得到1个在271 nm有最大UV吸收的化合物,该组分在100 mg·L-1浓度下对马唐的生长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50 mg·L-1浓度下可完全抑制马唐和反枝苋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10.
优良的菌种资源是污染环境微生物修复技术的核心.为获取红霉素高效降解菌,采用梯度驯化法,以长期堆放鸡粪的有机肥生产车间土壤为对象,开展降解菌筛选鉴定,并研究不同红霉素质量浓度、培养温度、转速、初始pH值,以及外加碳氮源、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红霉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获得一株红霉素高效降解菌株Ery-6.通过菌落形态和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