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除不同叶位的叶片及上部主茎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只去雄穗的产量9 882.47kg/hm2为最高,比对照增产520.13 kg/hm2,增产5.56%;带顶部1叶及主茎去雄,虽仍可增产1.36%,但增产幅度远不如去雄不带叶处理.回归分析表明:对顶叶以外的其他叶片,在去1-8叶范围内,每...  相似文献   

2.
现在玉米制种过程中普遍采用带苞去雄,通过对现在主要应用的自交系进行去雄处理,分析其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得出带叶去雄对产量影响明显,尤其带2片以上叶,带苞去雄应该控制在3片叶以内。  相似文献   

3.
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叶对穗部性状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玉米授粉后去雄与去除不同叶位的叶片及上部主茎对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只去雄穗的产量9 882.47kg/hm2为最高,比对照增产520.13 kg/hm2,增产5.56%;带顶部1叶及主茎去雄,虽仍可增产1.36%,但增产幅度远不如去雄不带叶处理.回归分析表明:对顶叶以外的其他叶片,在去1-8叶范围内,每多去1叶,将会使穗粒数下降5.32粒,千粒重减少6.57g,减产270.3 kg/hm2.不同叶位的叶片,以果穗叶及棒3叶对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现在玉米制种过程中普遍采用带苞去雄,通过对现在主要应用的自交系进行去雄处理,分析其带叶去雄对产量的影响,得出带叶去雄时产量影响明显,尤其带2片以上叶,带苞去雄应该控制在3片叶以内.  相似文献   

5.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抽雄期对穗上部进行不同层次的去茎叶处理,测量各处理获得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带2叶去雄与CK相比差异显著,籽粒可增产532.5 kg.hm-2,增产显著,同时大约可获得352 kg.hm-2干物质,相当于2.84 hm2的玉米田就可生产出1 hm2羊草地提供的干物质,经济效益显著,因此带2叶去雄青贮可达到增产、增收,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9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的玉米制种田,母本挑旗而雄穗未吐苞前带叶去雄,采取不带叶去雄作对照(CK),研究带不同叶片去雄对玉米制种田叶面积系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带1片和2片顶叶去雄,叶面积系数分别下降到6.1和5.2处理的产量均高于CK的产量.以带2片顶叶,叶面积系数为5.2的处理产量最高,为4 465 kg/hm2,比CK增产12.4%.带3片和4片顶叶去雄,叶面积系数降到4.3和3.2处理的产量比CK减产.带4片顶叶去雄,叶面积系数为3.2的处理产量最低,为3 397 kg/hm2,比CK减产6.1%.收获的穗数、果稳重、千粒重随带叶片数的增加先增后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去雄不带叶和去雄携带顶叶数量对被去雄及未去雄玉米生长的影响,为提供玉米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在抽雄期以不去雄为对照,采用隔行去雄,监测去雄不带顶叶、去雄带1顶叶、去雄带2顶叶、去雄带3顶叶对被去雄及未去雄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去雄及去雄携带顶叶降低了被去雄玉米的株高,且去雄携带的顶叶越多,株高越低,但对未去雄玉米的株高无显著影响.被去雄玉米中,以去雄带1顶叶的生物量及茎秆直径最大,其次为去雄不带顶叶、去雄带2顶叶,而去雄带3顶叶则略低于对照;未去雄玉米的生物量及茎秆直径则随去雄携带顶叶的增多而提高,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去雄及去雄携带顶叶对被去雄、未去雄玉米果穗的行数、穗长、穗直径、行粒数、千粒重等无显著影响.被去雄玉米的秃尖长度以去雄带1顶叶最短,其次为去雄不带叶、去雄带2顶叶、去雄带3顶叶;穗粒数、单穗产量以去雄带1顶叶最高,其次为去雄不带顶叶、去雄带2顶叶、去雄带3顶叶.未去雄玉米的穗粒数、单穗产量则随去雄携带顶叶的增多而增加,但未达到显著差异.单位面积的玉米产量及经济系数以去雄带1顶叶最高,其次为去雄不带顶叶、去雄带2顶叶、去雄带3顶叶.[结论]玉米去雄时应携带1片顶叶.  相似文献   

8.
<正> 目前以5003为母本的玉米单交种组合日益增多,推广面积迅速扩大。然而,5003自交系雄穗穗轴较短,往往在包叶内就开始散粉,在制种时若不带叶去雄,会因去雄不及时而自交,降低制种纯度。要做到既及时又彻底,又常常需要带叶去雄。那么,带叶去雄对制种产量有无影响?河北省种子公司用鲁玉8号进行带叶去雄试验,结果表明:带一片叶去雄不仅不减产,而且能增产。带叶去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品种新单22号为材料,观察了带叶去雄对制种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只去雄穗相比,带1-2片叶去雄减产不显著;带3-5片叶去雄则显著或极显著减产,减产率为19.56%-35.73%。  相似文献   

10.
带叶摸苞去雄是一项具有提高种子纯度、省时、省力和增产的作用,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好措施。1、能明显的提高种子质量;2、带叶去雄劳动效率高,省工、省时;3、有利于种子增产。田间植株长势整齐一致是搞好带叶模苞去雄的基础保证。因此要做好一次播种保全苗,加强田间管理保证田间植株整齐一致。  相似文献   

11.
气象因子与春茶及中高档春茶产量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别以春茶产量、中高档春茶产量作为参考母序列,以春茶、中高档春茶生长期内2—3月降水量、3月空气相对湿度、4月中旬平均气温为参考子序列,对春茶和中高档春茶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联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与春茶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3月空气相对湿度,其次是4月中旬平均气温,最小是2—3月降水量;与中高档春茶关联度最大的是2—3月降水量,然后依次是3月空气相对湿度和4月中旬平均气温。基于气象因子与春茶及中高档春茶产量的关联度,生产上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春茶和中高档春茶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发酵饼肥与减少采收次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施用发酵饼肥与减少采收次数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施氮量情况下,增施发酵饼肥和减少采收次数均不对烤烟产量产生显著影响,但施用发酵饼肥能提高烟叶糖含量和钾离子含量,而适当减少采收次数能有效降低中、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二者均能提高烟叶香气质、香气量和吃味,改善烟叶品质,提高上中等烟比例和产值。以施用发酵饼肥225 kg/hm2+10 d采收1次效果最好,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达到35078.10元/hm2和67.42%。  相似文献   

13.
为了处理不适用烟叶,提高烤烟质量,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时间处理上部不适用烟叶对烤烟生长、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正常留叶(16~18片叶)(对照)相比,打顶后进行不适用烟叶处理不利于上部烟叶的伸展,但对下部烟叶和中部烟叶的影响较小。打顶后进行不适用烟叶处理,烟叶产量比正常留叶降低了6.14%~13.17%,但是增加了上中等烟叶比例。打顶后30 d进行上部不适用烟叶处理的产值最高,2年的产值分别较正常留叶增加了11.40%和4.24%。综合看来,在当地生产条件下,打顶后30 d进行上部不适用烟叶处理能够获得较好的产质量和化学品质。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示范,研究了硝酸磷钾肥对烤烟产量、品质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用复合肥比较,硝酸磷(钾)肥提高烟叶的均价、亩产值和上等烟比例,改善烟叶质量,提高中、上部烟叶的钾含量,降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并且,降低投入成本,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两种保护性耕作方式对红壤旱地玉米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根系活力、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可以提高玉米的生长速度,进而增加其叶面积,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根系活力,改善了玉米的产量性状,最终提高了玉米产量,增产效果好,最高可达4991.9kg/hm2;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不同垄体覆盖方式对文山地区烤烟产质量的影响。[方法]以烤烟云烟87为材料,在大田条件设计4种不同垄体覆盖方式,研究对其烤烟生理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烟草生长前期采用地膜覆盖,团棵期揭膜后覆盖玉米秸秆的处理方式可以提高上、中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改善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并且揭膜后覆盖秸秆(T_2处理)的烤后烟叶产量、均价、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等的均优于其他处理。[结论]揭膜后覆盖秸秆为文山烤烟生产中较优的垄体覆盖方式。  相似文献   

17.
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品种(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头季稻剑叶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约70%~75%的剑叶14C同化产物进入到了穗部,25%~30%残留在剑叶和茎鞘中;(2)约65%~80%的剑叶同化产物分配在倒一和倒二节间;(3)同化产物在穗部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负相关,同化产物在茎鞘、剑叶及其他叶片的分配比例与再生稻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正相关;(4)各节间的同化产物分配比例与再生稻相应节位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大豆复叶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豆复叶中与产量形成有关的结构及生理特征,分析了气孔阻力、比叶重、叶形、RuBF羧化酶、叶片的含氮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及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等与大豆产量形成的关系,并总结了通过大豆叶部性状提高大豆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适合河南烟区应用的水肥管理模式,促进烟株对养分的吸收,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以中烟100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常规水肥管理模式(CK)、常规施肥+滴灌(T1)、优化施肥+滴灌(T2)三种管理模式下烤烟叶片生物学产量、烟叶三要素含量及积累量、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处理烤烟叶片生物量提高了21.59%,烟叶N、P和K的积累量分别提高9.56%、54.78%和30.52%,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6.45%、8.04%和30.48%;T2处理烤烟叶片生物量提高了33.36%,烟叶N、P、K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12.24%、98.75%、83.47%,烟叶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9.68%、15.05%、42.79%。T1和T2处理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显著高于CK,烟叶氯含量显著降低,钾含量和钾氯比显著提高,烟叶的燃烧性均明显改善,感官质量提高,其中,T2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更好,其中部叶的香气、舒适度、甜度、杂气及刺激性分值及上部叶的香气、甜度、杂气分值明显高于CK。由此可见,优化施肥+滴灌模式适宜在河南省烟区推广应用,为河南烟区烟叶优质丰产的水肥管理模式奠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质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基肥中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可促进烟株早期生长;增强烟株对花叶病和赤星病的抗性;提高烟叶产质、上等烟比例及内在品质,但当硝态氮的比例达到50%时这种正效应均达最大,以后变化不大。由此可以认为基肥中硝态氮比例达到50%是生产上烟叶优质适产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